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21 02:39:24
時間回溯到4年前的今天,7月21日的那場特大暴雨,至今讓不少北京市民心有余悸:上百萬人受災,暴雨造成79人不幸死亡,經濟損失上百億元。
時間回溯到4年前的今天,7月21日的那場特大暴雨,至今讓不少北京市民心有余悸:上百萬人受災,暴雨造成79人不幸死亡,經濟損失上百億元。
就在昨天,又一場暴雨襲擊北京,實際上,這場暴雨從前天就已經開始。同樣是降雨量大、影響廣,持續時間長,同樣是暴雨橙色預警,但不同的的是,北京在此次應對汛情中相對多了一分“從容”,盡管城區也有這樣那樣的內澇災害,但整體而言算是經受住了考驗。這種“從容”背后,是相比4年前應對措施、手段的提升和優化,比如,當地首次與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合作,在啟動暴雨橙色及以上預警后,將在手機導航地圖里實時顯示積水點信息;19座城區下凹式立交橋主路積水超過20厘米,將會商決定是否啟動擋水板……雖然我們無法影響暴雨,但我們可以將暴雨帶來的影響降低一點再降低一點。
暴雨橙色預警下的北京:白領淡定等外賣3.5小時
◎每經記者 張雯
7月20日,橙色預警級別的暴雨降至北京,不少在北京生活的人突然發現,尋常依賴的智能生活被這場暴雨中斷。當然,也有不少人發現,與4年前那場暴雨相比,自己少了些驚慌更多了一份淡定。
“一份快餐,我等了三個半小時,最終通知我取消了。”北京媒體人老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送餐員告訴我,他們已經壓了20多單根本無法送出,因為有的道路大水漫到了大腿,他的同事和電動車都被困在路上。”
隨著暴雨時間線的刷新,到了下午,積水已經導致北京多條道路阻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豐臺區角門地區現場看到,車輛或拋錨在積水最深的十字路口中央,或緩慢掉頭,百度地圖路況顯示,豐臺地區多條道路出現重度擁堵。
不過,由于此次暴雨預警在7月18日即提前發布,市民的應對多了一分從容:北京市民小趙告訴記者,“我買好了車內破窗錘,防止被困;家里也存了不少食物,以防外賣難送、飯店難去。”
與此同時,北京市也在今年首次推出了與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的合作,擬在橙色預警時發布實時積水動態。
記者體驗:3公里距離難進海底撈
7月20日下午3點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豐臺區角門東附近出發,試圖前往位于角門西的海底撈,對這段地鐵僅一站地、最遠距離不過3公里的路面積水及交通情況進行測試。
60分鐘后,直接前往、繞遠路前往、從中間居民區插路前往等三種方法都測試完畢,測試結果是:三種方式均無法駕車前往,除非下車打傘涉水而過。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在于位于馬家堡西路兩端十字路口,均因地勢較低造成嚴重積水,普通轎車進入之后即熄火無法啟動,這造成了馬家堡西路在兩個十字路口兩端之外道路的嚴重擁堵。
在暴雨中,北京多處道路積水,這也給“滴滴打車”等軟件帶來更大的漲價空間。根據《北京晨報》在7月20日10時左右所做的測算,滴滴快車調價2.1倍,uber調價2.3倍;7月20日中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平時從家里到單位30元左右的滴滴“快車”費用,漲到了60多元。
暴雨之下,互聯網+餐飲、互聯網+打車紛紛進入“癱瘓”或漲價狀態,不過一些快遞仍在正常運行。
城區防汛:北京從容應對大暴雨
近300個航班取消,多條線路列車停運,城區164條公交線路采取措施……此次暴雨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交通方面。
不過,與2012年的“7·21”暴雨相比,這次北京市的防汛更加從容。
20日5時,北京市排水集團的防汛響應由一級升級為防汛特級(最高級別)響應。響應啟動后,集團全員備勤。中新網報道稱,共出動防汛人員3000余人,應對雨情。
為應對強降雨過程,北京市氣象局于19日16時30分將Ⅳ級應急響應升級為Ⅲ級。響應期間,北京市氣象局應急辦主任、備班副主任24小時在崗帶班,應急辦備班成員24小時在崗值班。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暴雨多了積水點的動態實時播報,有助于引導人們在線路規劃時避開積水及擁堵路段。
據了解,今年汛期北京交管部門首次與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合作,在該市啟動暴雨橙色及以上預警后,將在手機導航地圖里實時顯示積水點信息,目前涵蓋北京128個積水點的“積水地圖”已上線,供市民隨時查詢。其中,15個重度積水點可提供實時積水提醒及繞行線路。不同等級積水點用不同顏色區分,紅色為重度、橙色為中度、藍色為輕度。
16時30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檢索百度地圖APP發現,此前為前往角門西海底撈而經過的積水斷路點,尚未顯示在百度地圖上,除了顯示“擁堵”,此處積水點信息尚未實現動態播報。
截至7月20日17時,記者從公交集團獲悉,受到降雨影響,共有164條公交線路采取措施,其中甩站措施118條,區間措施21條,繞行措施8條,等停、停駛措施15條,采取擴大措施2條。
北京公交集團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為應對暴雨,北京公交集團將增配各市區線路的機動運力,在滿足工作性客流通勤需求的基礎上,著力縮短上、下午低峰以及晚二次高峰的雨天行車間隔。
北京多舉措防橋區變“積水潭”破解“大拉槽”成城市防澇關鍵
◎每經記者 馮彪
時隔4年后,7月20日,北京再遭暴雨襲城。當車輪從積水中破水而出,水波四濺,場面既頗顯“霸氣”,又折射出城市防澇的尷尬。
一則“北京暴雨,車主在北京南五環橋下被困,直播求打賞修車!緊急擴散!”的微博在網上廣為流傳,視頻中清晰可見車主的汽車一半被淹在淤積的雨水中。
對于城市防澇來說,最大的軟肋便是地勢低洼的下凹式立交橋下,由于其低于正常路面,被市民俗稱為“大拉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自2012年后,北京啟動包括改造排水泵、制定應急方案等多項措施應對下凹式立交橋的積水問題。然而,此次暴雨仍造成多處橋下積水。
積水多在“大拉槽”
此次暴雨來襲造成北京部分路段積水。20日11時50分,記者查看全市積水地圖,發現重度積水點位達到13個。
重度積水點位主要包括豐臺區會城門橋南鐵路橋下、海淀區西三環北路紫竹橋、海淀區杏石口路、海淀區杏石口路南辛莊路口、楊莊路、海淀區砂石廠路鐵道橋下、海淀區田村東路鐵道橋下、海淀區旱河路阜玉北口北鐵道橋下、豐臺區豐臺西路洪泰莊路口、豐臺區程莊路程莊路南口、順義區白馬路馬坡橋下、懷柔區迎賓路南華公鐵立交橋、懷柔區北房路安各莊村南公鐵立交橋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重度積水點大多位于橋下。有數據顯示,在2012年北京“7.21”暴雨中,37處交通中斷,其中27處系由橋下積水所致。2015年,北京共有437座下凹式立交橋,無疑為城市防澇帶來難度。
昨日的暴雨仍將下凹式立交橋的防澇軟肋展露無疑,個別立交橋變身“積水潭”。
以豐臺區羊坊橋為例,記者注意到,此地積水已淹沒過一輛保時捷轎車車輪的2/3,并導致該車熄火。該車司機向記者表示,車已經在水中浸泡超過3小時都沒有叫到拖車。
豐益橋積水同樣嚴重,據新京報報道,豐益橋附近20輛車被困。北京交管局官微稱,造成豐益橋積水嚴重的原因之一是強降雨造成馬草河河水倒灌。距豐益橋1千米左右的麗澤橋積水約10厘米,行人均靠著墻根行走,多輛轎車行至此處掉頭,單行道變成“雙行道”。
多項對策迎“大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下凹式立交橋區域積水此前已經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并制定了專門的應對方案。
據了解,早在2011年,北京市相關部門就開展了對立交橋增設調蓄池的研究,針對每個立交橋進行具體分析。
2012年遭遇“7·21”暴雨后,北京還啟動了立交橋排水泵站改造工作,同時還在石佛營、來廣營西等9座橋區還將修建蓄水池,今年5月29日,北京市交通委對2016年北京市道路交通防汛工作進行部署。這次會議專門提及下凹式立交橋區域的防汛安排,具體包括:
在蓮花橋、六里橋、木樨園橋等共19座下凹式立交橋區設置擋水板,并由市水務局、市公安交管局、市交通委路政局各指派一名工作人員組成三人指揮小組。當19座城區下凹式立交橋主路積水達到20厘米,且積水仍再繼續上漲時,市水務局牽頭采用現場三方會商機制,決定是否啟動擋水板。
啟動擋水板的同時,要立即向市公安局交管局報告,由市公安局交管局啟動橋區疏導方案。
上述方案還規定,公安局交管局要依據下凹式立交橋區20厘米、27厘米積水線的有關規定,及時封閉交通,防止泡車。
而在去年,北京市規劃委還制定了新版的《城市雨水系統規劃設計暴雨徑流計算標準》,并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專門規定了下凹式立交橋的排水能力,將按照不同區域、不同級別分別明確設定。
根據征求意見稿,在中心城區,一般道路下凹式立交橋排水能力要抵御得住20年一遇的暴雨;重要道路和特別重要道路要抵御得住30年一遇的暴雨。
大岳咨詢總經理金永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應該說此前的各項措施還是起到了效果,這次暴雨時間甚至比2012年長,雖然個別下凹式立交橋仍有積水,但積水點并不像2012年那樣多。從另一個角度看,北京防澇工程還應該加快。”
氣象專家:北京此次暴雨強度不及“7·21”持續時間超當年兩倍
◎每經實習記者 張懷水
7月20日11時30分,北京市預警中心、北京市氣象臺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此前,19日7時30分北京市曾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信號,隨后在20日清晨升級為“黃色預警”,隨著再度升級為“橙色預警”,這已是北京當天第二次升級暴雨預警等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自2005年國家氣象部門建立天氣預警制度以來,北京發出暴雨橙色預警信號的情況并不多見。而4年前北京“7·21”暴雨事件(2012年7月21日),氣象部門發出的同樣也是暴雨橙色預警信號。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分析,此次強降雨天氣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因為副熱帶高氣壓加強北抬,副高外側有強盛的暖濕氣流,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水汽,這些水汽在華北、黃淮一帶與冷空氣劇烈交匯,造成了強度較強的黃淮氣旋,從而導致了強降水天氣的發生和發展。
這一輪降雨持續時間更長
提到北京“7·21”暴雨,雖已時隔4年,但不少人仍心有余悸。2012年7月21日當天,市氣象臺連發5個預警,暴雨級別上升到橙色預警,全市平均降雨量164毫米。
北京市氣象局還將本輪降雨與2012年“7·21”特大暴雨進行了對比:兩次強降雨天氣過程,共同點為過程雨量大、降水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區別在于,今年的降雨是受到了黃淮氣旋北上的影響,雨強相對較小。
但北京“7·21”特大暴雨一共持續了17個小時,而本輪降雨截至記者發稿時已持續36小時,并且仍將持續。
有氣象專家表示,北京受到新生冷渦影響,這個冷渦比較強勢,和偏東風帶來的充沛水汽輸送一結合,就釀成了“透雨”,但冷渦移動有點慢吞吞,導致了本輪降雨“戰線”很長。
北京城建集團高級工程師張金福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城市規劃角度來看,暴雨并不是最可怕的,暴雨過后城市排水系統的工作效率和發揮的作用非常關鍵。‘7·21’事件當中,很多事故都是因為城區內或者立交橋下低洼處積水無法排解或者積水倒灌所導致的。”
“與南方相比,北方地區降雨量雖然比南方地區要小,但也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為北方遭受降水的頻次少,特別是強降水的頻次。因此公眾對于暴雨天氣的防范意識比較薄弱,遇到暴雨以后,缺乏減災意識。此外,不同城市的地形地貌、城建特點也不盡相同,這對于降雨以后的排澇也是有所影響的。”馬學款說。
北京市防汛部門表示,今年設置了100處積水點固定站監測信息,已掛賬督辦42處積水點,并研究推進下凹式立交橋排水治理,切實改善下凹式立交橋積水狀況。
此次北方降雨現兩大特點
在7月19日10時,中央氣象臺就將暴雨預警升級為橙色,華北中南部、黃淮大部以及湖北中部、湖南西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區有大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
中央氣象臺稱,20日到21日,雨帶繼續東移并向東北方向延伸,東北地區中南部、華北東北部、山東中北部、湖北東部、安徽中部、河南東南部有中到大雨,其中遼寧、吉林、安徽、湖北等地有暴雨天氣。
“此次北方降雨過程有兩大主要特點,一是影響范圍廣,二是持續時間長。本次強降雨天氣過程從18日開始自西向東先后影響了西北3省(甘肅、寧夏、陜西)、華北2省(山西、河北)2市(北京、天津)、黃淮2省(河南、山東)以及長江流域的四川、重慶、湖北、湖南、蘇皖北部等地,明天開始還會影響到東北地區的遼寧、吉林等地。這次降雨過程成為今年入汛以來影響北方范圍最廣的降雨。”馬學款說。
中央氣象部門表示,此次降水的強度較大,主要體現在雨量上。從目前的監測來看,受降雨影響的區域,普遍出現了大到暴雨,部分地區出現了大暴雨、局地出現特大暴雨。例如四川盆地東部、湖北中部和西南部、山西中南部、河南中南部部分地區已經出現100毫米以上降水,湖北中部、河南北部局地超過300毫米。
截至7月20日下午2點30分,天津中心城區累計降雨量達201.35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現在大沽北路地區,累計降雨量達292.1毫米。強降雨造成中心城區廣開四馬路、北草壩、芥園西道等50處地區積水。
今年6月以來,南方多個省份因暴雨導致城市內澇,給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北京此輪暴雨,會不會和南方及長江流域一樣造成洪澇災害和損失?
馬學款介紹說:“相較于南方地區,北方城市在排水設施、城建特點、城內河湖蓄水量等方面均有較大差異,更需留意短時強降雨導致城市內澇。同時,太行山區、桐柏山區等地應特別留意防范強降雨誘發地質災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