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06 17:05:53
每經編輯|張錦河
據國家衛健委官方公眾號“健康中國”6日消息,國家(jia)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局綜合司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對疾病名稱進行了調整,不再判定“疑似病例”,增加新冠病毒抗原檢測陽性作為診斷標準。
2022年以來,新型冠狀病毒奧密克戎(Omicron)變異株逐漸成為絕對優勢流行株,其傳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顯著增強,但致病力明顯減弱。為(wei)進(jin)一步科學、規范做(zuo)好新(xin)型冠狀(zhuang)病毒感染(ran)診(zhen)療(liao)工作(zuo),我們組(zu)織專家(jia)對《新(xin)型冠狀(zhuang)病毒肺炎(yan)診(zhen)療(liao)方案(試行第(di)九(jiu)版 )》相關內容進(jin)行修訂,形成了《新(xin)型冠狀(zhuang)病毒感染(ran)診(zhen)療(liao)方案(試行第(di)十版)》。
圖片來源(yuan):攝圖網-401676970
該版本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zhen)療方(fang)案(an)(試行(xing)第(di)九版)》進行(xing)了(le)修(xiu)訂(ding),重點修(xiu)訂(ding)內容如下:
一、對疾病名稱進行了調(diao)整
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將疾病名稱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主要考慮,疫情早期新冠病毒致病力較強,臨床上大部分有肺炎表現。隨著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奧密克戎毒株成為主要流行株后,病毒致病力減弱,感染人體主要表現為咳嗽、發熱、咽痛等,僅有少部分感染者會進展為肺炎。因此,“新冠病毒感染”能夠更加準確的反映疾病特征。
二、不再(zai)判定(ding)“疑(yi)似病例”
隨著診(zhen)斷(duan)手段的日益(yi)豐富(fu)和診(zhen)斷(duan)效率(lv)的不(bu)斷(duan)提高(gao),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已可通過核(he)酸和抗原檢測等(deng)實現(xian)(xian)及(ji)時、快(kuai)(kuai)速、準確(que)診(zhen)斷(duan)。絕大多數情(qing)況下,不(bu)會出現(xian)(xian)因流行病學(xue)史、臨床表現(xian)(xian)符合疾病特點但(dan)病原學(xue)檢測較長時間(jian)不(bu)能(neng)明確(que)的情(qing)況。因此,為進(jin)一步提高(gao)臨床診(zhen)療效率(lv),更好實現(xian)(xian)快(kuai)(kuai)速收治,十版方案不(bu)再判定“疑似病例”。
三、增(zeng)加新冠(guan)病毒(du)抗原檢(jian)測陽性作為診斷標準
抗原檢測對于病毒載量較高的感染者具有較好的檢測靈敏性。隨著抗原檢測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檢測準確性的不斷提高,新冠病毒感染者特別是傳染性較強的感染者,能夠通過抗原檢測得到及時診斷。且考慮到多數感染者居家治療,抗原檢測操作簡便,方便感染者進行快速自我檢測。因此,十版診療方案在診斷標準中增加了“新冠病毒抗原檢測陽性”。
四、進一(yi)步優化“臨床(chuang)分型”
從疾病臨床表現來看,普通型一般代表了疾病最常見的典型表現。新冠病毒早期致病力較強,相當數量感染者出現典型的肺炎表現,因此,在臨床分型上采用了“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的分類方式。隨著病毒不斷變異,特別是奧密克戎毒株流行以來,病毒致病力逐漸減弱,疾病特點發生了明顯變化,大多數感染者癥狀較輕,發生肺炎的比例大幅降低。為更好體現疾病特點,十版方案對臨床分型進行了調整,主要根據感染者病情嚴重程度,分為“輕型、中型、重型、危重型”,更加符合臨床實際。
五、不再要(yao)求病例(li)“集中隔離收治”
隨著(zhu)乙(yi)類(lei)乙(yi)管(guan)措施的實施,新冠(guan)病毒(du)感(gan)染者可根據病情救(jiu)治需(xu)要選(xuan)擇居(ju)家治療或到醫療機構就診,各(ge)類(lei)醫療機構均可收(shou)治新冠(guan)病毒(du)感(gan)染者。為此,十版方案因時因勢(shi)調(diao)整收(shou)治策(ce)略,不再要求病例集中(zhong)隔離收(shou)治。
六(liu)、進(jin)一步(bu)完(wan)善(shan)了治療方法
一是將我國(guo)已經批準上市的抗新冠病毒治(zhi)(zhi)療藥物納(na)入新版診療方案,進一步豐(feng)富抗病毒治(zhi)(zhi)療手段。
二是進一步完善了重型、危重型病例診斷標準和預警指標,對新冠病毒感染重癥病例進行科學準確判定,同時將未全程接種疫苗的老年人加入重癥高危人群,將生命體征監測特別是靜息和活動后的指氧飽和度監測指標等加入重癥早期預警指標。
三是進一步強化新冠病毒感染與基礎疾病共治理念,強調要加強感染者基礎疾病相關指標監測,并針對基礎疾病給予相應治療,更加有利于促進患者全面恢復健康。
四是進一步優化了兒童病例臨床表現和救治相關內容,結合臨床實際提出了兒童感染奧密克戎毒株的特點,完善了兒童重型病例早期預期預警指標,對兒童感染者可能出現的急性喉炎、神經系統并發癥等特殊情況提供了治療方案。
五是進一步完善了中醫治療相關內容。加強了對重型、危重型病例中醫藥救治指導,增加隨癥用藥方法,更加貼合臨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兒童病例中醫藥治療方案,增加針灸治療方法,結合部分患者恢復期咳嗽明顯等情況,提供了相應的中醫治療措施。
七(qi)、調整“出院標準”
新冠(guan)病毒感染(ran)乙類乙管(guan)措施實行后,不(bu)再強化對感染(ran)者的隔離管(guan)理,而(er)是(shi)可按乙類傳染(ran)病予以診斷(duan)治療(liao)。為此,十(shi)版方案(an)不(bu)再對感染(ran)者出院時核酸檢測結果(guo)提出要求,而(er)是(shi)由臨床醫生根據患者新冠(guan)病毒感染(ran)、基礎(chu)疾病或其他疾病診療(liao)及健康恢復狀(zhuang)況(kuang)等進行綜合研判。
當患者病情明(ming)顯好轉,生(sheng)命體(ti)征平穩,體(ti)溫正常超(chao)過24小時,肺部(bu)影像學顯示(shi)急(ji)性滲出(chu)(chu)性病變明(ming)顯改善(shan),可以轉為口服藥(yao)物治(zhi)療(liao),沒有(you)需要進一步處理的并發癥等情況時,可考慮(lv)出(chu)(chu)院。
八、調整(zheng)醫(yi)療(liao)機(ji)構內感染預防與控制
疫(yi)情防(fang)控政策調整后,所有(you)(you)醫療(liao)機(ji)構(gou)都有(you)(you)接(jie)診(zhen)新冠病毒感(gan)染病例的可能,我們在十(shi)版診(zhen)療(liao)方案中對(dui)醫療(liao)機(ji)構(gou)內感(gan)染預防(fang)與控制有(you)(you)關內容進行了調整,使感(gan)染防(fang)控措(cuo)施更加科學精準(zhun),更具(ju)針對(dui)性、可操作性。
一是進一步落實門急診預檢分診制度,做好患者分流。同時,指導就診患者和陪同人員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提供手衛生、呼吸道衛生和咳嗽禮儀指導。
二是加強診室、病房、辦公室和值班室等區域清潔消毒和通風。
三是根據暴露風險落實醫務人員個人防護要求。
四是規范處理醫療廢物,落實患者轉出或離院后的終末消毒。
每日經濟新(xin)聞綜合(he)自國(guo)家衛(wei)健(jian)(jian)委官方公眾號“健(jian)(jian)康中國(guo)”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wang)-40167368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日經(jing)濟新(xin)聞(wen)》報(bao)社授(shou)權,嚴禁轉載或鏡(jing)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re)線:4008890008
特(te)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xi)我(wo)們要求撤下(xia)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