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03 22:20:21
今年清明節期間,每經小編卻發現兩個對比鮮明的現象:一方面很多農村地區陋習難改,很多家庭“死要面子”,為辦喪事大肆鋪張浪費;另一方面很多大城市紛紛出現“天價墓地”,雖然不必舉辦鋪張的葬禮,但城市人還是驚呼“死不起”。
每經編輯|陶玥陽
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著世界上最古老的祭祖傳統。祖先留下的清明節,本身也飽含“慎終追遠”的文化內涵。但是今年清明節期間,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卻發現兩個對比鮮明的現象:一方面很多農村地區陋習難改,很多家庭“死要面子”,為辦喪事大肆鋪張浪費;另一方面很多大城市紛紛出現“天價墓地”,雖然不必舉辦鋪張的葬禮,但城市人還是驚呼“死不起”。
據《經濟參考報》3月31日報道,上海高端墓地每塊近30萬元,全市均價每平方米超過6萬元;在北京,一些所謂“風水好”的墓地,價格多在每塊15萬元。
新華社4月2日發布的一篇文章,卻揭示了很多農村地區另一面景象。一場喪禮,3天宴席吃掉16萬元;一些殯葬商家巧立名目,甚至還燒“紙二奶”“紙品牌護膚品”等;一些“白事先生”殯葬服務一條龍,這些都是新華社記者在各地調研時看到的現象。
難怪網友編了個段子:白領甲說,“好羨慕農村人,買塊墓地不需要幾十萬”;農民乙回應道,“哪里有城里人舒服,喪葬就在殯儀館搞定,不像我們老家那樣規矩多”。
辦個喪事,花掉一家十年的收入
據新華社相關報道,湖南邵陽的曾女士,被父親葬禮賬目嚇了一跳:前后花了40萬元,還不算買墓地的錢。而自己夫妻倆一年的收入,僅有4萬元。由此算來,一場葬禮的花銷相當于一家十年的收入。
“我們姊妹五個,兒女多,就想著給父親辦一場體面點的葬禮,街坊鄰居都是熟人,辦簡陋了面子上也過不去。”曾女士說。
為了“面子”,這場葬禮便朝著她們想不到的陣勢擺開而去:3天流水席,一天3頓,每頓25桌坐得滿滿當當,“街坊鄰居認識不認識的都來了,我也分不清誰是誰的熟人,3天下來光宴請費用就花了16萬元。”
喪禮也得“高標準”,做法道士、樂隊、哭喪團隊一個不能少,甚至還在追悼會后請了演藝團隊表演。出殯那天,十余輛小車引著租來的3輛大巴車,車上有陣容龐大的古典、西洋樂隊,還有一車專門拉的是“群眾演員”,每名“演員”發一包煙、50元現金。
這場為街坊鄰居稱道的“大氣”喪禮,卻讓曾女士及姊妹們難以“舒心”。“攤到我一家,不吃不喝兩年才能存下這么多錢。”葬禮大大超出了承受能力,讓曾女士有些后悔,“很多錢沒必要花”。
依托風俗習慣,“白事先生”大發其財
新華社記者發現鄭州市殯儀館附近看見,一位自稱河南排名第三的“白事先生”,向前來咨詢的顧客兜售:“墓地風水很重要,保證能挑選到好的陰宅,可以庇佑后人。我這邊想怎么玩兒怎么玩,包滿意,不用火化,想找塊地土葬也有門兒。”
新華社記者了解到,所謂“白事先生”是長期游走于喪主和殯葬服務業之間的一群人。他們常年在醫院附近“蹲點”“偵察”,有些喪主痛苦無助,不知道如何辦理喪事,“白托”便借機蒙騙,想盡辦法誘導,從中牟利。
另外,一些商家也依托風俗習慣,借機大肆“發揮”,利用喪事家屬的“孝心”與“虛榮心”,巧立名目誘導消費,為殯葬奢侈浪費和盲目攀比煽風點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長沙市殯葬事業管理處墓園管理科副科長馬劍向新華社記者介紹,僅“為逝者燒紙屋、紙錢”這一習俗,如今已被一些商家嚴重異化,“比如紙屋分為一層平方、二層樓房、洋房、別墅,品質不同,價格也逐步飆升;還有燒各種品牌的紙汽車、空調、彩電、手機等,甚至還燒‘紙二奶’。更啼笑皆非的是,還有燒模仿某知名品牌的紙護膚品,外觀做得和真品差不多,要價600元一套。”
上海炒出“天價墓”,墓地價格堪比房價
清明節前夕,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曾報道過“蘇州墓地限購”的消息,非蘇州本地戶籍,不能在蘇州購買墓地。有言論認為,這是為了將相鄰的上海人擋在買蘇州墓地的門外。
據《經濟參考報》3月31日報道,在一份全國30座主要城市的墓地價格排名中,上海排在第一位,高端墓地每塊近30萬元,全市均價每平方米超過6萬元;在北京,一些所謂“風水好”的墓地,價格多在每塊15萬元,令人咂舌。
“結婚得買房子,離世要買墓地,紅白兩事,成本都高。”中工網不少網民稱,暴利的殯葬行業讓老百姓直呼“死不起”。“白事”花費逐年增多,在老齡化時代已成了社會的一大痛點。
對于上海等一線城市墓地價格居高不下,也有一些業內人士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墓價比房價還要高,這個提法有誤區,墓地與房地產不可比”,4月3日,福壽園首席品牌官伊華就對中新網記者如此表示。
伊華說道,“一塊土地,用以房地產可蓋到30多層,但墓地沒有辦法疊加。其次,談墓價,光計算土地成本是不對的”。伊華解釋,占地成本只是高端墓地價格的很小一部分,其大部分價高在藝術設計、雕塑制作等方面。“比方說,一個藝術墓報價60萬元,但40萬元是用于雕塑成本的,要請名家設計師做雕塑設計、后期加工,這些都是工程的成本費用。”
根據福壽園最新對外公布的年度業績公告,2016年,該集團總收益為12.677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15年同期增長14.4%,主要受益于墓地服務收益增加;集團實現凈利潤4.485億元,較2015年增長22.8%。
其實即使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也有價格低廉的埋葬方式,但市民墓葬觀念還需要跟著隨之轉變。上海永福園副總經理王雅萍告訴中新網記者,各大墓園其實都有些低價的節地生態葬式,但推行時市民的接受度還不高。永福園2013年年底開出了一個“博愛之林”苑區,把逝者骨灰放入可降解的骨灰壇中,再深埋于大花壇下,這種生態節地葬式價格880元,但從推廣到現在,一共僅有22名逝者接受這一葬式。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殯葬協會副會長王宏階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人有“厚葬”和“入土為安”的傳統,但可喜的是這十幾年滬人觀念已有改變,市民采用節地葬式已達相當高的比例。
不管是寸土寸金的上海,還是成規陋習尚未完全清除的農村地區,操辦喪事都不應攀比,量力而行。畢竟就如王宏階副會長所說的,“大葬葬于心,不在于占多大一塊地”。
每經編輯 鄭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