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對于近期相關部門東遷通州的消息,政府雖然沒有表態,但其實已經有動作在暗中進行,諸如相關村落的凍結與拆遷,一些配套設施的落地、合作都在積極推進。該人士進一步指出,“副中心”這個概念,在特大城市中,只有上海提出過,并成功塑造了浦東;而通州作為北京的副中心,未來的預期十分可期。 【詳細】
在諸多政經觀察人士看來,通州的經濟規模,始終處于起步階段,通州建設現代國際新城,似乎“就是建房子”。過去幾年,通州傾力于房地產開發,在產業規劃和產業培育上,已落后于大興、房山、昌平等新城區域。很多產業的關聯性不強,不成規模,不成體量,基礎設施脫節,交通潮汐現象嚴重。現實中的通州依舊是房地產業一枝獨大,產業轉移進程緩慢。 【詳細】
通州目(mu)前有城少(shao)業,居(ju)民居(ju)住在這里(li)(li),上班(ban)在城里(li)(li),每天坐(zuo)地鐵來(lai)回,所以被稱(cheng)為“睡城”。
圖片來源:和訊網
資料來源:搜狐焦點
每經網根據(ju)公(gong)開資料(liao)整理(li)
通州區(qu)今年共有(you)重(zhong)點建設(she)項(xiang)目任務(wu)86項(xiang),總(zong)(zong)投資1638.8億(yi)(yi)元(yuan)。其(qi)中,產業類(lei)13項(xiang),總(zong)(zong)投資977.6億(yi)(yi)元(yuan);能源生態類(lei)10項(xiang),總(zong)(zong)投資102.1億(yi)(yi)元(yuan);民生保障類(lei)8項(xiang),總(zong)(zong)投資180.96億(yi)(yi)元(yuan);交通類(lei)9項(xiang),總(zong)(zong)投資60.2億(yi)(yi)元(yuan)。另有(you)46項(xiang)處于重(zhong)點推(tui)進前(qian)期工(gong)作階段。
十(shi)年已然錯(cuo)過,處(chu)于媒體聚光燈下的通州,2015年再提城市副中心,是將切實帶動當地產業的發展,還是繼續淪為(wei)炒作與噱頭?
每經網綜合報(bao)道(專題制(zhi)作:李凈翰 圖片設計:余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