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09 18:29:01
蘋果(guo)時(shi)隔75天(tian)再次(ci)讓出市值第一的(de)寶座。多數華爾街分(fen)析師(shi)認為(wei),在美國完全(quan)生產iPhone根本行不通。這一說法與史蒂夫·喬布斯此前(qian)的(de)觀點相(xiang)吻合。WedBush分(fen)析師(shi)Dan Ives對每經記者指出,將(jiang)(jiang)蘋果(guo)哪怕10%的(de)供應鏈從亞洲轉移(yi)到美國都需要(yao)3年時(shi)間(jian)和300億(yi)美元。若關(guan)稅政策持續,將(jiang)(jiang)使美國科技行業倒退(tui)十年。
每經記(ji)者(zhe)|岳楚鵬(peng) 每經編輯(ji)|蘭素英(ying)
據央視新聞(wen),當地時間(jian)(jian)4月8日(ri),美(mei)國貿易代表(biao)格(ge)(ge)里爾(er)表(biao)示,“對等(deng)關(guan)(guan)稅”將于9日(ri)生(sheng)效(xiao)。格(ge)(ge)里爾(er)稱(cheng),美(mei)國總統(tong)特(te)朗普與其他(ta)國家就(jiu)關(guan)(guan)稅問題進(jin)行(xing)的談判沒有具(ju)體時間(jian)(jian)表(biao)。特(te)朗普已明(ming)確表(biao)示,近(jin)期不會實施關(guan)(guan)稅豁免。
在這一發言的當天,美股“七巨頭”集體走低,其中蘋果下跌4.98%。自4月(yue)3日以(yi)來,蘋(pin)果股價連續4個交易(yi)日下跌(die),累計跌幅達(da)23%,市值縮水超77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bi)5.67萬億(yi)元)至2.59萬億(yi)美元,時隔75天再次讓出全球(qiu)市值第一的寶座。
此前據中新網(wang)報道,當地時間4月6日,美國商務部長(chang)霍華德·盧特尼(ni)克(Howard Lutnick)在接受(shou)電(dian)視采訪時稱,“數以(yi)百萬計的人力在擰小螺絲來制造iPhone——這種事情將會來到(dao)美國。”
但大多數(shu)華(hua)爾街分(fen)析(xi)師們(men)都(dou)認為,要在美國完(wan)全(quan)生產iPhone根本行不通。
DA Davidson分(fen)析師(shi)Gil Luria認為(wei),美國和中國在制造業方面的差距,現在更多的是技能差距,而不是成本差距。這一說法與(yu)史蒂夫·喬布斯和蒂姆·庫克長期以(yi)來的觀點相吻合,那就是iPhone不可能在美國生(sheng)產(chan)。
WedBush分析師Dan Ives在發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的報告中稱,將蘋果哪怕10%的供應鏈從亞洲轉移到美國都需要3年時間和300億美元。
Ives同時指出,推動供應鏈發展的大部分知識產權和技術都集中在亞洲。如果(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持續下去,將使美國科技行業倒退十年。
圖片來(lai)源:視覺中國(guo)-VCG111553310504
央視(shi)新(xin)聞報道稱(cheng),今(jin)年(nian)2月,蘋果公(gong)司曾承諾,未來四年(nian)內(nei)在(zai)美(mei)(mei)投資超5000億美(mei)(mei)元,包括(kuo)在(zai)得(de)克薩斯州開設新(xin)的人(ren)工(gong)智能服(fu)務器(qi)工(gong)廠,以及在(zai)亞(ya)利桑那州的新(xin)工(gong)廠小規模生產芯片,希望借(jie)此說(shuo)服(fu)特朗普(pu)政府,將蘋果公(gong)司產品(pin)排除在(zai)關稅(shui)清單外。
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也發表了歡迎iPhone回到(dao)美國的言論。
據中新網報(bao)道,當(dang)地時(shi)間4月6日(ri),盧特尼克在接受電視采訪時(shi)稱,“數(shu)以(yi)百萬計的人力(li)在擰(ning)小螺(luo)絲來制造iPhone——這(zhe)種事(shi)情(qing)將會來到美國。”
不過華爾街的分析師(shi)們(men)可并不看好(hao)特朗(lang)普政(zheng)府(fu)官員的美(mei)好(hao)愿景。
投資(zi)銀行Needham分(fen)析師Laura Martin對于這樣的言論(lun)嗤之以鼻:“我(wo)不這么認為。”
Martin表示,如果蘋果在美國生產iPhone,成本將大幅飆升。Martin還指出,即使蘋果決定要將其供應鏈遷回美國,那么這也將是一個耗時數年的過程。
WedBush分析師Dan Ives也在發給每經記者的報告中稱,將蘋果哪怕10%的供應鏈從亞洲轉移到美國都需要3年時間和300億美元,而且這一過程也不會太順利。美國完全沒法生產出1000美元的手機。如果消費者(zhe)想要一部3500美元的iPhone,那我(wo)們確實可以在美國生產。
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Dipanjan Chatterjee也表示:“改(gai)變制造足跡(ji)和供應鏈設置的(de)成本極高,而且(qie)需要很(hen)長時間。”
據央視報道,美國消費品公司Viahart CEO莫爾森·哈特表示,“美國工廠”簡直是癡人說夢。美國的工業級供應鏈(特別是電子元件)嚴重不足。沒有零部件供應,再高的關稅也難讓制造業回流——企業最終還是得進口。
圖(tu)片來源:每(mei)日(ri)經濟新聞 資料圖(tu)
DA Davidson分析師Gil Luria認為,蘋果可能會將部分制造業務轉移到美國,但這需要5到10年的時間。不過更為關鍵的是,美國和中國在制造業方面的差距現在更多的是技能差距,而不是成本差距。
他的(de)(de)觀(guan)點與史蒂(di)夫·喬布(bu)斯和蒂(di)姆·庫克長(chang)期以來的(de)(de)觀(guan)點相吻合,那就是(shi)iPhone不可(ke)能在美國生產(chan)。
沃爾特·艾薩克(ke)森(Walter Isaacson) 撰寫(xie)的(de)(de)喬(qiao)布斯(si)傳記(ji)清(qing)楚地(di)描(miao)述了喬(qiao)布斯(si)與時任總(zong)統巴拉克(ke)·奧巴馬在2010年(nian)和2011年(nian)的(de)(de)會晤(wu)。喬(qiao)布斯(si)當時表示,蘋果(guo)在中國有70萬(wan)名(ming)工(gong)廠工(gong)人,這(zhe)需要3萬(wan)名(ming)工(gong)程師來提供支(zhi)持,但在美國無法(fa)雇(gu)傭到這(zhe)么多的(de)(de)工(gong)程師。
庫克在2017年的財富論壇上也公開表示:“事實上,中國早在很多年前就不再是低勞動力成本國家了,從供應鏈角度來看,這已經不是企業來中國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這里的技術水平、人才規模和技能種類。我們所生產的產品需要非常先進的模具技術,而模具制造所需的精密程度,以及對材料加工的先進程度都處于世界頂尖水平。在中國,這方面的專業技能極為豐富。你知道(dao),在美國,如果你想開一個模具工程師的會議,我甚至不確定(ding)能否(fou)坐滿一間屋子——而在中國,你卻(que)可以輕松填滿好幾個足(zu)球場。”
技(ji)術人才不(bu)足不(bu)是蘋果一家(jia)美國公司(si)面臨的問題。
莫爾森稱(cheng),他(ta)所(suo)在(zai)的(de)公司生產一(yi)種類似樂高的(de)拼插玩具“雪花片”,但棘手的(de)是,美(mei)國(guo)本土幾乎找(zhao)不(bu)到會修模具的(de)師傅(fu),他(ta)們不(bu)是去世就(jiu)是退休了。一(yi)旦(dan)模具損(sun)壞(huai),就(jiu)得從中(zhong)國(guo)重(zhong)訂模具,產線(xian)一(yi)停(ting)就(jiu)是幾個月。
莫爾森稱,美國制造業崗位嚴重空缺,但高喊“讓美國再次偉大”無法憑空變出具備專業技能的勞動力。
除了高昂的本(ben)土(tu)勞力成本(ben)和高技能工人的缺乏,還有一個困擾美國制造(zao)業的問題,那就(jiu)是關稅對于回流本(ben)身(shen)并(bing)沒有幫助。
物流(liu)(liu)公司Flexport的(de)首席執行官(guan)瑞安·彼得森(sen)(Ryan Petersen)甚至認為,關稅阻礙了(le)美國制造業的(de)回流(liu)(liu)。
“我和兩個因為關稅而不得不暫停在美國建廠的人談過,因為他們原本要購買的機器現在太貴了,”彼得森說,“工廠需要來自其他國家的機器和零部件,如果機器變得非常昂貴,制造業就會減少,而不是增加。所(suo)以(yi),我認為關稅(shui)不太可能產生他們(men)想(xiang)要的(de)結果。”
Dan Ives在發給(gei)每經記(ji)者(zhe)(zhe)的報告(gao)中稱:“(特朗普說(shuo))我們可以(yi)在美(mei)國(guo)制造這些產品,這種說(shuo)法嚴重低估了(le)亞洲供(gong)應鏈的復雜性,以(yi)及過去(qu)30年來為美(mei)國(guo)消費者(zhe)(zhe)制造電(dian)子產品、芯片、硬(ying)件和智(zhi)能(neng)手機等(deng)的方(fang)式(shi)。亞洲供(gong)應鏈是美(mei)國(guo)科技界(jie)賴以(yi)建立的基礎,而這些關稅就(jiu)像是把一艘沒有救(jiu)生(sheng)筏的船翻(fan)在了(le)大海上,然(ran)后告(gao)訴蘋果(guo)、Nvidia、微(wei)軟、通用汽車、AMD等(deng)美(mei)國(guo)科技/汽車公司:‘祝你好(hao)運(yun)!’”
Ives稱,這些關稅是“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失敗”,并且“完全是特朗普自找的”。
他補充道:“‘在美國建廠’說起來很容易……但現實情況卻大相徑庭。美國的勞動力和成本結構與現代供應鏈背道而馳。推動供應鏈發展的大部分知識產權和技術都集中在亞洲。而特朗普所謂的‘短期痛苦’實際上可能長達十年。美國科技公司不得不面對關稅在未來幾十年對科技格局產生的負面影響。美國科技行業的成本結構將讓其根本無法與中國競爭。這些關稅帶來的經濟痛苦難以言表,本質上會讓美國科技產業倒退十年,而與此同時,中國則將繼續加速前進。”
封(feng)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zhe) 張建 攝(she)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日經(jing)濟新聞(wen)》報社授(shou)權,嚴禁轉載或鏡(jing)像,違者必究(jiu)。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te)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xi)望作品(pin)出現(xian)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yao)求撤下您的作品(pin)。
歡(huan)迎關注每(mei)日(ri)經濟(ji)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