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28 21:12:55
今天,萬達影視、光線傳媒、阿里影業等幾大影視公司投資的共5部影片同日上映。而隨著春節檔票房大戰而來的還有新一輪洶涌般卷土重來的票補。然而,票補多并不意味著口碑持續好,那么到底哪部影片又會被票補“砸坑”?
每經編輯|蓋源源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9.9元起,《功夫瑜伽》魔性開掛,《西游伏妖篇》在淘票票15.8元起特惠搶票,更夸張的是韓寒導演的《乘風破浪》,格瓦拉竟然推出了5元起超級特惠……


格瓦拉購票平臺上所顯示的票價優惠的活動
最低5元?你的確沒看錯,這已經優惠無下限,要知道票補肆意的2015年,一般最低搶票也是從9.9元起。然而,今天開始的春節檔票房大戰,已能從洶涌般卷土重來的票補窺見一斑。
今天凌晨0點20分,貓眼專業版顯示,大年初一的預售總票房已達3.45億元,這距離2016年春節檔日均票房4.41億元也僅差1億元。而截至今天下午6點,當日全國總票房已達6.46億元追平去年同期,這意味著今年大年初一的總票房肯定將超越去年。

截至今天下午6點,當日全國總票房已達6.46億元追平去年同期 (圖據貓眼專業版)
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增幅跌至個位數,一大原因是票補相比2015年明顯退潮,但如今票補又在2017年最重要的檔期之一春節檔兇猛來襲。
今天,萬達影視、光線傳媒、阿里影業等幾大影視公司投資的共5部影片同日上映。然而,票補多并不意味著口碑持續好,那么到底哪部影片又會被票補“砸坑”?
春節檔將有13億元左右的票補投入市場
2016年中國電影總票房457.12億元,同比僅增長了3.73%,不及2015年增速的1/10。不少業內人士在分析票房增速暴跌時均提到一大原因,那就是在線平臺票補大幅減少。
2016年上海電影節期間,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表示,2015年全年440億元票房,電商票補規模達到40億元。而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在2016年7月接受采訪時透露,2016年票補滑落到了15億元左右。
票補瘋狂的2015年,9.9元起,19.9元起看3D等優惠活動不時出現,但到了2016年,平均票價是30元。
然而,2017年春節檔,票補力度似乎比2015年更大,淘票票、格瓦拉、微票兒等在線平臺都推出了春節檔特惠活動,8.8元搶票《功夫瑜伽》《健忘村》,15.8元起看《西游伏妖篇》《大鬧天竺》,格瓦拉甚至5元起超級特惠看《乘風破浪》……
今天凌晨0點20分,貓眼專業版顯示,大年初一的預售總票房已達3.45億元,這其中周星馳監制、徐克導演的《西游伏妖篇》在上映前34小時預售破億元,創造了中國影史預售破億的最快紀錄。

截止今天凌晨0點20分,大年初一的預售總票房已達3.45億元(圖據貓眼專業版)
預售一天就有3.45億元票房,想必票補“注水”不少。截至今天晚上6點,大年初一全國總票房已經追平了去年同期,為6.46億元,其中《西游伏妖篇》 票房達2.77億元。而業內人士預計,春節檔首日僅是票補便能貢獻近3億元票房產出。
華誼兄弟CEO王中磊表示:2016年春節檔,產出了全年市場產出的將近1/5。但他相信,2016年在線發行的票補可能占全年預算的1/6至1/7,而2017年情況或有不同。他說:“我相信,所有線上的發行商,可能會把2017年預算的1/3都用在春節檔市場補貼上。”
2017年春節檔票補卷土重來,大有趕超2015年之勢,若2017年能達到2015年全年40億元左右的票補規模,那么王中磊的預估意味著,2017年春節檔將有13億元左右的票補投入市場。
6部影片背后竟有69家出品方 4部影片合計成本超10億
歷來春節檔都是年度票房必爭檔期,2016年春節檔7天票房高達30.87億元,是2015年同期的1.7倍。行業龍頭萬達院線近日在投資者互動活動中表示,由于2016年春節檔票房遠超去年同期,因此2017年第一季度票房壓力最大,如果票房不下滑則2017年票房增長有一定保證。
2017年春節檔票房事關全年票房走勢,影視行業公司、互聯網宣發平臺等自然不會怠慢,都希望能夠在春節檔抬升票房,提振業績。
今天同時上映的5部影片《西游伏妖篇》《大鬧天竺》《功夫瑜伽》《乘風破浪》《熊出沒·奇幻空間》的投資方均有影視行業大公司和大的在線票務平臺身影。比如萬達影視、淘票票、華誼兄弟等21家公司參投《西游伏妖篇》;光線傳媒、貓眼主控《大鬧天竺》;《功夫瑜伽》背后是文投控股孫公司耀萊影視、中國電影等;博納影業參與出品《乘風破浪》;樂視影業、華強方特等投資《熊出沒·奇幻空間》。
據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粗略統計,上述5部影片加上已上映兩天的《健忘村》,春節檔熱映的6部影片背后有多達69家出品公司,資本熱情程度可見一斑。
在這6部影片中,目前《西游伏妖篇》《大鬧天竺》《功夫瑜伽》《乘風破浪》4部影片拿走了春節檔首日近90%的排片,其中《西游伏妖篇》排片最高,為34%。排片率為攫取票房提供了基礎。

1月28日全國各影片排片占比(圖據貓眼專業版)
不過,每經影視記者也注意到,部分影片的成本較高,比如《西游伏妖篇》和《功夫瑜伽》報道稱制作成本均過4億元,《大鬧天竺》成本1.2億元,而《乘風破浪》成本1.6億元成為導演韓寒口中最貴的“國產喜劇片”。
不計算宣發費用,這4部影片的總成本已經超過10億元。按照票房三倍于成本才能盈虧平衡的一般規律,像《西游伏妖篇》這樣的大制作至少需要票房12億元以上才能回本,何況據稱該片還砸出了1.2億元的宣發費用。
制作成本高,票房壓力大,這就不難理解大量票補對觀影群體的推動。不過,票補并非票房的生命線,影片質量才是關鍵。
時代今典院線副總經理吳鶴滬在接受每經影視記者采訪時就表示:現在一些影片宣傳噱頭十足,比如預售第一等,前三天票房比較火。但能否持續口碑發酵,延續票房勢頭,依賴于內容質量。好的影片觀眾看了之后會用腳投票,引發更多人進場觀影,而不好的影片雖然觀眾被宣發吸引進了影院,看后不好反而容易口碑撲街。一部影片不僅要看排片率,更要關注上座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