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28 19:48:32
11月25日,首屆互聯網共享用車生態鏈峰會上,網約車、共享單車、分時租賃、P2P租車等用車行業巨頭聚首,分析網約車現狀。同時,投資機構、產業孵化器、地圖企業、租賃公司等生態鏈上下游品牌也加入到這場新秩序建設中,共同碰撞“火花”。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牛小歐
每經實習記者 牛小歐
11月27日起,舊版優步將停止在華提供服務,優步中國的所有服務切換到新App——Uber優步中國,這被認為是優步逐漸退出中國市場的標志性事件。
NBD汽車(微信號:NBD-AUTO)了解到,10月26日起,優步開始在各手機應用市場推出全新App——Uber優步中國,11月3日起全國所有城市啟動升級。據悉,優步新版App“缺失”了舊版中的一些功能和模塊,例如暫時不能在境外使用、缺少英文版界面以及暫時不能綁定國際信用卡。
事實上,自誕生之日起,網約車便伴隨著掌聲與爭議,如今隨著舊版優步將停止在華提供服務,目前整個網約車的生態又是一個怎樣的情況?行業大佬們又是如何看待行業未來發展?
11月25日,首屆互聯網共享用車生態鏈峰會上,網約車、共享單車、分時租賃、P2P租車等用車行業巨頭聚首,分析網約車現狀。同時,投資機構、產業孵化器、地圖企業、租賃公司等生態鏈上下游品牌也加入到這場新秩序建設中,共同碰撞“火花”。
網約車現狀:新政之后 保持增長
在首屆互聯網共享用車生態鏈峰會上,中國IT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年中國專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網約車新政發布后,中國專車出行市場整體規模在三季度繼續保持增長,專車市場規模已達394.2億元,環比增長18.4%。
在這個新興業態的發展過程中,一輪又一輪的補貼大戰和企業兼并,被卷入其中的除了監管者、網約車平臺,還有傳統出租車公司、乘客,以及背后的投資人、汽車租賃公司。
從“互聯網+出行”這個想法提出開始,就必須承認這是一個“想想都讓人有點兒小激動”的市場。這不僅事關投資者的欲望與野心、網約車司機的興奮與壓力,也蘊含著普通消費對未來出行模式的渴望——簡便、安全。
然而網約車對于商家而言,無疑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網約車概念形成初期,各式各樣的約車軟件層出不窮,都想在這個新興產業里站穩腳跟,但隨著打車軟件鼻祖——優步進入我國,一致對外的戰略模式成為本土網約車平臺的當務之急。
2015年2月14日,滴滴與快的宣布實現戰略合并,合并后成立的滴滴出行,又開始與優步展開了補貼大戰。
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
而就滴滴宣布收購前的幾天,交通運輸部公布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網約車的合法地位,但隨著一些地方的網約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的出臺和實施,市場少了些許最開始時的“風發意氣”,即便如此,所有明眼人也都明白,網約車模式不但不會消亡,相反,從被合法化那天起,就已經站穩腳跟。
易觀智庫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互聯網專車交易規模預計將達559.3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增長50.9%,預計到2018年,這一交易規模將達813.8億元人民幣。這個市場仍將飛速增長。
在首屆互聯網共享用車生態鏈峰會上,一些與會專家就對網約車,以及其他共享模式的綠色出行進行了深入解讀。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東表示,“共享是我們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大家有獲得感,這是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共享內涵。針對出行而言,其實核心和本質,我認為是通過移動互聯網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率,在這個行業里面是提高了車輛使用效率,包括汽車和自行車。因為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率所以產生了經濟效益,讓大家都熱衷于這個行業。”
而針對uber在中國的發展不順,程世東也給出了解讀,“共享經濟概念最早從美國產生,并且在推進,包括Uber和Airbnb,它的基點更多是利用個人私有資源來進行共享,當然它來到我國,我們的國情又和美國不太一樣,因為在出租車領域,我們的運力供給相對不足,所以產生了更廣泛的內涵。”
網約車未來:與現有業態達成新平衡
至于網約車未來的前景如何?行業“大咖”們也有自己的解讀。
雷鋒資本合伙創始人張立強表示,“首先,在中國出行是大眾關注的非現象級的剛性需求,隨著移動互聯網到來,對這個行業逐步滲透后,又在共享經濟旗幟下,作為高頻剛需的移動出行的軟件,不僅僅為移動出行提升了效率,同時也為個人出行帶來了非常大的便捷。對于這樣的項目來講,其實也出現了一個現象,大家都關注到網約車時代已經到來。”
周五咖啡的創始人翁晶表示,“我能代表兩個身份,一個是作為創業者怎么理解產業的發展;另外作為消費者。大多數人都使用過是網約車,因此我的結論就是有未來,市場就在這里,要解決大城市交通出行的問題。為什么會有未來?其實走了一個非常好的趨勢‘共享’。由于共享所以符合現在的潮流,現在不光是共享包括車、自行車,甚至將來共享房子都有可能。”
就滴滴出行而言,滴滴出行副總裁王欣表示,“滴滴出行還是一個很年輕的企業,只有短短四年時間。到今年為止,每年的訂單量超過兩千萬,全國所有的城市訂單量加起來超過全世界所有的出行平臺訂單量總和的三倍還多,說明中國的市場規模極其巨大。而網約車的未來會怎樣?我相信會更加充滿希望。”
如今,網約車模式已完全適應了中國市場。這是大環境所趨,中國的人口眾多,而城市化進程加快再加上政策清晰,“互聯網+”在共享經濟上起了一個非常好的推動作用。網約車新政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也和現有出租車市場形成新的平衡,形成行業新秩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