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19 17:33:59
每經(jing)編(bian)輯|張(zhang)錦河
據中新社,8月19日,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提前進入低枯水期,創下71年以來最早進入低枯水期的紀錄。
2022年8月17日,江西九江,在鄱陽湖都(dou)昌印(yin)山(shan)水域附近,行人從(cong)水文(wen)測量(liang)柱(zhu)旁走過 圖片來源:視覺(jue)中國-VCG111396930537
記者當日從江西省水文監測中心獲悉,19日4時,鄱陽湖代表站星子站水位退至9.99米,為1951年有紀錄以來同期最低水位,鄱陽湖提(ti)前(qian)進入(ru)低枯(ku)水期,繼8月6日最早進入(ru)低水期(12米以(yi)下)后,鄱陽湖再(zai)次(ci)刷新最早進入(ru)低枯(ku)水期(10米以(yi)下)紀(ji)錄。
數(shu)據顯(xian)示,受持(chi)續高(gao)溫少(shao)雨和長江來(lai)(lai)水偏少(shao)共同影響,鄱(po)陽湖(hu)水位(wei)快速下(xia)降,8月6日(ri),提前(qian)(qian)進(jin)入(ru)枯水期,8月19日(ri)4時(shi),鄱(po)陽湖(hu)星子站水位(wei)退(tui)(tui)至9.99米,提前(qian)(qian)進(jin)入(ru)低枯水期,從12米退(tui)(tui)至10米,僅用(yong)13天(tian)(tian);6月23日(ri)以來(lai)(lai),鄱(po)陽湖(hu)星子站水位(wei)57天(tian)(tian)內下(xia)降9.44米,日(ri)均(jun)退(tui)(tui)幅0.17米,日(ri)最大(da)退(tui)(tui)幅0.33米(8月5日(ri))。
江西省水文監(jian)測中心表示,2022年(nian)成為1951年(nian)有(you)記(ji)錄以(yi)來最早進入低枯水期的年(nian)份(fen),較原最早出(chu)(chu)現年(nian)份(fen)(2006年(nian)9月28日)提(ti)前(qian)40天(tian),較1951-2002年(nian)平均出(chu)(chu)現時間提(ti)前(qian)105天(tian),較2003-2021年(nian)平均出(chu)(chu)現時間提(ti)前(qian)78天(tian)。
根據(ju)氣(qi)象預測,未來一周江(jiang)西省仍以高溫少雨(yu)天(tian)氣(qi)為主,加之(zhi)長江(jiang)流域來水(shui)正(zheng)常偏少,鄱(po)陽(yang)湖水(shui)位仍將持續走低。江(jiang)西水(shui)利部門建議關注鄱(po)陽(yang)湖水(shui)位快(kuai)速下降對湖區(qu)生(sheng)活生(sheng)產生(sheng)態帶(dai)來的較為嚴重影響,做好提水(shui)用水(shui)管(guan)理(li)及抗(kang)旱保水(shui)工作。
因(yin)長江流域出現旱情,衛星圖(tu)片顯示鄱(po)陽湖(hu)(hu)、洞庭湖(hu)(hu)都已“瘦成一道(dao)閃電”。
據極目(mu)新聞,長江流域旱情之下,8月19日,記者從歐(ou)洲航天局網查(cha)詢衛星(xing)圖片看到,從7月11日到8月15日,鄱陽湖(hu)(hu)、洞庭(ting)湖(hu)(hu)水體面(mian)積均(jun)已肉眼(yan)可(ke)見(jian)地“瘦成(cheng)一道閃電”。從百度地圖地球模式同樣可(ke)以看到,圖中(zhong)鄱陽湖(hu)(hu)大(da)面(mian)積顯示為(wei)土(tu)黃(huang)色(se),與鄱陽湖(hu)(hu)國家濕(shi)地公園的藍色(se)形成(cheng)鮮明對比。
7月(yue)11日(ri)洞庭湖(hu)水域
8月15日洞(dong)庭湖水域
此前,中國水利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長江流域發生了1961年以來最嚴重的氣象干旱。洞庭湖和鄱陽湖水面面積較6月已縮小3/4。
7月11日鄱陽湖水域(yu)
8月15日鄱陽(yang)湖水域(yu)
8月17日,水(shui)利部新聞發布(bu)會消息,7月以來(lai),長(chang)江流(liu)域(yu)持(chi)續高溫少(shao)雨(yu),江河來(lai)水(shui)偏(pian)少(shao)、水(shui)位(wei)持(chi)續走低,中小型水(shui)庫蓄水(shui)不足(zu),多地(di)土壤缺墑。總體來(lai)看(kan),長(chang)江流(liu)域(yu)發生了1961年以來(lai)最嚴(yan)重的氣象干旱。四(si)川、重慶、湖(hu)北、湖(hu)南、江西、安徽(hui)6省(市)耕地(di)受旱面積1232萬(wan)畝,83萬(wan)人、16萬(wan)頭大牲畜因旱供水(shui)受到影(ying)響。
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劉志雨分析,此次長江流域的旱情主要有4個特點:
一是降水歷史同期最少,高溫少雨日數多。7月以(yi)來,長江(jiang)流域(yu)降水較常年(nian)同期(qi)偏少4.5成,為(wei)1961年(nian)以(yi)來歷史同期(qi)最少;
二是江河來水明顯偏少,水位持續走低。7月以來,長江干支流來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2—8成,上中游來水量為1949年以來同期最少。長江三峽、漢江丹江口重點水庫來水分別偏少4成多、近7成。洞庭湖、鄱陽湖相繼于8月4日、6日低于枯水位,分別為1971年、1951年以來最早。當前,長江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簡稱“兩湖”)水位較常年同期偏低4.85—6.13米,沙市以下江段及兩湖水位為歷史同期最低,洞庭湖和鄱陽湖水面面積較6月縮小3/4。
三(san)是(shi)水庫(ku)蓄水總(zong)量接近常年,部分中小水庫(ku)蓄水嚴重(zhong)偏少。
四(si)是大(da)部(bu)地區土壤缺墑。
據(ju)央廣網18日(ri)報道,受長時間高溫(wen)少雨(yu)天氣影響(xiang),鄱陽湖(hu)水(shui)位持續走低,提前進(jin)入了枯水(shui)期(qi),鄱陽湖(hu)中的(de)鞋山島全部露出水(shui)面,周邊湖(hu)床“變身”綠洲。
2022年8月8日(ri),江(jiang)西(xi)九江(jiang),在鞋山(shan)水(shui)域枯水(shui)鄱陽(yang)湖 圖片(pian)來源:視(shi)覺(jue)中(zhong)國-VCG111395542117
現在大家看到這個小橋已露出地表,大片的草原,還有鞋山島下面的溶洞也裸露出來,這個景觀一般是要在每年的十二月份才能看到。往年八月份這個時候還是豐水期,水一直(zhi)(zhi)漲到(dao)了鞋山(shan)大(da)門(men)(men)那里,船本來(lai)是可(ke)以直(zhi)(zhi)接靠(kao)在(zai)鞋山(shan)島的大(da)門(men)(men),但(dan)是由于枯水期,我們(men)船只能靠(kao)在(zai)湖灘旁(pang)邊了。”江西省湖口縣石鐘山(shan)鞋山(shan)景區(qu)市(shi)場部經理楊帆說道(dao)。
17日的(de)新(xin)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長(chang)江流域大部分地域位于我國南方,水資源相(xiang)對(dui)比(bi)較豐(feng)沛,降(jiang)雨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出(chu)現此次旱(han)情的(de)原(yuan)因是(shi)什么?
“通常情況下,7—8月長江上游位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西側,為多雨區;而長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不利于降雨,易發生夏伏旱,例如2013年、2019年都發生過嚴重的夏伏旱。“劉志雨分析,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受持續拉尼娜事件影響,今年7月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面積偏大、強度偏強,位置偏西偏北,受副高下沉氣流控制,長江全流域持續高溫少雨,流域內主要河湖來水明顯偏少,水位顯著偏低,出現了多年同期少見的干旱形勢。
官方預計,8月底前,長江流域降水、來水總體仍將偏少,展望9月份中下游大部地區降水來水仍可能繼續偏少,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干旱情勢可能進一步發展,長江上游水庫群蓄水形勢嚴峻。
據極目新(xin)聞,湖北大學中(zhong)國(guo)長(chang)江文化研究院(yuan)院(yuan)長(chang)、法國(guo)水(shui)科學院(yuan)院(yuan)士鄭曉云告訴記者,鄱陽湖“縮水(shui)”對(dui)鄱陽湖周邊的農(nong)業灌溉、工業生(sheng)產都(dou)將產生(sheng)影響。另外,因為湖體(ti)干(gan)涸,鄱陽湖上的航運(yun)業也將受(shou)到沖擊(ji)。
不過,鄭曉云也提到,近10年來,鄱陽湖“縮水”已成常態,“2007年嚴重干旱(han),整個湖(hu)都露地了(le)”。不(bu)僅是鄱(po)陽(yang)湖(hu),洞庭(ting)湖(hu)和太湖(hu)也面臨同樣的(de)情況。這種干旱(han)與整個長江流(liu)域的(de)水(shui)量(liang)變(bian)化密切(qie)相(xiang)關(guan)。全球厄爾尼諾(nuo)現象造成的(de)氣(qi)候(hou)紊(wen)亂、降水(shui)減少(shao)是長江中下游水(shui)量(liang)減少(shao)的(de)主(zhu)要原因。
“不僅是鄱陽湖,是整個長江流域,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都出現了水位下降、補水不足的問題。長江干流主要靠各種支流補水,如果支流補水不足,長江水量就自然減少了。”鄭曉云說,“氣候災害是最重要的原因,全球厄爾尼諾造成的氣候紊亂還未停止,比如現在應該是豐水(shui)期,但實際上出現了干旱。另外,厄爾尼諾現象帶來(lai)降(jiang)水(shui)減少,這是一個大趨勢。”
對此,鄭(zheng)(zheng)曉云認(ren)為(wei),在新的(de)形勢下,應(ying)當(dang)(dang)重(zhong)新思考(kao)長江水資源的(de)規(gui)劃和(he)利用。“我們長江流域(yu)周(zhou)邊(bian)是否形成了節水型(xing)產業,長江流域(yu)的(de)水利工(gong)程(cheng)、調水工(gong)程(cheng)都要(yao)重(zhong)新思考(kao)。應(ying)當(dang)(dang)以水定(ding)產、定(ding)行業,根據水資源的(de)實際(ji)狀況來(lai)。另外,長江流域(yu)人口(kou)占全國的(de)1/3,民眾的(de)節水意識也應(ying)當(dang)(dang)進一步加強。”鄭(zheng)(zheng)曉云說。
每日經(jing)濟(ji)新(xin)聞綜合(he)自央廣網、中(zhong)新(xin)網、極(ji)目(mu)新(xin)聞
封面圖片(pian)來源:視(shi)覺中國-VCG11139554211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jing)《每(mei)日經(jing)(jing)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zai)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xian):4008890008
特別提醒(xing):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gao)酬。如您不希望作品(pin)出現在本站,可聯系(xi)我們要求撤(che)下您的作品(pin)。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ji)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