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27 15:33:43
過去5年,成都扛起國家賦予的“極核”城市使命,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動力源,將國家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書寫了超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五年答卷”。邁向“十五五”,這座西部引擎正蓄勢聚力,期待以高質量發展新成效,為更好地服務全國全省發展大局,貢獻更大的成都力量。
開欄語:
剛剛結束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高度評價我國“十四五”重大成就,也為我國“十五五”發展謀篇布局,指明方向。“十四五”是我國發展進程中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成都發展進程中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
承前啟后的歷史節點,成都傳媒集團推出《收官“十四五” 謀篇“十五五”》系列報道,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深入解碼成都五年實踐的經驗啟示,全方位展現成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探索與實踐,前瞻謀劃未來發展的路徑方向,為“十五五”新征程貢獻智慧力量。

成都城市風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鏈接歐亞,共筑未來——10月中旬,一個由40 余家成都優質制造業企業代表組成的團隊,在德國和法國各大城市,持續掀起“成都造全球銷”的旋風。
僅在德國慕尼黑,成都主辦的一場投資促進活動就促成21個關鍵合作項目簽約,總金額達87.6億元。
這,只是成都和歐洲各國經貿合作日益密切的一個縮影。成都,已日益成為歐洲企業了解中國、進入中國市場的窗口和“灘頭”。
不只是經貿,過去5年,成都在各領域與世界頻頻“牽手”。
兩個月前,2025年8月7日,非奧項目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國際綜合性運動會——第12屆世界運動會在成都開幕;
2024年4月,世界園林園藝行業最高級別的專業性國際博覽會——世界園藝博覽會在成都開幕;
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成都舉辦,這是中國西部首次舉辦世界性綜合運動會??
從經貿到體育,再到園藝,5年來,世界一次又一次矚目成都,聽見天府心跳,看見中國活力。
這背后,是成都扛起國家賦予的“極核”城市使命,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動力源,將國家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書寫了超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五年答卷”。
天天直飛科倫坡!
10月26日起,我國民航運輸開始執行冬春航季航班計劃。成都將新開、恢復和加密一批國際國內航線。
其中,成都飛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的航班將由此前的每周四班加密至每周五班,從11月25日起,加密至每天一班。
拿出一張成都航空樞紐的線路圖,我們就能對“極核”一詞有更具體的感受。
截至今年8月,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已開通國內客運航線274條,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線58條、貨運航線37條。這些密密麻麻的航線,既像是成都鏈接世界的脈絡,更像是成都這個極核城市散發的光芒,照亮和帶動著周邊城市的發展。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極核城市,不僅僅是現實觀感,更是使命所在、責任所在。
時間回到5年前,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時強調:“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2021年是“十四五”第一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這年10月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要求成都“打造區域經濟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國際門戶樞紐”。
2024年9月,國務院批復《成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明確城市“西部經濟中心、西部科技創新中心、西部對外交往中心和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的“三中心一基地”定位。
今年6月,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支持成都做優做強極核功能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支持成都持續做大經濟總量、做強核心競爭力、做優功能品質,打造超大城市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治理新標桿。
5年來,成都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持續增強極核功能、強化輻射帶動,努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擔重任、挑大梁,以高質量發展新成效更好服務全國全省發展大局,實現“極核定位”到“引擎效應”的有效轉化。
“每天有局長坐班、每周有鏈長接待。”
就在2025中國(成都)-德國(慕尼黑)產業合作與供需對接會舉行的同時,遙望成都,一場“進解優促”面對面——低空經濟產業鏈專場座談會在成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舉行。
座談會上,市發展改革委等40余家市級部門和70余家低空經濟產業鏈代表性企業齊聚一堂,圍繞低空經濟發展中遇到的空域申請、場景培育、要素保障等共性問題展開探討,現場協調解決堵點問題。
兩個場景,看似毫無關聯,但暗含內在邏輯。在極核城市建設中,成都始終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系統施策、整體推進,打出一套經濟發展組合拳。
——統籌“內”與“外”。在大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成都將企業源源不斷引進來。其中,今年6月舉辦的2025“投資成都”全球招商大會活動現場簽約16個重大產業化項目,總金額超825.3億元。同時,成都深入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常態化服務企業工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擦亮“有需必應、無事不擾”服務品牌,為“引進來”打造良好發展土壤。
截至8月底,全市共走訪服務企業近15萬戶(含工業),線上線下聯動收集急難愁盼問題和訴求建議4萬余個,辦結3.9萬多個,辦結率近99%。
——統籌“產”與“城”。成都持續推進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同時扎實推進產業建圈強鏈,開展“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行動,全力提升產業規模和競爭力,做強產業支撐。
一年來,全市優化構建“3個國家級+22個省級+N個市級”的產業園區體系。同時,聚焦細分賽道和前沿領域,規劃建設45個專業化、特色化“園中園”。
其中,位于雙流經開區的航空智能制造區依托中國商飛公司,已集聚航空領域19家知名企業,11個項目正緊鑼密鼓推進中。
——統籌“穩”與“活”。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在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的同時,通過大力推進改革創新,不斷激發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
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成都聚焦“三中心一基地”建設,謀劃推進一批具有標志性、突破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形成更多具體化、可評價、有影響的改革創新成果。
在新都區,四川泛華航空儀表電器有限公司近日就驚喜地收到了一筆30萬元的款項,整個過程中,他們無需提交材料,不用跑腿申請,資金直接到賬。而他們正是成都惠企惠民“免申即享”改革的受益者。
在科技創新領域,近年來,成都聚焦打造西部科技創新中心這一目標,持續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和技術應用功能,把該擔的“擔子”擔起來。截至目前,成都已構建完善“1個國家實驗室+4個國家創新中心+10個大科學裝置+4個天府實驗室”的高能級創新體系。
位于成都的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在國內首次實現原子核溫度、電子溫度的“雙億度”(攝氏度)重大突破;天府絳溪實驗室自主研發的“天絳·諸葛”大模型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初審,即將正式向公眾開放服務??
同時,為了加快推動科技成果的落地轉化,近年來,成都通過建立場景創新促進中心,建成“線上科創通+線下科創島”完整服務體系,讓一大批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就在前不久,“成都造”全球首個常溫量子傳感工程化應用邁上產業化之路。這個傳感芯片只有一顆芝麻大小,但是它卻解決了工業監測的核心需求——無需供電,就能實時傳輸工業設備數據。

成都高新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5.8%,這是成都2025年前三個季度的GDP(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全市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這一數據分別高于全國、全省0.5、0.2個百分點。“成績單”背后,是成都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結果,體現成都上下同心協力的韌性和干勁兒。
不只是今年。5年來,受宏觀經濟發展形勢等多重因素影響,國內經濟承壓前行,作為四川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壓艙石”,成都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2020年地區經濟總量達1.78萬億元的基礎上,成都持續增長,經濟總量在2024年突破2.35萬億元,5年跨越一個萬億臺階,在全國排名第七,表現出強勁活力。
活力,不僅體現在宏觀數據上,更展現在一個個微觀個體上。
就在前不久,由成都高新區企業成都西山居世游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科幻機甲題材游戲《解限機》正式全球公測,上線首日玩家同時在線峰值達13.2萬,創下國產科幻游戲出海新紀錄。
在這之前,“脫胎”自成都高新區企業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的年度現象級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正式下映,其在全球狂攬超159億元票房,高居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位。
2024年,全市規模(限額)以上企業凈增3488家,達2.1萬家。經營主體從2020年的292萬戶增至395.7萬戶,居副省級城市第2位。
活力,體現于消費的能力。作為成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長板”,消費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長期超過65%,成都也是全國7個萬億級消費城市之一。
2025年以來,成都通過深耕首店經濟、持續發放消費券、打造文旅融合新場景等創新舉措,強力拉升消費曲線,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6.1%,在7個萬億級消費城市中獨占鰲頭。
活力,體現于開放的張力。2021年6月,天府國際機場正式投運,成都成為全國第三個“雙國際機場”城市。2024年,成都航空貨郵吞吐量歷史性突破100萬噸,旅客吞吐量超8700萬人次,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3位,躋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強。截至目前,中歐班列(成都)已累計開行超1.9萬列,聯通境外城市126個,保持全國前列。
最新外貿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成都貨物貿易進出口6461.8億元,同比增長6%,規模也創歷史同期新高。

成都的傍晚時分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經濟的活力,源自社會的活力,并惠及民生。2025年6月30日,成都觀山愛好者、攝影師張巍連續第九年發布“在成都遙望雪山半年數據報告”。2025上半年,成都人45次“推窗見雪山”。他也一次次用鏡頭,記錄下在成都遙望雪山的壯麗美景。
而截至10月22日,成都2025年可觀雪山天數已達71天,超過2024年全年62天,刷新同期歷史最高紀錄。
當雪山成為市民陽臺上的風景,一座城市就擁有了衡量幸福的天然標尺。這是生態成都的底氣,也是幸福成都的底色。公園城市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充滿煙火氣的生活。

成都春熙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5年來,成都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成都以改革力度提升民生溫度,用“繡花功夫”做好精細治理,以嵌入公園城市每條街道的幸福生活場景,增強人民群眾對城市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把城市建設發展的成果不斷具化為人人可感可及的美好體驗。
這種幸福感源自更優生態環境。目前,成都各類公園數量超1500個,市民實現公園“20分鐘可達”;天府綠道建設總里程已突破9000公里,串聯起綠地、公園、小游園、微綠地多級生態體系。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95天,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提升40位,來到第52位。
環境,不僅僅指向城市生態的大環境,也包括身邊的小環境。5年來,成都持續推進城市有機更新,讓一大批老舊院落和城中村舊貌換新顏。
這種幸福感源自更多好學校好醫院。從2023年秋天起,成都東部新區的很多孩子“喜從天降”:他們可以在家門口上成都七中了。就在這一年,成都七中東部學校開學。5年來,成都加大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投入力度,建設了一大批家門口的好學校、好醫院,其中,僅僅2024年就新投用學校96所、增加學位11萬個。
同樣是這一年,全市新增三甲醫療機構3家、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13個,在全國率先制定實施醫療數據采集標準,“一次掛號管三天”惠及群眾154萬人次。
這種幸福感還源自更多好日子。5年來,成都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僅僅2024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7%和6.5%;城鎮新增就業29.8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5.1%;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提高至69.7%,連續16年獲評“最具幸福感城市”。
對于很多人來說,好日子就是“腰包鼓了”,但有些時候,好日子也體現為“心情順暢了”。
交通擁堵一直是特大城市難以攻克的難題,也是讓市民最為“鬧心”的事情。去年來,成都啟動交通治堵工作,一年后,無數成都人見證了家門口的變化:路邊圍擋“退圍”,連之前的“老大難”區域——華西醫院門口也變得通暢了不少。
5年來,成都把“公園城市”首提地的愿景,寫進市民感同身受的生活。以示范區建設為抓手,成都在生態價值轉化、民生福祉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等方面,持續探索城市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極核使命,五年答卷。立足“十四五”,成都經濟總量跨越增長,國際能級持續躍升,以開放創新書寫精彩篇章。邁向“十五五”,這座西部引擎正蓄勢聚力,期待以高質量發展新成效,為更好地服務全國全省發展大局,貢獻更大的成都力量。
成都傳媒集團特別報道組記者 梁現瑞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