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01 23:29:23
繼上市險企披露完2016年報之后,非上市險企也陸續迎來年報披露潮。
2016年,在保險行業整體發展勢頭強勁的大背景下,作為銀行系險企的中銀三星人壽在控股股東中國銀行的支持下,在股權變更后第一個完整的經營年度,多項指標與業務創歷史新高。
年報顯示,2016年中銀三星人壽保費收入持續穩健增長,全年共實現規模保費53.77億元,同比增長11.28%,年化標準保費首次突破了10億元大關。同時,公司資產總額達到101.83億元,較年初增長26.8%,已正式步入百億險企行列。
新業務價值創歷史新高
2016年,保險業的發展風向有所不同,在“保險業姓保”的業務導向下,壽險業的業務結構正在悄然改變。就連曾經依托銀保渠道的銀行系保險公司也正在加快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業務發展,連接個人長期保障需求和社會長期資金供給需要,將發展期繳業務作為轉型的一個主要方向。
數據顯示,2016年中銀三星人壽投產比同比優化11個百分點;全年累計實現新業務價值6,893萬元,同比增長173.53%,創歷史新高;產品類別方面,重疾、年金等保障及長期儲蓄類業務快速增長,2016年實現傳統保障類業務保費收入5.1億元,同比增長75.16%,占比從2015年的6.02%提升至2016年的9.47%。這表明,在壽險業整體轉型的大背景下,中銀三星人壽的業務結構也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中銀三星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中銀三星以“效益優先,兼顧規模”為發展思路,積極響應保監會號召,主動優化業務結構,重點發展傳統保障類業務,如年金、重疾、終身壽險等,同時主動壓縮理財類規模業務的銷售。中銀三星人壽在2016年開發、升級新產品主附險總計達15款。其中,圓福重疾和尊享系列等銀保渠道產品7款,有力支持了銀保期交和高價值業務發展。此外,中銀三星人壽還開發了祥樂防癌、祥瑞防癌等8款產品。2017年將繼續堅持“效益優先,兼顧規模”的發展思路,繼續以風險保障和長期儲蓄類業務為發展重點。
多元化渠道營銷全面發力
截至2016年年底,銀行系險企數量已達11家,包括建信人壽、工銀安盛、交銀康聯、農銀人壽、中郵人壽、中荷人壽等壽險公司及中銀保險、建信財險兩家財險公司。銀行系險企在股東的整個布局內,有著與母公司先天的協同優勢。
中銀三星人壽能在短時間內實現產品結構的快速轉型,與中國銀行的支持密不可分。
數據顯示,中銀三星人壽銀保渠道2016年標準保費達5.78億元,同比增長17%;銀保高價值保費同比增長近13倍,新業務價值增長8倍,新業務價值貢獻占比同比提高39個百分點。目前,中銀三星人壽與中行合作網點已增加至1015個,較2015年增加268個,中行渠道已成為中銀三星人壽最主要的業務來源。
中銀三星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中銀三星人壽將充分借助控股股東中國銀行的優勢,與母行實行戰略協同,在銀保市場根據客戶需求實施差異化產品策略,持續研發一系列長期保障型產品。尊享家承年金保險、祥寶重大疾病保險、尊享家盈二號終身壽險、尊享護佑意外保險等產品已經陸續在銀保渠道上線。在產品和服務上,中銀三星人壽將緊緊圍繞銀行客戶的保險需求,進一步豐富產品線,并提供海外高端體檢等附加服務。
除了銀保渠道,中銀三星人壽在自營平臺、母行平臺和第三方平臺等的建設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據介紹,中銀三星的互聯網自營平臺主要包括官網網上商城及官方微信公眾號,以客戶體驗為中心,同時將自營平臺作為銷售人員的有力輔助工具,對其進行適銷性改造,從單一的品牌宣傳功能逐步向營銷平臺轉換。母行平臺則主要是在中國銀行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陸續上線產品,面向集團客戶的保險需求,開發保險產品的推介、網上投保以及網銀支付等功能,方便快捷的投保方式提升了客戶體驗度。第三方平臺則是與國航、山航等航空公司合作,通過其官方網站、APP等平臺,以及攜程、去哪兒網、航班管家等互聯網兼業代理平臺,大力推廣航意險業務。
“我們將充分利用中行等股東資源,整合各方優勢,打造具有中銀三星特色的互聯網保險業務服務體系。”中銀三星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
文/袁園
市場資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