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mei)日經濟(ji)新聞 2023-06-27 18:59:34
每經(jing)編(bian)輯|何(he)小(xiao)桃
城市里,上了歲(sui)數的房(fang)子越(yue)來越(yue)多,但它們的“養老(lao)金”卻不足為濟(ji)。這時(shi)候就需要“房(fang)屋養老(lao)金”了。
據中(zhong)國建(jian)設(she)報報道,6月26日下午,住房和(he)城鄉建(jian)設(she)部黨組書記、部長倪虹(hong)會(hui)見了來訪的中(zhong)國銀行黨委書記、董事(shi)長葛海蛟一(yi)行,就深化政銀合作、推動(dong)住房和(he)城鄉建(jian)設(she)事(shi)業(ye)高質量發展進行交(jiao)流(liu)。
倪虹指出,要為人民群眾建造(zao)好房子(zi),提(ti)高住房品(pin)質,探索(suo)建立(li)房屋(wu)養老金制度,為房屋(wu)提(ti)供全生命周(zhou)期安(an)全保障。
住建部部長:
探索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
根(gen)據(ju)上述報道,倪(ni)虹(hong)指出,住房(fang)(fang)和城(cheng)鄉建設事(shi)業直接連著人民群(qun)眾的(de)(de)利(li)益(yi)和福祉,是(shi)促進(jin)高質(zhi)量發展、創(chuang)(chuang)造高品質(zhi)生活的(de)(de)重(zhong)要基(ji)礎和支撐(cheng),擁有龐(pang)大的(de)(de)市場規(gui)模,豐(feng)富的(de)(de)數據(ju)、現金(jin)流等要素資源和廣(guang)泛的(de)(de)應用場景。做好住房(fang)(fang)和城(cheng)鄉建設工作離(li)不(bu)開金(jin)融機構(gou)的(de)(de)支持(chi)(chi),要堅持(chi)(chi)以人民為(wei)中(zhong)心的(de)(de)發展思想,進(jin)一步拓寬(kuan)住房(fang)(fang)和城(cheng)鄉建設領(ling)域與金(jin)融機構(gou)的(de)(de)合(he)(he)作,讓金(jin)融創(chuang)(chuang)新、產品創(chuang)(chuang)新、科技創(chuang)(chuang)新深度(du)融合(he)(he)起(qi)來,不(bu)斷(duan)滿(man)足人民群(qun)眾對美(mei)好生活的(de)(de)需要。
倪虹強調,“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責任意識,加快推進已售逾(yu)期難(nan)交付住宅項目建設交付,切實維護購房人合法權益(yi)。房地產業發展要從解決“有沒有”轉向解決“好不好”,改變“高杠桿、高負(fu)債、高周轉”模式,開展現房銷售試點,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倪虹肯定了中國銀行在“保交樓”方面提供商業銀行配套融資上的積極態度和所做的工作,希望中國銀行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作出更多貢獻。
倪虹指出,要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參與城市建設和更新,推動打造宜居、智慧、韌性城市。要(yao)為人民群(qun)眾(zhong)建造好房子,提(ti)高住(zhu)房品質(zhi),探索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du),為房屋提(ti)供全(quan)生命周期(qi)安全(quan)保障。要抓住數字化轉型機遇,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要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助力建筑企業“走出去”,打造“中國建造”升級版。希望中國銀行走在前列,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開展更加深入廣泛的合作。
資料圖,圖文無關。圖片來(lai)源(yuan):每經記(ji)者 甄素(su)靜 攝
現有(you)住宅(zhai)專項維(wei)修(xiu)資金
不能滿足“應修盡(jin)修”
據(ju)中(zhong)國經營報報道,現有住宅(zhai)專項維修(xiu)(xiu)資金(jin)不能滿足房屋“應修(xiu)(xiu)盡(jin)修(xiu)(xiu)”需求的現象,一直備(bei)受外界關注。
今年全國兩會期(qi)間,全國人大代表(biao),南京地鐵集(ji)團有(you)限公司黨委書記(ji)、董事長佘才高(gao)帶來了試點創新(xin)房屋養(yang)老金制(zhi)度的建(jian)議。
相(xiang)關數據顯示,當前,南京市存量房(fang)屋時間跨(kua)度長、數量大(da)、隱患(huan)多。據統計,建成(cheng)投入使用15年以(yi)(yi)上的(de)房(fang)屋約(yue)有223萬套(tao)、約(yue)2.3億平(ping)方米(mi),分別(bie)占全市房(fang)屋總(zong)量的(de)42.47%、38.97%;在建成(cheng)投入使用15年以(yi)(yi)上的(de)房(fang)屋中,住宅約(yue)有94萬套(tao)、0.84億平(ping)方米(mi),分別(bie)占總(zong)量的(de)42.15%、36.52%。
其中,有(you)約30%的(de)房(fang)屋由于(yu)種種原(yuan)因未歸(gui)集維(wei)(wei)修資金,即使已經歸(gui)集維(wei)(wei)修資金且當前有(you)結余的(de)老(lao)舊小(xiao)區,有(you)28%的(de)小(xiao)區余額(e)低于(yu)10萬(wan)元,遠遠不能滿足現階段(duan)老(lao)舊小(xiao)區設施設備老(lao)化(hua)維(wei)(wei)修的(de)需求。
“隨著房(fang)齡(ling)增長(chang),老舊住房(fang)的占比還在(zai)持續攀(pan)升。與(yu)此同時(shi)存(cun)(cun)量房(fang)屋(wu)的安(an)全隱患(huan)日漸突(tu)出,受當時(shi)房(fang)屋(wu)建設階(jie)段客觀(guan)條(tiao)件的限制,部分存(cun)(cun)量住房(fang)在(zai)整體規劃(hua)、設計標準、建筑材料、建造(zao)工藝、節(jie)能性等方面有所欠缺,且存(cun)(cun)量住房(fang)平均(jun)房(fang)齡(ling)已達30~40年,存(cun)(cun)在(zai)房(fang)屋(wu)結構安(an)全隱患(huan)、設施設備銹蝕老化、屋(wu)面滲漏、外(wai)墻脫落等房(fang)屋(wu)安(an)全問題。”佘才(cai)高如此認(ren)為。
錢從哪(na)里來?
房屋養(yang)老金(jin)里的錢從(cong)哪兒來(lai)?據現代快報(bao)(bao)報(bao)(bao)道,佘才高建議,房屋養(yang)老金(jin)實行分(fen)類管理(li),由(you)公共賬戶和個(ge)人賬戶兩部分(fen)組(zu)成。
其中,公共賬戶資金(jin)來源主要是土地(di)出讓金(jin)、維修資金(jin)增值收(shou)益結(jie)余、老舊小(xiao)區改造資金(jin)、三(san)供一業移(yi)交應歸(gui)集(ji)的資金(jin)、城市物業管理獎補(bu)資金(jin)等(deng)等(deng),遵(zun)循“政府主導、專業運作(zuo),統籌使(shi)用、專款專用”的原則,堅(jian)持“收支兩條線(xian)”的管(guan)理理念,主要用于房屋日常(chang)強制體檢、購(gou)買房屋安全綜合保險等公共服務。
個(ge)人賬戶是指住(zhu)宅(zhai)專項(xiang)維修資(zi)金(jin)賬戶,按照專(zhuan)項維修(xiu)資金(jin)管理有關(guan)法律、法規的規定進(jin)行管理,主要用(yong)于保修(xiu)期(qi)滿后住宅共用(yong)部位和(he)共用(yong)設施設備維修(xiu)和(he)更新改(gai)造。
佘才高建議,房(fang)屋養老金增值收益集中(zhong)購買房(fang)屋安全綜合保險,實現房(fang)屋整體結構安全保障(zhang)及(ji)風險減量管(guan)理。一是在房屋解危處置時,向人民群眾支付解危臨時安置費用和臨時加固排險費用;二是在房屋主體結構發生整體或局部倒塌時,能得到及時賠償;三是在房屋倒塌導致人員傷亡時,給予受災群眾人身傷亡、財產損失、臨時安置等補償費用,對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民生問題的風險,形成“保基本、廣覆蓋”的安全兜底保障;四是將房屋體檢、房屋安全動態監測等服務納入房屋安全綜合保險,形成“保險+科技+服務”,實現風險減量管理。
如(ru)何管理?
房屋養老金制度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佘才高建議,加強房屋(wu)養老金(jin)管(guan)理機(ji)構建設,設立專門的(de)房屋(wu)養老金(jin)管(guan)理機(ji)構,配備專業力量,安排專項經費,完善工作機制,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房屋養老金公共賬戶和個人賬戶的歸集、使用、管理與監督工作。
同時,加強資金(jin)的保值增(zeng)值,通過制度引導或者法治保障,借鑒社保基金投資運營管理經驗,按照安全性、收益性和長期性原則,委托專業機構投資運營房屋養老金存量資金,提高房屋養老金增值收益水平。
編(bian)輯|何小桃(tao)?杜(du)波
校對|盧祥勇
每日(ri)經(jing)濟新聞綜合中國建設報、中國經(jing)營報。現代快(kuai)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wei)經《每(mei)日經濟新聞》報(bao)社授(shou)權,嚴禁(jin)轉(zhuan)載或鏡像,違者必究(jiu)。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chou)。如您不希望作品出(chu)現(xian)在本(ben)站,可(ke)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huan)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