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xin)聞 2023-11-24 17:09:46
每經編輯|孫(sun)志成(cheng)
11月22日
中(zhong)國(guo)科學院(yuan)、中(zhong)國(guo)工程(cheng)院(yuan)
公(gong)布2023年增選(xuan)當選(xuan)院士名(ming)單
其中包(bao)括(kuo)
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教授赫曉東
與該校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校友郭世澤
二(er)人分別當選
中國(guo)工程(cheng)院(yuan)(yuan)院(yuan)(yuan)士(shi)、中國(guo)科學院(yuan)(yuan)院(yuan)(yuan)士(shi)
據哈爾(er)濱工業大學(xue)介紹
兩位院士曾同住在
哈工大學生七公寓506
1991年
從河北(bei)考入哈工大電磁(ci)測量技術及儀器(qi)專(zhuan)業的
博士生郭世澤入住七公寓506
與就(jiu)讀于哈工大復合材(cai)料與結(jie)構研究所(suo)的
博士生韓杰才、赫曉東成為室友
而就在2015年(nian)
曾同住506宿舍的韓杰才教授
同樣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韓杰(jie)才(cai)當選院士的(de)時候
我就開玩(wan)笑說(shuo)
要是有一天我們仨都能
當選院士會是什么感覺……”
郭世澤笑(xiao)著(zhu)說(shuo)
沒(mei)想到真有一(yi)天
夢(meng)想成真
3位室友
3位都是學術大師
3位(wei)都(dou)當選院士
這(zhe)個宿舍有什么秘密
“我們宿舍最大的特點就是都特別專注
心(xin)無旁騖地學習和做學術研究
不會為(wei)任何(he)不相(xiang)關的事情分神”
赫曉東說(shuo)
三個人都是早早就選定研究方向
開(kai)始課題研究
科研項目也都聚焦國家和行業需要
圍繞明確的工程應(ying)用背(bei)景
以解(jie)決實際問題為攻關目標
因(yin)為這種潛心忘我的鉆研
在讀博期(qi)間
韓杰才和赫曉東
就在材料學(xue)科與力學(xue)學(xue)科的交叉融合領域
做出了創(chuang)造性的工作
郭世澤也完成了多個(ge)重要項(xiang)目
博士論文是同一個方向
同一天答辯
同為優秀博士論文
......
同為杜(du)善(shan)義院士的學生
韓杰才(cai)與赫曉東(dong)一邊工作一邊讀博
同時參與項目研究
“舉重若輕”是這三位室友共同的特點
他們(men)勇于(yu)挑戰前沿(yan)
敢于創造條件把“不可能”變為“可能”
在赫曉東的(de)印象中
韓杰才、郭世澤這兩位15歲上大學的
“天才”室友都是攻堅克難的“高手”
無(wu)論面對怎樣(yang)的困難
總是迎難(nan)而上、舉重若輕
“當(dang)年的科(ke)研條件(jian)還沒有現(xian)在這么好
要做新材料的研究就要自己想辦法
自己去創(chuang)造條件”
韓(han)杰才回憶說
當時哈(ha)爾濱的研究條件不(bu)具備(bei)
就要經常坐火車硬座去沈陽、北京
甚至更遠的地方做實驗
反反復復折騰很長時(shi)間(jian)
赫曉東對郭世澤的“拼勁”印象深刻
“給他(ta)一個項(xiang)目
他能幾天幾夜不睡覺
最終圓(yuan)滿(man)完成任務(wu)……”
郭世澤則(ze)表示
一(yi)個宿(su)舍、一(yi)個班(ban)級、一(yi)個學(xue)校的(de)學(xue)風
是(shi)最重(zhong)要(yao)的(de)
“好的室友會互相幫助
好的同學會互相影響
好的導師指引你的方向……”
他稱讀博期間自己的第一篇論文
被導師改(gai)得滿篇(pian)紅字
讓他感觸很深
這種“規格(ge)嚴(yan)格(ge),功夫到家”的指導
讓他在讀博期間發表了14篇論文
也為(wei)他今(jin)后(hou)的(de)成長道路打下了堅(jian)實基礎(chu)
畢業后
三位室友(you)仍始終專(zhuan)注于(yu)自己的研究(jiu)方向
聚焦(jiao)國家需要(yao)埋頭攻關(guan)
成為本領域中(zhong)的頂尖(jian)專家
如今
韓杰才擔任哈工大校長
赫曉東擔任哈工大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主任
郭世澤擔任
解放軍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
三位院士寄語:
韓杰才說,一勤天下無難事,勤奮到位了肯定就會有收獲。“做學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持之以恒地勤奮工作。一個人只聰明不勤奮很難成功。”
赫曉東說,每個人都(dou)要樹立一(yi)個遠(yuan)大目(mu)標,并集(ji)中(zhong)精(jing)力(li)為(wei)這(zhe)個目(mu)標而努(nu)力(li),未來一(yi)定可期。“夢想+勤奮,才能獲得成功。”
郭世澤說,選準方向以后,就要努力堅持下(xia)去,才能走得(de)更遠。“要專注地做好一件事,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
編輯(ji)|孫志成 易啟江(jiang) 杜恒峰
校對|王月龍
本(ben)文(wen)轉(zhuan)自:哈(ha)爾濱工業(ye)大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jing)《每日經(jing)(jing)濟新(xin)聞》報社授(shou)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bi)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nin)不希(xi)望作(zuo)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men)要求撤下(xia)您(nin)的作(zuo)品。
歡(huan)迎關注每(mei)日(ri)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