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欢女爱销魂蚀骨免费阅读,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久久久,适合单身男人看的影片,www天堂无人区在线观看,悟空影视免费高清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美國301調查劍指全球航運:80%赴美集運將受影響 海運額外成本或大幅增加

每(mei)日經(jing)濟新聞 2025-03-03 21:59:08

3月3日,英國倫敦(dun)的海(hai)運咨詢機構Drewry發布周報(bao)稱,美(mei)國可(ke)能實施(shi)的新關稅政策正在引發行(xing)業廣泛擔憂,包括對外籍(ji)船舶(bo)征收港(gang)(gang)口費(fei)(單次靠港(gang)(gang)費(fei)用高達(da)150萬美(mei)元),預計將影響(xiang)80%赴美(mei)集裝箱船。船企(qi)或被迫(po)調整(zheng)航線(xian),導致(zhi)運營成本上升(sheng)和貿易效率下降(jiang)。

每經(jing)記者|張(zhang)韻    每經(jing)編輯|張(zhang)海妮(ni)     

3月3日,英國倫敦海運(yun)咨詢機構Drewry(德路(lu)里)發(fa)布集運(yun)周(zhou)報稱,美(mei)國可能實施的新關稅政策正在引發(fa)行業廣泛擔憂,包括對(dui)外籍(ji)船(chuan)舶征收港口費。這些措施可能導致單次靠港費用高(gao)達(da)150萬(wan)美(mei)元,預計將影(ying)響80%赴美(mei)集裝(zhuang)箱船(chuan)。船(chuan)企或將被迫調(diao)整(zheng)航(hang)線,導致運(yun)營成本(ben)上升(sheng)和貿易(yi)效率下降。

《每(mei)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船東(dong)、貨代處了解到(dao),他們認為(wei)目前討論301調(diao)查的影響還(huan)為(wei)時尚早(zao),貨運(yun)端尚未(wei)對(dui)(dui)(dui)此做(zuo)出應對(dui)(dui)(dui)之(zhi)策。但業(ye)內(nei)專(zhuan)家已(yi)開始研究(jiu)相關內(nei)容,并(bing)為(wei)協(xie)會提供參(can)考建(jian)議(yi)。有業(ye)內(nei)人士告訴記者,若(ruo)按美(mei)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提議(yi)措施執行,將對(dui)(dui)(dui)全球(qiu)航運(yun)業(ye)總體(ti)影響很大。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資料圖)

十大船東中6家或被收取百萬美元靠港費

商務(wu)部新聞發言人(ren)何亞東2月27日回(hui)應稱,若美方執意征(zheng)收(shou)港口費,將(jiang)推高全(quan)球(qiu)海(hai)運成本,擾亂全(quan)球(qiu)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還將(jiang)增加(jia)美國國內通脹壓力(li),削弱美國商品的全(quan)球(qiu)競(jing)爭力(li),損害(hai)美國消費者和企(qi)業利益,對美自(zi)身經濟和就(jiu)業造成多重(zhong)“反噬”。

2月26日,克拉克森研究中國區總經理、首席市場分析師幸月在影響分析報告中指出:“這些潛在的限制措施較預期范圍更廣、程度更深。”幸月認為,目前提案尚未通過,USTR提出多種方案和收費最高限值,具體政策和(he)收費標(biao)準(zhun)仍存在不確定性,中(zhong)美之間的潛在談判也可能影(ying)響政策決(jue)定。

根據(ju)計(ji)劃,USTR將于3月(yue)24日(ri)在國(guo)際(ji)貿易委(wei)員會的(de)主(zhu)聽(ting)證室舉(ju)行公(gong)開(kai)聽(ting)證會,就“對與(yu)中(zhong)國(guo)船舶運營商及中(zhong)國(guo)建造船舶相(xiang)關的(de)國(guo)際(ji)海上(shang)運輸服務(wu)實施(shi)(shi)費(fei)用征收(shou)與(yu)限制措(cuo)施(shi)(shi)”的(de)提議廣(guang)泛(fan)聽(ting)取意(yi)見(jian)。

在此背景下,海通期貨航(hang)運(yun)研究團隊針對“中(zhong)國籍船(chuan)舶的運(yun)營商”“擁有中(zhong)國制(zhi)造船(chuan)舶的運(yun)營商”“訂購(gou)中(zhong)國船(chuan)舶的運(yun)營商”三(san)大具(ju)體(ti)收費措施進行了逐一分(fen)析(xi)。

海通期貨航運分(fen)(fen)析師雷悅、林(lin)舒暖表示(shi),若對(dui)中(zhong)(zhong)國(guo)籍(ji)船(chuan)舶的運營商收(shou)費,船(chuan)企可(ke)以(yi)通過運力調配的方式部署(shu)非中(zhong)(zhong)國(guo)籍(ji)運力進行美(mei)(mei)線運輸。而針對(dui)第二(er)條措施,目前,船(chuan)隊中(zhong)(zhong)擁有(you)(you)(you)中(zhong)(zhong)國(guo)制造船(chuan)舶超(chao)過50%的船(chuan)企有(you)(you)(you)中(zhong)(zhong)遠海運,擁有(you)(you)(you)占比在(zai)25%~50%的船(chuan)企有(you)(you)(you)達飛、ONE(海洋網聯(lian)船(chuan)務(wu))和ZIM(以(yi)星航運),擁有(you)(you)(you)占比在(zai)0~25%的船(chuan)企有(you)(you)(you)地(di)中(zhong)(zhong)海航運、赫(he)伯羅(luo)特、長(chang)榮、馬(ma)士基、陽明和HMM(現代商船(chuan)),單航次靠美(mei)(mei)國(guo)港口(kou)或將分(fen)(fen)別征收(shou)最高100萬美(mei)(mei)元、75萬美(mei)(mei)元和50萬美(mei)(mei)元。

而從(cong)船(chuan)(chuan)(chuan)企在(zai)(zai)美線(xian)部署運力(li)的(de)(de)(de)市(shi)場份額來看(kan),中遠海運、達飛、ONE位列(lie)前三。在(zai)(zai)應對方案上,上述(shu)分析師認為,基于(yu)中國(guo)船(chuan)(chuan)(chuan)廠在(zai)(zai)集裝(zhuang)箱(xiang)船(chuan)(chuan)(chuan)建造中的(de)(de)(de)主導地位,2020年至今新交付的(de)(de)(de)超(chao)3000TEU(標準箱(xiang))的(de)(de)(de)集裝(zhuang)箱(xiang)船(chuan)(chuan)(chuan)中,一半以上基本(ben)由中國(guo)船(chuan)(chuan)(chuan)廠建造,因此船(chuan)(chuan)(chuan)企并沒有(you)太多的(de)(de)(de)選擇空間去降低(di)現有(you)運力(li)的(de)(de)(de)中國(guo)造船(chuan)(chuan)(chuan)舶占比。

若針對訂(ding)購中國船舶的運營(ying)商進行收費,那么(me)中遠(yuan)海運、赫伯(bo)羅特(te)、地中海、馬(ma)士基、達飛、ONE都(dou)將被收取最高100萬美元的單(dan)航(hang)次(ci)靠港費。

雷悅、林舒(shu)暖(nuan)指(zhi)出,在(zai)手持訂單(dan)措施中(zhong),約束性覆(fu)蓋范圍(wei)更廣泛,如果條例落實,多數船(chuan)(chuan)(chuan)(chuan)東將被迫面臨高昂的(de)征費。對此,船(chuan)(chuan)(chuan)(chuan)企(qi)(qi)理論上可以通(tong)過(guo)增加在(zai)“非中(zhong)國”船(chuan)(chuan)(chuan)(chuan)廠(chang)(chang)訂造(zao)新船(chuan)(chuan)(chuan)(chuan)來實現,但實際大部(bu)分集(ji)裝箱(xiang)船(chuan)(chuan)(chuan)(chuan)新船(chuan)(chuan)(chuan)(chuan)訂單(dan)已經簽訂,后續船(chuan)(chuan)(chuan)(chuan)企(qi)(qi)并無大規(gui)模擴(kuo)張運力的(de)計劃;船(chuan)(chuan)(chuan)(chuan)廠(chang)(chang)現有的(de)船(chuan)(chuan)(chuan)(chuan)臺交期已經排至2028年(nian)(nian),即便存在(zai)后續向其(qi)他(ta)國家船(chuan)(chuan)(chuan)(chuan)廠(chang)(chang)傾斜的(de)情況,也并不會(hui)影響(xiang)近(jin)兩年(nian)(nian)的(de)新船(chuan)(chuan)(chuan)(chuan)交付(fu),考慮到箱(xiang)船(chuan)(chuan)(chuan)(chuan)訂單(dan)取(qu)(qu)消的(de)成(cheng)本極(ji)高,取(qu)(qu)消訂單(dan)的(de)情況通(tong)常不會(hui)發(fa)生。

推高全球海運額外成本

克(ke)拉克(ke)森(sen)研究(jiu)發現(xian),2024年(nian)在美(mei)國港(gang)口(kou)停靠(kao)的船(chuan)次(ci)中,有36595次(ci)涉(she)及可能受(shou)擬(ni)議措施影響,占所有國際航行船(chuan)舶在美(mei)港(gang)口(kou)停靠(kao)次(ci)數的43%,以及全(quan)球港(gang)口(kou)總停靠(kao)次(ci)數的0.7%。

從船舶運(yun)(yun)營(ying)商來看,前三大(da)班輪公(gong)司地中海航運(yun)(yun)、馬(ma)士基和達(da)飛(fei)在(zai)美國(guo)航線部署的(de)(de)集裝箱船數量均超過120艘,占各(ge)自運(yun)(yun)營(ying)船隊運(yun)(yun)力(li)的(de)(de)20%以上(shang)。此外,這三家公(gong)司的(de)(de)手(shou)持(chi)訂單中,中國(guo)造船舶占比(bi)均超過50%。其中,地中海航運(yun)(yun)手(shou)持(chi)訂單的(de)(de)中國(guo)造船舶比(bi)例高達(da)92%。這也意味著如(ru)果措施(shi)生效,班輪公(gong)司將極大(da)可(ke)能面(mian)臨(lin)同樣的(de)(de)運(yun)(yun)營(ying)選擇。

海(hai)通期貨航運(yun)研(yan)究(jiu)團(tuan)隊認為,結合之前關稅方案的拉(la)鋸,更多(duo)偏向(xiang)這是(shi)中(zhong)美兩國(guo)的政治博(bo)弈(yi),因此該事件的實際(ji)落地執(zhi)(zhi)行有(you)待觀察。從船企執(zhi)(zhi)行角度(du)看,市場主要(yao)關注中(zhong)遠(yuan)海(hai)運(yun)的應對方案,以(yi)及后續倘若真的執(zhi)(zhi)行擬(ni)議(yi)措(cuo)施,現有(you)、未來運(yun)力中(zhong)國(guo)建造比例較高的歐洲船企是(shi)否會考慮通過附加費征收的方式(shi)轉(zhuan)移額外成(cheng)本。

成(cheng)本(ben)(ben)方(fang)面,幸月指出(chu),若保持當前運(yun)力部署并按照提案(an)的收(shou)費(fei)結構組合(he),將導致海運(yun)額外成(cheng)本(ben)(ben)大(da)幅增加(jia),理論(lun)上每年港口(kou)費(fei)用(yong)將高(gao)達400億(yi)~520億(yi)美元(yuan)。作為(wei)對比,2024年全球貨運(yun)船(chuan)隊(dui)收(shou)益為(wei)3200億(yi)美元(yuan)。

幸月認為,短途航線和(he)小型船(chuan)舶受(shou)到的影(ying)響更(geng)大,在(zai)部分船(chuan)型中,額外成本(ben)增(zeng)加(jia)與運費水(shui)平相(xiang)當。若擬議措施被(bei)采納,將對全球貿(mao)易格局和(he)噸海里貿(mao)易帶來(lai)一(yi)系(xi)列影(ying)響,如租船(chuan)和(he)二(er)手船(chuan)市場將變得更(geng)為活躍,班輪公司船(chuan)期表(biao)調整(zheng)或潛(qian)在(zai)引發物流中斷。

業內人士(shi)認為,考慮到當前新(xin)造船手持訂單的(de)結構和(he)(he)范圍(wei),無法通(tong)過船舶運力調整來避免所有(you)額外成本,因此額外成本或將轉(zhuan)嫁(jia)給美(mei)國消(xiao)費者。若這些(xie)額外成本通(tong)過供應鏈其他環(huan)節轉(zhuan)嫁(jia)給美(mei)國消(xiao)費者,將加(jia)劇美(mei)國通(tong)脹壓力并(bing)削弱美(mei)國的(de)進口需求(qiu),還可能導致美(mei)國商(shang)品的(de)出口競(jing)爭力下(xia)滑(hua),對(dui)商(shang)品套利和(he)(he)對(dui)美(mei)國商(shang)品的(de)需求(qiu)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另外,Drewry還(huan)指出,船企(qi)(qi)或(huo)將被迫調整航線,這一(yi)貿(mao)易動態變(bian)化預(yu)計(ji)將加劇(ju)行業現有挑戰。除政策變(bian)動帶來的不(bu)確定性外,船企(qi)(qi)當前還(huan)面臨(lin)運價持續下跌和(he)運力過剩的雙(shuang)重壓力。截至2月27日,Drewry世界集裝箱(xiang)運價指數(shu)(WCI)綜合指數(shu)環比前一(yi)周(zhou)下降6%,同比下降25%,降至2024年1月以來的最低(di)點。

封面圖片來源:每(mei)經記(ji)者 孔(kong)澤思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wei)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jing)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qu)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zhan),可聯系我(wo)們要求撤下(xia)您的作品。

3月3日,英國倫敦海運咨詢機構Drewry(德路里)發布集運周報稱,美國可能實施的新關稅政策正在引發行業廣泛擔憂,包括對外籍船舶征收港口費。這些措施可能導致單次靠港費用高達150萬美元,預計將影響80%赴美集裝箱船。船企或將被迫調整航線,導致運營成本上升和貿易效率下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船東、貨代處了解到,他們認為目前討論301調查的影響還為時尚早,貨運端尚未對此做出應對之策。但業內專家已開始研究相關內容,并為協會提供參考建議。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若按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提議措施執行,將對全球航運業總體影響很大。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資料圖) 十大船東中6家或被收取百萬美元靠港費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2月27日回應稱,若美方執意征收港口費,將推高全球海運成本,擾亂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還將增加美國國內通脹壓力,削弱美國商品的全球競爭力,損害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利益,對美自身經濟和就業造成多重“反噬”。 2月26日,克拉克森研究中國區總經理、首席市場分析師幸月在影響分析報告中指出:“這些潛在的限制措施較預期范圍更廣、程度更深。”幸月認為,目前提案尚未通過,USTR提出了多種方案和收費最高限值,具體政策和收費標準仍存在不確定性,中美之間的潛在談判也可能影響政策決定。 根據計劃,USTR將于3月24日在國際貿易委員會的主聽證室舉行公開聽證會,就“對與中國船舶運營商及中國建造船舶相關的國際海上運輸服務實施費用征收與限制措施”的提議廣泛聽取意見。 在此背景下,海通期貨航運研究團隊針對“中國籍船舶的運營商”“擁有中國制造船舶的運營商”“訂購中國船舶的運營商”三大具體收費措施進行了逐一分析。 海通期貨航運分析師雷悅、林舒暖表示,若對中國籍船舶的運營商收費,船企可以通過運力調配的方式部署非中國籍運力進行美線運輸。而針對第二條措施,目前,船隊中擁有中國制造船舶超過50%的船企有中遠海運,擁有占比在25%~50%的船企有達飛、ONE(海洋網聯船務)和ZIM(以星航運),擁有占比在0~25%的船企有地中海航運、赫伯羅特、長榮、馬士基、陽明和HMM(現代商船),單航次靠美國港口或將分別征收最高100萬美元、75萬美元和50萬美元。 而從船企在美線部署運力的市場份額來看,中遠海運、達飛、ONE位列前三。在應對方案上,上述分析師認為,基于中國船廠在集裝箱船建造中的主導地位,2020年至今新交付的超3000TEU(標準箱)的集裝箱船中,一半以上基本由中國船廠建造,因此船企并沒有太多的選擇空間去降低現有運力的中國造船舶占比。 若針對訂購中國船舶的運營商進行收費,那么中遠海運、赫伯羅特、地中海、馬士基、達飛、ONE都將被收取最高100萬美元的單航次靠港費。 雷悅、林舒暖指出,在手持訂單措施中,約束性覆蓋范圍更廣泛,如果條例落實,多數船東將被迫面臨高昂的征費。對此,船企理論上可以通過增加在“非中國”船廠訂造新船來實現,但實際大部分集裝箱船新船訂單已經簽訂,后續船企并無大規模擴張運力的計劃;船廠現有的船臺交期已經排至2028年,即便存在后續向其他國家船廠傾斜的情況,也并不會影響近兩年的新船交付,考慮到箱船訂單取消的成本極高,取消訂單的情況通常不會發生。 推高全球海運額外成本 克拉克森研究發現,2024年在美國港口停靠的船次中,有36595次涉及可能受擬議措施影響,占所有國際航行船舶在美港口停靠次數的43%,以及全球港口總停靠次數的0.7%。 從船舶運營商來看,前三大班輪公司地中海航運、馬士基和達飛在美國航線部署的集裝箱船數量均超過120艘,占各自運營船隊運力的20%以上。此外,這三家公司的手持訂單中,中國造船舶占比均超過50%。其中,地中海航運手持訂單的中國造船舶比例高達92%。這也意味著如果措施生效,班輪公司將極大可能面臨同樣的運營選擇。 海通期貨航運研究團隊認為,結合之前關稅方案的拉鋸,更多偏向這是中美兩國的政治博弈,因此該事件的實際落地執行有待觀察。從船企執行角度看,市場主要關注中遠海運的應對方案,以及后續倘若真的執行擬議措施,現有、未來運力中國建造比例較高的歐洲船企是否會考慮通過附加費征收的方式轉移額外成本。 成本方面,幸月指出,若保持當前運力部署并按照提案的收費結構組合,將導致海運額外成本大幅增加,理論上每年港口費用將高達400億~520億美元。作為對比,2024年全球貨運船隊收益為3200億美元。 幸月認為,短途航線和小型船舶受到的影響更大,在部分船型中,額外成本增加與運費水平相當。若擬議措施被采納,將對全球貿易格局和噸海里貿易帶來一系列影響,如租船和二手船市場將變得更為活躍,班輪公司船期表調整或潛在引發物流中斷。 業內人士認為,考慮到當前新造船手持訂單的結構和范圍,無法通過船舶運力調整來避免所有額外成本,因此額外成本或將轉嫁給美國消費者。若這些額外成本通過供應鏈其他環節轉嫁給美國消費者,將加劇美國通脹壓力并削弱美國的進口需求,還可能導致美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下滑,對商品套利和對美國商品的需求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另外,Drewry還指出,船企或將被迫調整航線,這一貿易動態變化預計將加劇行業現有挑戰。除政策變動帶來的不確定性外,船企當前還面臨運價持續下跌和運力過剩的雙重壓力。截至2月27日,Drewry世界集裝箱運價指數(WCI)綜合指數環比前一周下降6%,同比下降25%,降至2024年1月以來的最低點。
中國 船舶 航運 美國

歡迎關注每日經(jing)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