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 2024-07-26 11:34:21
大暑剛過(guo),成(cheng)都平原也迎來了一年中(zhong)最“熱辣(la)滾燙”的日(ri)子,翻過(guo)岷山(shan)山(shan)脈,川(chuan)西高原上的馬爾康市仍然清涼,吸引著不少(shao)游客前往避暑。同一時期,一批(pi)批(pi)農業科研人員也在此(ci)地(di)往返,他(ta)們(men)去(qu)為夏糧(liang)油種子在涼爽(shuang)的河谷地(di)區“安家”。
打造新時(shi)代更高(gao)水平“天府(fu)糧倉”, 需要“天府(fu)良種(zhong)”支撐。今年4月,天府(fu)夏(xia)繁(馬爾康)現代種(zhong)業園(以下簡稱(cheng)“馬爾康夏(xia)繁基地”)正式開園,吸引了全國多家科研機構入(ru)駐。
作為四川種業發展重點布局的一步,這個新的“川字號”,正被(bei)期待(dai)成(cheng)為(wei)全(quan)國性的“夏(xia)繁(fan)硅谷”,在未來形成(cheng)“南繁(fan)三亞,夏(xia)繁(fan)阿壩”的育種格局。

天府夏繁現代種業園(yuan),圖片(pian)拍攝于(yu)2024年5月27日。
“從(cong)一粒(li)良種開始”
從馬爾康(kang)市開車前往基地,群(qun)山環抱中,當農田一(yi)級一(yi)級從河谷向(xiang)上(shang)延伸,馬爾康(kang)夏繁基地就到了。
在一(yi)棟棟傳統藏(zang)式民居建筑間,農田大(da)片鋪展開來。5月底,臨近芒種,正(zheng)是高(gao)原的(de)雨季。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zuo)物(wu)研究所麥類品種資源團隊劉澤厚博(bo)士和(he)他的(de)同事來到這里,進(jin)行新(xin)一(yi)年的(de)加代育種工作(zuo)。
通常來說,為加快糧(liang)食作(zuo)物(wu)品種更新(xin)換代,縮短(duan)育(yu)種周期(qi),科學家們會根(gen)據作(zuo)物(wu)生長的(de)適宜環境選擇不(bu)同生態氣候區域,開(kai)展(zhan)品種加代繁育(yu)工作(zuo),縮短(duan)作(zuo)物(wu)的(de)育(yu)種周期(qi)。
四川是全國重要(yao)的(de)夏糧油生產基(ji)地,也是全國種(zhong)質(zhi)資源(yuan)大(da)(da)省、國家四大(da)(da)育制(zhi)種(zhong)基(ji)地之一。在20世(shi)紀70年代,以(yi)四川省農業科學院(yuan)為首(shou)的(de)(de)科研(yan)單位就在(zai)馬爾康開展小麥、油菜等(deng)作物的(de)(de)夏繁育種工作,至(zhi)今已有40多(duo)年,取得了(le)包(bao)括川麥42、川麥104、川油38在(zai)內的(de)(de)眾多(duo)重大科技創新成(cheng)果。
在馬爾康夏(xia)繁基(ji)地(di)開園之前,已有來自北京、河北、河南(nan)等十多個省市的科研(yan)院所和(he)企業在四川橫斷(duan)山區開展夏(xia)繁工作,涉及(ji)小麥、油(you)菜(cai)、馬鈴(ling)薯等多個作物,基(ji)地(di)面積達到數千畝(mu)。
為了補齊四(si)川品種(zhong)繁育基(ji)地(di)(di)的(de)空(kong)白,四(si)川省農(nong)業科學院(yuan)提出要(yao)在四(si)川打(da)造(zao)夏(xia)繁基(ji)地(di)(di)。高原夏(xia)季冷涼(liang)氣候,晝夜溫差較大,光照充(chong)足、水源(yuan)充(chong)沛的(de)特點,讓馬爾(er)康成為基(ji)地(di)(di)首選之(zhi)處(chu)。
今年4月(yue),馬爾康夏(xia)繁基(ji)地(di)正式開(kai)園。至此,在川西高原,夏(xia)糧油種(zhong)子們多(duo)了一(yi)處“家”。

基地內,已種下小(xiao)麥、油菜(cai)、土豆等主要作物,圖片拍攝(she)于2024年5月27日(ri)。
“高原基地“夏繁”忙”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發布了2024年上半年四川民生經濟數據。其中,夏收糧食再奪豐收,播面、單產、總產三增。2024年全(quan)省夏(xia)糧播種面積1692.5萬畝,比上年增長1.7%;單產274.8公斤/畝,比上年增長1.1%;總產465.1萬噸(dun),比上年增長2.7%。
屬于(yu)巴(ba)蜀大地的(de)(de)豐收,不單(dan)單(dan)在收獲,更在種子的(de)(de)萌(meng)芽。芒種之際(ji),馬爾康夏繁基地內,劉澤(ze)厚博士(shi)和(he)他(ta)的(de)(de)同事正進行小麥品種加代(dai)繁育工作。
那天,旋地機正(zheng)在對土壤進行耕翻(fan),農學生(sheng)們將種子一(yi)(yi)一(yi)(yi)灑播。他們把這些種子叫做“育(yu)種材料”,是一(yi)(yi)個品(pin)種誕生(sheng)的基礎。
“我們選育(yu)出一個品種(zhong),正(zheng)常(chang)情(qing)況需(xu)要8到10年(nian),如果用好夏(xia)(xia)繁基地,那么育(yu)種(zhong)進程(cheng)可縮短一半的(de)時間(jian)。”劉澤厚博士(shi)舉例說,比如,今(jin)年(nian)5月(yue),成都平(ping)原(yuan)(yuan)剛剛收完(wan)麥子(zi),科研人員(yuan)將種(zhong)子(zi)帶到馬爾(er)康,實現加代。到10月(yue)左(zuo)右,能夠再次收獲,這時候,科學家們又將新獲得新一代的(de)種(zhong)子(zi)材料,并帶回成都平(ping)原(yuan)(yuan),剛好可以趕上正(zheng)季播種(zhong)時間(jian)。原(yuan)(yuan)來一年(nian)只能種(zhong)一季的(de)小麥,有了夏(xia)(xia)繁基地,實現了一年(nian)種(zhong)兩季小麥,大大加快(kuai)了育(yu)種(zhong)進程(cheng),縮短了育(yu)種(zhong)時間(jian)。

科研團隊正在(zai)翻地,為播種小麥(mai)種子做準(zhun)備,圖片拍攝于(yu)2024年5月(yue)27日。
“打(da)造全國性“夏繁硅谷”
在農業(ye)科(ke)研領(ling)域,“南繁基(ji)地”已(yi)久負盛(sheng)名。相比“南繁”集中繁育(yu)的盛(sheng)況,夏(xia)繁工作仍缺乏有組織的育(yu)種基(ji)地。每到夏(xia)季,各個夏(xia)繁育(yu)種科(ke)研團(tuan)隊都需要自行尋(xun)找育(yu)種場所(suo)。
劉澤厚博士介紹說:“以(yi)前的(de)(de)夏(xia)繁(fan)(fan)工作,都是各自選擇(ze)零散的(de)(de)夏(xia)繁(fan)(fan)試驗田,常常是打游擊戰,沒有統(tong)一的(de)(de)基(ji)地,也(ye)沒有統(tong)一的(de)(de)管理和(he)規范(fan),尋找一片合適的(de)(de)田地常常遇到困難。”
馬爾康夏(xia)繁基地的開(kai)園解(jie)決了這一困擾,它面向(xiang)全國育種科(ke)研工作(zuo)者,歡迎(ying)他(ta)們帶來(lai)小(xiao)麥、油(you)菜、蔬(shu)菜等夏(xia)糧油(you)作(zuo)物種子,在這里進行夏(xia)繁育種科(ke)研。
目前,四川省農(nong)業(ye)科學院(yuan)已(yi)有18個團隊(dui)陸續入駐基地,貴州農(nong)科院(yuan)、四川農(nong)業(ye)大學、南充農(nong)科院(yuan)、內(nei)江農(nong)科院(yuan)等科研團隊(dui)也在陸續準備入駐中(zhong)。
看上去簡簡單單的(de)一粒小小種(zhong)(zhong)子,卻蘊(yun)藏著蓬(peng)勃生命(ming)的(de)密碼。據介紹,未(wei)來,馬(ma)爾(er)康(kang)夏繁(fan)(fan)基地還將(jiang)建立育(yu)種(zhong)(zhong)工廠,引(yin)入育(yu)種(zhong)(zhong)高(gao)能(neng)級平臺,為來自全(quan)(quan)省乃至全(quan)(quan)國的(de)育(yu)種(zhong)(zhong)團隊(dui)提供高(gao)水平的(de)夏繁(fan)(fan)條件,打造全(quan)(quan)國性(xing)的(de)“夏繁(fan)(fan)硅(gui)谷”,期望在未(wei)來盡快形成(cheng)“南繁(fan)(fan)三亞,夏繁(fan)(fan)阿壩”的(de)育(yu)種(zhong)(zhong)格局。
記者:戴竺(zhu)芯 攝(she)影報(bao)道
來源:封面新(xin)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gao)酬。如您(nin)不希望作(zuo)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wo)們要(yao)求撤下(xia)您(nin)的作(zuo)品。
歡迎關注(zhu)每(mei)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