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jing)濟新聞(wen) 2023-12-09 00:18:18
每經編輯(ji)|王月龍(long)
近日,主流咖啡品牌檢出致癌物沖上熱搜!福建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微信公眾號12月6日一則推文顯示,其聯合福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對福州市20家咖啡銷售單位的59款現制現售咖啡進行采樣(其中線下30款,線上29款),樣品(pin)涉及(ji)“瑞幸(xing)”“星巴克” “幸(xing)運咖(ka)”“COTTI COFFEE”等主流品(pin)牌。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59款樣品中均未檢出含有反式脂肪酸(低于0.0013g/100g的檢出限),但均檢測出低含量的致癌物“丙烯酰胺”。
福建(jian)省消保(bao)委官微截(jie)圖
據九派新聞,12月8日,瑞幸的客服人員回復:“我們提(ti)供的產(chan)品均(jun)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可以放(fang)心飲用(yong)。”隨后,星巴克客服人員也表示,目前星(xing)巴克的所有咖啡及飲品均(jun)符合國家相(xiang)關標準。
丙烯酰胺(an)很多食物中(zhong)都有
福州(zhou)消(xiao)保(bao)委:片(pian)面誤導(dao)不可取
據紅星新聞,丙烯酰胺存在于很多食物中,除了咖啡外,油條、薯條、燒烤等食物都含有。
在福建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微信公眾中也提到了,目前我國暫未(wei)對(dui)咖(ka)啡(fei)中丙(bing)烯酰胺有限制性或禁止(zhi)性規定。同時,也提醒廣大消費者,現制現售咖啡口感醇香濃郁,但不宜多喝,應科學、合理飲用。
據南方日報,2018年,星巴克也曾因為丙烯酰胺登上熱搜。當時,美聯社報道稱,美國洛杉磯一家法院裁決,星巴克和其他幾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銷售的咖啡必須貼上癌癥警告標簽。理由是,市面上出(chu)售的烘焙咖啡(fei)中,被發現(xian)含有丙烯酰胺——一種有毒的致癌(ai)化學(xue)物質。
為此,全美咖啡行業協會關于加州第65號判決的公告 (2018年3月29日)回應稱:在咖啡(fei)產品上貼上致癌(ai)警告標簽將會是一個誤導消費者的(de)行為。美國政府釋出的營養指南中指出,咖啡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明確指出咖啡不會致癌。無數學術研究都已經證明了飲用咖啡對健康的益處,并且咖啡飲用者通常更長壽。同時,咖啡行業繼續提出上訴,及采取進一步的法律行動。
“所以說,這又(you)是一(yi)個標題(ti)黨熱搜。”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直言,消費(fei)者不要被所謂“致癌”的聳人聽聞(wen)標題蒙蔽了(le)雙眼。就在8日,福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文也指出:“片面誤導(dao)消費者不可取”。
丙烯(xi)酰胺(an)難以避免
但也不能想喝(he)多(duo)少就喝(he)多(duo)少
據新京報,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顧中一發文指出,咖啡豆經過烘烤才會有較大的香氣,烘烤的過程難以避免會產生丙烯酰胺。只要(yao)是食物(wu)中同時(shi)有碳水化(hua)合物(wu)或(huo)者(zhe)脂肪、氨(an)基(ji)酸或(huo)蛋白(bai)質類的成(cheng)分,經(jing)過高溫,比如(ru)煎炒、烤、紅燒、油(you)炸,這些過程中都會產生(sheng)。
顧中一也表示,據2010年發表在《食品與化學毒物學期刊》一項研究提供的數據,丙烯酰胺的每日耐受量估計為每千克體重2.6微克到16微克。以60公斤的成人為例,建議每天不超過156微克(2.6×60)。而即飲咖啡中平均丙烯酰胺含量為每千克13微克,也就是說每人每天喝12千克黑咖啡才會超過耐受量。
科信食品與健康(kang)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zhong)凱表示,總體上(shang),目(mu)前科(ke)學(xue)界認為食物中的丙烯(xi)酰(xian)胺對人體健康的風險(xian)很(hen)小,因此國際標準、歐美標準和中國標準均沒有針對丙烯酰胺制定限量指(zhi)標。當然,通過改進工(gong)藝盡(jin)量控制丙烯(xi)酰胺(an)的產生還是有必要的,這在薯片、薯條行業已(yi)有不少實踐(jian)。
那咖啡可以想喝多少喝多少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發文指出,雖然目前沒有100%明確的證據說明咖啡會導致骨質疏松,但據目(mu)前研(yan)究(jiu)大致方向來看(kan),咖啡因與鈣流(liu)失、骨(gu)密(mi)度(du)降(jiang)低可能是有(you)關系的(de)。
人在30歲左右骨(gu)(gu)量會(hui)(hui)達到一個高峰(feng),然后(hou)會(hui)(hui)逐漸下降,咖啡中的咖啡因可能誘(you)發骨(gu)(gu)中鈣的流失,降低骨(gu)(gu)密度,尤其那些一天(tian)喝三四杯美式的朋友(you),就要特別注意。
編輯|王月(yue)龍 杜恒峰(feng)
校對|湯亞文
每日經(jing)濟新聞(wen)(wen)綜合自福(fu)建省(sheng)消保委官(guan)微(wei)、紅(hong)星新聞(wen)(wen)、九派(pai)新聞(wen)(wen)、新京報(bao)、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she)授權,嚴禁轉(zhuan)載(zai)或鏡像,違者必(bi)究。
讀者熱線(xian):4008890008
特(te)別提醒(xing):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qu)稿酬。如您(nin)不希望(wang)作品(pin)出(chu)現(xian)在(zai)本站,可(ke)聯系我(wo)們(men)要求撤下您(nin)的作品(pin)。
歡(huan)迎(ying)關注每日(ri)經(jing)濟新(xin)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