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20 00:31:39
作為遼沈地區率先在港成功上市的總部銀行,3月17日晚,盛京銀行對外披露了2016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盛京銀行總資產達9054.83億元,較2015年末的7016.29億元同比增長29.1%;2016年實現凈利潤68.78億元,增幅10.5%,繼續保持雙位數增長。
資料顯示,盛京銀行是中國東北地區成立最早的城市商業銀行之一,總部設在遼寧沈陽,是東北地區總資產規模最大和業績領先的城市商業銀行,主要業務包括公司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以及資金業務。
經營業績向好財務狀況穩健
在宏觀經濟持續承壓、金融監管進一步強化、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以及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等一系列挑戰之下,盛京銀行得益于生息資產規模的穩定增長,利息凈收入由2015年的119.49億元增加至132.18億元,增幅達10.6%。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銀行業的凈利潤增速逐年走低。常熟銀行、北京銀行等各家銀行凈利潤增速普遍降至個位數,反觀盛京銀行2016年全年實現凈利潤68.78億元,盈利仍保持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長實屬不易。
受益于跨區域經營策略的實施、客戶群體及各項業務實現快速增長、金融投資以及發放貸款和墊款的增加,截至2016年底,盛京銀行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達2354.17億元,較2015年末同比增長20.4%;存款余額4152.46億元,較2015年同比增長3.2%。2016年吸收存款穩中有升,主要來自個人存款的增加,由于該行在當地有一定影響力,且網點擴張、服務渠道優化吸引了更多客戶。其中個人客戶活期存款較2015年末增長22.3%,個人客戶定期存款較2015年末增長15.7%。
此外,2016年盛京銀行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61.14億元,同比增長13.6%;歸屬于股東權益457.94億元,較2015年末增長11%。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9.10%,資本充足率為11.99%,各級資本充足率不僅達到新辦法的監管要求,且可保障未來業務的穩定發展。
斬獲多項重量級獎實力大放異彩
秉承“打造區域經濟戰略發展牽引型、新興產業扶植型、中小企業支持型、市民貼身服務型銀行”的發展定位和戰略目標,盛京銀行立足遼沈,充分發揮總部銀行體制機制和決策優勢,圍繞省、市政府重大決策和重點項目建設布局。
隨著企業綜合實力的增強和影響力的提升,2016年,盛京銀行憑借其良好的盈利能力、完善的業務功能以及高效的決策效率等方面的特有優勢,榮獲多項榮譽。
在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的“2016年全球銀行1000強”中位列第186位,較2015年排名提升了6位,在中國入榜銀行中位列第24位;獲評2016年度中國城商行競爭力排名第6位的榮譽;在香港知名財經雜志《中國融資》主辦的“2016中國融資上市公司大獎”評選中,盛京銀行憑借優良的經營管理業績,連續兩年蟬聯“最佳上市公司大獎”,并入榜中國500強,排名第364位。各項榮譽與獎項的獲得充分體現了社會各界以及資本市場對盛京銀行的認可,更加驗證了盛京銀行卓越的綜合競爭力以及優良的經營業績。
深耕客戶資源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在區域經濟和宏觀形勢承壓的背景下,盛京銀行深入推進客戶發展戰略,深耕客戶資源,夯實客戶基礎,持續加強公司業務產品創新及序列完善,不斷深化與優質戰略客戶、公用事業客戶和財政類客戶的合作,客戶資金歸集和代理結算規模持續擴大。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營業管理部的資料,截至2016年底,盛京銀行在沈陽地區的人民幣公司存款余額達1360.7億元,排名第1,且連續多年保持第1位。沈陽地區人民幣公司存款市場份額達17%,較去年末占比提高0.61個百分點。
此前,國務院、央行和銀監會曾多次表示要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通過定向支持,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以扶持實體經濟健康長遠發展。作為堅持“服務地方、服務中小、服務市民”的盛京銀行也一直注重對東北地區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采取多樣化的服務創新策略,不斷把握中小微企業業務持續增長帶來的巨大商機,設立服務中小企業的專營機構,持續加大對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貸款總額(不含貼現)人民幣2235.98億元,較上年增加人民幣351.10億元,增長18.6%,良好地實現了優化信貸資源的分配以及與當地經濟發展的融合互動。
未來,盛京銀行將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主動對接國家東北振興戰略部署,抓住深化金融改革契機,以穩中求進為主基調,積極發揮金融先導和戰略支撐作用,不斷優化服務實體經濟理念和方式,實現自身發展與區域經濟的協調共振和互惠共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