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欢女爱销魂蚀骨免费阅读,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久久久,适合单身男人看的影片,www天堂无人区在线观看,悟空影视免费高清

每日經濟新聞
A股動態

每經網首頁 > A股動態 > 正文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用資本市場支持“一帶一路” 拓寬直接融資渠道

中國金融雜志 2017-05-05 11:25:44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中國金融》刊文稱,鼓勵優秀企業在A股市場發行上市和再融資,保障“一帶一路”重點項目資金需求;充分利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支持境內企業在境外市場籌集資金投資“一帶一路”建設(包括發行H股、D股等)。

作者|方星海‘中國證監會副主席’

文章|《中國金融》2017年第9期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唐代詩人張籍生動地描繪了當時古絲綢之路的發達與繁榮。盡管沿線地區語言、宗教、風俗等迥異,兩千多年來,古絲綢之路各國通過緊密的商業貿易往來促進了沿線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為中西方文化融合,為地區乃至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歷史貢獻。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首次提出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設想。同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出席APEC峰會時,首次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偉大戰略構想一經提出,立即受到全球的持續關注。三年多來,我國已經與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訂合作協議,并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和支持。2016年11月17日,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呼吁各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倡議有廣闊的經濟前景,也為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提出了全新要求。

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經濟前景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空間廣闊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大陸,沿線有60多個國家,人口合計約44億,GDP為23萬億美元,分別占世界總量的63%和29%,貿易總量占全球1/4。除中國外,沿線國家人均GDP約為3750美元,相當于發達經濟體人均GDP的19%,未來經濟發展空間巨大。據麥肯錫預測,2050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貢獻全球經濟增量的80%。

沿線國家需要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形成的共識,對今天“一帶一路”建設同樣具有重要啟示意義。“一帶一路”部分沿線國家及中國部分邊境省區,基礎設施短缺落后,已成為制約區域發展的主要瓶頸,迫切需要在道路、橋梁、機場、接駁樞紐和通訊設施等方面加大投入和建設力度。據市場估計,沿線國家基建投資總規模或達6萬億美元。亞洲開發銀行報告顯示,到2030年,亞洲基建投資需求高達26萬億美元。“一帶一路”建設的逐步推進,必將帶動相關產業巨大的產能需求。而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反過來又能提升居民消費需求,促進產業投資和經濟發展。

沿線國家經濟互補性強、產能合作前景廣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情況、宗教文化習慣存在較大差異,這是地緣沖突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能用共同的經濟發展目標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愿景去協調發展中的差異,發揮各自的要素稟賦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增進經濟上的互補性和文化上的交融性,就能達到互利、合作、共贏的目標。發達經濟體可以通過投資建廠、興辦合資企業等輸出優勢產業和優質產品,幫助當地發展經濟、擺脫貧困,培訓高素質人才,逐步實現技術外溢。沿線不少國家能源、礦產資源豐富,需要用先進技術工藝開發利用,以公正合理的價格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提供能源資源保障,同時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一些在較發達經濟體的所謂過剩產能,轉移到較落后經濟體仍具有一定先進性,適應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需求,有利于推進產業梯度轉移和升級。

輻射帶動我國沿邊欠發達省份經濟發展

“一帶一路”的許多重要項目和節點城市分布在我國邊疆或少數民族地區,其落地實施將成為帶動我國沿邊欠發達省份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如全長11179公里的渝新歐鐵路,途經國內4個省份、6個國家,對沿線國家和地區具有明顯的經濟帶動作用。規劃中延伸到東南亞的高速鐵路網,同樣將大大提升我國西南地區和東南亞的經濟聯系和發展水平。“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能夠推動沿海向沿邊的二次開放,有效改變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狀況。

“一帶一路”給資本市場帶來的新機遇

“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強有力的直接融資支持

古絲綢之路的發展主要源于商業和貿易活動,而“一帶一路”將更多依托于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投資和金融融合發展。通過合資合作、共同開發,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惠及所在國人民群眾。2016年,我國企業對沿線國家非金融直接投資145.3億美元,新簽對外承包合同8158份,合同金額1260億美元,同比增長51.6%。投資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

近年來,國內政策性金融機構及大型商業銀行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重要的融資支持。但面對龐大的市場投融資需求,即使統籌考慮國際金融機構、國內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的貸款能力,仍然存在巨大資金缺口。從國際經驗看,在跨境投融資體系中,直接融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早期的海洋貿易時代,股份制公司將貿易風險分攤到眾多國際投資者身上,促進了早期全球化。英美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大力發展海外鐵路建設債券,有力地推動了工業革命進程及海外投資發展。因此,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應充分發揮資本市場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體制優勢,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渠道和手段,用更市場化的方式配置金融資源,支持國內優秀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建設和交流合作。

“一帶一路”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和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

目前,“一帶一路”項目融資仍主要依靠美元。不少沿線國家經濟規模小、金融市場欠發達、匯率不穩定,通過美元結算雙邊貿易投資,會產生巨大的不確定性。同時,隨著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交往和人員交流的增多,貿易和投資額持續快速增長。這一過程中產生了幣種選擇、資本流動和貨幣回流等需求,也產生了貨幣互換、對人民幣計價資產的需求,人民幣在沿線國家得到越來越廣泛的使用,為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要使人民幣“走出去”“留得住”,需要加快離岸人民幣市場和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加快境內市場的對外開放。積極發展交易所聯通、基金產品互認等機制,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交易工具和投資渠道,打通人民幣回流境內通道,形成人民幣“境內—境外—再境內”的良性循環。中國企業“走出去”和人民幣國際化同樣也為證券服務機構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一帶一路”建設中蘊含著融資服務、資產管理、投資顧問、并購重組、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巨大需求和商機,可以助推國內證券服務機構走出國門,培育我們自己有國際競爭力的投資銀行。

“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需要加快完善風險管理機制

“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中的匯率風險不容小覷。新興市場國家金融生態脆弱,美元對俄羅斯盧布的年波動率達到20%,土耳其里拉的年波動率約15%。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大、周期長,目前主要依靠政策性的“兩優貸款”、商業信貸及PPP融資,信用風險比較集中,潛在匯率波動可能導致資本收益重大損失,甚至引發局部流動性危機。沿線國家擁有豐富的資源,如中亞和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東南亞諸國的天然橡膠、鋁土礦、鎳、錫等,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帶一路”建設帶動對有色金屬、鋼材、能源、化工等的巨大需求,客觀上也需要強化對大宗商品定價權和價格風險的管理能力。應充分運用衍生品市場,有序推進對外開放,鼓勵實體企業積極參與,幫助有效管理價格風險,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資本市場應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拓寬直接融資渠道,提高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能力

鼓勵優秀企業在A股市場發行上市和再融資,保障“一帶一路”重點項目資金需求;充分利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支持境內企業在境外市場籌集資金投資“一帶一路”建設(包括發行H股、D股等)。2016年以來,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國鐵建、中國中車兩家公司在境外合計融資達11億美元。創新債券品種,積極推動企業發行“一帶一路”項目債,啟動境外公司在滬深交易所發行人民幣債券(俗稱“熊貓公司債”)試點。截至2016年12月底,已有14家境外公司累計發行熊貓公司債46單,發行金額總計836億元。2017年3月17日,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在上交所完成100億元人民幣債券發行,這也是首單“一帶一路”熊貓債。

積極參與沿線國家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本市場普遍薄弱,特別是金融基礎設施發展滯后。我國可積極參與沿線國家資本市場的框架設計、制度安排、交易系統和法律法規建設,開展人才培訓教育等形式的援助,加強交易所、登記結算機構間的雙邊業務和股權合作,探索建立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區域性交易市場,盤活區域內資金和項目資源。

2015年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和德意志交易所集團成立了中歐國際交易所,2016年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收購了巴基斯坦證券交易所30%的股權。與俄羅斯等其他國家的證券市場合作也在商談中。此外,中國證監會已與“一帶一路”沿線26個國家或地區簽署證券合作備忘錄(MOU),搭建基礎性合作框架,并將以此為基礎深化證券領域的合作。

提高證券服務機構國際競爭力,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

引導國內優秀券商“走出去”,不僅走向紐約、倫敦、香港等國際金融中心,也要走向“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特別是重要節點國家和城市,完善全方位國際化布局,打造“投行國家隊”。鼓勵具備條件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資信評級機構制定相應發展戰略,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企業“走出去”。提升證券服務機構專業能力和水平,推進本土化戰略,深耕當地市場,積極開展特色跨境業務,創新金融合作模式,扮演好“中資企業+中國產能+人民幣”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市場、客戶之間的“超級聯絡人”角色。

建設大宗商品區域定價中心,提高企業管理風險能力

完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期貨產品上市制度,積極推進原油期貨上市,逐步擴大商品期貨期權品種,持續開展天然氣、商品指數等期貨品種研究,探索推進人民幣外匯期貨上市,幫助“一帶一路”企業管理風險。吸引“一帶一路”企業和金融機構參與利用期貨市場,繼續推動取消有關政策限制,鼓勵和支持產業企業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和管理風險。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研究推進商業銀行和其他有關金融機構有序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支持期貨公司為“一帶一路”相關客戶提供多樣化風險管理服務。

加快推進期貨市場國際化進程,提高在“一帶一路”區域內的定價影響力,建設大宗商品的區域定價中心。從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原油、鐵礦石、天然橡膠等品種開始,逐步引入“一帶一路”相關的境外投資者參與國內商品期貨交易。支持期貨交易所在境外設立交割倉庫和辦事處,繼續推動完善“保稅交割”的相關政策。

加強“一帶一路”金融人才隊伍建設

“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之間,有文化和語言的差異,有政體和制度的差異,有財稅和會計規則的差異,有投資和貿易環境的差異。“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需要大批優秀專業人才,特別是懂得國別金融、法律、會計等方面的專門人才十分稀缺,長遠看不利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為此,應充分發揮智庫作用,集中政府、高校、金融機構、企業等的力量,注重對沿線經濟體財稅、金融、會計、法律等專業領域專題性的深度研究,主動加強沿線經濟體的多層次交流,加大復合型專業人才培養力度,補上“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人才短板。

 
責編 杜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