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14 23:39:18
AI著作權(quan)爭議(yi)集中在內(nei)容產(chan)業(ye)的前后兩端(duan),前端(duan)是喂料的正(zheng)當(dang)合法(fa)性,后端(duan)是生成物的定性及使用(yong)規(gui)則。目前可考慮(lv)設(she)計喂料端(duan)的版權(quan)內(nei)容使用(yong)侵權(quan)例外規(gui)則,如非營利性合理(li)使用(yong)和商業(ye)用(yong)途的法(fa)定許可制度,以(yi)免(mian)妨礙技術(shu)發(fa)展(zhan)。
每經記者(zhe)|石雨(yu)昕 每經編輯|陳星
隨(sui)著人工智(zhi)能技(ji)術(shu)(AI)不(bu)斷發(fa)展(zhan)以及規模化商(shang)用進程逐漸加(jia)快,AI創作越來越多,有(you)關AI創作是(shi)否侵權的(de)爭議也越來越多。
記者注意到,為規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國家互聯網信(xin)息辦公(gong)室(shi)9月14日就《人工(gong)智能生成合(he)成內容標識辦法(征求意見稿(gao))》公(gong)開征求意見。
與此同時,9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san)屆中國(guo)知(zhi)識產(chan)權(quan)年會在北京舉辦。會議期間,圍繞AI著作權問題,中(zhong)(zhong)國社(she)會(hui)科學(xue)院知識產權中(zhong)(zhong)心主任管育鷹接受了《每日經濟新(xin)聞》(以下簡(jian)稱NBD)記者專訪。
管(guan)育鷹表示,AI著(zhu)作權爭議集中(zhong)在內容(rong)產業的前后兩(liang)端(duan),前端(duan)是喂料的正當合法性,后端(duan)是生成物(wu)的定(ding)性及使用規則,這些(xie)爭議的發生和解決(jue)可以推動討(tao)論并盡(jin)早形成共識。
NBD:現實生(sheng)(sheng)活(huo)中向AI投喂他(ta)人畫(hua)作或文字(zi),生(sheng)(sheng)成自己(ji)的“作品”,這是否屬于侵(qin)權(quan)?如(ru)果(guo)利用AI創(chuang)作生(sheng)(sheng)成的內(nei)容不進行市場化運營并(bing)(bing)牟(mou)利,也會(hui)侵(qin)權(quan)嗎?如(ru)果(guo)作者(zhe)利用AI創(chuang)作,并(bing)(bing)且在作品中聲(sheng)明了(le)已使用人工(gong)智能,還(huan)會(hui)涉及侵(qin)權(quan)嗎?
管育鷹:依(yi)據目前的(de)著作權(quan)法,不屬于法定的(de)權(quan)利限制(zhi)和侵權(quan)例(li)外情形的(de),未經(jing)許可免費使用屬于侵權(quan)。AI投喂和生成(cheng)是(shi)兩個環節,行(xing)為(wei)主體、涉(she)及的(de)法律關系可能不一(yi)致,是(shi)否侵權(quan)要根據個案事實依(yi)法判斷。
如果AI生成內容不作(zuo)為市場化(hua)運營的(de)版(ban)權作(zuo)品進行牟利,而是用于自娛自樂或符合法律規定的(de)侵權例外情形就不會涉(she)及侵權。
利用AI創作需要體現作者的獨創性構思,并在生成物上增加了獨創性內容,最終作品不是簡單復制已有作品或與之構成實質性相似,這種情況下生成并加工過的內容可以成為作品。不過,法律規定這類演繹作品的著作權行使不能損害原作品的著作權,若不符合侵權例外情形,僅聲明使用AI創作并不能免除演繹創作者和演繹作品使用者的侵權責任。
NBD:判斷(duan)AI生成內容有無著(zhu)作權的關鍵是(shi)什么?在(zai)實踐中判定存在(zai)哪些阻礙?
管育鷹:關(guan)鍵在于(yu)生(sheng)(sheng)成(cheng)物(wu)(wu)有無體(ti)現人類作(zuo)(zuo)者(zhe)的(de)(de)獨創(chuang)性表(biao)達。判定的(de)(de)主要阻礙因素是AI生(sheng)(sheng)成(cheng)物(wu)(wu)在客觀外在表(biao)象上與人類作(zuo)(zuo)者(zhe)創(chuang)作(zuo)(zuo)的(de)(de)作(zuo)(zuo)品相(xiang)似甚至一致,容易讓(rang)人將機(ji)器(qi)生(sheng)(sheng)成(cheng)和人類表(biao)達兩種(zhong)本(ben)質不(bu)同的(de)(de)信(xin)息生(sheng)(sheng)成(cheng)過(guo)程(cheng)弄混。
洗稿即是典型的(de)(de)利(li)用算法(fa)(fa)技術人為(wei)將原(yuan)作(zuo)(zuo)分(fen)解為(wei)數據之(zhi)后重新(xin)整(zheng)合形成新(xin)“作(zuo)(zuo)品(pin)”,其(qi)信息呈現(xian)的(de)(de)外觀表現(xian)形式與原(yuan)作(zuo)(zuo)品(pin)看似(si)有差異,但內(nei)容與原(yuan)作(zuo)(zuo)品(pin)構成實質性相(xiang)似(si)。理論上經過洗稿的(de)(de)內(nei)容,利(li)用算法(fa)(fa)技術也可反推出(chu)來(lai)。
NBD:在您(nin)看來(lai),AI輔(fu)助創作(zuo)與AI無干預直(zhi)接生(sheng)成(cheng)有(you)哪(na)些(xie)區別?人工(gong)(gong)智(zhi)能工(gong)(gong)具生(sheng)成(cheng)的內容(rong)是(shi)(shi)否構成(cheng)作(zuo)品?如果(guo)是(shi)(shi)作(zuo)品,著作(zuo)權屬于創作(zuo)者還是(shi)(shi)人工(gong)(gong)智(zhi)能?目前(qian)我(wo)國法(fa)律在這(zhe)方面有(you)哪(na)些(xie)規定?
管育鷹:AI輔助創(chuang)作(zuo)與AI無干預直接(jie)生成(cheng)的區別在于(yu),前一種情形下(xia)作(zuo)者對于(yu)生成(cheng)內容事(shi)先須有創(chuang)意,事(shi)中應作(zuo)出了獨創(chuang)性表達(da)且(qie)其獨創(chuang)性貢獻(xian)足以使最(zui)終(zhong)作(zuo)品(pin)與原作(zuo)品(pin)不(bu)構(gou)成(cheng)實質性相似。
我國立法對最終滿足作(zuo)品要件(jian)的AI輔助創(chuang)作(zuo)物沒有明(ming)確規(gui)定,通常AI系統運(yun)營(ying)者(zhe)會在使(shi)用者(zhe)開(kai)始使(shi)用前以“同(tong)意(yi)-退(tui)出(chu)”的格式條(tiao)款對著作(zuo)權歸屬做出(chu)約(yue)定,具體內(nei)容(rong)要仔細查(cha)閱。
NBD:目前AI著作權爭議(yi)集中在哪些地方?在您看來,可以從哪些維(wei)度擴展知識產權法律的適用范圍(wei),以盡快構建一個與AI時代發展相適應(ying)的法律制度環境?
管育(yu)鷹:AI著作(zuo)權爭議集(ji)中在內容(rong)產(chan)業的(de)前后兩端(duan),前端(duan)是喂料的(de)正當(dang)合(he)法性,后端(duan)是生成物(wu)的(de)定性及使用規則,這些爭議的(de)發生和解決可以推動討論并盡(jin)早形成共識。
AI技術(shu)和相關產(chan)業(ye)發(fa)展(zhan)迅速,立(li)法和研究及時跟進非(fei)常必要(yao)。相對于安全、隱私、勞動力等主要(yao)議題,知(zhi)識產(chan)權制度受沖擊(ji)的(de)力度不(bu)是(shi)那么重(zhong)大,但(dan)因(yin)對技術(shu)發(fa)展(zhan)最(zui)為靈敏(min),與AI相關的(de)知(zhi)識產(chan)權法律規則的(de)明確和完善(shan),可以為其他領域提供一些治(zhi)理思(si)路(lu)。
我個人認為,目前可考慮設計喂料端的版權內容使用侵權例外規則,如非營利性合理使用和商業用途的法定許可制度,以免妨礙技術發展。但(dan)這種侵權豁免僅限于訓(xun)練行為本身(shen),對(dui)AI生成(cheng)物(wu)、AI輔助(zhu)創作(zuo)作(zuo)品的(de)使用(yong)是否侵權的(de)判定,還須回歸著作(zuo)權法的(de)現有框架,以(yi)維(wei)護新業態下原創者群體與AI產(chan)業競爭者之間的(de)利益平衡。
NBD:AI技術的快速發展會對知識產權保護造成(cheng)哪些(xie)新的困難?
管(guan)育(yu)鷹:知識產(chan)權制度本身就是因技(ji)術發展而產(chan)生,反過來(lai)也對技(ji)術發展具(ju)有促(cu)進、引領、保障和(he)規范作用。AI技(ji)術帶來(lai)的問題與歷史(shi)上(shang)歷次大的技(ji)術變革一樣,會給知識產(chan)權制度的適用帶來(lai)沖擊(ji),因為相對于(yu)飛快發展的技(ji)術來(lai)說,立(li)法總(zong)是滯后的。
不(bu)過,法(fa)治(zhi)是根據現實中(zhong)的矛盾(dun)不(bu)斷磨合(he)協調各(ge)方利益、達成和維系(xi)法(fa)律關系(xi)平衡的過程,AI帶來的新問題也會隨著治(zhi)理經驗(yan)的累積逐漸形成社會共識,進(jin)而(er)通過法(fa)律規則加以明確(que)。
封面圖片來源(yuan):主辦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mei)日(ri)經濟新聞》報(bao)社(she)授(shou)權,嚴禁(jin)轉載或鏡(jing)像(xiang),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bie)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chou)。如您(nin)不希(xi)望作品出現在本(ben)站,可聯系我(wo)們(men)要求撤(che)下您(nin)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wen)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