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欢女爱销魂蚀骨免费阅读,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久久久,适合单身男人看的影片,www天堂无人区在线观看,悟空影视免费高清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雙碳”目標提出三周年:全國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達137億元,CCER有望年內重啟

每日經(jing)濟新聞 2023-09-24 11:31:25

◎上海環交所數據(ju)顯示(shi),截至9月22日(ri),全(quan)(quan)國(guo)碳排(pai)放配額累計成交量為2.82億噸,累計成交額為137.22億元,碳單價報收75.34元/噸,較全(quan)(quan)國(guo)碳交易市(shi)場首(shou)日(ri)收盤(pan)價上漲47%。

每(mei)經(jing)記(ji)者|黃宗彥    每(mei)經(jing)編輯|陳俊杰    

2020年9月22日,中國(guo)在第75屆聯合國(guo)大會上提出“雙碳(tan)(tan)”目標。據新華社消息,數據顯(xian)示(shi),3年來,國(guo)家發(fa)展改革委和各地(di)區(qu)各部(bu)門,協同推(tui)進降碳(tan)(tan)、減污、擴綠、增長,“雙碳(tan)(tan)”工(gong)作取(qu)得(de)良好(hao)開局(ju)和積極成效。

“十四(si)五(wu)”前(qian)兩(liang)年,我國二氧化(hua)碳排放強度下降4.6%,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xi)構(gou)建完成(cheng),能源(yuan)綠色低(di)碳轉型穩步推進(jin),產業結構(gou)持續優化(hua)升級(ji);全國可再(zai)生能源(yuan)裝機突破13億(yi)千瓦(wa),歷史性(xing)超過煤電;“十四(si)五(wu)”以來,年完成(cheng)國土綠化(hua)超1億(yi)畝,成(cheng)為全球森林資源(yuan)增長最(zui)多最(zui)快的國家。

而“雙碳(tan)”目標的(de)順利推進,與全國(guo)碳(tan)排放權(quan)交(jiao)易市場(以下簡(jian)稱全國(guo)碳(tan)交(jiao)易市場)的(de)設(she)立和運行密不可分。

上海環交所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全(quan)國碳(tan)(tan)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為(wei)2.82億噸,累計成交額為(wei)137.22億元,碳(tan)(tan)單價報(bao)收75.34元/噸,較全(quan)國碳(tan)(tan)交易市場首日收盤(pan)價上漲47%。

中(zhong)央財(cai)(cai)經大學綠(lv)色金融(rong)國(guo)際研究院(yuan)高(gao)級學術顧問、中(zhong)財(cai)(cai)綠(lv)指首席經濟學家施懿宸向《每日(ri)經濟新聞(wen)》記(ji)者(zhe)表示,“自全(quan)國(guo)碳交(jiao)易開市(shi)以來,全(quan)國(guo)碳交(jiao)易市(shi)場建(jian)設工作穩(wen)扎穩(wen)打,市(shi)場運(yun)行(xing)平穩(wen)有序,制(zhi)度(du)體系已基本建(jian)成。”同時,他亦(yi)指出了其中(zhong)不(bu)足,“從市(shi)場運(yun)行(xing)來看(kan),交(jiao)易還不(bu)夠(gou)活躍,呈現出較強(qiang)的履約周期與交(jiao)易類型偏好(hao),且市(shi)場活力(li)有待進一步激(ji)發。”

此(ci)外,記(ji)者注意到,作(zuo)為全國碳(tan)市場的重(zhong)要組成和補充,CCER(國家核證自(zi)愿減排(pai)量)的《溫室氣體自(zi)愿減排(pai)交易管(guan)理(li)辦(ban)法(試行)》(以下(xia)簡稱《管(guan)理(li)辦(ban)法》)于(yu)(yu)近日(ri)獲(huo)生態環境部審議并原(yuan)則(ze)(ze)通(tong)過(guo)(guo)。對此(ci),施懿宸認為,當前存量CCER已逐漸(jian)難以滿足全國碳(tan)排(pai)放權交易市場的需求,本次《管(guan)理(li)辦(ban)法》獲(huo)得原(yuan)則(ze)(ze)通(tong)過(guo)(guo)后,初步認為自(zi)愿減排(pai)交易市場有望于(yu)(yu)年內(nei)迎來重(zhong)啟。

碳交易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碳價2年上漲47%

“雙碳”目(mu)標提出的(de)(de)(de)三周年,不僅是一個重要的(de)(de)(de)里程碑(bei),也意味著這項宏偉戰略(lve)即將進入(ru)一個新的(de)(de)(de)階段。

日前,在首個全(quan)(quan)國生(sheng)態日主(zhu)(zhu)場活動的生(sheng)態文明重要成(cheng)果發(fa)布(bu)會上,國家(jia)國家(jia)發(fa)展改(gai)革委副(fu)主(zhu)(zhu)任趙辰昕表示:截至2020年,我國二(er)氧(yang)化(hua)碳(tan)排放(fang)強度(du)較2005年下(xia)降(jiang)48.4%;同時,中國已超額完成(cheng)第一階段(duan)國家(jia)自主(zhu)(zhu)貢獻承(cheng)諾。在此基礎(chu)上,“十四五”前兩(liang)年我國二(er)氧(yang)化(hua)碳(tan)排放(fang)強度(du)進(jin)一步下(xia)降(jiang)4.6%;此外(wai),中國已經完成(cheng)了(le)“雙(shuang)碳(tan)”政策(ce)體系構建(jian),成(cheng)為全(quan)(quan)球森(sen)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的國家(jia)。

其中,全國碳交易(yi)市場(chang)的作用(yong)不可小覷。成立兩周年(nian)以來,碳交易(yi)規模已位(wei)居世界首位(wei)。

上海環交所數據(ju)顯示,截至9月22日(ri),全國碳(tan)排放配額累計(ji)成交量為(wei)2.82億噸,累計(ji)成交額為(wei)137.22億元。

施懿(yi)宸(chen)向《每日經濟新聞(wen)》記者表示,“自(zi)全(quan)國碳(tan)交(jiao)易開市(shi)(shi)以來(lai),全(quan)國碳(tan)交(jiao)易市(shi)(shi)場建設工作(zuo)穩扎(zha)穩打,市(shi)(shi)場運(yun)行平穩有(you)序,制度體系已基本(ben)建成(cheng)”。同時,他亦指出了其中不足,“但從市(shi)(shi)場運(yun)行來(lai)看,市(shi)(shi)場化減排機制初步建立(li)但交(jiao)易還不夠活(huo)躍(yue),呈現(xian)出較強(qiang)的(de)履約周期與交(jiao)易類型偏好。市(shi)(shi)場活(huo)力有(you)待(dai)進一(yi)步激發”。

履約周期方面,全國碳市場2022年(nian)(nian)11月、12月成(cheng)(cheng)交量(liang)(liang)分別為730萬(wan)(wan)噸(dun)、2625萬(wan)(wan)噸(dun),兩個月總(zong)成(cheng)(cheng)交量(liang)(liang)占年(nian)(nian)總(zong)交易量(liang)(liang)的66%;交易類(lei)型方面,2022年(nian)(nian),全國碳市場掛(gua)牌協議交易年(nian)(nian)度(du)(du)成(cheng)(cheng)交量(liang)(liang)621.90萬(wan)(wan)噸(dun);大宗協議交易年(nian)(nian)度(du)(du)成(cheng)(cheng)交量(liang)(liang)4467.05萬(wan)(wan)噸(dun),占成(cheng)(cheng)交年(nian)(nian)度(du)(du)成(cheng)(cheng)交量(liang)(liang)的87.78%。

2021年(nian)7月16日(ri),全國(guo)碳排放(fang)權交易(yi)市(shi)場開市(shi)。當(dang)天碳配額交易(yi)收盤價為(wei)51.23元/噸(dun)(dun),交易(yi)總量410.40萬(wan)噸(dun)(dun),交易(yi)總額為(wei)2.1億元。記者注意到,碳價自今年(nian)7月份以來快(kuai)速上(shang)漲,一改往年(nian)平(ping)穩(wen)的走勢。截(jie)至9月22日(ri),碳價報收75.34元/噸(dun)(dun),較全國(guo)碳交易(yi)市(shi)場首日(ri)上(shang)漲47%。

對(dui)此(ci),施懿宸分析稱,碳價上漲一方面原因是市場(chang)需求(qiu)增(zeng)加。2021-2022年度的(de)配(pei)額發(fa)放(fang)和履(lv)約已在(zai)近期(qi)啟動,而(er)首個(ge)履(lv)約期(qi)的(de)配(pei)額在(zai)2021年10月左右才(cai)開始發(fa)放(fang)。考(kao)慮到今(jin)年配(pei)額發(fa)放(fang)的(de)時(shi)間遠(yuan)早于該時(shi)間點,因而(er)近期(qi)企(qi)業(ye)因履(lv)約需要,交易逐(zhu)漸活躍。

另一(yi)方面有(you)可能(neng)是(shi)(shi)大(da)單拉動。“目前全(quan)國(guo)碳(tan)市場(chang)的交(jiao)(jiao)易(yi)(yi)(yi)模式包括掛(gua)牌協(xie)議交(jiao)(jiao)易(yi)(yi)(yi)和(he)大(da)宗協(xie)議交(jiao)(jiao)易(yi)(yi)(yi)。其(qi)中,掛(gua)牌協(xie)議交(jiao)(jiao)易(yi)(yi)(yi)為(wei)線上交(jiao)(jiao)易(yi)(yi)(yi);大(da)宗協(xie)議交(jiao)(jiao)易(yi)(yi)(yi)則是(shi)(shi)雙邊(bian)場(chang)外交(jiao)(jiao)易(yi)(yi)(yi)。部分大(da)型發電集團子公司內部劃轉碳(tan)配額時會選擇該種交(jiao)(jiao)易(yi)(yi)(yi)方式”。施(shi)懿宸進一(yi)步(bu)表示,“上海環交(jiao)(jiao)所公布(bu)的價格信息通(tong)常(chang)是(shi)(shi)掛(gua)牌協(xie)議成(cheng)交(jiao)(jiao)價。因此,通(tong)常(chang)掛(gua)牌交(jiao)(jiao)易(yi)(yi)(yi)更可能(neng)是(shi)(shi)真實的市場(chang)交(jiao)(jiao)易(yi)(yi)(yi),但因為(wei)掛(gua)牌交(jiao)(jiao)易(yi)(yi)(yi)的交(jiao)(jiao)易(yi)(yi)(yi)規模通(tong)常(chang)有(you)限,不(bu)排除(chu)有(you)‘拉漲’的情況發生”。

CCER重啟可為非控排但有碳中和戰略企業提供機會

與“雙碳(tan)”目標(biao)和碳(tan)交易密不可分的(de),還有CCER的(de)重啟規劃。

據了解,生態環境部(bu)于9月(yue)15日審議并(bing)原則通(tong)過《管(guan)理辦(ban)法》并(bing)指(zhi)出,建設(she)全(quan)(quan)國溫室(shi)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shi)場(chang)是利用市(shi)場(chang)機制(zhi)(zhi)降碳增匯、調動全(quan)(quan)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溫室(shi)氣體減排行動的(de)重大制(zhi)(zhi)度創新,是穩(wen)步推進碳達峰(feng)碳中(zhong)和的(de)重要(yao)舉(ju)措。

在施懿宸(chen)看來,我國自(zi)(zi)2017年3月暫停(ting)了對(dui)自(zi)(zi)愿減排(pai)交(jiao)易項目申請受理以(yi)來,暫停(ting)簽發已(yi)超過6年。當(dang)前存量CCER已(yi)逐漸(jian)難以(yi)滿足全國碳排(pai)放權交(jiao)易市(shi)場的需求,本次(ci)《管理辦法(fa)》獲得(de)原則通過后,初步認(ren)為自(zi)(zi)愿減排(pai)交(jiao)易市(shi)場有望于年內迎來重啟(qi)。

“自(zi)愿減排市場(chang)(chang)和碳排放權交易市場(chang)(chang)之間的互動,可以為碳減排提供協同效應。”施懿宸(chen)認為,自(zi)愿減排市場(chang)(chang)鼓勵企業(ye)采取(qu)主動減排措施,而(er)碳排放權交易市場(chang)(chang)通(tong)過設定碳排放目標和價格來規范企業(ye)的排放行為。

對于控排(pai)(pai)企(qi)(qi)業(ye)而言,可以(yi)在兩個市(shi)(shi)場(chang)中共同參與(yu),既通過自(zi)愿減(jian)排(pai)(pai)實現環保目標,又在碳(tan)排(pai)(pai)放(fang)權交易市(shi)(shi)場(chang)中購買(mai)碳(tan)配額(e)。考慮(lv)到(dao)當前我國(guo)自(zi)愿減(jian)排(pai)(pai)市(shi)(shi)場(chang)單位(wei)(wei)碳(tan)成(cheng)本相(xiang)較(jiao)碳(tan)排(pai)(pai)放(fang)權交易市(shi)(shi)場(chang)單位(wei)(wei)碳(tan)成(cheng)本較(jiao)低,自(zi)愿減(jian)排(pai)(pai)市(shi)(shi)場(chang)重啟(qi)后不僅(jin)可以(yi)豐富企(qi)(qi)業(ye)實現年(nian)度控排(pai)(pai)目標的方(fang)式,還可以(yi)有效控制(zhi)減(jian)排(pai)(pai)成(cheng)本。

同時,對(dui)于非控(kong)排企(qi)(qi)業(ye)而言,當(dang)前雖(sui)不能直接(jie)進入碳(tan)排放權交易市(shi)場,但(dan)(dan)可(ke)以(yi)(yi)探(tan)索參與(yu)自(zi)愿減(jian)(jian)排市(shi)場,加快企(qi)(qi)業(ye)實現碳(tan)中和目(mu)標。特別(bie)是在部分供應鏈核心企(qi)(qi)業(ye),對(dui)上(shang)下(xia)游(you)產(chan)品的全生命周期(qi)碳(tan)排放提(ti)出要求的市(shi)場環境下(xia),自(zi)愿減(jian)(jian)排市(shi)場重啟(qi)可(ke)以(yi)(yi)為(wei)非控(kong)排但(dan)(dan)有碳(tan)中和戰略需求的企(qi)(qi)業(ye)提(ti)供機會。

在談(tan)及我國(guo)碳(tan)(tan)市場(chang)當前(qian)的(de)(de)挑戰和未(wei)來發展(zhan)(zhan)趨(qu)勢,施(shi)懿宸指出,我國(guo)擁(yong)有(you)全(quan)球最(zui)大的(de)(de)碳(tan)(tan)交易市場(chang)但(dan)還不(bu)活躍。目前(qian),全(quan)國(guo)碳(tan)(tan)市場(chang)覆蓋(gai)主體合計碳(tan)(tan)排放(fang)高達45億(yi)噸,是第二(er)名歐盟碳(tan)(tan)市場(chang)(EU-ETs)覆蓋(gai)主體的(de)(de)合計碳(tan)(tan)排放(fang)——15億(yi)噸的(de)(de)三倍左右,是全(quan)球最(zui)大的(de)(de)碳(tan)(tan)排放(fang)權(quan)配額交易市場(chang)。“但(dan)是碳(tan)(tan)配額仍(reng)以免(mian)費(fei)為基礎(chu),有(you)償(chang)分配尚未(wei)全(quan)面開展(zhan)(zhan);并且,碳(tan)(tan)價(jia)形成(cheng)機制(zhi)尚不(bu)成(cheng)熟,碳(tan)(tan)金融交易的(de)(de)基礎(chu)仍(reng)然薄弱(ruo)。”

他建議,未來還需從(cong)逐(zhu)步擴(kuo)容控排(pai)行業、逐(zhu)步擴(kuo)大交(jiao)易(yi)(yi)主體和交(jiao)易(yi)(yi)產品、支持(chi)碳(tan)金融產品有(you)序開(kai)發等(deng)維(wei)度(du)著手,持(chi)續(xu)培育(yu)碳(tan)市場活力(li)。

封面圖片來源(yuan):視覺中(zhong)國(guo)-VCG21137751297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日經(jing)濟新(xin)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jiu)。

讀者(zhe)熱線:4008890008

特別(bie)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qu)稿酬(chou)。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wo)們(men)要求撤下(xia)您的作品。

2020年9月22日,中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雙碳”目標。據新華社消息,數據顯示,3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各地區各部門,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雙碳”工作取得良好開局和積極成效。 “十四五”前兩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4.6%,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構建完成,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穩步推進,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3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煤電;“十四五”以來,年完成國土綠化超1億畝,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的國家。 而“雙碳”目標的順利推進,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交易市場)的設立和運行密不可分。 上海環交所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全國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為2.82億噸,累計成交額為137.22億元,碳單價報收75.34元/噸,較全國碳交易市場首日收盤價上漲47%。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高級學術顧問、中財綠指首席經濟學家施懿宸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全國碳交易開市以來,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工作穩扎穩打,市場運行平穩有序,制度體系已基本建成。”同時,他亦指出了其中不足,“從市場運行來看,交易還不夠活躍,呈現出較強的履約周期與交易類型偏好,且市場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 此外,記者注意到,作為全國碳市場的重要組成和補充,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于近日獲生態環境部審議并原則通過。對此,施懿宸認為,當前存量CCER已逐漸難以滿足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需求,本次《管理辦法》獲得原則通過后,初步認為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有望于年內迎來重啟。 碳交易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碳價2年上漲47% “雙碳”目標提出的三周年,不僅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意味著這項宏偉戰略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日前,在首個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的生態文明重要成果發布會上,國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截至2020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較2005年下降48.4%;同時,中國已超額完成第一階段國家自主貢獻承諾。在此基礎上,“十四五”前兩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進一步下降4.6%;此外,中國已經完成了“雙碳”政策體系構建,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的國家。 其中,全國碳交易市場的作用不可小覷。成立兩周年以來,碳交易規模已位居世界首位。 上海環交所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全國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為2.82億噸,累計成交額為137.22億元。 施懿宸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全國碳交易開市以來,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工作穩扎穩打,市場運行平穩有序,制度體系已基本建成”。同時,他亦指出了其中不足,“但從市場運行來看,市場化減排機制初步建立但交易還不夠活躍,呈現出較強的履約周期與交易類型偏好。市場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 履約周期方面,全國碳市場2022年11月、12月成交量分別為730萬噸、2625萬噸,兩個月總成交量占年總交易量的66%;交易類型方面,2022年,全國碳市場掛牌協議交易年度成交量621.90萬噸;大宗協議交易年度成交量4467.05萬噸,占成交年度成交量的87.78%。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市。當天碳配額交易收盤價為51.23元/噸,交易總量410.40萬噸,交易總額為2.1億元。記者注意到,碳價自今年7月份以來快速上漲,一改往年平穩的走勢。截至9月22日,碳價報收75.34元/噸,較全國碳交易市場首日上漲47%。 對此,施懿宸分析稱,碳價上漲一方面原因是市場需求增加。2021-2022年度的配額發放和履約已在近期啟動,而首個履約期的配額在2021年10月左右才開始發放。考慮到今年配額發放的時間遠早于該時間點,因而近期企業因履約需要,交易逐漸活躍。 另一方面有可能是大單拉動。“目前全國碳市場的交易模式包括掛牌協議交易和大宗協議交易。其中,掛牌協議交易為線上交易;大宗協議交易則是雙邊場外交易。部分大型發電集團子公司內部劃轉碳配額時會選擇該種交易方式”。施懿宸進一步表示,“上海環交所公布的價格信息通常是掛牌協議成交價。因此,通常掛牌交易更可能是真實的市場交易,但因為掛牌交易的交易規模通常有限,不排除有‘拉漲’的情況發生”。 CCER重啟可為非控排但有碳中和戰略企業提供機會 與“雙碳”目標和碳交易密不可分的,還有CCER的重啟規劃。 據了解,生態環境部于9月15日審議并原則通過《管理辦法》并指出,建設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降碳增匯、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溫室氣體減排行動的重大制度創新,是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 在施懿宸看來,我國自2017年3月暫停了對自愿減排交易項目申請受理以來,暫停簽發已超過6年。當前存量CCER已逐漸難以滿足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需求,本次《管理辦法》獲得原則通過后,初步認為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有望于年內迎來重啟。 “自愿減排市場和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之間的互動,可以為碳減排提供協同效應。”施懿宸認為,自愿減排市場鼓勵企業采取主動減排措施,而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通過設定碳排放目標和價格來規范企業的排放行為。 對于控排企業而言,可以在兩個市場中共同參與,既通過自愿減排實現環保目標,又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中購買碳配額。考慮到當前我國自愿減排市場單位碳成本相較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單位碳成本較低,自愿減排市場重啟后不僅可以豐富企業實現年度控排目標的方式,還可以有效控制減排成本。 同時,對于非控排企業而言,當前雖不能直接進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但可以探索參與自愿減排市場,加快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標。特別是在部分供應鏈核心企業,對上下游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提出要求的市場環境下,自愿減排市場重啟可以為非控排但有碳中和戰略需求的企業提供機會。 在談及我國碳市場當前的挑戰和未來發展趨勢,施懿宸指出,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但還不活躍。目前,全國碳市場覆蓋主體合計碳排放高達45億噸,是第二名歐盟碳市場(EU-ETs)覆蓋主體的合計碳排放——15億噸的三倍左右,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權配額交易市場。“但是碳配額仍以免費為基礎,有償分配尚未全面開展;并且,碳價形成機制尚不成熟,碳金融交易的基礎仍然薄弱。” 他建議,未來還需從逐步擴容控排行業、逐步擴大交易主體和交易產品、支持碳金融產品有序開發等維度著手,持續培育碳市場活力。

歡(huan)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