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24 23:39:40
“我們認為2017年將非常非常嚴峻,超出市場上普遍的預期,在這樣一個對形勢的判斷下,我們采取的策略是防守反擊,先在惡劣嚴峻的市場面前守住,不要進球,然后有條件再進攻。”這已經不是我們第一次聽到朗詩集團董事長田明這樣的言論。
在最近的幾個公開場合,他多次強調,中國上一階段的房地產是黃金時代,黃金時代的特征是:房地產開發模式特別簡陋、粗糙,拍一塊地,然后蓋房子,然后銷售,把錢收回來。再大的公司,都是對這種粗陋商業模式的重復,無非是數量的差別。但這種以住宅、零售、快周轉為特征的粗陋的商業模式不能在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持續下去,一是房地產行業泡沫正在形成,再這樣下去會破滅;二是在東部的大城市和主要核心城市,都已經迎來二手房和存量房時代。
“我始終是一個緊盯著市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人。我可能會為了我的謹慎,付出一定的代價,比如該拿的地沒拿。但是,這樣的謹慎,可以讓企業發展得更長久。”基于對市場的這一判斷,在田明的帶領下,過去一年朗詩綠色地產在業務收入構成、商業模式等方面進行了諸多變革。
這些變革,讓朗詩變得更健康,也贏得了一種有些房企暫時還不具備的能力:在地產行業發生重大變革后,能夠活下來,并成為新的主流企業的能力。
銷售業績增幅超過100%
如果,光聽田明的上述說辭,很多人也許會產生錯覺,以為去年朗詩的業績增幅不大。
可是,事實卻正好相反。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朗詩綠色地產的業績相當不俗。截至2016年12月31日,朗詩總銷售額為308億元,比去年同比增長69%,其中地產業務占283.5億元。
“很多人買房,我問他為什么買房,無一例外是投機性購房……到有些新蓋的小區去看,晚上亮燈率很低……2016年的樓市紅火,和我們地產商沒有關系……”盡管業績有爆發式的增長,但田明對市場的總體趨勢看得非常清楚,他明白去年那樣的市場火爆不可持續。
可以持續的是另一塊收入,這就是朗詩在服務領域的收入。
這部分收入包括房地產開發服務、存量資產運營、城市更新、金融服務等多項業務。
根據介紹,上述收入總額接近25億元,并且保持了過去幾年連續50%左右的收入增幅。
相比房地產開發收入,朗詩的服務類收入雖然占比不大,但利潤總額卻不低,開發投資的利潤和服務收入的利潤,去年基本維持在1:1的比例,是朗詩綠色地產在開發投資收入以外,另一塊重要收入來源。
在房地產行業內尋找各種轉型嘗試
在田明看來,相比房地產開發市場,來自房地產服務類收入仍然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9月,朗詩曾和中信資本在上海舉行城市更新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共同合作探索一線城市的存量資產改造業務。
田明說,當時上海市規土部門的一位負責人曾和他聊起,整個上海的開發強度已經達到52%,意味著除去河流、綠化、農田、道路等部分,上海已經沒有可以用來開發的空間。
在這個背景下,增量資產開發,必然轉向存量資產改造。田明說,他曾在美國這個房地產行業極度發達的市場進行考察,發現就是這樣一個成熟的市場,城市更新需求也是非常大。
“城市發展、更新中,總會出現一些低效資產,把這些低效資產盤活,讓它能夠重新高效利用,就會產生新的盈利空間。”
有盈利空間的不僅僅只有城市更新業務。商業地產、長租公寓、幼兒園、醫院、諸多城市公共設施,都有盈利空間。
田明說,美國最大的開發商年銷售額只有100多億美元,很多美國大型房企和朗詩相比,銷售收入要低出一截。可是,美國的地產商有大量的持有型房地產,包括租金在內的多項收入總和,遠遠超過了房地產開發利潤。這使得美國的房地產企業,在經歷過幾次大的危機之后,依然能夠很健康地存活下去。
和他們相比,朗詩持有資產所占的比例,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而朗詩所開發投資的物業也會有各種類型,不僅僅有商業、辦公樓,也會有長租公寓、酒店等各種物業。
田明說,這就是朗詩的轉型,不跨出房地產,在行業內部尋找可以發展的新機會。 文/楊羚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