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14 23:11:28
在7月13日下午舉行的7月合肥首場土地網拍中,3幅地塊全部出讓,吸金7.16億元。此次土地網拍相當低調,兩幅地塊以底價成交,剩下一幅地塊溢價率僅為4.5%。這與此前合肥土地拍賣動輒平均溢價率超過200%相比,形成明顯的反差,降溫情況明顯。
每經編輯|查道坤
每經記者 查道坤
在限貸政策、最嚴土地新政和土地網拍三種措施的重壓之下,合肥土地拍賣市場終于有所降溫。在7月13日下午舉行的7月合肥首場土地網拍中,3幅地塊全部出讓,吸金7.16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土地網拍相當低調,兩幅地塊以底價成交,剩下一幅地塊溢價率僅為4.5%。這與此前合肥土地拍賣動輒平均溢價率超過200%相比,形成明顯的反差,降溫情況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已經實施土地熔斷機制的南京,并未能控制土地拍賣的瘋狂,接連出現土地熔斷被終止出讓。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南京國土部門對外表示,南京有可能實施土地網絡拍賣,希望可以借此抑制地價。
合肥土地拍賣降溫
在7月1日實施的合肥樓市新政中,除了宣布重啟限貸政策之外,還對土地拍賣進行了明確的要求。在政策實施后,每幅地塊競買保證金不低于參考總價的50%。并且,合肥還將縮短居住用地的土地出讓金繳納時限,出讓金總額在20億元(含20億元)以下的,須在土地出讓合同簽訂后1個月內一次性付清,出讓金總額20億元以上的,繳納時間不超過6個月。
合肥此舉被稱為最嚴土地拍賣政策。這無疑給開發商提出了更高的資金要求,合肥也希望借此給開發商施壓,達到緩解土地拍賣過于瘋狂的局面。
作為合肥新政之后的土地網絡拍賣也因此備受關注。在7月13日下午,合肥對外出讓3幅地塊,總成交面積288.871畝,總成交金額7.16億元。
其中,位于合肥瑤海區的E1608地塊,被安徽高速地產公司以5.98億元競得,樓面價為4499.98元每平米,溢價率為4.5%。
位于合肥蜀山區的W1604地塊,被合肥鴻喆投資有限公司與安徽金水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聯合底價競得,樓面價1714.27元/㎡,總價5424萬元。此外,位于廬江區的銅路與外環北路(新軍二路)交口東北的廬江縣9號地塊被廬江中合農產品市場有限公司以41萬元/畝摘得,總價6361.191萬元,底價成交。
三幅地塊,兩幅以底價成交,一幅溢價率僅為4.5%。這與近幾個月合肥土地拍賣的火爆形成鮮明的對比,也被合肥房地產業內人士認為,合肥土地拍賣開始降溫。
事實上,這是合肥第二場網絡土地拍賣,在6月29日進行的合肥首場土地網絡拍賣中,19幅地塊悉數成交,并且多幅地塊樓面價超過2萬元每平米,最高每平米為2.2萬元,刷新了合肥土地拍賣的樓面價,多幅地塊溢價率超過200%。
同樣是兩場網絡土地拍賣,結果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對此,合肥房地產行業資深從業者凌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之所以降溫,是源于限貸政策、土地質量等多種因素所致。
“新政對土地拍賣進行了嚴格規定,低于20億元以下的土地必須一個月以內繳清土地出讓金,對開發商的資金要求更高。同時,此次出讓的三幅地塊,并不是開發商眼中的優質地塊,對開發商吸引力不大,再加上網絡拍賣讓開發商更理性,導致了此次土地拍賣降溫。”
南京或將實施土地網拍
作為與合肥并列為二線城市房價上漲四小龍城市的南京,最近開始在為土地拍賣發愁。在此前南京已經出臺了土地熔斷機制,最終結果是在7月進行的首場土地拍賣中,8幅地塊中的7幅因為超最高限價被熔斷,終止出讓,也讓現場主持人對開發商喊話,別逼政府出政策。
為此,在7月12日,南京國土部門相關人士對外表示,雖然政府相關文件還未下發,但土地拍賣網上競價執行時間表已經迫近,“暫時還沒有下文,但快了。”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南京國土部門了解到,南京下一批土地出讓公告的地塊將會采取網上競拍的方式,目的就是為了抑制開發商的拿地沖動,“土地信息公布上網后,并在規定的時間啟動競價窗口,開發商通過網上電子報價方式報出價格,最高價競得地塊。”
據《新華日報》報道稱,江蘇省13市均已具備土地網上競價的技術條件,但目前僅蘇州在實際操作,蘇州已從去年7月起率先采用網上競價方式拍賣土地。與現場競價相比,網上競價將使土地出讓更加公開、公平、公正,競買人之間互不接觸,土地交易過程也將由人工操作變為系統操作,交易結果由系統自動生成,競買人信息更加保密,有效地防范了人為因素干擾,大幅度地降低了競買人之間相互串通的可能。而由于缺少現場氣氛感染,房企拿地沖動或將受到抑制。
不過,從6月29日合肥實施的首場土地網拍拍賣結果來看,對地價抑制效果并不大。因為當天合肥出讓19幅地塊,全部成功出讓,并且多幅地塊溢價率超過200%。
對此,房地產行業專家張健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土地網絡拍賣可以讓開發商在一定程度上理性拿地,但是并不能完全抑制開發商拿地的沖動。
“目前南京樓市依然是銷售火爆,并且價格持續上漲,開發商對南京樓市非常看好,即使采用網絡競價方式,但是開發商對拿地熱情并未減,溢價率并不會因此下滑,所以網絡土地拍賣對抑制地價效果并不會太大。” 張健初認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