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xin)聞 2023-06-20 13:35:38
每經編輯(ji)|杜宇
海外網6月20日消息,據英國《衛報》網站19日報道稱,美國一艘“泰坦尼克”號殘骸觀光潛艇“泰坦號”被曝失聯。
美媒分析,“泰坦號”的通訊設備或者控制升降的壓載系統可能出了問題,另一個造成失聯的可能原因是,潛艇被殘骸纏住而無法返回水面。
據央視新聞,經美國海岸警衛隊證實,該艘私人潛艇載有5人。
據財聯社,根據天空新聞的報道,已經確認英國億萬富翁哈米什·哈丁就在失聯的潛水器中,此外(wai)船上還有OceanGate的創(chuang)始人和首(shou)席執行官Stockton Rush,以(yi)及(ji)法國籍潛(qian)水器駕駛員Paul-Henry Nargeolet。哈米什·哈丁也(ye)是知名(ming)的探(tan)險家(jia),目前繞(rao)地球兩極(ji)環球飛行最(zui)快速度,以(yi)及(ji)駕駛潛(qian)水艇抵達世界海洋最(zui)低(di)點(馬里(li)亞納海溝)的吉(ji)尼(ni)斯世界紀錄都是由他創(chuang)造的。
據海外網,“泰坦尼克”號殘骸觀光潛艇“泰坦號”(Titan)于當地時間18日早間啟程1小時45分后,消失在大約深4000米的海域中。
哈丁創辦的Action Aviation還在官方賬號上發布了他下水的照片,配文顯示潛水器是在周日凌晨4點開始下沉的。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
美國《紐約時報》6月19日分析了“泰坦尼克”號殘骸觀光潛艇失聯的多種可能原因。美國海岸警衛隊海軍上將約翰·毛格(John Mauger)稱潛艇失聯區域是一個偏遠地區,在這個區域搜救是個挑戰。
毛格說,美國和(he)(he)加拿大的(de)飛機正(zheng)在(zai)搜索這艘潛水(shui)器,并部(bu)署(shu)了聲納浮標以幫助水(shui)下的(de)搜索任務。救援行動(dong)面臨很多復雜情況,《紐約時報(bao)》報(bao)道分析稱,對于任何(he)海(hai)上搜救行動(dong)來說,天(tian)氣、夜間光線、海(hai)況和(he)(he)水(shui)溫等因素都會影響(xiang)營救行動(dong),而海(hai)下的(de)救援面臨影響(xiang)因素更加復雜、困難。
許多水下航行器都裝有聲學裝置,通常稱為聲吶,它發出的聲波可以被救援人員在水下探測到。但目前尚不清楚“泰坦號”是否配有聲吶。美媒分析,“泰坦號”的通訊設備或者控制升降的壓載系統可能出了問題,另一個造成失聯的可能原因是,潛艇被殘骸纏住而無法返回水面。
失蹤潛水器所屬公司19日發表聲明感謝有關方面提供協助,表示正努力讓失蹤人員安全返回。
圖片來源(yuan):OceanGate
據紅星新聞,美國海岸警衛隊于當地時間19日下午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失蹤潛艇僅剩下96個小時的氧氣。《紐約時報》分析(xi)稱,如果“泰(tai)坦(tan)號”的(de)電源(yuan)耗(hao)盡,無(wu)法通(tong)過加(jia)熱器為乘(cheng)客供暖的(de)話,艙(cang)內(nei)的(de)人就會(hui)面臨體(ti)溫過低的(de)危急(ji)狀況。更糟糕的(de)情況是,如果潛艇(ting)的(de)耐(nai)壓船體(ti)出現問題,那(nei)么一切將結束得(de)更快。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根據目前的(de)(de)(de)信息,還無法判斷這艘潛水(shui)器到(dao)底處于什么樣的(de)(de)(de)狀態。根據以(yi)往有(you)過(guo)深(shen)(shen)海探(tan)險經驗的(de)(de)(de)人(ren)士(shi)向媒體透露,深(shen)(shen)海潛航是很危險的(de)(de)(de)事情,但(dan)船上也會為出現突發(fa)事故做好準備(bei)。曾(ceng)參與泰坦尼(ni)克號(hao)探(tan)險的(de)(de)(de)Larry Daley表(biao)示(shi),他曾(ceng)經在水(shui)下呆過(guo)12個小時(shi),而且船上有(you)自己的(de)(de)(de)呼吸系統,如果(guo)維護得當,堅(jian)持一段時(shi)間是沒有(you)問題的(de)(de)(de)。
另外,根據去年曾參與泰坦尼克號探索潛航的CBS記者David Pogue透露,他去年夏天的探索之旅中也出現過數小時失聯的情況。但這次比較奇怪的是,潛水器帶了4天的氧氣,擁有7種上浮的方式,為什么消失了這么久還沒有出現?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
每日經濟新(xin)聞綜合央視新(xin)聞、海外網、財聯(lian)社、紅(hong)星新(xin)聞、公開(kai)資料
封(feng)面圖片來源(yuan)::視(shi)覺(jue)中國-VCG41N88739813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ji)新(xin)聞》報社授(shou)權,嚴(yan)禁轉載(zai)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bie)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gao)酬。如您不希望作(zuo)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men)要求撤(che)下您的(de)作(zuo)品。
歡(huan)迎關注每(mei)日經濟新(xin)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