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29 23:49:33
每經編輯|彭斐
每經記者 彭斐 每經編輯 趙橋
身為有色金屬龍頭的中國鋁業(601600,SH),因“加減乘除”的改革爬坡過坎,在徹底走出低谷的關鍵一年,降本無疑會讓增效立竿見影。
6月29日,中國鋁業發布公告稱,擬對中國鋁業山西分公司和山西華澤鋁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華澤)進行合并重組。
重組方式是以山西分公司經評估后的全部資產和負債的凈額對公司控股子公司山西華澤進行增資,增資金額約34.26億元(以最終評估結果為準)。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易對上市公司產生的影響方面,中國鋁業稱,“本次交易有利于發揮企業協同效應,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事實上,其母公司中鋁公司人士多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到,上市公司業績的改善,既有大環境開始轉暖的帶動,也得益于公司降本增效的持續推進。
合并下屬公司降本增效
繼去年吃到了“降本增效”的甜頭后,產業結構龐大的中國鋁業,在內部潛力的挖掘中越走越遠。
在6月28日召開的第六屆董事會第十一次會議上,中國鋁業董事會審議批準了關于公司擬將中國鋁業山西分公司與山西華澤合并重組的議案。
重組方式是將中國鋁業山西分公司經評估后的全部資產和負債的凈額約34.26億元增資給山西華澤,增資完成后,公司的持股比例由目前的60%增加到約85.8%。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合并重組的兩家公司,不只是地點同在山西,而在各自從事的具體業務上,兩家公司處于產業鏈的上下游。
中國鋁業山西分公司官網信息顯示,公司是中國鋁業旗下重要的氧化鋁生產企業,截至2016年底氧化鋁產能累計達到250萬噸,總資產81億元。
公告信息顯示,山西華澤經營范圍包括電解鋁、陽極碳素生產銷售;鋁合金深加工、銷售;電力生產、供應;相關技術及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等多個方面。
截至目前,中國鋁業持有山西華澤60%的股權。在主要財務指標上,截止2016年12月31日,山西華澤資產總額為52.9億元,負債總額為39.16億元,資產凈額13.74億元;2016年度實現營業收入43.97億元,凈利潤3.37億元。
在AZ-China鋁行業分析師張猛看來,上述兩家公司分列鋁產業鏈的上下游,而兩家公司一旦合并重組完成,無疑在成本方面將會節省一大塊資金。
就本次交易對上市公司的影響,中國鋁業在6月29日的公告中稱:“本次交易有利于發揮企業協同效應,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審議上述議案的同時,中國鋁業董事會審議批準了關于公司擬將撫順鋁業有限公司電解鋁系統固定資產轉讓給內蒙古華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議案。
經審議,中國鋁業擬將全資子公司撫順鋁業有限公司350KA電解鋁系列固定資產按評估價值約12.39億元轉讓給控股子公司內蒙古華云新材料有限公司。
新增產能擠壓行業利潤
事實上,中國鋁業的降本幅度早已超出了市場的預期。根據1月14日母公司中鋁公司工作會議消息,整個集團全年實現降本104億元。
在上市公司層面,中國鋁業人士透露,2016年全年累計降本超過80億元,大幅跑贏了因市場價格下跌帶來的減利因素,實現了公司自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好業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利潤總額方面,中國鋁業2016年該項表現為16.6億元,與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量達到11倍之巨。
對此,中鋁公司人士表示,大幅度的降成本是上市公司業績改善的根本原因,而中鋁公司董事長葛紅林開展的“加減乘除”結構調整,對中國鋁業亦是出力不少。
中鋁公司新聞發言人聶震表示,“經營業績的大幅提升是中鋁公司這兩年改革成果的集中體現,2017年將是中鋁爬坡過坎徹底走出低谷的關鍵一年。”
不過,中國鋁業業績的回暖,有降本增效的內部調整,但也離不開貿易體量的增加。而其他的競爭對手,也不愿放棄賺錢的機會。
據鋁融網統計,近期電解鋁市場價格在13700元/噸上下。這一價格,雖然比4月中旬近15000元/噸的報價有所回落,但對于電解鋁企業并沒有造成很大的影響。
來自卓創資訊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生產一噸鋁成本約在9000元至11000元,當前價格下鋁行業上下游企業多處于盈利區間。
然而,有業內專家預計,“隨著去年底以來鋁價的一波抬升,可能導致超過500萬噸新增電解鋁產能加快投產,鋁價有再次滑坡的可能。”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文獻軍曾談到,嚴控電解鋁新增產能是鋁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中之重。從供給側來說,就是要嚴控新增電解鋁產能,降低競爭成本。
中鋁人士向記者表示,由于中鋁擁有大量國內鋁土礦資源,鋁土礦和氧化鋁的成本優勢將有所體現,電解鋁自備電比率的提升也增強了電解鋁抗風險的能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