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欢女爱销魂蚀骨免费阅读,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久久久,适合单身男人看的影片,www天堂无人区在线观看,悟空影视免费高清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wen)

專訪國家氣候戰略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碳中和本質是從資源依賴走向技術依賴的過程,發展和創新并舉才能讓能源結構真正改變

每日經濟新聞(wen) 2023-08-06 21:52:16

◎李俊峰(feng)表(biao)示,我國能源(yuan)領域近年已明顯減(jian)少了(le)對煤(mei)炭(tan)的依賴,也展示出我國在(zai)減(jian)碳(tan)過程(cheng)中間實現減(jian)污(wu)、擴綠(lv)、增長(chang)等多重目標(biao)的成果。要(yao)(yao)在(zai)增長(chang)的前提下實現減(jian)碳(tan),這體(ti)現出一個非常重要(yao)(yao)的平(ping)衡關系。

◎李俊峰強(qiang)調,碳(tan)中和(he)的本質(zhi)是(shi)從(cong)資源依(yi)賴走(zou)向技術依(yi)賴的過程,發展和(he)創新并舉(ju)才能讓我國能源結(jie)構真正改變。

 每(mei)經記(ji)者|李彪    每(mei)經實(shi)習記(ji)者|周(zhou)逸斐    每(mei)經編輯|陳旭    

“在綠色轉型(xing)方面,我國成(cheng)為全(quan)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de)國家(jia)之一,建成(cheng)全(quan)球規模(mo)最大(da)的(de)碳市場和清潔發電(dian)體系。”

8月5日,以“堅持(chi)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擘畫(hua)綠水青山美麗中國”為(wei)主題的“美麗中國百人論壇2023年會”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辦,論壇主席、生態環(huan)境部部長黃潤秋致辭時如是說。

年會現場 每經實(shi)習記者(zhe) 周逸斐(fei) 攝

黃潤秋指出,黨的十(shi)八大以來(lai),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zhong)大(da)步(bu)伐。在(zai)(zai)環境質(zhi)量方(fang)面,我國成(cheng)(cheng)為(wei)全(quan)球(qiu)空(kong)氣(qi)(qi)質(zhi)量改善最(zui)快(kuai)的國家。成(cheng)(cheng)都市空(kong)氣(qi)(qi)質(zhi)量優(you)良(liang)天(tian)數從(cong)132天(tian)增加至299天(tian),PM2.5濃度累(lei)計(ji)下降58%;在(zai)(zai)生態保護方(fang)面,我國在(zai)(zai)世界上率先實現(xian)荒漠(mo)化土(tu)地(di)和(he)沙化土(tu)地(di)面積“雙減(jian)少”,成(cheng)(cheng)為(wei)全(quan)球(qiu)森林資源(yuan)增長最(zui)多最(zui)快(kuai)和(he)人工造林面積最(zui)大(da)的國家。

在大會現場,《每日經(jing)濟新聞(wen)》記者還注(zhu)意到,碳中和、氣候(hou)變(bian)化(hua)成為諸多專家討論的焦點。

論壇召開期間,《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國(guo)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he)國(guo)際合作中心首(shou)任主任、中國(guo)能(neng)源(yuan)研究會常(chang)務(wu)理事李俊(jun)峰(feng)進行了(le)專訪,并(bing)請他(ta)就碳減排現(xian)狀、碳交(jiao)易市場的未來發展(zhan)等問題作出了(le)詳解。

李俊(jun)峰 圖片來源:國家應(ying)對氣候變化戰略(lve)研究(jiu)和國際(ji)合作(zuo)中心官網(wang)

風電光伏發電占全部發電量比重不斷提高

NBD:今(jin)年迎(ying)峰度(du)夏期(qi)(qi)間(jian),電(dian)力保供以煤炭作為壓(ya)艙石。在能源轉型時期(qi)(qi),您(nin)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李俊峰:今年迎(ying)峰度夏期間,煤(mei)電(dian)起到(dao)了壓艙石(shi)作用,但(dan)也要看到(dao)我國可(ke)再生(sheng)能源發電(dian)量的進步(bu)。

今(jin)年上半年,風(feng)電(dian)光伏發電(dian)量約(yue)達到(dao)(dao)7300億千瓦時(shi),占全部(bu)發電(dian)量的比重(zhong)達到(dao)(dao)約(yue)17%。在近兩年半時(shi)間里,這一數字差不(bu)多提高(gao)了6個(ge)百(bai)分點,比重(zhong)不(bu)斷(duan)創(chuang)出新高(gao)。

換句(ju)話(hua)說,我(wo)國能源領域近年已明(ming)顯減(jian)(jian)少(shao)了對煤炭(tan)的依賴,這是一(yi)個非常(chang)重要的標志,也展示出我(wo)國在減(jian)(jian)碳過(guo)程中間實現減(jian)(jian)污、擴綠、增長(chang)等多重目標的成果。要在增長(chang)的前提下實現減(jian)(jian)碳,這體(ti)現出一(yi)個非常(chang)重要的平衡關系(xi)。

我國實現現代化的任務非常重要,發展是第一要務,但在“十四五”期間,我國(guo)努力(li)推動高質量(liang)發展,在能源轉(zhuan)型方面也(ye)取(qu)得(de)了很好的成就(jiu),這是非(fei)常(chang)重要(yao)的。

NBD:電力行(xing)業是(shi)我(wo)國碳排(pai)放大(da)戶,有專家認為電力行(xing)業碳減(jian)排(pai)任務會比較艱(jian)巨,對此您怎么看?

李俊峰:就(jiu)像前面所說(shuo),我國風電(dian)光伏發(fa)電(dian)量(liang)(liang)占(zhan)全國發(fa)電(dian)量(liang)(liang)的(de)比例,在兩年(nian)半的(de)時(shi)間增加(jia)了超(chao)過(guo)(guo)6個(ge)百分點,這是一個(ge)了不(bu)起的(de)進步。今年(nian)上(shang)半年(nian),我國非化(hua)石能源發(fa)電(dian)裝機容量(liang)(liang)占(zhan)比達到(dao)50.9%,已經超(chao)過(guo)(guo)化(hua)石能源發(fa)電(dian)裝機容量(liang)(liang)了。

外界注意到,我國(guo)電(dian)源結(jie)構(gou)優化(hua)調整步伐(fa)正在加快,2022年全(quan)國(guo)非化(hua)石能源發電(dian)量31443億(yi)千(qian)瓦(wa)時,占總發電(dian)量的(de)36.2%。也就是說超過1/3的(de)電(dian)是零碳電(dian)力。

與此同時,去年(nian)我(wo)(wo)國新能源新增發(fa)電量(liang)占(zhan)全口徑新增發(fa)電量(liang)的70%,成為我(wo)(wo)國新增發(fa)電量(liang)的主體,尤(you)其主要來自風電、光伏,這是值得關注的。

要知道,我(wo)國(guo)不像歐洲、美國(guo)等地區(qu)發電量(liang)已經(jing)平衡,用(yong)電量(liang)甚至(zhi)還(huan)出現下(xia)降,我(wo)國(guo)發電量(liang)仍在持續增長(chang),所以(yi)在發展的過程中(zhong)解決(jue)降碳問題(ti)(ti),是(shi)中(zhong)國(guo)遇到(dao)的一(yi)個難題(ti)(ti)。

NBD:怎(zen)么才能(neng)讓化石(shi)能(neng)源(yuan)的(de)有(you)序退出跟新能(neng)源(yuan)的(de)穩定(ding)可(ke)靠供應相適應?

李俊峰:中央提出,化(hua)石(shi)能(neng)源的(de)(de)(de)有序退(tui)出,要與新(xin)能(neng)源的(de)(de)(de)穩定安全可靠的(de)(de)(de)供應(ying)相適(shi)應(ying),“先立(li)后破”和(he)“破立(li)并舉”都十分重(zhong)要。這(zhe)一過(guo)程中,必(bi)須“立(li)”字當頭,這(zhe)個(ge)“立(li)”就是(shi)增加。化(hua)石(shi)能(neng)源的(de)(de)(de)退(tui)出要和(he)新(xin)能(neng)源供應(ying)的(de)(de)(de)增加相適(shi)應(ying),增加得(de)(de)多,才(cai)能(neng)退(tui)得(de)(de)多;有效的(de)(de)(de)增加,才(cai)能(neng)安全的(de)(de)(de)退(tui)出。

所以,包括國(guo)家發(fa)改委、國(guo)家能源局等都做了機制安排,《2023年能源工(gong)作指導意見》明確,2023年風光(guang)裝機增加1.6億千瓦(wa)左右,每(mei)年利用小時(shi)數平均約2000小時(shi),差不多就是發3200億度(du)電,這就為化(hua)石(shi)能源的(de)有序退出(chu)奠定了(le)一個重要的(de)基礎。

技術創新才能讓我國能源結構真正改變

NBD:對(dui)于設計合理的碳稅,您覺得應該監管政策先行還是企業先行?

李俊峰:需要制度先行(xing)。不論是碳(tan)市(shi)場(chang)、碳(tan)稅制,必(bi)須是制度先行(xing),企(qi)(qi)業是按(an)照(zhao)制度來辦事,企(qi)(qi)業不可(ke)能先行(xing)。

比(bi)如全國碳市場(chang)上線初(chu)期只(zhi)有電力(li)企業參與交易(yi),其他行業還(huan)沒納(na)入,這(zhe)些領域的企業想和誰交易(yi)?如何交易(yi)?所以(yi)不(bu)論(lun)是碳稅還(huan)是碳市場(chang),必(bi)須(xu)制(zhi)度先行,要先建立制(zhi)度。

NBD:發展碳市場對于目前日益嚴峻的氣候問題有什么作用?

李俊峰:建設(she)全國(guo)碳市(shi)場(chang)(chang)是(shi)我國(guo)應對氣(qi)候變化的(de)一項重大制度創新,能夠在實(shi)現碳達峰、碳中(zhong)和目標(biao)中(zhong)發揮重要作用。國(guo)家(jia)碳排(pai)(pai)放權交易制度的(de)建立,就是(shi)希(xi)望通過市(shi)場(chang)(chang)機制來解決減(jian)排(pai)(pai)的(de)問(wen)題(ti),有些企業(ye)減(jian)排(pai)(pai)成(cheng)(cheng)(cheng)本(ben)(ben)比較高(gao)(gao),有些企業(ye)減(jian)排(pai)(pai)成(cheng)(cheng)(cheng)本(ben)(ben)相對較低,所以減(jian)排(pai)(pai)成(cheng)(cheng)(cheng)本(ben)(ben)比較低的(de)可以多參與減(jian)排(pai)(pai);減(jian)排(pai)(pai)成(cheng)(cheng)(cheng)本(ben)(ben)比較高(gao)(gao)的(de),可以通過市(shi)場(chang)(chang)交易去(qu)購(gou)買(mai)配額,從(cong)總(zong)體上降低碳排(pai)(pai)放的(de)成(cheng)(cheng)(cheng)本(ben)(ben)。

NBD:您認為(wei)我(wo)國要做(zuo)好碳中和,下一個階(jie)段的(de)主要任務是什么(me)?

李俊峰:我一(yi)直認為,碳中和(he)的本質(zhi)是(shi)從資源(yuan)依賴走向技術依賴的過程,發展和(he)創(chuang)新(xin)并舉才能(neng)讓我國能(neng)源(yuan)結(jie)構真正改變。

發展(zhan)是(shi)指要有總(zong)量(liang)(liang)的(de)(de)增(zeng)加,滿足經濟發展(zhan)和人民生活水平提(ti)高所(suo)帶(dai)來電(dian)量(liang)(liang)的(de)(de)持續增(zeng)長。創(chuang)新(xin)(xin)包括兩個方面:一是(shi)技(ji)術(shu)本身的(de)(de)創(chuang)新(xin)(xin)問(wen)題;二(er)是(shi)技(ji)術(shu)要通過市場規則商業化(hua),也就是(shi)機制創(chuang)新(xin)(xin)來實現。同時,還要對(dui)傳統(tong)(tong)的(de)(de)系(xi)統(tong)(tong)進行(xing)改造(zao)。這(zhe)里所(suo)說“傳統(tong)(tong)的(de)(de)系(xi)統(tong)(tong)”不僅指能源(yuan)系(xi)統(tong)(tong),包括生產系(xi)統(tong)(tong)和消費系(xi)統(tong)(tong)的(de)(de)變革,前者(zhe)是(shi)非化(hua)石能源(yuan)總(zong)量(liang)(liang)和比重的(de)(de)不斷提(ti)高,后者(zhe)需要大幅度提(ti)高能源(yuan)效率,降(jiang)低(di)GDP的(de)(de)能源(yuan)強度水平。

比如,我國GDP和(he)歐盟(meng)(meng)差不多,但我國單位(wei)GDP碳強度大約是歐盟(meng)(meng)的3倍多,所以我國傳統行業的技(ji)術進步(bu)也是非常重(zhong)要的。

如今,我國傳統(tong)行業技術進(jin)步遇到的(de)挑戰,既有(you)習慣的(de)問(wen)題(ti)(ti),也(ye)有(you)資源稟賦的(de)問(wen)題(ti)(ti),最關鍵的(de)是制度安排。

對(dui)于節(jie)能減排來(lai)說,企業是落實國家政策的(de)一大主體。只有(you)企業生產的(de)電力(li)是低(di)碳(tan)(tan)的(de),生產的(de)汽車是低(di)碳(tan)(tan)的(de),生產的(de)住宅是低(di)碳(tan)(tan)的(de),消費者(zhe)才能真正(zheng)消費起低(di)碳(tan)(tan)產品(pin),享受低(di)碳(tan)(tan)服務。

從這(zhe)個意義上講(jiang),只有(you)所有(you)企業(ye)實現(xian)了碳達峰、碳中(zhong)和,整個社會才能(neng)實現(xian)碳達峰、碳中(zhong)和。讓(rang)降碳作為企業(ye)的自覺行動(dong),必(bi)須做好機制方面的安(an)排。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實(shi)習記(ji)者周逸斐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mei)日經(jing)濟新聞》報社授權,嚴(yan)禁轉載或鏡(jing)像,違者(zhe)必究(jiu)。

讀者熱線(xian):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nin)不希望作(zuo)(zuo)品出現(xian)在本站,可(ke)聯系我(wo)們要求撤下您(nin)的作(zuo)(zuo)品。

“在綠色轉型方面,我國成為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和清潔發電體系。” 8月5日,以“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擘畫綠水青山美麗中國”為主題的“美麗中國百人論壇2023年會”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辦,論壇主席、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致辭時如是說。 年會現場每經實習記者周逸斐攝 黃潤秋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在環境質量方面,我國成為全球空氣質量改善最快的國家。成都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從132天增加至299天,PM2.5濃度累計下降58%;在生態保護方面,我國在世界上率先實現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 在大會現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碳中和、氣候變化成為諸多專家討論的焦點。 論壇召開期間,《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峰進行了專訪,并請他就碳減排現狀、碳交易市場的未來發展等問題作出了詳解。 李俊峰圖片來源: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官網 風電光伏發電占全部發電量比重不斷提高 NBD:今年迎峰度夏期間,電力保供以煤炭作為壓艙石。在能源轉型時期,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李俊峰:今年迎峰度夏期間,煤電起到了壓艙石作用,但也要看到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進步。 今年上半年,風電光伏發電量約達到7300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比重達到約17%。在近兩年半時間里,這一數字差不多提高了6個百分點,比重不斷創出新高。 換句話說,我國能源領域近年已明顯減少了對煤炭的依賴,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也展示出我國在減碳過程中間實現減污、擴綠、增長等多重目標的成果。要在增長的前提下實現減碳,這體現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平衡關系。 我國實現現代化的任務非常重要,發展是第一要務,但在“十四五”期間,我國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在能源轉型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這是非常重要的。 NBD:電力行業是我國碳排放大戶,有專家認為電力行業碳減排任務會比較艱巨,對此您怎么看? 李俊峰:就像前面所說,我國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的比例,在兩年半的時間增加了超過6個百分點,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今年上半年,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達到50.9%,已經超過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了。 外界注意到,我國電源結構優化調整步伐正在加快,2022年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量31443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36.2%。也就是說超過1/3的電是零碳電力。 與此同時,去年我國新能源新增發電量占全口徑新增發電量的70%,成為我國新增發電量的主體,尤其主要來自風電、光伏,這是值得關注的。 要知道,我國不像歐洲、美國等地區發電量已經平衡,用電量甚至還出現下降,我國發電量仍在持續增長,所以在發展的過程中解決降碳問題,是中國遇到的一個難題。 NBD:怎么才能讓化石能源的有序退出跟新能源的穩定可靠供應相適應? 李俊峰:中央提出,化石能源的有序退出,要與新能源的穩定安全可靠的供應相適應,“先立后破”和“破立并舉”都十分重要。這一過程中,必須“立”字當頭,這個“立”就是增加。化石能源的退出要和新能源供應的增加相適應,增加得多,才能退得多;有效的增加,才能安全的退出。 所以,包括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都做了機制安排,《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明確,2023年風光裝機增加1.6億千瓦左右,每年利用小時數平均約2000小時,差不多就是發3200億度電,這就為化石能源的有序退出奠定了一個重要的基礎。 技術創新才能讓我國能源結構真正改變 NBD:對于設計合理的碳稅,您覺得應該監管政策先行還是企業先行? 李俊峰:需要制度先行。不論是碳市場、碳稅制,必須是制度先行,企業是按照制度來辦事,企業不可能先行。 比如全國碳市場上線初期只有電力企業參與交易,其他行業還沒納入,這些領域的企業想和誰交易?如何交易?所以不論是碳稅還是碳市場,必須制度先行,要先建立制度。 NBD:發展碳市場對于目前日益嚴峻的氣候問題有什么作用? 李俊峰:建設全國碳市場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能夠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發揮重要作用。國家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的建立,就是希望通過市場機制來解決減排的問題,有些企業減排成本比較高,有些企業減排成本相對較低,所以減排成本比較低的可以多參與減排;減排成本比較高的,可以通過市場交易去購買配額,從總體上降低碳排放的成本。 NBD:您認為我國要做好碳中和,下一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李俊峰:我一直認為,碳中和的本質是從資源依賴走向技術依賴的過程,發展和創新并舉才能讓我國能源結構真正改變。 發展是指要有總量的增加,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帶來電量的持續增長。創新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技術本身的創新問題;二是技術要通過市場規則商業化,也就是機制創新來實現。同時,還要對傳統的系統進行改造。這里所說“傳統的系統”不僅指能源系統,包括生產系統和消費系統的變革,前者是非化石能源總量和比重的不斷提高,后者需要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降低GDP的能源強度水平。 比如,我國GDP和歐盟差不多,但我國單位GDP碳強度大約是歐盟的3倍多,所以我國傳統行業的技術進步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我國傳統行業技術進步遇到的挑戰,既有習慣的問題,也有資源稟賦的問題,最關鍵的是制度安排。 對于節能減排來說,企業是落實國家政策的一大主體。只有企業生產的電力是低碳的,生產的汽車是低碳的,生產的住宅是低碳的,消費者才能真正消費起低碳產品,享受低碳服務。 從這個意義上講,只有所有企業實現了碳達峰、碳中和,整個社會才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讓降碳作為企業的自覺行動,必須做好機制方面的安排。
減排 能(neng)源(yuan) 碳(tan)中和 氣候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