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03 23:53:02
今年4月洛陽曾表態,如果不能重塑產業格局,就會在產業變革浪潮中被淘汰出局。眼下前三季度數據公布,洛陽GDP總量4454.9億元,增速5.8%,分別高于全國、全省平均增速0.6個、0.2個百分點。在當地統計局的經濟解讀中特別提到,從產品看,鋰離子電池累計生產1658萬千瓦時,“實現了從零星生產到成為全市重要行業的轉變”。
每經記者|楊歡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725955
11月3日,襄陽統計局公布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55.4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0%。三次產業結構為9.2:41.4:49.4。在此之前,同為中部非省會強市的“老對手”宜昌和洛陽已率先公布數據——
前三季度,洛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54.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8%,分別高于全國、全省0.6個、0.2個百分點。同期,宜昌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53.2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8個、1.0個百分點。
解讀:中部競速,非省會第一城是近年來的一大看點。洛陽曾是絕對的“領跑者”,其GDP一度比合肥、南昌等省會城市還高,不過在2022年到2023年的兩年時間內,洛陽被接連趕超——2022年,湖北襄陽GDP超過洛陽,成功晉位;2023年,襄陽繼續守擂,同期湖北宜昌也實現反超。
隨后,中部非省會第一城的競爭在湖北兩城之間展開,2024年宜昌、襄陽GDP雙雙突破6000億元大關,最終宜昌以6191.12億元的GDP總量,超過襄陽的6102.41億元。這也意味著,在2023年超越洛陽后,中部非省會第一城,再度易主。
今年前三季度,襄陽GDP4355.46億元,同比增長4.0%。這一增速低于全國平均線1.2個百分點,放在湖北全省來看,也略顯遜色——今年前三季度湖北GDP增速達6.0%,居于全國前三,襄陽的增速低于全省2.0個百分點。即便與襄陽自身相比,增速也較上半年下滑了1.3個百分點。
眼下,襄陽前三季度相關經濟細分數據均未公布。以去年全年情況來看,曾有專家指出,“襄陽過去因汽車而輝煌,現在也被汽車扯后腿。這部分下滑的份額很難一下子被其他新興產業彌補起來。”但另一方面來看,一旦襄陽汽車產業轉型集中見效,當地產業發展也會整體走入新的階段。
這一點,在洛陽身上同樣適用。關于洛陽的“失速”,當地專家的切身體會是,當合肥等經濟總量曾經落后于洛陽的城市已經在發展芯片、新能源汽車等高附加值產業,洛陽還是和幾十年前一樣,在做重型裝備、軸承、耐火材料等傳統產業。
今年4月當地曾表態,如果不能重塑產業格局,就會在產業變革浪潮中被淘汰出局。眼下前三季度數據公布,洛陽GDP總量4454.9億元,反超襄陽約100億元;增速5.8%,分別高于全國、全省平均增速0.6個、0.2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1—9月,洛陽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7%,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速4.5個百分點;規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6%,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速5.5個百分點。
在當地統計局對前三季度的經濟解讀中特別提到,從產品看,鋰離子電池累計生產1658萬千瓦時,“實現了從零星生產到成為全市重要行業的轉變”。就在不久前,寧德時代(洛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20億元,經營范圍包括電池制造、電池銷售、新興能源技術研發、新材料技術研發等。
據報道,作為寧德時代在全球范圍布局的十三大生產基地之一,洛陽基地按照“燈塔工廠+零碳工廠”標準,分四期建設,全部建成后將帶動上下游產業集聚發展,預計可實現年產值超2000億元,助力洛陽成為全球重要的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部非省會城市中,目前“6000億級”經濟體量的僅有宜昌、襄陽兩城,去年,洛陽GDP5818.6億元,距離再上一個千億臺階,一步之遙。根據年初的既定目標,洛陽今年GDP預期增速為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
廣東發放“廣東優品購”消費券
11月3日上午,“粵享暖冬樂游廣東”消費季活動新聞發布會在廣州舉行。據悉,從2025年11月起至2026年3月底,廣東省政府決定在全省開展“粵享暖冬樂游廣東”消費季活動,旨在持續聚人氣、促消費、穩增長。舉辦這次活動,是廣東切實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政治責任,錨定堅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的一項重要工作。前三季度數據顯示,廣東省社消零總額約為3.43萬億元,居于全國第二位。
浙江打造制造業五支重點人才隊伍
據浙江發布消息,《浙江省制造業人才支持計劃行動方案(2025-2027年)》印發,聚焦“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養,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當中提出,打造制造業五支重點人才隊伍,包括以卓越工程師為代表的工程技術人才隊伍、引領產業發展的創新企業家隊伍、扎根歷史經典產業的工匠人才隊伍、規模龐大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促“兩新”深度融合的專業化科技服務人才隊伍。
我國裝機規模最大火力發電廠投產
據央視新聞消息,記者11月3日從國家能源集團獲悉,位于浙江寧波的北侖電廠9號機組經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后,順利投產。自此,北侖電廠成為我國裝機規模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其發電能力穩居全國火電之首。據介紹,北侖電廠9臺機組滿負荷下一天可發約1.76億度電,能滿足約2000萬戶家庭一天的用電需求,預計年發電量超400億度,極大滿足華東地區的安全用電需求。
亞投行宣布計劃在香港設立辦事處
11月3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宣布計劃在香港設立辦事處,以滿足其不斷增長的業務需要。香港特區政府歡迎亞投行的決定,并表示會全力協助亞投行進一步推動亞洲基礎設施的可持續發展。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作為亞投行成員,中國香港一直致力協助亞投行充分利用香港蓬勃的資本市場、世界級的專業服務和多元化的金融產品,以支持該行在項目融資、發債、投資及財務管理等方面的運作。
財政部官網新增“財政部債務管理司”
近日,財政部官網“機構設置”欄目更新信息顯示,財政部債務管理司已列入“部機關”列表。官網介紹,債務管理司主要職責包括:擬訂并執行政府國內債務管理制度和政策。擬訂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和辦法。編制國債和地方政府債余額限額計劃。承擔政府內債發行、兌付等有關管理工作。承擔政府外債管理工作,擬訂基本管理制度。加強政府債務監測監管,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
前三季度海洋生產總值7.9萬億元,同比增長5.6%
自然資源部11月3日發布,前三季度我國海洋經濟呈現穩中有進良好局面。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海洋生產總值7.9萬億元,同比增長5.6%。其中:主要海洋傳統產業發展向好。海洋船舶新承接訂單量、完工量和手持訂單量繼續保持全球領先。
海洋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海洋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同比分別增長5.7%、6.2%,海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7%,其中出口額同比增長6.5%。海洋旅游業持續復蘇,增加值同比增長7.0%;郵輪旅游熱度不斷攀升,全國郵輪港口接待旅客205萬人次,同比增長28%。
與此同時,海洋新興產業加速發展。海洋工程裝備交付和手持訂單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3.6%和7.0%。
泉州和無錫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
據泉州市委宣傳部消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新一批“創意城市網絡”成員名單,福建省泉州市成功入選,并獲“世界美食之都”稱號。這是繼2021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后,泉州的又一世界級城市名片。
此次全球共有58座城市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中國入選的另外一個城市為江蘇省無錫市,其獲評“世界音樂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這些新入選的城市之所以脫穎而出,是因為它們在文化和創造力上的積極投入,以及在城市規劃方面的創新方法。
創意城市網絡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04年設立,是一個旨在將全球以創意和文化作為經濟發展主要元素的城市聯結起來,借此推動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國際城市網絡聯盟。目前,全球已有408座城市成為該網絡成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