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8 22:41:10
9月18日,在“2025世界儲(chu)能大(da)會(hui)”期間,顧順(shun)清表示,零(ling)(ling)碳園(yuan)區發展需依托新技術、完整產業(ye)鏈和(he)場景閉環。目前(qian)第一(yi)批(pi)國家級零(ling)(ling)碳園(yuan)區申(shen)報剛結束。他指出,儲(chu)能與新能源缺(que)一(yi)不可,儲(chu)能產業(ye)成(cheng)本將逐(zhu)步降低,商業(ye)模(mo)式(shi)需增強造血功能。此(ci)外,零(ling)(ling)碳園(yuan)區需綠電直連,但面臨(lin)成(cheng)本難題。建設零(ling)(ling)碳園(yuan)區無損招(zhao)商,反(fan)而帶來多重利好。
每經記者|黃鑫(xin)磊 每經編輯(ji)|魏(wei)文藝
9月18日,在“2025世界儲能大會”期間,中國開發區協會零碳園區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chang)顧順清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零碳園區的發展需要依托新技術應用、建設包括儲能在內的完整產業鏈、應用場景閉環三大要素。
據介紹,零碳園區是通過園區規劃、建設和運營,系統推進“碳中和”發展,綜(zong)合(he)利用節能減(jian)排、固碳(tan)、碳(tan)匯、碳(tan)交易等手(shou)段,形(xing)成一個生(sheng)產、生(sheng)態(tai)、生(sheng)活深度融合的新型園(yuan)區。
2024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園區”,目前第一批國(guo)家級(ji)零碳(tan)園(yuan)區申報剛(gang)剛(gang)結束。顧順(shun)清表示,在零碳(tan)園(yuan)區的核心構(gou)成(cheng)中,儲(chu)能(neng)與新能(neng)源缺(que)一不可,其中儲(chu)能(neng)應(ying)成(cheng)為主導產業(ye),“如(ru)果沒有儲(chu)能(neng),新能(neng)源發電(dian)就沒辦(ban)法長(chang)久利用”。
談(tan)及零碳園(yuan)區內儲(chu)能(neng)產(chan)業(ye)的發展,顧順清表示(shi),必然要(yao)經歷成本(ben)從(cong)高到低的演進過(guo)程,隨(sui)著新(xin)(xin)技術的應用(yong)范圍(wei)越來越廣,儲(chu)能(neng)為新(xin)(xin)能(neng)源的開發和利用(yong)提供(gong)了良好(hao)條件(jian)。與此同時,儲(chu)能(neng)產(chan)業(ye)的商(shang)業(ye)模式也(ye)需增強自身(shen)造血(xue)功能(neng),未來隨(sui)著成本(ben)下降和場(chang)景豐富,政府補貼將逐步(bu)取消。
顧順清提到,零碳園(yuan)(yuan)區的(de)另一(yi)個核心要(yao)(yao)求是綠電(dian)(dian)直連(lian)(lian)。零碳園(yuan)(yuan)區的(de)申報對綠電(dian)(dian)直連(lian)(lian)有較高比(bi)例(li)要(yao)(yao)求,據他(ta)所(suo)(suo)知,目前寧德時(shi)代已(yi)在江蘇有所(suo)(suo)布局,正與南京經開區洽談綠電(dian)(dian)直連(lian)(lian)項目。不過,綠電(dian)(dian)直連(lian)(lian)仍(reng)面臨成本難題(ti),“就近(jin)連(lian)(lian)接成本較低,若消納地較遠(yuan),成本會顯著上升,還需考慮借道等綜合成本”。
針對“建設零碳(tan)園(yuan)區(qu)(qu)是否(fou)影響招(zhao)(zhao)商引(yin)資”的疑問,顧順清明(ming)確表示(shi)并無負面(mian)影響,反(fan)而能(neng)帶來多重利好。一方面(mian)是零碳(tan)園(yuan)區(qu)(qu)建設對地方能(neng)源結構轉(zhuan)型、招(zhao)(zhao)商引(yin)資和外(wai)資利用(yong)都(dou)有很大好處,因為(wei)外(wai)商投資會優先選擇零碳(tan)園(yuan)區(qu)(qu)入駐,國(guo)外(wai)項目投資也會重點(dian)關(guan)注能(neng)耗指標(biao)。另一方面(mian),零碳(tan)園(yuan)區(qu)(qu)建設將推動產(chan)業提檔升級,一些高能(neng)耗企(qi)業會主動降碳(tan)。
免責(ze)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can)考,不構成投資建(jian)議(yi),使用前請(qing)核實。據此操作(zuo),風(feng)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zai)或鏡像,違(wei)者必(bi)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te)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nin)不希望作品出(chu)現在(zai)本(ben)站,可(ke)聯系我們要求(qiu)撤下您(nin)的作品。
歡迎關(guan)注(zhu)每日經濟(ji)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