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29 22:05:22
◎荷蘭萊頓大學法(fa)理(li)學講師Joris van de Riet對《每日(ri)經濟(ji)新聞》記者表示,烏克蘭呼(hu)吁(yu)將俄踢出“五常”的(de)提議在法(fa)律和政治層面(mian)都(dou)難以實現。最有可能獲(huo)得的(de)國(guo)際(ji)支(zhi)持還(huan)是只能在聯合國(guo)機制之(zhi)外(wai)尋(xun)找,特別是通過(guo)數個深(shen)度(du)卷入(ru)俄烏問(wen)題(ti)的(de)國(guo)家之(zhi)間(jian)的(de)多邊合作。
每經(jing)記者|李孟林 每經(jing)編(bian)輯|譚玉(yu)涵(han)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俄烏沖突爆已(yi)逾10個月。在戰場之外,烏克蘭也試圖在外交領域(yu)上(shang)持續發力。
近日,烏克蘭外交部正式發布聲明稱俄羅斯當年接替蘇聯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缺乏法律依據,而俄羅斯的所作所為更是違背了聯合國成員國最基本的準則,因此呼吁聯合國剝奪俄羅斯“五常”之一的地位,并將其徹底從(cong)聯(lian)合國“開(kai)除”。
安理(li)會“五常”是二戰后世界秩序(xu)的(de)(de)主(zhu)要(yao)塑造者(zhe)(zhe),在創立安理(li)會時就沒(mei)有考慮過取消常任理(li)事國(guo)席位的(de)(de)問題,相關程序(xu)闕如(ru),而俄(e)羅斯作為蘇聯國(guo)際(ji)地位的(de)(de)繼承者(zhe)(zhe),在過去三十多年里(li)也已被(bei)國(guo)際(ji)社(she)會普遍接受。因(yin)此烏克蘭提出的(de)(de)訴求,幾乎(hu)是一項“不(bu)可能完成(cheng)的(de)(de)任務”。
多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的國際法專家表示,俄羅斯接替蘇聯在聯合國的席位是當年的政治共識,并未引起爭議,烏克蘭現在提出的理由相當薄弱。荷蘭萊頓大學法理學講師Joris van de Riet認為,烏克蘭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實際的目的是為了博得國際社會的持續關注,為自己爭奪更多的國際支持。
自8年(nian)(nian)前俄(e)(e)羅(luo)斯(si)“吞并”克里米亞以來,烏(wu)克蘭(lan)(lan)就(jiu)開始對(dui)俄(e)(e)羅(luo)斯(si)在聯合國安(an)理會的席(xi)位展開質疑。早在今年(nian)(nian)4月初,在俄(e)(e)烏(wu)沖(chong)突(tu)全面爆發(fa)后不久,烏(wu)克蘭(lan)(lan)總統澤(ze)連斯(si)基通過視頻(pin)向(xiang)安(an)理會發(fa)言,呼吁“將俄(e)(e)從聯合國安(an)理會除名(ming)”。
近日,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再次提起這一議題,烏外交部于12月26日發布聲明,正式闡明了其官方立場。烏克蘭方面認為,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繼承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過程缺乏法律依據,而且俄羅斯在過去三十一年里頻繁違反“愛好和平”這一聯合國成員國資格的基本條件,因(yin)此俄羅斯應該(gai)被(bei)取消(xiao)聯(lian)合(he)國成(cheng)員(yuan)國和安理會“五(wu)常”之一(yi)的(de)資(zi)格。
烏克蘭外交部認為,俄羅斯當年僅憑時任總統葉利欽致聯合國秘書長的一封“普通信件”,繞過了聯合國憲章規定的程序,取得(de)了蘇聯的安(an)(an)理(li)(li)會(hui)常任(ren)理(li)(li)事(shi)國(guo)(guo)席位。在烏克(ke)蘭看來,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聯邦(bang)應該按照程序,先由安(an)(an)理(li)(li)會(hui)推薦,再(zai)由聯合國(guo)(guo)大(da)會(hui)表決(jue)通過,才能取得(de)聯合國(guo)(guo)成(cheng)員國(guo)(guo)資格,遑(huang)論安(an)(an)理(li)(li)會(hui)常任(ren)理(li)(li)事(shi)國(guo)(guo)。當(dang)年捷克(ke)斯洛伐克(ke)解體后,新(xin)成(cheng)立的捷克(ke)和斯洛伐克(ke)就(jiu)是(shi)通過這(zhe)樣的合法程序才重新(xin)進入(ru)聯合國(guo)(guo)。
烏克蘭強調,聯合國憲章里,特別是規定安理會“五常”的條款里,根本沒有提到“俄羅斯聯邦”幾個字,因此“從法律和政治的角度來看,只能得出一個結論:俄羅斯篡奪了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
烏克蘭還(huan)對俄羅(luo)斯的(de)(de)(de)(de)聯合國(guo)成(cheng)員國(guo)資格提出(chu)質(zhi)疑。聲明認為,按照聯合國(guo)憲(xian)章第(di)四條第(di)一(yi)段,成(cheng)員國(guo)資格對“愛(ai)好(hao)(hao)和平”的(de)(de)(de)(de)國(guo)家開(kai)放,而俄羅(luo)斯在(zai)過去三十一(yi)年里的(de)(de)(de)(de)行為與(yu)愛(ai)好(hao)(hao)和平相悖(bei),“戰爭和攫取他國(guo)領土,強制改變國(guo)際承認的(de)(de)(de)(de)邊境線,滿(man)足其侵略性和新帝(di)國(guo)主義野心的(de)(de)(de)(de)嘗試”比比皆是(shi),俄烏沖突自(zi)然是(shi)最(zui)新的(de)(de)(de)(de)例證。
基于上述兩(liang)大理由,烏克蘭呼吁聯(lian)合(he)國(guo)“剝奪俄羅(luo)斯聯(lian)邦的聯(lian)合(he)國(guo)安理會常任理事國(guo)地位,并將俄羅(luo)斯逐出聯(lian)合(he)國(guo)”。未來(lai),只(zhi)有俄羅(luo)斯證明自己(ji)符合(he)資格,并通過聯(lian)合(he)國(guo)大會投票表決之后才能重返聯(lian)合(he)國(guo)。
僅從聯(lian)(lian)合國憲章(zhang)條(tiao)文來看(kan),烏(wu)克蘭的(de)說法似(si)乎不(bu)無道理。劍(jian)橋大學Lauterpacht國際(ji)法中心資深研究員Thomas Grant對《每日(ri)經濟新聞》表示(shi),當年俄羅(luo)斯順利接替蘇(su)聯(lian)(lian)席位有著(zhu)特定的(de)歷史環境因(yin)素。他表示(shi),蘇(su)聯(lian)(lian)解體時,相關各方(fang)(fang)都希望能(neng)夠順利完(wan)成(cheng)過渡(du),關注的(de)重點(dian)是避免摩擦、盡(jin)快(kuai)完(wan)成(cheng)過渡(du),所以(yi)“比起(qi)合法性(xing)問題,大家覺得政治(zhi)上(shang)的(de)方(fang)(fang)便行事更加(jia)重要”。
然而,在不少國際法專家看來,從歷史發生過程和法律角度而言,烏克蘭的論證是比較薄弱的。
牛津大學出版社《聯合國安理會程序》(The Procedure of the UN Security Council)一書的編寫專家組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1991年,時任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接到葉利欽要求繼承蘇聯在聯合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席位的信件之后,將其轉給了聯合國當時全部166個成員國,同時將信件發給了安理會15個理事國。作為回應,當時并沒有成員國提出修改聯合國憲章,或者在聯合國大會采取其他正式措施。烏克蘭作為聯合國建立時的成員國之一,在聯合國有獨立于蘇聯的身份,當時也并沒有提出異議。
荷蘭萊頓大學法理學講師Joris van de Riet補充道,1991年,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內的蘇聯加盟共和國簽訂了《阿拉木圖宣言》,其中明(ming)確表示,蘇聯(lian)解體后的(de)(de)“獨(du)(du)立(li)國(guo)家(jia)聯(lian)合體”(獨(du)(du)聯(lian)體)支持俄羅斯接替蘇聯(lian)在(zai)聯(lian)合國(guo)的(de)(de)席位(wei),包括在(zai)安理會和其他(ta)國(guo)際組織的(de)(de)常任席位(wei)。這正是(shi)葉利欽致信聯(lian)合國(guo)秘書長的(de)(de)政治(zhi)基礎。
Joris van de Riet表示,烏克蘭(lan)認為這一程序(xu)有(you)問題,但(dan)聯(lian)(lian)合國(guo)(guo)并(bing)不(bu)這樣(yang)認為。在(zai)(zai)聯(lian)(lian)合國(guo)(guo)看來(lai),俄(e)羅斯(si)(si)是(shi)蘇聯(lian)(lian)的(de)直接延續(xu):蘇聯(lian)(lian)只是(shi)在(zai)(zai)1991年改名為“俄(e)羅斯(si)(si)聯(lian)(lian)邦”并(bing)失(shi)去了一些(xie)領(ling)土而已,所以俄(e)羅斯(si)(si)并(bing)不(bu)需(xu)要重新申請加入聯(lian)(lian)合國(guo)(guo)。這并(bing)非(fei)沒有(you)先例(li),比(bi)如(ru)扎(zha)伊(yi)爾改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guo)(guo)后仍繼續(xu)保持聯(lian)(lian)合國(guo)(guo)成(cheng)員國(guo)(guo)身份,就并(bing)沒有(you)引起(qi)法律問題。
Joris van de Riet還指出,捷克斯洛伐克的例子也并不適合用來類比蘇聯,因為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成了兩個大小差不多的國家,無法判斷誰是繼承者,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約四分之三的領土和大部分的政治和工業實力,所以當時認為俄羅斯是蘇聯的自然延續是很合理的。
烏克蘭外交部聲明中承認,實現將俄羅斯逐出安理會和聯合國的目標需要啟動“復雜的程序”,希望與其他國家合作保衛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律。實際上,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歐盟和美國方面都曾對俄羅斯的安理會席位提出了質疑,但也都承認實際操作起來的難度非常大。
據《參考消息》援引外媒報道,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曾提議推動將俄羅斯逐出安理會的進程,但他也表示,目前還沒有能夠驅逐俄羅斯的機制,希望未來能找到解決辦(ban)法。
據(ju)《環球時報(bao)》報(bao)道,美國(guo)眾議(yi)院兩名議(yi)員(yuan)(yuan)近日(ri)也提出一項議(yi)案,敦促美國(guo)總統拜登總統采(cai)取(qu)措施暫停或終止俄羅斯在(zai)聯合國(guo)安理會的席位,但(dan)美國(guo)白宮新聞秘書卡琳·讓-皮埃(ai)爾12月15日(ri)表(biao)示,“如果有辦法暫停俄羅斯在(zai)聯合國(guo)安理會的成員(yuan)(yuan)資(zi)格,我們(men)會立即采(cai)取(qu)行(xing)動。不幸的是(shi),我們(men)沒(mei)有看到聯合國(guo)的規則(ze)改變”。
俄羅斯方面認為烏克蘭的提議十分“離譜”。據俄羅斯衛(wei)星社12月27日報道(dao),俄羅斯常駐(zhu)聯(lian)合(he)國(guo)(guo)第一副代表德米(mi)特里(li)·波利揚斯基在評論(lun)庫列巴的言論(lun)時,抨(peng)擊烏克蘭當局提出所謂“剝奪俄羅斯的聯(lian)合(he)國(guo)(guo)安理會(hui)常任(ren)理事國(guo)(guo)地位”的說法是非法的,“在安理會(hui)會(hui)議上,根本沒有人理會(hui)他們(men)的歇斯底里(li)。”
據悉,聯合(he)國(guo)(guo)(guo)有剝奪成員(yuan)(yuan)國(guo)(guo)(guo)資格的程(cheng)序,但沒有任何取(qu)消(xiao)安(an)理(li)會常任理(li)事國(guo)(guo)(guo)的法(fa)(fa)律機制(zhi),雖然(ran)剝奪成員(yuan)(yuan)國(guo)(guo)(guo)資格之后(hou)自然(ran)也(ye)就(jiu)(jiu)無法(fa)(fa)參(can)與安(an)理(li)會事務(wu)。Joris van de Riet表示,從流程(cheng)上來說就(jiu)(jiu)無法(fa)(fa)驅逐俄羅斯,因為聯合(he)國(guo)(guo)(guo)只能“在安(an)理(li)會的推薦下”,由(you)聯合(he)國(guo)(guo)(guo)大會投票取(qu)消(xiao)某國(guo)(guo)(guo)的成員(yuan)(yuan)國(guo)(guo)(guo)資格,然(ran)而由(you)于俄羅斯在安(an)理(li)會有一票否(fou)決(jue)權,因此俄羅斯可以直(zhi)接否(fou)決(jue)任何相關提議。
Joris van de Riet還認為,烏克蘭的提議不僅在法律上可能性很低,在政治層面上也行不通,“移除安(an)理會的(de)成(cheng)員(yuan)國會引發政治(zhi)上(shang)的(de)混亂,大(da)多數聯(lian)合國成(cheng)員(yuan)國都沒有興趣這么做。”
既然希望渺茫,為何烏克蘭會高調公布這樣的提議呢?Joris van de Riet認為,烏克蘭的主要動機是為了給自己贏得盡可能多的注意力,“烏克蘭(lan)明知其不可為(wei),但仍(reng)然(ran)可以用(yong)(剝奪俄羅斯席位)來(lai)創造更多政治上的(de)支持。這件事能夠(gou)引(yin)發(fa)很(hen)多的(de)媒體報道,而這正是烏克蘭(lan)急需(xu)的(de)。”
劍橋大學的Thomas Grant也承認,要驅逐一個聯合國成員國,甚至只是暫停成員國在聯合國特定機構的參與,都是非常難實現的,但在法律上并非完全不可能,烏克蘭訴諸一切可能的法律手段并非毫無意義。
Thomas Grant所指(zhi)的可能性存在于安理會的程序(xu)規(gui)則(ze)。他表(biao)(biao)示,按(an)照流程,安理會需要定期確認成(cheng)員國(guo)所指(zhi)派代表(biao)(biao)的資格,而在這個(ge)過程中(zhong),其他成(cheng)員國(guo)可以挑戰某(mou)個(ge)成(cheng)員國(guo)代表(biao)(biao)的資格,安理會就此展開的程序(xu)性投(tou)票不受常(chang)任理事國(guo)的否決權(quan)約束(shu)。Thomas Grant指(zhi)出,在1974年,聯(lian)合國(guo)大會就曾經依據類似的程序(xu)規(gui)則(ze),否決了南非代表(biao)(biao)的資質(zhi),因為當時南非拒絕結束(shu)種族隔離制(zhi)度。
Joris van de Riet表示,烏克蘭手上還有其他法律選項,如推動將俄羅斯從其他聯合國機構中除名,推動聯合國大會建立國際刑事法庭,起訴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進攻。但他也承認,烏克蘭最有可能獲得的國際支持還是只能在聯合國機制之外尋找,特別是通過數個深度卷入俄烏問題的國家之間的多邊合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ji)新聞(wen)》報社(she)授權(quan),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xian):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chou)。如您不希望(wang)作品(pin)出現在(zai)本站,可聯系我(wo)們(men)要(yao)求(qiu)撤(che)下(xia)您的作品(pin)。
歡迎關(guan)注每日(ri)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