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21 02:39:26
◎每經實習記者 張懷水
7月20日11時30分,北京市預警中心、北京市氣象臺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此前,19日7時30分北京市曾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信號,隨后在20日清晨升級為“黃色預警”,隨著再度升級為“橙色預警”,這已是北京當天第二次升級暴雨預警等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自2005年國家氣象部門建立天氣預警制度以來,北京發出暴雨橙色預警信號的情況并不多見。而4年前北京“7·21”暴雨事件(2012年7月21日),氣象部門發出的同樣也是暴雨橙色預警信號。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分析,此次強降雨天氣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因為副熱帶高氣壓加強北抬,副高外側有強盛的暖濕氣流,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水汽,這些水汽在華北、黃淮一帶與冷空氣劇烈交匯,造成了強度較強的黃淮氣旋,從而導致了強降水天氣的發生和發展。
這一輪降雨持續時間更長
提到北京“7·21”暴雨,雖已時隔4年,但不少人仍心有余悸。2012年7月21日當天,市氣象臺連發5個預警,暴雨級別上升到橙色預警,全市平均降雨量164毫米。
北京市氣象局還將本輪降雨與2012年“7·21”特大暴雨進行了對比:兩次強降雨天氣過程,共同點為過程雨量大、降水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區別在于,今年的降雨是受到了黃淮氣旋北上的影響,雨強相對較小。
但北京“7·21”特大暴雨一共持續了17個小時,而本輪降雨截至記者發稿時已持續36小時,并且仍將持續。
有氣象專家表示,北京受到新生冷渦影響,這個冷渦比較強勢,和偏東風帶來的充沛水汽輸送一結合,就釀成了“透雨”,但冷渦移動有點慢吞吞,導致了本輪降雨“戰線”很長。
北京城建集團高級工程師張金福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城市規劃角度來看,暴雨并不是最可怕的,暴雨過后城市排水系統的工作效率和發揮的作用非常關鍵。‘7·21’事件當中,很多事故都是因為城區內或者立交橋下低洼處積水無法排解或者積水倒灌所導致的。”
“與南方相比,北方地區降雨量雖然比南方地區要小,但也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為北方遭受降水的頻次少,特別是強降水的頻次。因此公眾對于暴雨天氣的防范意識比較薄弱,遇到暴雨以后,缺乏減災意識。此外,不同城市的地形地貌、城建特點也不盡相同,這對于降雨以后的排澇也是有所影響的。”馬學款說。
北京市防汛部門表示,今年設置了100處積水點固定站監測信息,已掛賬督辦42處積水點,并研究推進下凹式立交橋排水治理,切實改善下凹式立交橋積水狀況。
此次北方降雨現兩大特點
在7月19日10時,中央氣象臺就將暴雨預警升級為橙色,華北中南部、黃淮大部以及湖北中部、湖南西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區有大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
中央氣象臺稱,20日到21日,雨帶繼續東移并向東北方向延伸,東北地區中南部、華北東北部、山東中北部、湖北東部、安徽中部、河南東南部有中到大雨,其中遼寧、吉林、安徽、湖北等地有暴雨天氣。
“此次北方降雨過程有兩大主要特點,一是影響范圍廣,二是持續時間長。本次強降雨天氣過程從18日開始自西向東先后影響了西北3省(甘肅、寧夏、陜西)、華北2省(山西、河北)2市(北京、天津)、黃淮2省(河南、山東)以及長江流域的四川、重慶、湖北、湖南、蘇皖北部等地,明天開始還會影響到東北地區的遼寧、吉林等地。這次降雨過程成為今年入汛以來影響北方范圍最廣的降雨。”馬學款說。
中央氣象部門表示,此次降水的強度較大,主要體現在雨量上。從目前的監測來看,受降雨影響的區域,普遍出現了大到暴雨,部分地區出現了大暴雨、局地出現特大暴雨。例如四川盆地東部、湖北中部和西南部、山西中南部、河南中南部部分地區已經出現100毫米以上降水,湖北中部、河南北部局地超過300毫米。
截至7月20日下午2點30分,天津中心城區累計降雨量達201.35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現在大沽北路地區,累計降雨量達292.1毫米。強降雨造成中心城區廣開四馬路、北草壩、芥園西道等50處地區積水。
今年6月以來,南方多個省份因暴雨導致城市內澇,給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北京此輪暴雨,會不會和南方及長江流域一樣造成洪澇災害和損失?
馬學款介紹說:“相較于南方地區,北方城市在排水設施、城建特點、城內河湖蓄水量等方面均有較大差異,更需留意短時強降雨導致城市內澇。同時,太行山區、桐柏山區等地應特別留意防范強降雨誘發地質災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