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ri)經濟新聞 2023-09-06 21:58:51
每經編輯(ji)|孫志成
去中藥房能干點啥?在這個氣溫居高不下的初秋,多了一個選項:買酸梅湯。
在網上,中(zhong)藥版酸梅湯的視(shi)(shi)頻爆火,“流行花十元去中(zhong)醫(yi)配酸梅湯”的話題(ti)一度登(deng)上短視(shi)(shi)頻平臺熱搜,近2000萬網友圍觀(guan)。
9月4日,浙江省中醫(yi)院微信公眾號連夜(ye)發文,稱(cheng)因為(wei)前(qian)來醫(yi)院訂購酸梅湯的訂單實在太多(duo),醫(yi)院服(fu)務器已不堪重負。
圖片(pian)來源:視覺中國(guo)
不(bu)(bu)如奶茶來的花樣多,也不(bu)(bu)像咖啡那(nei)么新(xin)潮,酸梅湯其實(shi)并不(bu)(bu)是什么新(xin)鮮玩意(yi),怎么過了一個夏天就悄(qiao)無聲息地(di)成為了新(xin)晉“養生單品”呢?
有醫院服務器被擠爆
據杭州日報,浙江省中醫院1.34元一貼的酸梅湯特別火爆,供不應求。近日(ri),網(wang)上訂單把(ba)醫院的服務(wu)器都擠爆了(le),工(gong)程師(shi)連夜搶修......9月5日,浙江省中醫院發布公告稱:目前酸梅湯(tang)供不應(ying)求,為保證藥品質(zhi)量暫緩供應(ying),醫院正(zheng)在(zai)協(xie)調中,預計備貨需(xu)要3天。
浙江省中醫院工作人員表示,醫院的酸梅湯1塊多一貼,便宜實惠,最近來買酸梅湯的年輕人特別多,這讓他們也意料不到。現在,因為下單量(liang)暴(bao)增,酸梅(mei)湯已經處于斷(duan)貨狀(zhuang)態(tai),要9月7日才(cai)可(ke)以恢復(fu)供應。
在眾多酸梅湯的帖子中,大部分博主表示,每副藥的價格都在十元左右,可以說是十分物美價廉。
據(ju)瀟湘晨報報道(dao),9月(yue)5日,記者(zhe)采訪了長(chang)沙市天心區(qu)一家(jia)大(da)型中醫館。在(zai)咨詢了工作人員(yuan)后得(de)知(zhi),每副酸(suan)梅(mei)湯原料的單價是15元,在(zai)中醫(yi)館或(huo)藥店購買酸梅湯(tang)原料則需要醫(yi)生開具處方(fang),只(zhi)要是(shi)有處方(fang)就可以使用醫(yi)保卡支(zhi)付。
據醫生介紹,一副酸梅湯原料可以熬煮出大約兩升左右的酸梅湯,而且一副藥可以熬煮兩到三次,買上幾副可以喝上很長一段時間。
多的時候一天賣五百包
據中新(xin)經緯,就銷(xiao)量和價格(ge)情況,江蘇昆山佳(jia)惠堂國醫館的工作人員表示,店里的(de)酸梅(mei)湯可以根據顧客(ke)的(de)體質在原(yuan)來的(de)方子上加減藥材(cai),可以走醫(yi)保。顧客也可以購買固定配方熬煮好的酸梅(mei)湯(tang)成品,開袋即喝,一包的價(jia)格是3元(yuan),不能(neng)走醫保。“3元(yuan)一包的酸(suan)梅湯(tang)昨天賣了300多(duo)包。”
北京同仁堂的工作人員表示,店里(li)的酸梅(mei)湯是總部配料,顧客帶回家熬煮,部分藥材能走醫保。他表示,一般在夏天天熱的時候熬得多,能熬到國慶節那段時間,南方天氣熱,喝到11、12月份都沒問題。不過最近店里沒貨了,因為最近北京天涼了,來貨也少了。
“多的時候一天賣500包是有(you)的。”北京同仁堂的工作人員表示。北京醫方堂中醫門診的工作人員表示,最近每天能賣出300包左右,一包的價格20元上下,8月下旬到現在買的顧客特別多。
據紅星新聞了解,隨著(zhu)最近在(zai)網絡上“意外”走紅,中(zhong)醫(yi)館里前來詢問和購買(mai)酸(suan)梅湯的人(ren)也明顯增多(duo)。多(duo)家中(zhong)醫(yi)館的店員告(gao)訴記者,最近來買(mai)酸(suan)梅湯的人(ren)絡繹不(bu)絕(jue),“很多人都是幾十袋地買,也會自己買好藥(yao)材回(hui)去熬,我們每(mei)天開的(de)單子一大摞,而且最近來的(de)顧客以(yi)年輕人(ren)居(ju)多。”
據了解,網友熱追的酸梅湯(tang)也叫烏梅湯(tang),主要(yao)由烏梅、山楂、陳皮、桑椹(shen)、甘草(cao)、玫(mei)瑰花、薄荷等(deng)組(zu)方而(er)成,不同的醫師、藥房會根據不同情況適量加減。
據(ju)潮新聞(wen),三溪堂中醫(yi)(yi)保健院主(zhu)治中醫(yi)(yi)師熊飛達提(ti)醒:酸梅湯雖然多(duo)數人群都(dou)適飲(yin),對(dui)汗多(duo)口干、容易上火、胃(wei)口差的(de)(de)人群有更好的(de)(de)保健作用(yong),但(dan)是脾胃(wei)虛(xu)寒、易腹瀉以及糖尿病、孕產(chan)婦人群不推薦。現在網上很多(duo)年輕(qing)人喜(xi)歡在酸梅湯中放入(ru)冰塊做冷飲(yin)食用(yong),其實(shi)這并非傳統飲(yin)法,趁溫服用(yong)最好,常(chang)溫也可(ke),但(dan)不建議冰鎮暢飲(yin)。
“想要嘗試的市民(min)可(ke)以(yi)適量飲用酸(suan)梅湯(tang),但隨著天氣轉涼,進入(ru)秋(qiu)冬時節,接下來(lai)如雪梨膏(gao)、烏梅三(san)豆(dou)飲等或許會更適合大(da)家。” 熊飛達說。?
編(bian)輯|孫志成(cheng)?蓋源(yuan)(yuan)源(yuan)(yuan)
校對|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xin)聞綜合自杭(hang)州日報、瀟湘晨報、紅星新(xin)聞、中新(xin)經緯、潮新(xin)聞、浙江(jiang)省中醫(yi)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bao)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wei)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ti)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gao)酬。如您(nin)不(bu)希望(wang)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che)下您(nin)的作品。
歡(huan)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