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11 19:17:44
鐘南山表示,目前看疫情拐點還無法預測,但是峰值應該在二月中下旬出現。
每經編輯|趙云
據人民日報,11日,廣東醫療隊武漢前方ICU團隊與后方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遠程視頻會診,鐘南山院士參與會診并回答了公眾關心的問題。
鐘南山表示,目前看疫情拐點還無法預測,但是峰值應該在二月中下旬出現。
鐘南山:估計2月中下旬到峰值
拐點要看二次返程情況
人民日報報道稱,11日下午,在湖北省武漢市協和醫院西院醫生辦公室,廣東醫療隊武漢前方ICU團隊與后方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遠程視頻會診。
會診期間,鐘南山院士通過連線回答公眾關切問題。鐘南山表示,我估計2月中下旬到峰值,到峰值以后什么時候是拐點,要看二次返程的情況,這個情況沒有繼續高的話,相信病患人數將逐漸下降。
此前,2月7日央視新聞頻道的《共同關注》中,曾有記者向鐘南山院士提問關于疫情拐點的問題。
鐘南山當時表示,不能證明拐點到來,我估計這個拐點到來還有幾天。新增病例是最關鍵的指標,出院病例的話,大家對出院的標準不一樣,但是新增病例是一個重要指標。現在看起來,新增病例沒有繼續明顯增高,這是個好事。但是這是不是意味著拐點就來了呢?言之過早。
鐘南山表示,新增病例按道理不會再增加太多,但是武漢和其他地方可能不一樣。現在武漢正在全力以赴要做好發現和隔離,而其他地方主要也是做早發現、早隔離。現在看起來,早發現、早隔離的工作開始起效了。
這個數據已連續7天下降
據國家衛健委2月11日最新通報,2月1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478例(湖北2097例),新增重癥病例849例(湖北839例),新增死亡病例108例(湖北103例,北京、天津、黑龍江、安徽、河南各1例),新增疑似病例3536例(湖北1814例)。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716例(湖北427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26724人。
截至2月10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37626例(其中重癥病例7333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3996例(浙江核減1例),累計死亡病例101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2638例(浙江核減12例,江西核增1例),現有疑似病例21675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428438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87728人。
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70例:香港特別行政區42例(死亡1例),澳門特別行政區10例(治愈出院1例),臺灣地區18例(治愈出院1例)。
據國家衛健委數據統計,2月10日0-24時,全國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381例,連續第7日呈下降態勢。而過去6日這一數據分別為:731例(4日)、707例(5日)、696例(6日)、558例(7日)、509例(8日)、444例(9日)。
鐘南山團隊論文:
新冠病毒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
據媒體報道,2月6日,Medrxiv公開共享平臺上傳了一篇來自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團隊的論文。該論文名為《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征》(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作者達37人,鐘南山為通訊作者。
該論文目前尚未通過同行評審。論文通過對截至1月29日的1099例確診患者數據的回顧性研究,發現新冠病毒中位數潛伏期縮短為3天,但最長可達24天,致死率相對較低。
此外,論文還分析了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臨床癥狀、治療方案、死亡率、傳播途徑,并對疫情防控給予建議。
2%醫護人員感染,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
論文中收錄的1099例確診患者數據來自31個省(市)的552家醫院。其中,2%是醫護人員,大約只有1%患者與野生動植物直接接觸過,而四分之三以上的患者是武漢當地居民,或與武漢人接觸過。值得注意的是,26%患者居住在武漢以外地區,近期沒有到過武漢,也沒有與來自武漢的人接觸。這為人傳人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
數據顯示,各年齡階段均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1099例患者的中位年齡為47歲,約1%的患者小于15歲,女性占比約為42%。
那么,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會出現何種癥狀?研究表明,約九成患者會發燒,七成患者咳嗽;腹瀉和嘔吐則較為少見;四分之一患者有其他基礎性疾病 (如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
在診斷方面,840名病人在入院時接受了胸部X光與CT掃描,其中76.4%表現為肺炎,最常見的模式是毛玻璃陰影(50%)和雙側斑片狀陰影(46%)。并且,82%的患者淋巴細胞減少,36%的患者血小板減少,34%的患者出現白細胞減少,重癥患者表現得更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還指出,有23.9%的患者在初次就診時,通過CT掃描未發現異常,這意味著,如果僅靠CT診斷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將存在一定比例的漏診。
此外,該論文中指出的潛伏期時間也引起廣泛關注。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潛伏期的中位數為3天,最短當天即出現癥狀,最長可達到24天,超出目前的14天隔離期。
論文中稱,“患者潛伏期天數的中位數3天比最近的研究(425例患者的報告)中顯示的5.2天更短。我們的發現基于更大樣本量的研究,可為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時間做出建議。”
2月10日,該論文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關偉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網上流傳的文章并非論文原文,而是研究的預印稿,供專家評議使用。目前論文還在投稿階段,發布前需要全球同行評議。文中披露的潛伏期最長為24天,是個例。
中國首席流行病毒學專家曾光也對媒體表示:“潛伏期24天是極少的病例,不會因為這個24天調整自我隔離時間,這個社會成本太大了。”
致死率為1.4%,應注意防范糞口傳播
論文還總結了對1099例確診患者的治療。其中,有55位患者被收治入ICU重癥監護病房,15位患者死亡。
38%患者氧療,6%患者機械式呼吸輔助,58%患者給予靜脈注射抗生素,36%患者給予奧司他韋抗病毒治療,有5例嚴重病例采用了體外膜氧合ECMO。
這些治療也引起了并發癥。住院期間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肺炎(79%)、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3%)和休克(1%)。重癥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非重癥患者(95%比72%)。
研究顯示,新冠病毒的致死率(1.4%)低于SARS-CoV和MERS-CoV。在已經采取了有效的預防措施的廣東省的其它試驗數據表明,致死率降低了0.88%。早期隔離、早期診斷和早期管理可能是促成廣東省確診病例致死率顯著下降的原因。
該論文還對預防新冠病毒提出建議,稱患者的胃腸道,唾液或尿液中均檢測出新冠病毒,防控疫情時應考慮通過胃腸道分泌物的傳播。
研究顯示,“我們在62個糞便樣本中,檢測出4個(7%)新冠病毒呈陽性,在另一個獨立隊列中4名患者的胃腸道,唾液或尿液里,均檢測出了新冠病毒。在癥狀發作后出現嚴重消化性潰瘍的病例中,檢測到新冠病毒在食道糜爛和出血部位。”這意味著糞口傳播的可能,建議在衛生措施方面,應考慮做好胃腸道分泌的污染物傳播途徑的防御。
此外,該研究團隊也主張將疫情防控重點轉移到疾病發展之前的較早階段識別與管理患者階段。因為發燒癥狀只出現在44%首次就診患者上,無發燒癥狀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發病率高于SARS-CoV(1%)和MERS-CoV感染(2%)。如果監視病例的定義主要集中在發燒檢測上,則可能會錯過此類患者。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