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xin)聞 2023-06-21 19:29:07
每經編輯|黃勝
端午假期就(jiu)在(zai)明天,3天的(de)假期之后,人們又將迎來周(zhou)(zhou)日(ri)調休上班,經歷一周(zhou)(zhou)6班。“調休”也再次(ci)成為了(le)人們熱議的話題。
據潮新聞6月21日報道:如果按傳統經濟學意義上的數據,勞動投入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是40%,每(mei)周多休一天,帶(dai)來的是5.7%左(zuo)右的經濟損失。
不(bu)過(guo),浙江(jiang)大學勞動(dong)經濟(ji)(ji)研(yan)究所副(fu)所長張川川強調,這筆經濟(ji)(ji)賬(zhang)不(bu)能(neng)這樣簡單算。因為連機(ji)器都需要休息和調試,人更是(shi)如(ru)此(ci),并(bing)不(bu)是(shi)多上(shang)一天班就能(neng)提升效率。
圖片來源(yuan):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張川川解釋,之所以用調休拼湊長假,是由旅游消費的性質決定的。作為一(yi)種跨地區的(de)消(xiao)費形(xing)式,旅游消(xiao)費需要剛性的(de)時間投入。沒有(you)足(zu)夠的(de)時間,就無法真(zhen)正形(xing)成刺激消(xiao)費的(de)目的(de)。當(dang)假期總天數固定,通(tong)過調(diao)休(xiu)能湊出更多增加出行、促消(xiao)費的(de)長假。
其實(shi),人(ren)(ren)們現在對(dui)于調休(xiu)(xiu)的(de)(de)怨言(yan),很大程度是針對(dui)“放(fang)假了工作(zuo)卻要繼(ji)續做,不(bu)(bu)能(neng)休(xiu)(xiu)息”的(de)(de)現狀和“不(bu)(bu)敢(gan)(gan)跟(gen)公司提休(xiu)(xiu)年假,身邊的(de)(de)人(ren)(ren)都(dou)不(bu)(bu)太敢(gan)(gan)休(xiu)(xiu)”的(de)(de)顧慮。如果能(neng)更好地執(zhi)行(xing)休(xiu)(xiu)假制(zhi)度,人(ren)(ren)們對(dui)于靠調休(xiu)(xiu)湊出(chu)來的(de)(de)假期出(chu)行(xing)的(de)(de)需求自然會減弱(ruo)。消費總量不(bu)(bu)變,但是均勻分(fen)散到(dao)全(quan)年,對(dui)經(jing)濟發展(zhan)和人(ren)(ren)們的(de)(de)假期幸(xing)福(fu)感都(dou)會有莫大幫助。
1999年起,我國將春節、勞動節、國慶節統一定為休息3天(tian),移動節日前后的2個(ge)周末共4天(tian)和法(fa)定假期3天(tian)集中休假拼成7天(tian)長假,由(you)此,開始(shi)有了“黃金周”模式(shi)。
2007年起,勞動節假(jia)期(qi)縮減為1天(tian),增加了清明(ming)、端午、中秋(qiu)(qiu)3個傳統節日。同時(shi),用調休拼成了春節、國慶(qing)2個7天(tian)長假(jia)和元(yuan)旦(dan)、清明(ming)、五一、端午、中秋(qiu)(qiu)5個3天(tian)左右的(de)小(xiao)長假(jia)。
4月(yue)18日(ri),話題詞#專家:建(jian)議固(gu)定法定假期取消調休(xiu)#沖上每經熱榜前(qian)列,并(bing)引發(fa)網友熱議。
4月17日,“能不能接受五一放一天不調休”的話題沖上熱搜第一。在媒體設置的#不調休,五一僅放一天你能不能接受#網絡投票中,45.6萬人(共有82萬人投票,占比55.4%)選擇“能,放過周末吧”;11.3萬人(ren)則選(xuan)擇“不(bu)(bu)能,不(bu)(bu)如(ru)不(bu)(bu)放(fang)”;接(jie)近(jin)20萬人(ren)選(xuan)擇“多放(fang)幾天不(bu)(bu)行嗎”。
對此,新京(jing)報4月19日評論道(dao):
到(dao)底要不(bu)要取消假(jia)期(qi)調休,這(zhe)是(shi)個(ge)年(nian)年(nian)討論又年(nian)年(nian)重(zhong)復的話題。對支持者來說,像勞動節(jie)這(zhe)樣法定(ding)假(jia)期(qi)僅一(yi)天(tian)的節(jie)日,通過調休變為5天(tian)小長假(jia),意味著可(ke)以獲得一(yi)段(duan)較長而完整的休假(jia)時光,無(wu)論是(shi)外出旅游還(huan)是(shi)回(hui)家探親,都無(wu)疑是(shi)更(geng)好的選擇。
但它帶來的(de)另一(yi)(yi)個問(wen)題是(shi),為了拼(pin)湊出這5天假期,前(qian)、后都要(yao)加班(ban),不少人心生(sheng)疲(pi)憊,甚至催生(sheng)了“放假一(yi)(yi)時爽(shuang),節前(qian)節后累斷腸”的(de)吐槽(cao)。這也正是(shi)反對(dui)調休的(de)主要(yao)理由之一(yi)(yi)。
取消調休的話題近幾年顯得格外“熱鬧”,背后折射的還是社會對于休假需求的一種變遷。
比如(ru),隨著生(sheng)活水(shui)平的(de)提高,越來越多的(de)人或許更(geng)在(zai)意休假質量,需要一種更(geng)舒緩(huan)、從(cong)容的(de)休假環境,而(er)對集中出(chu)游表(biao)現(xian)出(chu)更(geng)多不適。
另外,帶薪休假得(de)到(dao)更多(duo)落實(shi),一部分人對調休拼湊長假的需(xu)(xu)求可能(neng)未必有(you)以往(wang)那么(me)強(qiang)烈了。這種國民休假心態的變化,在設(she)計休假方案時,需(xu)(xu)要予(yu)以考慮(lv)。
但(dan)也必須承認,無論怎么設計休假(jia)制(zhi)度,都(dou)只能是取社(she)會最(zui)大(da)公約數,任(ren)何一種(zhong)方(fang)式都(dou)會存(cun)在這樣或那(nei)樣的討論空間。
而社會對于一(yi)項(xiang)政策表現(xian)出不同的聲音(yin)(yin),這其實是正常的。包括現(xian)在(zai)要(yao)求取消調休的聲音(yin)(yin)看似很大,但這里面(mian)不排除與(yu)一(yi)些支持的聲音(yin)(yin)更傾(qing)向于“沉默”有關(guan)。
當然,輿論(lun)關于(yu)休假(jia)安排的(de)討論(lun)和建議,作為一種社會心聲,還(huan)是(shi)(shi)應該被決(jue)策者所看(kan)見,并作為繼續優化假(jia)期(qi)安排的(de)一種參考。而在不斷接收反饋中完善,本身是(shi)(shi)公(gong)共政策制定的(de)最基本要(yao)求(qiu)。
還(huan)要看到,盡量(liang)減少調休帶來的(de)弊端(duan),又未(wei)必僅僅是(shi)取(qu)消調休這么簡單。它的(de)背后還(huan)涉及法定(ding)假(jia)期是(shi)否有必要繼續增加,帶薪休假(jia)能否得到更多推廣和落實,以及日常休假(jia)權利的(de)保(bao)障等(deng)。因(yin)為(wei)這些(xie)因(yin)素,也關系到大家對調休的(de)觀感和接受程度。
每(mei)日經濟新聞綜合潮新聞、新京報、公(gong)開資料
封面(mian)圖片來源(yuan):視覺中(zhong)國-VCG11141595415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mei)日經濟新聞》報社(she)授權,嚴禁轉載(zai)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xian):4008890008
特別(bie)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qu)稿(gao)酬。如您不希望作(zuo)品出(chu)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zuo)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ji)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