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2 18:54:12
近年來閩南金三角發(fa)展“中規中矩”,“利用(yong)都市圈(quan)一體化建設(she)契機,通過(guo)‘1+1+1>3’的內部資(zi)源配置(zhi)優化,促進區(qu)域經濟發(fa)展,就顯得(de)更為重要”。
每(mei)經(jing)記者|劉(liu)旭強 每(mei)經(jing)編(bian)輯|劉(liu)艷美(mei)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179958
都市圈(quan)是推動(dong)區域協調發展(zhan)、加快(kuai)新型城(cheng)鎮化(hua)的重要載(zai)體。7月31日,國務院(yuan)發布《深入實(shi)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cheng)鎮化(hua)戰略五年行動(dong)計劃》,明確要實(shi)施現代化(hua)都市圈(quan)培育行動(dong),培育一批同城(cheng)化(hua)程度高的現代化(hua)都市圈(quan)。
2021年至今,全(quan)國已有(you)14個國家級都市圈先后(hou)獲批(pi)。在這之(zhi)外,還(huan)有(you)不少地方(fang)在密集部署都市圈,打造(zao)區域增長極。
近(jin)日,《福建(jian)省(sheng)國土(tu)空間規(gui)劃(2021—2035年(nian))》正(zheng)式公布(bu),“加快(kuai)建(jian)設福州都市(shi)圈和廈漳泉都市(shi)圈,打(da)造(zao)東南沿海城市(shi)連(lian)綿帶”,成為福建(jian)的(de)重(zhong)要(yao)戰略目標。
圖片來源:《福(fu)建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nian))》
早在2021年5月,福州就緊隨南京之后,獲批成為全國第二個國家級都市圈。而福建“最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區域”——廈漳泉都市圈,卻至今未能入圍。
在外界看來,作為曾(ceng)一(yi)度與長(chang)三角、珠三角齊名的“閩三角”,廈漳泉(quan)一(yi)體化雖已推(tui)進多年,但(dan)始終(zhong)沒有多少實(shi)質性(xing)突(tu)破。
就在不久前,福建省(sheng)人民(min)政府發布《廈漳(zhang)泉(quan)都市圈(quan)發展(zhan)規劃(hua)》(下稱《規劃(hua)》),明確到2030年(nian),廈漳(zhang)泉(quan)都市圈(quan)經(jing)濟綜(zong)合實(shi)力明顯增強,一(yi)體化(hua)建設(she)取得實(shi)質(zhi)性進展(zhan);到2035年(nian),輻射帶動能(neng)力進一(yi)步提升,成(cheng)為中(zhong)國式現代化(hua)都市圈(quan)的樣板。
這一次,三地能否真正改變“散裝”格局,合力帶動區域崛起(qi)?
由于文化(hua)、語言、習俗相(xiang)近相(xiang)通,廈漳(zhang)泉一體(ti)化(hua)一直是福建區(qu)域發展的重要議題(ti)。
圖片來源:新華社
早在2003年,福建(jian)就出臺《福建(jian)省(sheng)開(kai)展城(cheng)市聯盟工作(zuo)總(zong)體框架》,拉開(kai)廈漳泉同城(cheng)化建(jian)設序(xu)幕(mu)。
2010年,廈漳泉一體(ti)化被納入《全國主體(ti)功能區規劃》,同(tong)年福建提出“廈漳泉大都市區”概念(nian),積(ji)極推動(dong)三地(di)同(tong)城(cheng)化發展。
2018年,福(fu)建官方又作(zuo)出加快閩西南(nan)協(xie)同發(fa)展的決策部署(shu),廈(sha)門、漳(zhang)州(zhou)、泉州(zhou)、三明(ming)、龍巖五市開(kai)啟新一(yi)輪協(xie)作(zuo)發(fa)展之路(lu)。
然而(er)多(duo)年(nian)過(guo)去(qu),廈漳泉一體化(hua)發展并不盡如(ru)人意。
2023年福建省“兩會(hui)”期間,民建福建省委提案(an)建議(yi),優化(hua)(hua)廈漳(zhang)(zhang)泉都(dou)市圈(quan)一體化(hua)(hua)的發展路徑。提案(an)認(ren)為(wei),當前,廈漳(zhang)(zhang)泉都(dou)市圈(quan)一體化(hua)(hua)的發展正(zheng)在蓬勃向前,但進展“略顯緩慢(man)”,究其原因,主要(yao)是“行政區劃關系始終高于市場區際關系”。
對于廈漳泉同城化的制約因素,有(you)人總結為“廈門太小、泉州太散、漳州太弱”,雖不全面,卻也可見一斑。
如《規(gui)劃(hua)》中(zhong)所言,都市圈(quan)內部行(xing)政壁(bi)壘依(yi)然存(cun)在,中(zhong)心城市間發展的同頻(pin)共振效應還不(bu)明(ming)顯,廈門發展空間較為受(shou)限(xian),漳州發展基礎還比(bi)較薄弱,泉州發展集聚度仍不(bu)高(gao)。
與許多都(dou)市圈不同,廈漳泉(quan)都(dou)市圈沒有(you)明確的(de)中心城市。盡管(guan)不少觀點認為廈門城市行政級別最高,更有(you)潛質擔當“C位”,但在(zai)廈門大(da)學經(jing)濟學系副教授丁(ding)長發看來,“廈門不像深圳(zhen),它的(de)經(jing)濟總量不夠大(da),對周邊(bian)城市的(de)產(chan)業、資(zi)金、技術、人才(cai)、訂單(dan)溢出效應,遠遠小于虹吸效應”。
在(zai)丁(ding)長發看來,推動廈漳泉同(tong)城化,缺(que)乏一個強有力(li)的行(xing)政協(xie)(xie)調機制(zhi)(zhi)。據其透露,福建曾有意讓(rang)廈門牽(qian)頭協(xie)(xie)調三市同(tong)城化,但受限于行(xing)政障礙、財稅(shui)體制(zhi)(zhi)、利益分(fen)配等因(yin)素(su),同(tong)城化進展并不(bu)順利。
在丁長發看來,對比長三(san)角(jiao)、珠三(san)角(jiao)、膠東半島(dao)等沿海地區,如今(jin)廈(sha)漳泉地區的發展,已(yi)經相對滯后了。即使在福建(jian)省內,近(jin)年來廈(sha)漳泉都市圈(quan)的經濟發展,也不如福州都市圈(quan)。
數(shu)據顯示,廈漳泉(quan)(quan)三市GDP規模占福(fu)建(jian)(jian)全(quan)省比(bi)重,已由2010年(nian)50.8%,下降至2023年(nian)47.8%。尤(you)其是作為(wei)福(fu)建(jian)(jian)兩大(da)GDP萬億城(cheng)市,2021年(nian)福(fu)州正式超過泉(quan)(quan)州,成為(wei)全(quan)省“經濟第一市”,此后領先身位逐(zhu)年(nian)拉(la)大(da)。
今年(nian)(nian)上(shang)半(ban)年(nian)(nian),泉州一改去年(nian)(nian)的低迷狀態,GDP增(zeng)(zeng)速達到6.7%,同期福州增(zeng)(zeng)速也達到6.2%,攜手領跑萬億城市;但從GDP規模來看,泉州、福州上(shang)半(ban)年(nian)(nian)GDP分(fen)別為5924.96億元(yuan)、6121.64億元(yuan),相比去年(nian)(nian)同期分(fen)別增(zeng)(zeng)加約170億元(yuan)、340億元(yuan),福州增(zeng)(zeng)量是泉州的兩倍。
丁(ding)長發認為(wei),近年來閩南(nan)金三(san)角發展“中(zhong)規(gui)中(zhong)矩”,“利用都市圈一體化建(jian)設契機,通過‘1+1+1>3’的內部資(zi)源配置優化,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就顯得更為(wei)重要”。
根據(ju)《規劃》,廈漳泉都市圈包含廈門、漳州、泉州三個設區市除華安縣、永(yong)春縣、德化縣以(yi)外的區域(yu),面積2.03萬平方公里、占全(quan)省16%,海岸線1242公里、占全(quan)省34%,2023年(nian)末常(chang)住(zhu)人口約1838.9萬人、占全(quan)省44%。
圖片來源:廈門日報
雖(sui)相比成熟都(dou)市(shi)圈有落(luo)差,但經過多年培育(yu)發展,廈漳泉都(dou)市(shi)圈也積累了一定基礎。
人流,是(shi)三地互(hu)聯互(hu)通加速推進的直觀體(ti)現。近年廈(sha)門城(cheng)市交(jiao)通發(fa)展報告顯示,廈(sha)漳泉都(dou)市圈呈現同城(cheng)趨(qu)勢。
2021年(nian),廈門跨(kua)市通勤(qin)人(ren)數約為(wei)(wei)14萬人(ren),占總通勤(qin)人(ren)數6%,其中廈泉通勤(qin)約為(wei)(wei)4.8萬人(ren),占比34%;廈漳通勤(qin)約為(wei)(wei)9.3萬人(ren),占比66%。
到2022年,廈門與(yu)漳州、廈門與(yu)泉州全方式(shi)交互量(liang)分(fen)別達34萬(wan)人(ren)/日(ri)、28萬(wan)人(ren)/日(ri),跨(kua)市(shi)人(ren)數(shu)較(jiao)上年明顯大幅增長。
對廈漳(zhang)泉都市圈(quan)建設的基礎,按(an)照《規劃(hua)》中的表述(shu):
廈(sha)漳(zhang)泉(quan)三市(shi)融合、協同一體(ti)化(hua)發(fa)展的總體(ti)格局已基(ji)本形成。在此基(ji)礎上打(da)造(zao)廈(sha)漳(zhang)泉(quan)都市(shi)圈,有(you)利于整合廈(sha)門特區優(you)勢(shi)、漳(zhang)州(zhou)資(zi)源優(you)勢(shi)、泉(quan)州(zhou)民營經濟優(you)勢(shi),提(ti)升區域整體(ti)競爭力和影響力。
《規劃》同(tong)(tong)時明(ming)確,要(yao)增(zeng)強機遇(yu)意識和風險(xian)意識;加快提升廈(sha)漳泉(quan)同(tong)(tong)城(cheng)化(hua)水平,輻射帶動周邊(bian)城(cheng)鎮共同(tong)(tong)發展。
丁(ding)長發認為,都市(shi)(shi)圈建(jian)設其實就是(shi)軟硬件一體化(hua),最重(zhong)要(yao)的是(shi)找到三市(shi)(shi)共(gong)性,先易(yi)后難(nan)地推進。“教育、資(zi)源、文衛等‘軟’服務的跨區域共(gong)享相對容易(yi),交通基礎設施、港(gang)口一體化(hua)的‘硬’連接要(yao)建(jian)設好則(ze)更難(nan)。”
福廈高(gao)鐵泉州灣跨海(hai)大橋 圖片來源(yuan):新華社(she)
在此次《規(gui)劃》推(tui)動實施的七大一(yi)體(ti)化建設目(mu)標中,“基礎設施實現新聯通”被擺在首位,提出(chu)完善公(gong)路、鐵(tie)路、海(hai)運、航空構成的綜合立體(ti)交(jiao)通網絡。
具體(ti)而言,軌(gui)道交(jiao)(jiao)通重(zhong)點項目(mu)包括開工建設廈漳(zhang)泉城際鐵路R1線,推動建設廈門市軌(gui)道交(jiao)(jiao)通3、4、6號線和漳(zhang)州角美延(yan)伸段(duan)等(deng)項目(mu)。
其中備受關注的莫(mo)過于R1線——該線路貫穿廈(sha)門、漳(zhang)州(zhou)和泉(quan)州(zhou)三個城(cheng)市(shi),是廈(sha)漳(zhang)泉(quan)城(cheng)際鐵(tie)路主骨(gu)架線路,建(jian)成后將連接三大城(cheng)市(shi)中心(xin),對區(qu)域協同發展意義重大。
公(gong)開(kai)信息顯(xian)示,項目建(jian)設規劃已(yi)于2023年(nian)年(nian)底獲國家發展改革(ge)委批復。就在近日,福建(jian)省自然資源廳(ting)發布關(guan)于《泉州至廈門至漳州城際鐵路R1線(xian)工(gong)程海域使用論證報告書(shu)》的公(gong)示,意味著該(gai)項目距離開(kai)工(gong)更進一步。
圖片(pian)來源:福(fu)建日報(bao)漳州(zhou)觀察
據當地媒(mei)體(ti)今年4月報道,R1線(xian)項(xiang)目線(xian)路方(fang)案已基本確定(ding),接下來泉州、廈門(men)、漳州將聯合上報福建省發(fa)改委組織可行性研究審查,爭取實現(xian)年內(nei)開工建設目標。
此外《規劃(hua)》還提(ti)及,全力(li)建設(she)世界(jie)一流(liu)港口,加快建設(she)廈門(men)翔安機場(chang)等。
丁長發(fa)認為,作為國際(ji)性綜(zong)合交通樞紐,廈門(men)城(cheng)市地域面(mian)積、人口體(ti)量相對有限。向外輻射帶動漳州、泉(quan)州,既可以(yi)構(gou)筑廈漳泉(quan)一體(ti)化(hua)綜(zong)合交通體(ti)系,也可以(yi)反哺廈門(men)國際(ji)性綜(zong)合樞紐建設(she)。
交通是基礎(chu),產業(ye)相融(rong)則是都市(shi)圈建設的核心。《規劃》提出,廈漳泉都(dou)市圈要共建千億(yi)級現代優質產業鏈群,打(da)造我國東南沿(yan)海具有重要影響力(li)的創(chuang)新產業高地(di)。
圖(tu)片來源(yuan):攝圖(tu)網_501644266
具體來說,要推(tui)動科技創(chuang)新平臺聯動發展,共建(jian)現代優質產(chan)業鏈群,合力壯大(da)電子信息、先進(jin)裝備制造(zao)、石油(you)化(hua)工、紡織鞋服(fu)制造(zao)產(chan)業,培育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戰(zhan)略性新興產(chan)業,共促(cu)核心產(chan)業鏈整(zheng)體提升。
據當地媒體報道,截至2023年(nian),廈漳泉4573家工(gong)業企業產值超億元,2家國家工(gong)程研(yan)究中(zhong)心、57家國家企業技術中(zhong)心和(he)15所(suo)普通高等院校(xiao)在廈漳泉都(dou)市圈(quan)扎根落戶。
不過,丁長發認為,廈漳泉各地(di)爭資源的(de)情況還客(ke)觀存在。如何(he)結合各自特點取長補短,加強彼此產(chan)業(ye)嵌入、優化區域產(chan)業(ye)布局,實現(xian)“1+1+1>3”,是三地(di)產(chan)業(ye)同城(cheng)化面臨的(de)關鍵考(kao)驗。
丁(ding)長發(fa)進(jin)一(yi)步解釋,廈門有福建最好(hao)的多區疊加(jia)政策優勢,以及高(gao)水平的營商環境、城市(shi)美譽度、科(ke)研(yan)、國際化優勢,但(dan)土地資(zi)源、產(chan)業(ye)發(fa)展(zhan)綜合(he)成本、制(zhi)造業(ye)規模(mo)等短板明顯(xian)。
相(xiang)較而言,泉(quan)州(zhou)有發達的(de)民營經濟(ji)、都市圈內最大的(de)經濟(ji)體量,漳州(zhou)則(ze)坐(zuo)擁福建最大的(de)平原(yuan),土地資(zi)源優渥。三地之(zhi)間如果能夠按照都市圈規劃進行(xing)產(chan)業(ye)整合,對區域經濟(ji)發展有巨大幫(bang)助。
圖片來源:廈門日報
值(zhi)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在(zai)廈漳泉(quan)都市圈產業(ye)實(shi)踐中,毗鄰地(di)區“產業(ye)雙(shuang)向轉移”被頻頻提及(ji)。
2019年,廈門發(fa)改委發(fa)表《“五個一(yi)體(ti)化”的(de)廈漳(zhang)泉都市圈探索與實踐》,提到三地合(he)作共(gong)建園(yuan)區(qu),高標準建設廈泉(安溪)經濟(ji)合(he)作區(qu)、廈漳(zhang)(長泰)科技創業園(yuan)等,實現產業雙向(xiang)有(you)序轉(zhuan)移(yi)。
在(zai)丁長發(fa)看來,目前廈(sha)漳間的合作相對(dui)更為密切,廈(sha)泉兩地(di)的產業互動有待強化。
但綜合來看,產業規模(mo)不大是三市(shi)共同的(de)掣肘。
丁長發提到,深圳的(de)萬億產(chan)業對周邊城市有巨(ju)大(da)的(de)拉動作(zuo)用。反觀廈漳泉,僅千億級的(de)優(you)勢產(chan)業規模(mo)是遠(yuan)遠(yuan)不夠的(de)。
實際上,放眼(yan)整(zheng)個福建(jian),制造業整(zheng)體基(ji)礎也較為薄弱。比如在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中,福建(jian)僅(jin)寧德市動(dong)力電池集群入榜(bang)。
“打造現代制(zhi)造業(ye),不(bu)是(shi)一朝一夕之(zhi)功,非長(chang)期、大量的投資不(bu)可得。”丁(ding)長(chang)發認為(wei),廈漳(zhang)泉(quan)需深入分析各自產業(ye)發展、優勢(shi)互補情況,深化產業(ye)鏈合作。其(qi)中又涉及到財稅機制(zhi)改(gai)革、促進市(shi)場(chang)要(yao)素(su)流動等多個方面,如何走(zou)深走(zou)實(shi),考驗地方的決心與智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wen)》報社授權,嚴禁(jin)轉載或鏡(jing)像,違(wei)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bie)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chou)。如您不希望作(zuo)品出現在本站,可(ke)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zuo)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