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投資研究院 2017-06-02 08:33:42
這一凈投放額大于4月份,應該和金融業大力去杠桿下金融市場急跌有關。不過,凈投放額仍遠低于3月份的4669.81億元,表明央行總體上仍在踐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
【宏觀】5月央行通過MLF、SLF和PSL凈投放986.5億元
1、5月份央行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常備借貸便利(SLF)以及抵押補充貸款(PSL)三種方式共向市場凈投放資金人民幣986.5億元。這一凈投放額大于4月份,應該和金融業大力去杠桿下金融市場急跌有關。不過,凈投放額仍遠低于3月份的4669.81億元,表明央行總體上仍在踐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
2、中國5月財新制造業PMI為49.6,較4月回落0.7個百分點,是11個月來首次落入臨界點以下,顯示制造業運行狀況由擴張轉為收縮。財新智庫莫尼塔表示,產出指數、新訂單指數均下跌至去年6月以來最低;企業從主動補庫存向被動加庫存轉變。5月制造業壓力進一步加大,經濟下行的趨勢已經基本確立。
3、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5月底,央行部分貨幣政策工具余額(SLF、MLF、PSL)規模逾6.5萬億元,連續17個月上升。在計入OMO后,央行貨幣政策工具余額繼續保持在7萬億上方。
4、新華社: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經歷前幾年高歌猛進后,今年由熱轉冷。一季度,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交易數量同比下滑39%,交易金額下降77%。前4個月,中國企業跨境收購額跌60%以上,創下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過后最大同比跌幅。
5、財政部印發地方政府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管理辦法,明確發行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的土地儲備項目,應當有穩定的預期償債資金來源,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應當能夠保障償還債券本金和利息。
6、人民日報: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發文表示,呼吁加快推進期貨市場改革創新。要進一步優化市場參與者結構,積極推動商業銀行、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國內期貨市場。目前正積極與有關部門研究推進商業銀行參與國債期貨。
7、經濟參考報頭版刊文稱,2017年一季度是存貨周期、產能調整周期、固定資產投資周期的階段性高點,因此短期會出現一定波動。但供給升級帶來的新動能還在不斷形成和擴張,因此,經濟大概率不會出現二次探底。如何放松行政管制、恢復民間投資的信心、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以及發掘勞動、土地、資金、管理等方面的潛力,是重啟中國經濟增長新周期的關鍵。
8、外交部表示,無論其他國家立場發生如何變化,中國都將繼續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立足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采取切實措施,加強國內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認真履行《巴黎協定》。
9、證券時報:證監會日前發布的減持規則是有針對性地對當前實踐中存在的、社會反響強烈的突出問題,做出的相應制度安排。對于實踐中還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證監會將在今后隨著實踐的發展,再進一步完善減持制度的調整內容。
10、央行:周四進行了700億7天期和300億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持平于2.45%和2.6%。當日到期逆回購量也為1000億。業內人士稱,大概率不會出現2013年6月份的錢緊現象。
【行業】全國碳交易市場配額分配方案正征求意見
1、中國能源報:《全國碳交易市場配額分配方案(討論稿)》目前正在小范圍內面向部分企業及專家征求意見,初步確定電力、電解鋁、水泥三個行業的配額計算方案,總體思路為“基準線法+預分配”。
2、財政部、國土部:印發《地方政府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管理辦法(試行)》。財政部在國務院批準的年度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內,根據土地儲備融資需求、土地出讓收入狀況等因素,確定年度全國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總額度。
3、國家郵政局公告:受菜鳥網絡與順豐速運關閉互通數據接口影響,導致少量快件信息查詢不暢。已及時與當事雙方高層進行溝通,強調要講政治,顧大局,尋求解決問題的最大公約數,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決不能因企業間的糾紛產生嚴重的社會影響和負面效應。
4、商務部副部長俞建華:當前,全球基礎設施的融資瓶頸始終存在。大力推動BOT/PPP模式發展,以政府投資作為種子資金,給予必要的配套政策支持,吸引和帶動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本進入。
5、財政部下發關于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對化妝品制造或銷售、醫藥制造和飲料制造(不含酒類制造)企業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30%的部分,準予扣除。
6、交通部、住建部:發布《關于促進汽車租賃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明確,租車人必須實名制查驗登記,對身份不明或者拒絕身份查驗的承租人,不應提供汽車租賃服務。
7、財政部、農業部:印發《動物防疫等補助經費管理辦法》。強制免疫補助、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補助按照因素法進行分配,資金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相關畜種飼養量、年度工作任務(任務清單)或績效目標實現情況等。
8、國際數據公司IDC: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比上一年度增長3%,2018年有望增長4.5%。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已經成為智能手機出口大國,未來將受益于全球需求放量,中國智能手機全產業鏈將全面受益。
9、解放日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吳強透露,首艘國產郵輪將于2023年交付使用,2024年-2028年,每年都將交付一艘。首艘國產郵輪全長323.6米,型寬37.2米,有客房近2000間,最大載客人數近5000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