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08 16:58:01
每(mei)經編(bian)輯(ji)|張(zhang)錦河
4月8日,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主辦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高峰論壇”主論壇在杭州蕭山啟幕。論壇上,京東集團副總裁何曉冬、華為云人工智能領域首席科學家田奇現身發表演講。
圖片來(lai)源:視覺中國-VCG41N1351090691
據證券時報,何曉冬表示,針對真實的產業需求,京東將在今年發布新一代產業大模型,言犀是“京東版”ChatGPT,言犀大模型預訓練參數達到千億級,品類覆蓋3000+,人工(gong)審核通過率95%+、生(sheng)成文字30億+。
何(he)曉冬(dong)認(ren)為,ChatGPT是深度學(xue)習(xi)不斷發展(zhan)的結晶,是第一款真正(zheng)意義上的AI原生(sheng)產品。由于(yu)ChatGPT能(neng)實現人類意圖來自于(yu)機器學(xue)習(xi)、神經網(wang)絡以及Transformer模型的多種技術模型積(ji)累,可以說ChatGPT升級了AI創新范式。
此外,何曉冬指出,在以往模型的基礎上,現(xian)在的ChatGPT模型有(you)了(le)多(duo)方(fang)面的顯著提升,如更(geng)(geng)大的語料庫(ku)、更(geng)(geng)高的計算資(zi)源、更(geng)(geng)加通(tong)用的預訓練(lian)、更(geng)(geng)高的準確性、更(geng)(geng)高的適(shi)應(ying)性和更(geng)(geng)強的自我學(xue)習能力等等。
伴(ban)隨著參數規(gui)模增速的不斷提升,算(suan)力(li)和訓(xun)練成本仍存在瓶頸,大模型的性能天花板遠未到來。同時,算(suan)法需(xu)要(yao)根(gen)據硬(ying)件優(you)化,包(bao)括(kuo)芯片級優(you)化,數據中心架構、機器學習分布式架構在內的軟硬(ying)件調優(you)等算(suan)力(li)創新將成為(wei)破(po)局關鍵,轉動起AI算(suan)力(li)-AI應用的產業飛輪(lun)。
今年以(yi)來,人(ren)(ren)工(gong)智能(neng)持續在全球(qiu)升溫,在這輪新的(de)人(ren)(ren)工(gong)智能(neng)浪潮中,田奇稱,人(ren)(ren)工(gong)智能(neng)發展(zhan),已經從局部(bu)探索,走(zou)向千行(xing)百(bai)業(ye)。AI正在走(zou)進企業(ye)核(he)心生產(chan)系統(tong),開(kai)始創造更大(da)價值;人(ren)(ren)工(gong)智能(neng)行(xing)業(ye)滲透(tou)率提速,2026年將達到20%。
圖片來源:人工智(zhi)能大模(mo)型技術高峰論壇(tan)
在田奇看來,人工智能發展趨勢呈現兩大特點:首先是從小模型到大模型;其次是人工智能與科學技術的交匯。
據介紹(shao),大模(mo)型(xing)成為應對AI領域應用碎(sui)片化的(de)一(yi)種方(fang)式(shi)。這種方(fang)式(shi)下,提(ti)高(gao)了模(mo)型(xing)泛化能力,減少了對于領域數據標注的(de)依賴(lai)和模(mo)型(xing)微(wei)調;模(mo)型(xing)復雜度(參數個數)持續爆發,不到半年增長(chang)了10倍,達到了1750億。
同時,大(da)(da)模(mo)(mo)型(xing)有(you)可(ke)能收編高(gao)度(du)定(ding)制化的小模(mo)(mo)型(xing),導致市場向(xiang)大(da)(da)模(mo)(mo)型(xing)集中(zhong)。這主要(yao)是因為,開(kai)發大(da)(da)模(mo)(mo)型(xing)資金門檻高(gao),開(kai)發和訓練一次,需要(yao)1200萬(wan)美元;技(ji)術門檻高(gao),具有(you)對AI框架深度(du)優(you)化和超強的并行計算能力。
另(ling)外,大模型(xing)正(zheng)在改變AI產(chan)業(ye)的規劃(hua)與格局(ju)。比(bi)方(fang)說,牽引AI產(chan)業(ye)快速收斂(lian),構建AI產(chan)業(ye)的底座;匯聚和(he)沉淀行業(ye)生態(tai)及開(kai)發(fa)者生態(tai),形成產(chan)業(ye)生態(tai)黏性。
AI在哪些科(ke)學計算(suan)場(chang)景(jing)能發揮“尖刀”作用(yong)?“工(gong)業(ye)、氣象、能源、生物醫學等眾(zhong)多領(ling)域,都(dou)受到了人工(gong)智能的(de)深(shen)刻影(ying)響。”田奇稱,大模型是連接技術生態和商業(ye)生態的(de)橋梁(liang),是未(wei)來AI生態的(de)核心(xin)。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證券時報、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高(gao)峰(feng)論壇
封面圖片來源(yuan):視覺中國-VCG41N135109069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wei)經《每日經濟新聞》報(bao)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zhe)必究。
讀者熱(re)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gao)酬。如您不(bu)希望作品出現(xian)在本(ben)站(zhan),可聯系我們(men)要(yao)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i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