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欢女爱销魂蚀骨免费阅读,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久久久,适合单身男人看的影片,www天堂无人区在线观看,悟空影视免费高清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zheng)文

專訪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畢馬威中國顧問李慧瓊:建議推動ESG報告使用第三方鑒證、公布ESG評級結果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07 19:22:58

◎李(li)慧瓊(qiong)向《每日經濟新(xin)聞》記者表示,“當前,我國(guo)(guo)(guo)(guo)ESG需求仍在起步階段,國(guo)(guo)(guo)(guo)內碳市場、ESG標(biao)準(zhun)、體系結構(gou)等與國(guo)(guo)(guo)(guo)際(ji)互通(tong)互認尚待時(shi)日,ESG服務業態處在逐步深化(hua)和多元(yuan)化(hua)初期(qi),國(guo)(guo)(guo)(guo)際(ji)化(hua)水(shui)平有待提高。”她建議,建立國(guo)(guo)(guo)(guo)際(ji)化(hua)交流平臺,積極參與國(guo)(guo)(guo)(guo)際(ji)準(zhun)則制定。

每(mei)經(jing)記者|黃宗(zong)彥    每(mei)經(jing)編輯|魏(wei)官紅(hong)    

3月(yue)5日,第十四屆全(quan)國人(ren)民代表大(da)會(hui)第二次會(hui)議(yi)在北京人(ren)民大(da)會(hui)堂開幕。3月(yue)7日,全(quan)國人(ren)大(da)常委(wei)會(hui)委(wei)員、畢馬(ma)威中國顧問(wen)李(li)慧(hui)瓊接受了《每日經濟(ji)新聞》記者專訪。

今年,李(li)慧(hui)瓊帶來了(le)4份建(jian)(jian)議,分(fen)別是《關(guan)(guan)于發(fa)(fa)揮人才集聚優(you)勢,打造ESG服務業高地的建(jian)(jian)議》《關(guan)(guan)于內地與香(xiang)港(gang)有關(guan)(guan)自愿減(jian)排交易市場(chang)合作(zuo)的建(jian)(jian)議》《關(guan)(guan)于容許(xu)內地個人養老(lao)金投資于香(xiang)港(gang)強積(ji)金基金的建(jian)(jian)議》以及《關(guan)(guan)于爭取(qu)更多(duo)中央政策加快河套發(fa)(fa)展的建(jian)(jian)議》。

李(li)慧瓊(qiong)書面回復《每日(ri)經濟新聞》記(ji)者表(biao)示,“當前,我國(guo)ESG需(xu)求仍在起步(bu)階段,國(guo)內碳市場、ESG標準、體(ti)系結構等與國(guo)際互通互認尚待時日(ri),ESG服務(wu)業態處在逐步(bu)深化和多元化初(chu)期,國(guo)際化水平有待提高(gao)。”

為此(ci),她建議,建立國(guo)際(ji)化(hua)交(jiao)流(liu)平臺,積極參(can)與國(guo)際(ji)準(zhun)則(ze)制(zhi)定。“可(ke)依(yi)托(tuo)現有(you)ESG研究院、綠交(jiao)所等平臺,率(lv)先(xian)研究并規劃(hua)ESG制(zhi)度(du)體系,同時積極參(can)與ESG國(guo)際(ji)交(jiao)流(liu),主動參(can)與國(guo)際(ji)標準(zhun)和規則(ze)制(zhi)定,促進形成兼具國(guo)際(ji)性與中國(guo)特色的ESG制(zhi)度(du)體系。”

不過,我國(guo)(guo)相關政策(ce)與歐美等國(guo)(guo)家有(you)所差異,完全照搬現有(you)國(guo)(guo)際準則的體(ti)系(xi)不夠現實,并且在接(jie)軌(gui)國(guo)(guo)際準則的同時也(ye)將(jiang)迎來諸多挑戰。

那(nei)么,該如何(he)應對這(zhe)些挑戰?可以從(cong)哪些方(fang)面入手?李慧瓊向《每(mei)日經濟新聞(wen)》記者表示,“建議金融監管部(bu)門與(yu)國內幾大交易所聯動,參照國際可持續(xu)發展準(zhun)(zhun)則(ze)理事會(hui)(ISSB)披露準(zhun)(zhun)則(ze),結合中(zhong)國實踐,發布(bu)ESG信息披露和評級指(zhi)南,推(tui)動ESG報(bao)告使用第三方(fang)鑒證,公布(bu)ESG評級結果(guo)。”

全國人(ren)大常委會委員、畢馬威中(zhong)國顧問李(li)慧瓊 圖片來(lai)源(yuan):受訪者(zhe)供圖

我國ESG需求仍在起步階段

近年來,環(huan)境、社會和企(qi)業管(guan)治(ESG)被全球監管(guan)部門、機(ji)(ji)構投資(zi)者(zhe)廣泛采納并應用于企(qi)業綜合(he)價值分析,ESG投資(zi)、披露及氣候風險、機(ji)(ji)遇(yu)、碳市(shi)場等衍(yan)生的各(ge)類ESG服務需求急劇(ju)攀升。

2022年(nian)度畢馬威ESG披(pi)(pi)(pi)露調查報(bao)告(gao)顯示,全球前250強(qiang)企業的ESG披(pi)(pi)(pi)露率高達96%。我國(guo)雖尚(shang)未(wei)實施(shi)ESG強(qiang)制披(pi)(pi)(pi)露政策,但(dan)截(jie)至2023年(nian)6月底,A股上市公(gong)司中共有1738家獨立披(pi)(pi)(pi)露ESG社(she)會責任報(bao)告(gao),是2017年(nian)披(pi)(pi)(pi)露數的2倍(bei)。

李慧瓊(qiong)向《每日經濟(ji)新(xin)聞》記者表示,“當前,我國ESG需(xu)求仍在(zai)起步階段,國內(nei)碳市場、ESG標準(zhun)、體系結構等(deng)與國際(ji)互通互認(ren)尚(shang)待時日,ESG服務業態(tai)處在(zai)逐步深化(hua)和(he)多元化(hua)初(chu)期,國際(ji)化(hua)水(shui)平有(you)待提(ti)高(gao)。”

隨著(zhu)國外ESG需求(qiu)的(de)價(jia)值鏈傳導,目前市場對ESG服務(wu)的(de)需求(qiu)逐漸深入和(he)多(duo)(duo)(duo)元化(hua),特別是大型企業(ye)和(he)外向(xiang)(xiang)型企業(ye)。從早期ESG披露服務(wu)轉向(xiang)(xiang)戰略(lve)、產(chan)業(ye)、研發、數字化(hua)、管(guan)理、品牌、人事、安環等多(duo)(duo)(duo)角度、多(duo)(duo)(duo)層次的(de)轉型融合(he)需求(qiu)。但我國市場的(de)ESG服務(wu)大多(duo)(duo)(duo)集中于披露,具(ju)備綜合(he)提供戰略(lve)、管(guan)理、數字化(hua)和(he)ESG結合(he)服務(wu)的(de)機構較(jiao)少(shao)。

目前,我國(guo)ESG服務(wu)業(ye)中,經驗豐富、專(zhuan)業(ye)覆蓋度廣的領軍人(ren)物不足,跨ESG的專(zhuan)業(ye)實踐型人(ren)才十分稀(xi)缺(que),高校等(deng)教(jiao)(jiao)育機(ji)構尚(shang)未開展相關專(zhuan)業(ye)教(jiao)(jiao)育,社(she)會(hui)性培訓(xun)處于無(wu)序(xu)起步階段(duan)。

為此,李慧瓊提出了(le)5點建議。

第一,建立國(guo)(guo)際(ji)化交流平臺,積(ji)極參(can)(can)與(yu)(yu)國(guo)(guo)際(ji)準(zhun)則(ze)制(zhi)(zhi)定。可依托(tuo)現(xian)有(you)ESG研(yan)究院(yuan)、綠(lv)交所等平臺,率先研(yan)究并規劃ESG制(zhi)(zhi)度體(ti)系,同時積(ji)極參(can)(can)與(yu)(yu)ESG國(guo)(guo)際(ji)交流,主動參(can)(can)與(yu)(yu)國(guo)(guo)際(ji)標準(zhun)和規則(ze)制(zhi)(zhi)定,促進形成兼具國(guo)(guo)際(ji)性與(yu)(yu)中國(guo)(guo)特色的ESG制(zhi)(zhi)度體(ti)系。

第二,以信息(xi)(xi)披(pi)(pi)露(lu)為(wei)突破點,推動(dong)信息(xi)(xi)披(pi)(pi)露(lu)標準化。建議金融監管部門與國(guo)內幾大交易所聯動(dong),參照(zhao)國(guo)際可持(chi)續發(fa)展準則理事會(ISSB)披(pi)(pi)露(lu)準則,結合(he)中國(guo)實踐,發(fa)布ESG信息(xi)(xi)披(pi)(pi)露(lu)和評級(ji)指南,推動(dong)ESG報告(gao)使用第三方鑒證,公布ESG評級(ji)結果。

第三,率先制定ESG服(fu)(fu)務(wu)(wu)業(ye)規范(fan)(fan),打造ESG服(fu)(fu)務(wu)(wu)業(ye)品牌。結合(he)ESG服(fu)(fu)務(wu)(wu)需求,制定ESG服(fu)(fu)務(wu)(wu)業(ye)規范(fan)(fan),建立ESG全生態鏈優質服(fu)(fu)務(wu)(wu)資源管道。

第四,構建“產學研(yan)”模式,加強(qiang)人(ren)(ren)才培(pei)育(yu)。如北京、上海、深圳(zhen)等市可考慮率先在高(gao)校(xiao)(xiao)設立ESG專業培(pei)養體系,填補該領域(yu)專業培(pei)養空缺。ESG研(yan)究(jiu)院、高(gao)校(xiao)(xiao)及服(fu)務機構可聯合提供專業培(pei)訓,補充強(qiang)化市場需求人(ren)(ren)才。相關服(fu)務企業、高(gao)校(xiao)(xiao)和研(yan)究(jiu)院可簽署戰略(lve)合作,構建“產學研(yan)”新模式。

第五,制定ESG專業(ye)(ye)服務(wu)人(ren)(ren)才(cai)(cai)儲備機制。設立ESG專項(xiang)人(ren)(ren)才(cai)(cai)招聘(pin)政策,吸(xi)引和留住專業(ye)(ye)人(ren)(ren)才(cai)(cai),填補ESG服務(wu)人(ren)(ren)才(cai)(cai)缺口,構(gou)建(jian)ESG人(ren)(ren)才(cai)(cai)高(gao)地。

建議內地自愿減排市場與香港平臺互聯互通

除了ESG生(sheng)態鏈相關的(de)(de)內(nei)容,李慧瓊還提到內(nei)地和(he)香港有(you)關自愿減排市場的(de)(de)現(xian)狀和(he)建議。

李慧(hui)瓊表示,香(xiang)港(gang)交易所(suo)在2022年10月推出(chu)(chu)國際碳(tan)市場Core Climate交易平臺(tai),旨在將資(zi)本與(yu)香(xiang)港(gang)地(di)(di)區、內(nei)地(di)(di)、亞洲(zhou)以至其他地(di)(di)區的(de)(de)(de)氣候相(xiang)關產品及(ji)(ji)機遇連接起來。Core Climate的(de)(de)(de)目(mu)(mu)標是(shi)建立一個便捷、一站式的(de)(de)(de)綜合碳(tan)市場,為氣候價(jia)值鏈上(shang)的(de)(de)(de)企業、投資(zi)者(zhe)及(ji)(ji)項目(mu)(mu)擁有人提供一系列服(fu)務(wu),包括交易、托管及(ji)(ji)交收服(fu)務(wu),為實現全球(qiu)碳(tan)中和目(mu)(mu)標作(zuo)出(chu)(chu)貢獻。

平(ping)臺(tai)提供(gong)穩健(jian)的市場基建和有效、透明并且已核證(zheng)(zheng)的碳信(xin)用(yong)產品與(yu)工具(ju),企業及投資者可用(yong)以助其實現(xian)凈零承諾(nuo)。Core Climate平(ping)臺(tai)上的項目均經過國際標準驗證(zheng)(zheng),例如VERRA的核證(zheng)(zheng)減排標準VCS(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國(guo)家重啟(qi)全(quan)國(guo)溫室氣體自(zi)愿減排(pai)交(jiao)易(yi)市場,目前由(you)國(guo)家應對氣候變(bian)化戰(zhan)略研究和國(guo)際合作中心承擔(dan)溫室氣體自(zi)愿減排(pai)項目和減排(pai)量的(de)登記、注銷等工作,負(fu)責全(quan)國(guo)溫室氣體自(zi)愿減排(pai)注冊(ce)登記系統的(de)運行(xing)和管(guan)理。北京(jing)綠色交(jiao)易(yi)所有(you)限公(gong)司則提(ti)供核證(zheng)自(zi)愿減排(pai)量的(de)集中統一(yi)交(jiao)易(yi)與結(jie)算服務,負(fu)責全(quan)國(guo)溫室氣體自(zi)愿減排(pai)交(jiao)易(yi)系統的(de)運行(xing)和管(guan)理。”李慧瓊表示。

建設全國(guo)溫室氣(qi)體自愿減排交易市(shi)場(chang),是(shi)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yu)溫室氣(qi)體減排行(xing)動的(de)一項制度創新,有利于推動形成強制碳市(shi)場(chang)和(he)自愿碳市(shi)場(chang)互(hu)(hu)補銜接、互(hu)(hu)聯互(hu)(hu)通的(de)全國(guo)碳市(shi)場(chang)體系,助(zhu)力實現(xian)碳達峰(feng)碳中(zhong)和(he)目標。

基于(yu)此,李慧(hui)瓊提出兩點(dian)建議(yi)。首先,生態(tai)環境(jing)部已經制定發布了造林碳匯、并網(wang)光熱發電(dian)、并網(wang)海(hai)上風力(li)發電(dian)、紅樹(shu)林營造等(deng)4項溫室氣體自(zi)愿(yuan)減(jian)排項目方(fang)法學(xue)。建議(yi)探討(tao)以香港(gang)地(di)區(qu)作(zuo)為平臺(tai),將(jiang)相關方(fang)法學(xue)推廣國(guo)際,例如吸引“一(yi)帶一(yi)路”合(he)作(zuo)伙伴政府(fu)及企業使用相關方(fang)法學(xue)作(zuo)自(zi)愿(yuan)減(jian)排項目設計(ji)、實施、審定和減(jian)排量核算、核查的(de)主要依據;其次,長遠探索(suo)內地(di)自(zi)愿(yuan)減(jian)排交(jiao)易(yi)市場與香港(gang)Core Climate交(jiao)易(yi)平臺(tai)互(hu)聯互(hu)通(tong),例如項目互(hu)掛及買賣(mai)交(jiao)易(yi)互(hu)通(tong)。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日經(jing)濟新聞》報(bao)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xiang),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xian):4008890008

特別提醒(xing):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qu)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pin)出現(xian)在本站,可聯(lian)系我們要求撤(che)下您的(de)作品(pin)。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3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畢馬威中國顧問李慧瓊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 今年,李慧瓊帶來了4份建議,分別是《關于發揮人才集聚優勢,打造ESG服務業高地的建議》《關于內地與香港有關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合作的建議》《關于容許內地個人養老金投資于香港強積金基金的建議》以及《關于爭取更多中央政策加快河套發展的建議》。 李慧瓊書面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我國ESG需求仍在起步階段,國內碳市場、ESG標準、體系結構等與國際互通互認尚待時日,ESG服務業態處在逐步深化和多元化初期,國際化水平有待提高。” 為此,她建議,建立國際化交流平臺,積極參與國際準則制定。“可依托現有ESG研究院、綠交所等平臺,率先研究并規劃ESG制度體系,同時積極參與ESG國際交流,主動參與國際標準和規則制定,促進形成兼具國際性與中國特色的ESG制度體系。” 不過,我國相關政策與歐美等國家有所差異,完全照搬現有國際準則的體系不夠現實,并且在接軌國際準則的同時也將迎來諸多挑戰。 那么,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李慧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建議金融監管部門與國內幾大交易所聯動,參照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披露準則,結合中國實踐,發布ESG信息披露和評級指南,推動ESG報告使用第三方鑒證,公布ESG評級結果。”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畢馬威中國顧問李慧瓊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我國ESG需求仍在起步階段 近年來,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被全球監管部門、機構投資者廣泛采納并應用于企業綜合價值分析,ESG投資、披露及氣候風險、機遇、碳市場等衍生的各類ESG服務需求急劇攀升。 2022年度畢馬威ESG披露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前250強企業的ESG披露率高達96%。我國雖尚未實施ESG強制披露政策,但截至2023年6月底,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1738家獨立披露ESG社會責任報告,是2017年披露數的2倍。 李慧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我國ESG需求仍在起步階段,國內碳市場、ESG標準、體系結構等與國際互通互認尚待時日,ESG服務業態處在逐步深化和多元化初期,國際化水平有待提高。” 隨著國外ESG需求的價值鏈傳導,目前市場對ESG服務的需求逐漸深入和多元化,特別是大型企業和外向型企業。從早期ESG披露服務轉向戰略、產業、研發、數字化、管理、品牌、人事、安環等多角度、多層次的轉型融合需求。但我國市場的ESG服務大多集中于披露,具備綜合提供戰略、管理、數字化和ESG結合服務的機構較少。 目前,我國ESG服務業中,經驗豐富、專業覆蓋度廣的領軍人物不足,跨ESG的專業實踐型人才十分稀缺,高校等教育機構尚未開展相關專業教育,社會性培訓處于無序起步階段。 為此,李慧瓊提出了5點建議。 第一,建立國際化交流平臺,積極參與國際準則制定。可依托現有ESG研究院、綠交所等平臺,率先研究并規劃ESG制度體系,同時積極參與ESG國際交流,主動參與國際標準和規則制定,促進形成兼具國際性與中國特色的ESG制度體系。 第二,以信息披露為突破點,推動信息披露標準化。建議金融監管部門與國內幾大交易所聯動,參照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披露準則,結合中國實踐,發布ESG信息披露和評級指南,推動ESG報告使用第三方鑒證,公布ESG評級結果。 第三,率先制定ESG服務業規范,打造ESG服務業品牌。結合ESG服務需求,制定ESG服務業規范,建立ESG全生態鏈優質服務資源管道。 第四,構建“產學研”模式,加強人才培育。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市可考慮率先在高校設立ESG專業培養體系,填補該領域專業培養空缺。ESG研究院、高校及服務機構可聯合提供專業培訓,補充強化市場需求人才。相關服務企業、高校和研究院可簽署戰略合作,構建“產學研”新模式。 第五,制定ESG專業服務人才儲備機制。設立ESG專項人才招聘政策,吸引和留住專業人才,填補ESG服務人才缺口,構建ESG人才高地。 建議內地自愿減排市場與香港平臺互聯互通 除了ESG生態鏈相關的內容,李慧瓊還提到內地和香港有關自愿減排市場的現狀和建議。 李慧瓊表示,香港交易所在2022年10月推出國際碳市場Core Climate交易平臺,旨在將資本與香港地區、內地、亞洲以至其他地區的氣候相關產品及機遇連接起來。Core Climate的目標是建立一個便捷、一站式的綜合碳市場,為氣候價值鏈上的企業、投資者及項目擁有人提供一系列服務,包括交易、托管及交收服務,為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作出貢獻。 平臺提供穩健的市場基建和有效、透明并且已核證的碳信用產品與工具,企業及投資者可用以助其實現凈零承諾。Core Climate平臺上的項目均經過國際標準驗證,例如VERRA的核證減排標準VCS(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國家重啟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目前由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承擔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和減排量的登記、注銷等工作,負責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注冊登記系統的運行和管理。北京綠色交易所有限公司則提供核證自愿減排量的集中統一交易與結算服務,負責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系統的運行和管理。”李慧瓊表示。 建設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是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溫室氣體減排行動的一項制度創新,有利于推動形成強制碳市場和自愿碳市場互補銜接、互聯互通的全國碳市場體系,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基于此,李慧瓊提出兩點建議。首先,生態環境部已經制定發布了造林碳匯、并網光熱發電、并網海上風力發電、紅樹林營造等4項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建議探討以香港地區作為平臺,將相關方法學推廣國際,例如吸引“一帶一路”合作伙伴政府及企業使用相關方法學作自愿減排項目設計、實施、審定和減排量核算、核查的主要依據;其次,長遠探索內地自愿減排交易市場與香港Core Climate交易平臺互聯互通,例如項目互掛及買賣交易互通。
ESG 減排(pai) 評級(ji)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