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17 22:23:28
每經編輯|劉宏業
事實上,華為正積極與各方供應鏈體系進行關系調和——與高通方面達成專利許可協議,高通將獲得18億美元的一次性專利許可費,而華為則被授權使用高通的專利技術。美國時間11月4日,高通在第四財季財報中表示已收到華為支付的18億美元專利費用。近日,高通發言人對記者表示:“我們已經獲得(對華為)部分產品的許可證,其中包括一些4G產品。”當談及何時可以恢復對華為進行5G產品的供應時,高通方面并未透露。截至目前,聯發科等也遲遲未發布供貨消息。
浦銀國際在日前發布的研報中稱,華為剝離榮耀業務有一定的好處。一是可以緩解明后兩年華為智能手機業務無“芯”可用的困境;二是保留部分智能手機的優質業務,讓華為的基因得以延續;三是優質的榮耀資產可以為華為本體帶來現金補充,更好地抵御外部不確定性。
新榮耀仍有很強品牌力
收購交易完成后,榮耀的未來走勢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對此,Canalys分析師賈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榮耀早就開始從外觀、產品語言設計等方面有別于華為品牌。賈沫表示,作為全球前十的品牌,榮耀能夠成功獨立,其在非常多的區域市場憑借著IoT等產品維系與渠道和消費者的關系,依舊擁有很強的品牌力,也有非常不錯的手機起量潛力。
“榮耀在去年的‘5·16’實體清單之前是華為高速增長的助推劑,其在2019年第一季度占華為全球出貨總量的39%,在國內占比接近50%。而在實體清單出來以后,作為海外的小品牌,榮耀與大型渠道的合作出現了問題,但榮耀在最近的2020年第三季度依舊占到了華為全球出貨量的四分之一,國內占三分之一。并且,在今年第三季度,榮耀單獨成為獨立的品牌后,其體量依舊能排在全球智能手機品牌第八名,高于聯想(摩托羅拉)和LG等老牌廠商。”賈沫說,對于此次交易中參與收購的多家渠道商來說,如此巨大的份額能盤活上下游大量的資源。
當然,榮耀被剝離后也需要克服幾個難點。一方面,榮耀接盤方未來如何磨合榮耀并保留華為文化的戰斗力值得重視。另一方面,在沒有海思芯片處理器的支持下,榮耀如何與小米等廠商形成差異化?此外,過去榮耀在智能手機中端價位段表現良好,但缺少高端價位段的產品打造和布局,如何提升品牌力,從而布局高端產品也有待驗證。
在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分析師看來,如果獨立的榮耀能夠活下來(有芯片),對小米等廠商來說,肯定不算好事,市場競爭會進一步加劇,但是未來如何還有待觀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