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16 10:05:52
英國議會昨夜就脫歐協議舉行了投票,超過三分之二的議員投出了反對票,梅姨遭遇了英國政治歷史上在議會投票中最慘重的一次失利。距離英國正式脫歐的時間已剩下不到73天,如果最終無協議脫歐,那么英國的經濟將遭受重創。在脫歐巨浪中,英國的制造業,在英國工作的歐盟公民等小微個體,都將面臨命運的沉浮。
每經記者|余佩穎 每經編輯|趙慶
432票反對,202票贊成,昨夜(1月15日)英國議會終于就脫歐協議進行了投票,然而如此懸殊的投票結果讓特雷莎·梅直接敗出了一個歷史記錄,這是英國政治歷史上現任政府在議會投票中遭遇的最慘重的一次失利。不僅如此,不信任動議已啟動,投票時間就在格林威治時間今晚(1月16日)7點。議會投票失利之后,英國首相梅再次站上風口浪尖,等待著下議院對她的投票。
這份脫歐協議是梅政府與歐盟談判了兩年達成的一份成果,如今卻在英國議會遭到大面積反對,而距離英國正式脫歐的日子已不到73天。無協議脫歐的利劍高懸,若最終未與歐盟達成協議脫歐,英國恐將陷入一片混亂。金融機構搬家,汽車制造業暫停生產,歐盟勞動力離開英國,都將成為擺在眼前的事實。

圖片來源:金融時報
據BBC報道,上一次英國執政黨提交議案在議會表決中失利,是在1924年的10月,反對票比支持票多出166張,而這一紀錄因脫歐問題再遭刷新,這次竟然差了230票。
梅政府有3天時間拿出脫歐的備用方案,據上周《金融時報》報道,下議院以308票對297票通過了保守黨前總檢察長多米尼克·葛里夫(Dominic Grieve)的一項修正案提案,即如果議會投票失敗,特雷莎·梅需在三個工作日內拿出脫歐的備用方案。
英國主要商業游說團體CBI呼吁政府立即公布新計劃。CBI總干事卡羅琳·費爾貝恩(Carolyn Fairbairn)表示,“每個企業都能感覺到無協議脫歐在靠近……所有國會議員都需要反思妥協的必要性,并迅速采取行動保護英國的經濟。”
不過就目前情況來看,一份談判兩年才達成的協議成果遭到大面積的反對,三個工作日內要想力挽狂瀾恐怕也只有微乎其微的可能。如果拿不出備用方案,那么擺在英國政府面前的脫歐又將是一個怎樣的結果呢?
1.無協議脫歐
根據現有法案,英國將在2019年3月29日正式脫離歐盟。2018年11月,梅政府與歐盟方面達成了一份長達585頁的脫歐協議,就在昨夜慘遭否決,若在規定的日期前無法拿出一份讓歐盟同意,英國議會通過的協議,那么最終無協議脫歐的可能則大大飆升。
2.重新談判,延遲脫歐
梅首相再回布魯塞爾,與歐盟就相關爭議問題(主要是北愛爾蘭邊境問題)重新談判,而這需要更多的時間,因此英國政府可能需要申請延遲脫歐,首先需要向歐盟方面提出延遲的要求,然后需要所有歐盟成員國的同意才能延遲。
據《金融時報》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昨日說道,“在今晚這樣的投票結果下,英國無序退出的風險增加了……時間快到了”。
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Donald Tusk)拒絕召集歐盟領導人特別峰會,他還在推特上寫道,“如果達成協議是不可能的,又沒有人想要無協議脫歐,那么誰最終會有勇氣說出唯一的正面解決方案是什么呢?”

3.二次公投
現任政府可以選擇再次公投,然而在3月29日之前舉行公投幾乎沒有可能。根據英國啟動公投的法律要求,必須有新的立法,確立誰可以公投等細節后,才能啟動公投。此外,公投立法也不能草率倉促,因為公投設定的問題必須經過選舉委員會充分的協商和考慮。
對于二次公投,梅首相曾經警告這可能會造成國家分裂的風險,“在我看來,不應該進行第二次公投,它將分裂我們的國家”,這位首相早前接受BBC采訪時說道。
4.召開大選
據BBC報道,首相特蕾莎·梅可能決定提前舉行大選,以擺脫目前的僵局,從民意中為她的脫歐協議爭取政治支持。然而,她必須獲得三分之二的議員支持才能啟動提前大選。即便真的提前大選,也需要在至少25個工作日之后。大選的具體日期由首相決定。
提前召開大選可能并不是多數人想看到的結果。在昨夜脫歐協議投票后,工黨領袖杰里米·科爾賓(Jeremy Corbyn)立即對政府發起了不信任動議,投票就在格林威治時間周三(1月16日)晚7點舉行。但據《金融時報》報道,預計梅首相將贏得此次信任投票,因為支持首相的保守黨以及民主統一黨,以及北愛爾蘭政黨都沒有想要一場提前大選。
“今晚的投票沒有告訴我們它支持的內容是什么,也沒有說明它是否打算尊重人們在公投中的決定”, 在投票中失利后,梅首相指出。她還表示,“在英國的歐盟公民,在歐盟的英國公民,都需要盡快明確的結果”,梅首相補充表示無論是普通人,還是企業都如此。
潛在的無協議脫歐已經急壞了英國的制造商,上周據多家外媒報道,勞斯萊斯首席執行官Torsten Müller-Otv?s表示,“你可以計劃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但你不能存儲數周的零件。如果物流鏈斷裂,它將影響生產”。
無協議脫歐會讓英國與歐盟現有的貿易關系(歐洲單一市場)被硬性切斷,屆時邊界的物流將受到影響,從而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聯系了勞斯萊斯方面,詢問對于脫歐尤其是無協議脫歐的應對措施。勞斯萊斯發言人表示“對于脫歐我們已經做了很多準備以確保我們的產品品質和服務。具體細節有關商業機密,無法進一步透露”。
受到影響的并不止勞斯萊斯,也不止制造業。國際會計事務所安永追蹤調查發現,自歐盟公投以來,36%(80/222)的英國金融服務公司表示,他們正在考慮或已經確認將搬家至歐洲,已搬家的公司在歐洲其他國家已經雇傭了大約2000名新員工,其中都柏林,盧森堡,法蘭克福和巴黎是最受歡迎的地區。
在安永追蹤的公司中,有20家公司已經宣布將資產從倫敦轉移到歐洲。盡管并非所有公司都公開宣布轉讓資產的價值,但追蹤到的公開信息顯示,已有價值約800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7萬億元)的資產遭轉移,這動搖著倫敦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企業紛紛采取行動,而在此歷史巨浪中,微小的個體又將如何應對?
“我有一些在英國的朋友已經回到了西班牙,而他們的回鄉一定程度正和脫歐有關”,景觀設計師西班牙人Juan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
“他們當初離開西班牙去找工作,而倫敦便是最受歡迎的目的地之一,那里聚集了很多高素質的專業人員。然而有很多西班牙人,擁有工程學位甚至是博士學院卻在倫敦的餐廳打工,太可悲了“,Juan略為失望地說道。一份工作都難求的倫敦,更不要說一份與專業對口的好工作。如果最終無協議脫歐成為事實,那么如今在英國的歐盟人都需要像其他來英的外國人一樣辦理工作簽證才能留英工作,但簽證對于公司有一定資質要求,這大大提高了留英難度。
2016年6月23日脫歐公投結果公布之時,便是脫歐拉力賽吹響號角之日,脫歐這條“離婚路”走得可謂艱辛,直到如今都前途未卜。而在這歷史長河中的個人、企業都只能逐波而動,等待最后的結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