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yang)視新聞(wen) 2024-04-22 05:25:44
據中(zhong)國(guo)汽車(che)(che)流通(tong)協會的乘(cheng)(cheng)用(yong)車(che)(che)市(shi)場聯席分會的數據顯示,4月(yue)(yue)1日至14日,我國(guo)新能源乘(cheng)(cheng)用(yong)車(che)(che)市(shi)場零售26萬輛(liang),同比增長(chang)32%。4月(yue)(yue)上(shang)半(ban)月(yue)(yue),新能源乘(cheng)(cheng)用(yong)車(che)(che)零售滲(shen)透(tou)率為50.39%,首次超過傳統燃油乘(cheng)(cheng)用(yong)車(che)(che)。
2020年(nian),我國制定(ding)(ding)了到(dao)2035年(nian)新能(neng)(neng)源汽車(che)滲透(tou)率(lv)超過50%的目標,現已提前完成(cheng)(cheng)。什么是(shi)滲透(tou)率(lv)?首超50%,新能(neng)(neng)源車(che)取代燃油車(che)是(shi)否成(cheng)(cheng)定(ding)(ding)局?一文了解↓↓
一組數據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變化
據(ju)該協會的乘(cheng)(cheng)用(yong)車(che)(che)市(shi)場聯席分會的數據(ju)顯示(shi),4月1日至14日,我國新(xin)能源乘(cheng)(cheng)用(yong)車(che)(che)市(shi)場零售(shou)26萬輛(liang),同比(bi)增長32%,4月上半月,新(xin)能源乘(cheng)(cheng)用(yong)車(che)(che)零售(shou)滲透率為50.39%,首次超過(guo)傳統燃油乘(cheng)(cheng)用(yong)車(che)(che)。
近二(er)十年來,新能源(yuan)汽車以驚人的速度發展。
2005年(nian)到(dao)2015年(nian),中國新能源汽(qi)車用了10年(nian),滲透率才突破1%。
2016年到(dao)2019年,雖(sui)然新(xin)能源汽車(che)(che)滲透率提升(sheng)到(dao)5%,但燃油車(che)(che)依(yi)然是市場的主角(jiao)。
2020年是一個分水嶺,中國(guo)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50%的目標。
隨后,中國(guo)新能源汽車(che)滲透率迎來爆發式提升,2021年突破14%,2022年突破27%,2023年突破33%。
專家指出,隨著新能源(yuan)汽車滲透率的(de)(de)提高(gao),相關產(chan)業鏈也將(jiang)得到蓬勃(bo)發展,包括電池、電機、電控(kong)等關鍵零(ling)部件的(de)(de)制造,以及充電設施的(de)(de)建(jian)設,將(jiang)進一步促(cu)進中國制造業的(de)(de)轉型(xing)升級(ji)。
滲透率超50%意味著什么?
什(shen)么是汽車(che)滲(shen)透(tou)率?滲(shen)透(tou)率首超50%,是否意味著新能(neng)源取(qu)代燃油成(cheng)為(wei)定(ding)局?接下來一起聽(ting)(ting)聽(ting)(ting)中國汽車(che)流通協會乘聯分(fen)會秘書長崔東樹(shu)的分(fen)析。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聯分會秘書長 崔東樹:滲(shen)透率就(jiu)是指新能源車在整體(ti)(ti)乘用車銷(xiao)量的占比,體(ti)(ti)現了(le)(le)新能源車在市場的份額表現。如果滲(shen)透率達到了(le)(le)30%、50%,它就(jiu)代表了(le)(le)從一個初始階段(duan)(duan)到一個成(cheng)長階段(duan)(duan),到一個相對成(cheng)熟階段(duan)(duan),它是一個標志性(xing)的指標。
我們認(ren)為新能源(yuan)(yuan)車(che)替代燃(ran)油車(che),這(zhe)是(shi)時代發(fa)展的(de)(de)趨勢。主(zhu)要的(de)(de)原因在(zai)于從(cong)我們發(fa)展的(de)(de)趨勢,從(cong)低(di)碳環保的(de)(de)理念來說(shuo),燃(ran)油車(che)本(ben)身是(shi)一個(ge)一次能源(yuan)(yuan)的(de)(de)產品。而新能源(yuan)(yuan)車(che)它(ta)可以使(shi)用這(zhe)類的(de)(de)二次能源(yuan)(yuan)。所以新能源(yuan)(yuan)車(che)替代燃(ran)油車(che)是(shi)未來能源(yuan)(yuan)發(fa)展的(de)(de)一個(ge)轉換方式。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聯分會秘書長 崔東樹:滲透率首超50%的(de)話,目前意味著新(xin)能(neng)源車得到了消(xiao)(xiao)費(fei)者(zhe)的(de)日益(yi)的(de)認可。而且新(xin)能(neng)源車產品的(de)性價比已經(jing)達到了主流消(xiao)(xiao)費(fei)者(zhe)接受的(de)程度。證明了整個新(xin)能(neng)源車未(wei)來的(de)發展潛力還是(shi)比較大的(de),呈現持(chi)續逐步上升的(de)態勢。未(wei)來新(xin)能(neng)源車成為我們(men)消(xiao)(xiao)費(fei)主流是(shi)必然趨勢。
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遇 “逆風”
新能源汽車是近年來中國汽車工業的一大亮點,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nian)7月(yue),中國(guo)新(xin)能(neng)源(yuan)汽車累計生產量(liang)達到2000萬輛(liang)(liang),從第一輛(liang)(liang)新(xin)能(neng)源(yuan)車下線(xian)(xian)到1000萬輛(liang)(liang)用了15年(nian),而(er)第二(er)個(ge)1000萬輛(liang)(liang)只用了17個(ge)月(yue),2024年(nian)上(shang)半年(nian)中國(guo)將迎來第3000萬輛(liang)(liang)的下線(xian)(xian)。
2023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而這其中,有120.3萬輛是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77.6%。可以說,每4輛出口汽車中,有近1輛是新能源汽車。當(dang)中國的新(xin)(xin)能源汽車正在加速出(chu)海,“新(xin)(xin)航(hang)道”上,有些國家選(xuan)擇的不是尋求合作共贏(ying),而是制造“逆風”。
2023年10月,歐盟委員(yuan)會(hui)在沒有歐盟產業申請的(de)(de)情況下(xia),自(zi)行對(dui)(dui)中(zhong)(zhong)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不到半年時間(jian),歐盟委員(yuan)會(hui)再次表示,于3月7日(ri)開始,對(dui)(dui)自(zi)中(zhong)(zhong)國進口的(de)(de)電動汽車,進行海(hai)關登(deng)記,為期9個月。
為(wei)應對(dui)這(zhe)種(zhong)貿(mao)易保(bao)護(hu)主(zhu)義,中方也在(zai)積極采取行動(dong)。這(zhe)份編號(hao)為(wei)DS623的(de)案(an)件(jian),就是日(ri)前,中國(guo)在(zai)世界(jie)貿(mao)易組(zu)織(zhi)(WTO),發(fa)起同美國(guo)的(de)爭(zheng)(zheng)端磋商案(an)。3月26日(ri),中國(guo)就美國(guo)《通脹(zhang)削減法》有關(guan)新能源(yuan)汽車補貼等(deng)措施(shi),訴諸(zhu)世界(jie)貿(mao)易組(zu)織(zhi)爭(zheng)(zheng)端解決機制。
中方(fang)的理由是(shi),美方(fang)以“應(ying)對氣候變化”“低(di)碳環保”為名,出臺(tai)《通脹削減(jian)法(fa)》及其實施細則(ze),以使用美國等特定(ding)地區(qu)產(chan)品(pin)作(zuo)為補貼前(qian)提,制定(ding)出臺(tai)歧視性的補貼政策(ce),扭曲了(le)公平競爭(zheng),嚴重擾亂(luan)了(le)全球(qiu)新(xin)能源(yuan)汽車產(chan)業鏈(lian)和供應(ying)鏈(lian),違(wei)反了(le)相關世(shi)貿(mao)規(gui)則(ze)。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 何亞東:中方起訴(su),既(ji)是維護中方新能(neng)(neng)源汽(qi)車(che)企(qi)業(ye)利益和全(quan)球(qiu)新能(neng)(neng)源汽(qi)車(che)產業(ye)公平競爭環(huan)境(jing)的正當之舉,也是為了堅定(ding)捍衛(wei)以(yi)規則為基礎(chu)的多邊貿易體制(zhi),堅決維護新能(neng)(neng)源汽(qi)車(che)全(quan)球(qiu)產業(ye)鏈和供(gong)應鏈穩定(ding)。
記者(zhe)看(kan)到,中國在WTO發(fa)起的(de)訴訟中,詳(xiang)細列(lie)出了美方的(de)爭議措施(shi)。其中提(ti)到,2022年8月16日(ri),美國《通脹(zhang)削(xue)減法案(an)》通過立(li)法成(cheng)為法律,這(zhe)可能是現代經(jing)濟史上(shang),最大的(de)單一補貼措施(shi)。對《通脹(zhang)削(xue)減法案(an)》 提(ti)供的(de)氣候(hou)相關補貼,官方估計價值(zhi)為3930億美元,其他(ta)獨立(li)研究估計,這(zhe)些補貼的(de)價值(zhi)超過1萬(wan)億美元。
在中國給出(chu)如此具體數據(ju)(ju)的(de)(de)同時,一些國家則無法(fa)拿出(chu)令人信服的(de)(de)數據(ju)(ju)。近日,彭博社(she)的(de)(de)一篇報(bao)道(dao)也認為,相關(guan)數據(ju)(ju)分析,并(bing)不支持新興(xing)產業領域,存在所謂“產能過剩”的(de)(de)說法(fa)。
財政部副部長 廖岷:實(shi)際上(shang),貿(mao)易保護主義(yi)措施在歷史(shi)上(shang)屢見不(bu)鮮(xian),但無助于解(jie)決實(shi)質性(xing)問題。正如(ru)彭博社4月3日另(ling)一篇文章指出,過去十年美國(guo)采取鋼鐵保護主義(yi)措施,并未阻止美國(guo)金屬制造業(ye)就業(ye)崗位減少,還(huan)增(zeng)加了美國(guo)經(jing)濟其他(ta)領域成本(ben),降低(di)了行業(ye)競爭力,如(ru)果將這一政策(ce)應用(yong)于新(xin)能(neng)源(yuan)產業(ye),將進一步削(xue)弱美國(guo)應對氣候變化的能(neng)力。
特別提(ti)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chou)。如您不希望作品(pin)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pin)。
歡(huan)迎(ying)關(guan)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