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4 00:19:36
每(mei)經編輯|程鵬 蓋(gai)源源
6月13日,根據媒體報道,印度(du)執(zhi)法局(ED)發布文件(jian)稱,已正式向小米印度(du)、該(gai)公司相關高(gao)管(guan)以(yi)及(ji)三家銀(yin)行等發出(chu)通知,陳述其(qi)非法匯款555.1億盧比資金(約(yue)合(he)人民幣48億元)的(de)行為。
對此,小米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稱,對此事回應與此前一致:“小米在全球范圍內堅持合法合規經營,并遵守經營地的相關法律法規。”
圖片來源:視覺中(zhong)國
印度(du)正式(shi)通知: 小米48億元資金或被(bei)沒收
綜(zong)合(he)界面新聞、南方都市報6月(yue)13日(ri)消息,據(ju)外(wai)(wai)媒報道,印度(du)執(zhi)法局(ju)(Enforcement Directorate,下稱“ED”)6月(yue)9日(ri)發布文件稱,該局(ju)已經向(xiang)小米技術印度(du)私人(ren)有限公(gong)(gong)司(si)、小米印度(du)分公(gong)(gong)司(si)、部(bu)分高管,及(ji)花旗、匯豐、德意志等三家銀行發出(chu)正(zheng)式通知,指控其“向(xiang)外(wai)(wai)國實(shi)體(ti)非法轉移資金”,涉嫌違反該國《外(wai)(wai)匯管理法》(FEMA)。
該機構(ED)說(shuo),三家銀(yin)行之所以(yi)收到通(tong)知,是(shi)因為它們涉嫌在未進行盡職調查和(he)獲取必(bi)要(yao)文件的情況下,允(yun)許作為專(zhuan)利費支(zhi)付(fu)的境外匯款。
基于該指控,印度當局此前已經扣押了小米共555.1億盧比資金,約合人民幣48.2億元,據稱這是印度當局迄今為止最大數額的扣押。這次通知或意味著上述凍結資金將被正式沒收。
目(mu)前(qian),小米(mi)印(yin)度分公司、小米(mi)科技印(yin)度私人有限(xian)公司(Xiaomi Technology India Private Limited)、小米(mi)科技印(yin)度首席財務官拉(la)奧(Sameer B. S. Rao)、前(qian)董事總經理賈殷(Manu Kumar Jain)、花旗銀(yin)行、匯豐(feng)銀(yin)行、德意志銀(yin)行也(ye)收到有關(guan)通知。
這場指(zhi)控要追溯到(dao)去(qu)年(nian)5月沸沸揚揚的“非法(fa)匯(hui)款(kuan)(kuan)”糾紛。彼時,印度執法(fa)局(ju)指(zhi)控稱,自2015年(nian)開(kai)始,小米(mi)及其旗下印度子公(gong)司以“特許權使用費”(royalty payments)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fa)匯(hui)款(kuan)(kuan)。
根(gen)據ED的(de)文件,印度(du)當局(ju)認為,小米(mi)印度(du)只(zhi)是印度(du)手機(ji)的(de)貿(mao)易商和分銷(xiao)商,這(zhe)些(xie)在印度(du)制造生產的(de)手機(ji)并沒有(you)從外(wai)國(guo)(guo)實(shi)體(ti)(ti)獲得(de)實(shi)質服務,而那些(xie)以專利費為名的(de)巨額(e)款項是在小米(mi)中國(guo)(guo)母公司(si)集團(tuan)實(shi)體(ti)(ti)的(de)指示下匯出的(de),匯款給另外(wai)兩(liang)家不相關(guan)的(de)美(mei)國(guo)(guo)實(shi)體(ti)(ti)的(de)金額(e)也(ye)是為了小米(mi)集團(tuan)實(shi)體(ti)(ti)的(de)最終利益。
ED表示,支付(fu)專利許可費(fei)“只不過是將(jiang)外(wai)匯(hui)轉(zhuan)移出印度的一種工具”——這(zhe)種觀點讓小米印度背上(shang)了(le)“洗錢”嫌疑。
印(yin)(yin)度(du)方(fang)面聲稱這“違反(fan)”了印(yin)(yin)度(du)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據此,印(yin)(yin)度(du)當局扣(kou)押了小米印(yin)(yin)度(du)子公司銀(yin)行賬戶(hu)中(zhong)的555.13億(yi)盧比資金。
對此,小米反(fan)駁稱(cheng)小米印度支付的這些(xie)專利(li)許(xu)可費(fei)都是為(wei)了印度版本手機(ji)上的授權技術(shu)和專利(li),并(bing)指(zhi)出(chu)執法局扣押的數目中有超過84%是支付給(gei)高通公司的特許(xu)專利(li)費(fei)。
面(mian)對印度執法局的指控,小米表示,對當局凍結其資產的命令感到失望。此次的稅務問題,根源是各方對進口商品的價格認定存在分歧。對包括專利許可費在內的特許權使用費是否應該計入進口商品的價格,這在各國都是一個復雜的技術性難題。
“作(zuo)為一個致力(li)于(yu)印度的品牌,所有運營(ying)活動都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我(wo)們相信(xin)向銀(yin)行支(zhi)付(fu)的特許權使用(yong)費和賬單都是合法且真實(shi)的。小(xiao)米(mi)印(yin)度支付的這些版(ban)稅均用(yong)于印(yin)度版(ban)本產品中(zhong)所(suo)使用(yong)的授權(quan)技術(shu)和知識(shi)產權(quan)。對小米印(yin)度來說,支付此類版(ban)稅(shui)是(shi)合法的(de)商業(ye)行(xing)為。當(dang)然(ran),我們將(jiang)與政(zheng)府保持密(mi)切合作,以澄清任何誤會。”
事實上,過去一年小米已(yi)多次嘗試維權,就該指(zhi)控與印度有關部門進(jin)行申訴和溝通。不過最新進(jin)展是,2023年4月21日,印度當地的一家法院再次(ci)駁(bo)回了小米的申訴。截至目前,印度執法局尚未提及(ji)對凍(dong)結資(zi)金的處理結果。
被凍結資金對小米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根據財報數據,小米集團(HK01810,股價10.94港元,市值2739.3億港元)2022年經調整凈利潤為85億元,凍結資金已經超過小米集團去年凈利潤的50%。
2017年(nian)成印度第(di)一大智能手機品牌
去年市場份額達20%
印度市場一直是小(xiao)米海外市場的(de)重要組(zu)成部分。公開資料顯示,小米2014年進軍印度市場。小米進軍印度的步伐相當迅速,2014年小米3在印度第一次亮相,1個月的時間內,小米通過線上搶購的方式賣掉了12萬部手機,短短一個季度,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就達到1.5%。2017年成為印度第一大智能手機品牌。Canalys研究顯示,2022年,小米依然領跑,在印度智能手機份額排名第一,份額達到了20%。
而(er)且小米不(bu)僅在(zai)當地推(tui)出面向印(yin)度消費者的(de)智能(neng)(neng)手機,還在(zai)印(yin)度投(tou)資興建了工廠(chang)。2017年(nian)時,小米還對外表示(shi),計劃未來5年(nian)內(nei)向印(yin)度的(de)100家(jia)創業公司投(tou)資10億美元, 圍繞(rao)其(qi)智能(neng)(neng)手機品牌建立(li)一個(ge)應用生態系(xi)統。
不過在這“5年計劃”接近到期之際,小米印度公司卻(que)接連收到來自印度執法機構方面的調查。
從近期銷(xiao)售(shou)情(qing)況來看,與印(yin)度(du)(du)執法(fa)局的(de)糾(jiu)紛(fen)一定程度(du)(du)上也影響了小米在(zai)(zai)當地的(de)銷(xiao)售(shou)情(qing)況。根據(ju)Canalys數據(ju),2023年第一季度(du)(du),三星以630萬部(bu)出貨量在(zai)(zai)印(yin)度(du)(du)市(shi)場排首(shou)位;其次是OPPO和vivo;小米下(xia)滑(hua)到了第四(si)位,市(shi)場占有率(lv)約為16%。
編輯|程鵬(peng) 蓋源源
校對|陳柯名
封面圖(tu)片來源:視(shi)覺中國
每日經(jing)濟(ji)新聞綜合每經(jing)app(記者:楊(yang)卉)、界面新(xin)聞、南方(fang)都市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wen)》報社授權,嚴(yan)禁轉載(zai)或鏡像(xiang),違者必究(jiu)。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gao)酬(chou)。如(ru)您不希望(wang)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xi)我(wo)們要求撤下(xia)您的作品。
歡迎關(guan)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