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ji)新聞 2023-06-29 15:20:58
每經編輯|黃(huang)勝
6月28日,國家衛健委下屬的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2020年,中國49歲女性的終身不育率為5.16%,低于美國(11%)和歐盟國家(19%)的平均水平。這項研究是基于對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對中國女性終身不育水平進行評估。

這項研究指出,按照人口學常用的統計口徑,15~49歲為女性育齡期,由于女性到49歲時已基本結束生育,因而通常以女性49歲時的無活產子女比例衡量女性的終身不育水平。研究主要依托2010年和2020年兩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微觀抽樣數據,通過計算無活產子女比例來估算我國女性不同時期的終身不育水平。
研究結果顯示,2010~2020年,各年齡女性的無活產子女比例都在上升,10年間平均提升了約1倍。其中,20~30歲年輕女性的年齡別無活產子女比例上升最為迅猛,10年間提高了10個百分點以上。35歲女性的無活產子女比例從5.39%上升到10.91%,40歲女性則從2.66%上升到7.85%。“較低年齡段女性無活產子女比例的上升反映了婚育推遲的現象,較高年齡段女性無活產子女比例的上升則更多是女性生育水平下降以及終身不育現象增多的結果。”
研究發現,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終身不育率越高。2020年,受教育程度為小學和初中的49歲女性終身不育率均已接近5%,受教育程度為高中和大專及以上的49歲女性終身不育率分別為6.46%和7.98%。
而且,不同受教育(yu)程度女(nv)性終身不育(yu)率的(de)差(cha)距(ju)在進(jin)一步加大(da)。2010年,大(da)專及以上(shang)受教育(yu)程度女(nv)性無活(huo)產(chan)子女(nv)比例平(ping)均比小(xiao)學和初中受教育(yu)程度女(nv)性高3.6個百分(fen)點(dian),2020年,這一差(cha)距(ju)已經(jing)擴大(da)到(dao)近5個百分(fen)點(dian)。

除了受教育程度,不同地區之間女性終身不育率的差距也值得關注。2020年,城市、鎮和鄉村49歲女性的終身不育率分別為6.29%、5.50%和3.72%。和2010年相比,城市女性的終身不育率提升了4.68個百分點,鄉村女性則提升了3.43個百分點。
其中,北京和上海45~49歲女性的不育率為11.92%和8.18%;東北三省45~49歲女性的不育率分別為8.59%、7.90%和7.11%。“可見,北京、上海、東北三省這些2020年總和生育率低于1.0的極低生育水平省份(市),終身不育率最高。”學者們在論文中寫道。



他們分析認為:目前,我國女性的終身不育水平雖低于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亞發達國家,但終身不育水平上升的變動軌跡與這些國家比較相似。隨著城鎮化加速推進、婚育推遲程度持續深化以及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未來,我國終身不育女性的人口規模還將繼續擴大,占比也會繼續升高。
這(zhe)些研究者(zhe)建議完善相關家庭(ting)政策和社會政策,給年輕人(ren)創(chuang)造更全面的生(sheng)育友好環境,實(shi)現更大程(cheng)度的兩性平等,不斷提高兒童和家庭(ting)的福祉。
根據民政部(bu)官(guan)網6月9日(ri)公開的“2022年(nian)4季度民政統計數據”,去(qu)年(nian)全國結婚登記(ji)量為683.3萬對,再(zai)探新低。

此前的2021年,中國結婚登記數據為763.6萬對,這已經創下民政部自1986年以來公布結婚數據的歷史新低。
據都市快報報道,根據民(min)政部數(shu)據統計,我(wo)國的結婚(hun)數(shu)據在2014年(nian)(nian)(nian)就開(kai)始逐(zhu)年(nian)(nian)(nian)下降,2013年(nian)(nian)(nian)為1346.93萬(wan)對(dui),2019年(nian)(nian)(nian)跌破1000萬(wan)對(dui)大關(guan),2021年(nian)(nian)(nian)又(you)跌破800萬(wan)對(dui)大關(guan)。2022年(nian)(nian)(nian),全國結婚(hun)登記量較上(shang)一年(nian)(nian)(nian)減(jian)少80.3萬(wan)對(dui),下降約10.5%。與2013年(nian)(nian)(nian)最高峰相(xiang)比,9年(nian)(nian)(nian)來,我(wo)國結婚(hun)人數(shu)下降了49.3%,下降幅度近半。
離婚登記方面,據民政部統計,2022年有210.0萬(wan)對夫妻登記(ji)離(li)婚,較(jiao)2021年的213.9萬(wan)對減少(shao)約(yue)1.8%。
值得注意的是,6月16日,民政部公布2023年度一季度結婚登記數量為214.7萬對,比2022年度一季度同比增加了4萬對。

從過往數(shu)據來看(kan),除2020年(nian)因(yin)疫(yi)情(qing)爆發數(shu)據失(shi)真外,每(mei)年(nian)第(di)一(yi)(yi)季(ji)度都(dou)是(shi)四(si)個季(ji)度中(zhong)結婚(hun)登記數(shu)最高的時(shi)期。一(yi)(yi)位民(min)政(zheng)系統人(ren)士告(gao)訴界面新聞,每(mei)年(nian)春節前后、情(qing)人(ren)節(2月14日(ri))、“520”、七(qi)夕等特(te)殊(shu)日(ri)子是(shi)一(yi)(yi)年(nian)中(zhong)登記結婚(hun)人(ren)數(shu)較多的時(shi)候(hou),由(you)于(yu)春節和情(qing)人(ren)節剛好都(dou)在一(yi)(yi)季(ji)度,因(yin)此一(yi)(yi)年(nian)中(zhong)第(di)一(yi)(yi)季(ji)度的結婚(hun)登記數(shu)通常(chang)高于(yu)其他季(ji)度。
但是從時間線看,受適齡(ling)婚(hun)育人數減少影響,每年(nian)第一(yi)季(ji)度結婚(hun)登記(ji)(ji)數近年(nian)來(lai)呈持續下降趨(qu)勢。界(jie)面新(xin)聞查閱民政部公布的歷(li)年(nian)數據(ju)發現,我國一(yi)季(ji)度結婚(hun)登記(ji)(ji)數據(ju)在(zai)2013年(nian)達到最高點,為(wei)428.2萬對,此后10年(nian)來(lai),這一(yi)數據(ju)便逐(zhu)年(nian)下降。
每日經濟(ji)新(xin)聞(wen)綜合“人口大國(guo)”公眾號、都市(shi)快(kuai)報、民政(zheng)部官(guan)網、界面新(xin)聞(wen)
封面(mian)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8153835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ri)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du)者(zhe)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ti)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suo)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zuo)(zuo)品(pin)出現在本站,可聯(lian)系(xi)我們要求撤(che)下您的作(zuo)(zuo)品(pin)。
歡(huan)迎關注每(mei)日(ri)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