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29 16:32:44
人(ren)工(gong)智能發(fa)(fa)展迅速,也引起一部分人(ren)的(de)擔憂:若預(yu)防(fang)AI犯錯的(de)技(ji)術落后(hou)于AI自身的(de)發(fa)(fa)展,很可能會出現失控局面。對此,薛瀾回應(ying)《每日經濟新聞》記(ji)者,發(fa)(fa)展人(ren)工(gong)智能的(de)時候,一定要設“紅線”。
每經記者|周逸斐 每經編(bian)輯(ji)|陳(chen)星
2024中關村論(lun)壇年(nian)會于4月25日(ri)至29日(ri)舉行。《每日(ri)經濟(ji)新(xin)聞》記者從現場獲悉(xi),本屆年會以“創新(xin):建設更(geng)加美好的世界”為(wei)主題,設置了論(lun)壇會議、技術(shu)交易(yi)、成果發布、前(qian)沿大賽、配套活動5大板塊。
中關村論壇是中(zhong)國(guo)面向全球科技(ji)創新交(jiao)流合作的國(guo)家(jia)級平臺(tai),已成功舉辦(ban)14屆(jie)。本屆(jie)論壇(tan)(tan)設(she)置了論壇(tan)(tan)會(hui)議、技(ji)術交(jiao)易、成果發布、前沿大賽、配套(tao)活(huo)動(dong)5大板塊(kuai),將舉辦(ban)近120場活(huo)動(dong),100多個國(guo)家(jia)和地區、150余家(jia)外(wai)國(guo)政(zheng)府部門和國(guo)際組織機構等受邀參會(hui)。
在26日舉行的全球科技集群創新論壇上,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發(fa)表了(le)題為《國際科(ke)技創新中(zhong)心評估——結果與啟示》的主旨(zhi)演講。
人工智能發展迅速,也引起一部分人的擔憂:若預防AI(人工智能)犯錯的技術落后于AI自身的發展,很可能會出現失控局面。對此,薛瀾回應《每日(ri)經濟新聞》記者,發展人工智能的時候,一定(ding)要設“紅線”。
諸多業內人士也呼吁要給人工智能“裝上剎車再上路”。薛瀾表示,所謂“剎車(che)”就是一套針對人(ren)工智(zhi)能潛在風(feng)險的治理體系,它(ta)可以對濫用(yong)、惡用(yong)、誤用(yong)人(ren)工智(zhi)能等潛在風(feng)險進行合理規制。
他進一步解釋,這套治理體系分多個層次。從國家層面來看,2019年,國家新一代人(ren)工智能(neng)(neng)治(zhi)理(li)專業委員會發布《新一代人(ren)工智能(neng)(neng)治(zhi)理(li)原則——發展(zhan)負(fu)責任的人(ren)工智能(neng)(neng)》,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框架和行動指南。2021年,《新一代(dai)人(ren)工(gong)智能倫(lun)理(li)規范》發布,旨在將倫(lun)理道德融入人(ren)(ren)(ren)工(gong)智(zhi)能全生命周期,為從事人(ren)(ren)(ren)工(gong)智(zhi)能相關活動的自然人(ren)(ren)(ren)、法人(ren)(ren)(ren)和其他相關機(ji)構等提供(gong)倫(lun)理指引。此(ci)外,國(guo)家還出(chu)臺了個人(ren)(ren)(ren)信(xin)息(xi)保護(hu)法等法律。
在(zai)具體領域也(ye)有一些法(fa)(fa)規(gui)、措施出(chu)臺。比如針對“騎手困在(zai)算法(fa)(fa)中”等問題,相關部(bu)門專門出(chu)臺了(le)關于算法(fa)(fa)的規(gui)定,保護勞動者、消費(fei)者的權(quan)益。2023年,中國還(huan)出(chu)臺了(le)全球(qiu)首部(bu)專門規(gui)范生成式人工(gong)智能服務的立法(fa)(fa)。
另(ling)外,國家鼓勵相關企(qi)業加強(qiang)內(nei)部機制(zhi)建設,保證企(qi)業技術應用符合前述法(fa)律法(fa)規。
薛(xue)瀾認為,上述多層次(ci)、綜合性措施可以保(bao)證人工智能(neng)“上路”是(shi)有“剎車(che)”的。
記者注意到,一段時間以來,如何避免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話題被反復提及。薛瀾認(ren)為,目前更(geng)需(xu)要(yao)探(tan)討(tao)的是(shi)怎樣利用(yong)人(ren)(ren)工(gong)智能(neng)技術為人(ren)(ren)類服務?人(ren)(ren)類下一步發展更(geng)希望(wang)得(de)到(dao)什么(me)?哪(na)些工(gong)作可能(neng)是(shi)人(ren)(ren)工(gong)智能(neng)無法替代的?思考后找到(dao)的方向就是(shi)人(ren)(ren)類需(xu)要(yao)掌握的技能(neng)。
“另一方面也需要開拓就業新領域。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和物質文化生活的不斷豐富,人類會產生更多的新需求,這些需求也許就是未來的就業新模式、新方向。”薛瀾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wei)經(jing)《每日經(jing)濟新聞》報社授權(quan),嚴禁轉載或鏡像(xiang),違者必究。
讀(du)者熱(re)線(xian):4008890008
特別提醒(xing):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nin)不希望作(zuo)品出現在本站(zhan),可聯系我們要求撤(che)下您(nin)的作(zuo)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