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欢女爱销魂蚀骨免费阅读,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久久久,适合单身男人看的影片,www天堂无人区在线观看,悟空影视免费高清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BDI指數創3年半新高后走弱 造船企業接單增多利潤減少

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16 22:44:32

今年7月以來,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一路上漲,于10月24日達到近三年半的高點1588點,市場上航運市場回暖之聲乍起。但此后,BDI指數不斷走弱,截至11月15日已回落到1374點。而與之相關的造船業,尤其中國船企今年不斷收獲國際大單。那么,航運和造船業是否是真正回暖?

 每經編輯|查道坤 吳凡    

每經記者 查道坤 吳凡 每經編輯 趙橋

眾所周知,航運市場作為一個周期性行業,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航運市場步入“蕭條期”。不過2017年以來,上述局面似乎正在慢慢發生改變。

今年7月以來,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一路上漲,于10月24日達到近三年半的高點1588點,市場上航運市場回暖之聲乍起。但此后,BDI指數不斷走弱,截至11月15日已回落到1374點。而與之相關的造船業,尤其中國船企今年不斷收獲國際大單。那么,航運和造船業是否是真正回暖?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國際干散貨市場分析師邵斐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BDI指數的變化并不能完全反映整個航運市場的景氣度,實際上目前航運市場還處于一個恢復調整階段,這個市場已經有向好的跡象,但能否保持住,還要看供給端。


航運上市公司業績回升

除了近期BDI指數連續上漲外,市場上的多份研報亦表示樂觀,航運市場正在逐漸回暖。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航運景氣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航運景氣指數為118.72點,處在相對景氣區間。中國航運信心指數為143.31點,較上季度大幅上升21.66點,處于較為景氣區間。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A股一批航運企業交出的三季報似乎也在說明市場在好轉。記者通過查詢Wind發現,在主板上市、新三板掛牌的航運公司共有20余家,截至11月16日,中遠海特(600428,SH)、招商輪船(601872,SH)、安通控股(600179,SH)、海峽股份(002320,SZ)、長航鳳凰(000520,SZ)、渤海輪渡(603167,SH)等多家公司公布三季報。

通過梳理三季報,記者發現,上述航運企業多數在前三季度中實現不同程度的盈利,其中有4家業績出現同比下滑,而另外幾家或是扭虧為盈,或是業績出現增長。

中遠系旗下主營集裝箱海運業務的中遠海控(601919,SH)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27.36億元,而公司上期業績則虧損91.77億元。中遠海控方面表示,今年1至9月份,集裝箱航運市場回暖,集裝箱運價、運量同比上升,當期實現了扭虧為盈。

長航鳳凰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3423萬元,同比扭虧為盈。公司稱,主要是報告期內沿海干散貨市場好轉等原因。

而在業績同比下滑的海運企業中,招商輪船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7.02億元,同比上期下滑60.33%。主營油品運輸企業招商輪船則表示,業績同比下滑主要原因是國際油輪市場身處淡季,由此影響了短期供應關系的平衡。

招商輪船董秘孔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三季度,運價跌到近三年來最低的水平,所以在油輪行業內,很多公司都是虧損的,“三季度運價下跌的原因,主要是今年上半年新交的船多,老船到下半年才開始拆船。不同于有色金屬、煤炭等行業,油輪航運又主要靠市場來逐步調整的,所以外界對油輪這塊市場可能比較悲觀。”

不過孔康也表示,其實今年的需求還是很不錯的,三季度有可能是這個行業最差的時間段,樂觀一點看,三季度油輪市場已經見底了,四季度以及2018年油輪市場會逐漸好轉。

國際造船業權威咨詢機構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最新報告顯示,第三季度將會是市場周期的底部或者說接近底部。2018年,油輪運力增長將會放緩,預計三季度油輪市場的低迷只是短暫的,并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11月8日,山東青島港貨輪裝卸集裝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應向高附加值船舶轉型

伴隨著BDI指數的上漲,新船需求量也呈現大幅上升。根據克拉克松的統計,2017年1~9月全球累計新造船訂單達到484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92%,2016全年為3068萬載重噸。

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0.7%、38.3%和42.8%。

另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今年1~9月,全國造船完工351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1%。承接新船訂單201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8.7%。

南京一家大型造船企業副總經理楊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就我們而言,今年以來訂單確實比前幾年增加不少,我們同行也接到了不少訂單,所以僅就今年情況而言,造船業是出現了一定的回暖,但全球造船業形勢依然嚴峻。”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成亦表示,“當前,全球造船業整體表現依舊低迷,市場需求仍不高。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造船業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十分可貴。這背后體現的是中國造船業的競爭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新承接訂單量止跌回升的同時,國內船舶企業的經營效益卻還未得到有效改善。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披露的數據,今年1~9月,船舶行業80家重點監測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25億元,同比下降12%;利潤總額11億元,同比下降55%。

在A股市場,中國船舶(600150,SH)前三季度虧損2.93億元,上年同期虧損4.36億元。而作為中國首家造船上市公司,中船防務(600685,SH)亦出現虧損,今年1至9月,公司虧損1.87億元。另一家虧損的公司則是船舶配件領域的寶鼎科技(002552,SZ),今年前9個月虧損344萬元。目前盈利最高的則是瑞特股份(300600,SZ),其前三季報凈利潤為8544萬元。

中船防務在半年報中表示,盡管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成交量同比上升27%,但是部分造船企業迫于未來開工壓力,加大低價搶單力度,遂導致新船價格下跌。

“新船價格除了在2007和2008年有特別高的位置,其實后面都幾乎處于比較低的價,一方面是現在造船的成本越來越低,造成新船的價格一直處于一個比較低的位置,另一方面船廠也在競價,這是非常市場化的行為。”邵斐分析道。
 那么,船企應該如何應對新船價格下跌的情況?邵斐表示,“最主要的就是開源節流,控制自己的成本,以及尋求轉型升級,如加大自主研發、綠色環保的技術。”

楊樂亦認為,我國造船產業將面臨轉型升級,應向高附加值的船舶發展,“我們應該轉向大型郵輪、LNG船和大型集裝箱船等高附加值造船市場,這才是造船業的‘金礦’。”

“高附加值船舶是國際競爭的重要領域,中國在高附加值船舶領域發力,符合市場需求的變化,中國正在由造船大國轉向造船強國。”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胡文龍說道。

華泰證券分析師楊現華對記者說,“造船行業市場前景非常巨大,行業回暖會吸引各路資本的進入,所以未來幾年會有社會資本再次進入到這個行業,進行新一輪的布局。”

胡文龍最后表示,盡管目前受國際市場持續低迷的影響,中國造船業還面臨著利潤下降、外部風險等問題,但就整體形勢而言,中國造船業仍將能保持優勢,未來前景依然光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查道坤吳凡每經編輯趙橋 眾所周知,航運市場作為一個周期性行業,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航運市場步入“蕭條期”。不過2017年以來,上述局面似乎正在慢慢發生改變。 今年7月以來,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一路上漲,于10月24日達到近三年半的高點1588點,市場上航運市場回暖之聲乍起。但此后,BDI指數不斷走弱,截至11月15日已回落到1374點。而與之相關的造船業,尤其中國船企今年不斷收獲國際大單。那么,航運和造船業是否是真正回暖?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國際干散貨市場分析師邵斐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BDI指數的變化并不能完全反映整個航運市場的景氣度,實際上目前航運市場還處于一個恢復調整階段,這個市場已經有向好的跡象,但能否保持住,還要看供給端。 航運上市公司業績回升 除了近期BDI指數連續上漲外,市場上的多份研報亦表示樂觀,航運市場正在逐漸回暖。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航運景氣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航運景氣指數為118.72點,處在相對景氣區間。中國航運信心指數為143.31點,較上季度大幅上升21.66點,處于較為景氣區間。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A股一批航運企業交出的三季報似乎也在說明市場在好轉。記者通過查詢Wind發現,在主板上市、新三板掛牌的航運公司共有20余家,截至11月16日,中遠海特(600428,SH)、招商輪船(601872,SH)、安通控股(600179,SH)、海峽股份(002320,SZ)、長航鳳凰(000520,SZ)、渤海輪渡(603167,SH)等多家公司公布三季報。 通過梳理三季報,記者發現,上述航運企業多數在前三季度中實現不同程度的盈利,其中有4家業績出現同比下滑,而另外幾家或是扭虧為盈,或是業績出現增長。 中遠系旗下主營集裝箱海運業務的中遠海控(601919,SH)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27.36億元,而公司上期業績則虧損91.77億元。中遠海控方面表示,今年1至9月份,集裝箱航運市場回暖,集裝箱運價、運量同比上升,當期實現了扭虧為盈。 長航鳳凰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3423萬元,同比扭虧為盈。公司稱,主要是報告期內沿海干散貨市場好轉等原因。 而在業績同比下滑的海運企業中,招商輪船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7.02億元,同比上期下滑60.33%。主營油品運輸企業招商輪船則表示,業績同比下滑主要原因是國際油輪市場身處淡季,由此影響了短期供應關系的平衡。 招商輪船董秘孔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三季度,運價跌到近三年來最低的水平,所以在油輪行業內,很多公司都是虧損的,“三季度運價下跌的原因,主要是今年上半年新交的船多,老船到下半年才開始拆船。不同于有色金屬、煤炭等行業,油輪航運又主要靠市場來逐步調整的,所以外界對油輪這塊市場可能比較悲觀。” 不過孔康也表示,其實今年的需求還是很不錯的,三季度有可能是這個行業最差的時間段,樂觀一點看,三季度油輪市場已經見底了,四季度以及2018年油輪市場會逐漸好轉。 國際造船業權威咨詢機構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最新報告顯示,第三季度將會是市場周期的底部或者說接近底部。2018年,油輪運力增長將會放緩,預計三季度油輪市場的低迷只是短暫的,并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11月8日,山東青島港貨輪裝卸集裝箱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應向高附加值船舶轉型 伴隨著BDI指數的上漲,新船需求量也呈現大幅上升。根據克拉克松的統計,2017年1~9月全球累計新造船訂單達到484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92%,2016全年為3068萬載重噸。 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0.7%、38.3%和42.8%。 另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今年1~9月,全國造船完工351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1%。承接新船訂單201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8.7%。 南京一家大型造船企業副總經理楊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就我們而言,今年以來訂單確實比前幾年增加不少,我們同行也接到了不少訂單,所以僅就今年情況而言,造船業是出現了一定的回暖,但全球造船業形勢依然嚴峻。”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成亦表示,“當前,全球造船業整體表現依舊低迷,市場需求仍不高。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造船業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十分可貴。這背后體現的是中國造船業的競爭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新承接訂單量止跌回升的同時,國內船舶企業的經營效益卻還未得到有效改善。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披露的數據,今年1~9月,船舶行業80家重點監測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25億元,同比下降12%;利潤總額11億元,同比下降55%。 在A股市場,中國船舶(600150,SH)前三季度虧損2.93億元,上年同期虧損4.36億元。而作為中國首家造船上市公司,中船防務(600685,SH)亦出現虧損,今年1至9月,公司虧損1.87億元。另一家虧損的公司則是船舶配件領域的寶鼎科技(002552,SZ),今年前9個月虧損344萬元。目前盈利最高的則是瑞特股份(300600,SZ),其前三季報凈利潤為8544萬元。 中船防務在半年報中表示,盡管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成交量同比上升27%,但是部分造船企業迫于未來開工壓力,加大低價搶單力度,遂導致新船價格下跌。 “新船價格除了在2007和2008年有特別高的位置,其實后面都幾乎處于比較低的價,一方面是現在造船的成本越來越低,造成新船的價格一直處于一個比較低的位置,另一方面船廠也在競價,這是非常市場化的行為。”邵斐分析道。 那么,船企應該如何應對新船價格下跌的情況?邵斐表示,“最主要的就是開源節流,控制自己的成本,以及尋求轉型升級,如加大自主研發、綠色環保的技術。” 楊樂亦認為,我國造船產業將面臨轉型升級,應向高附加值的船舶發展,“我們應該轉向大型郵輪、LNG船和大型集裝箱船等高附加值造船市場,這才是造船業的‘金礦’。” “高附加值船舶是國際競爭的重要領域,中國在高附加值船舶領域發力,符合市場需求的變化,中國正在由造船大國轉向造船強國。”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胡文龍說道。 華泰證券分析師楊現華對記者說,“造船行業市場前景非常巨大,行業回暖會吸引各路資本的進入,所以未來幾年會有社會資本再次進入到這個行業,進行新一輪的布局。” 胡文龍最后表示,盡管目前受國際市場持續低迷的影響,中國造船業還面臨著利潤下降、外部風險等問題,但就整體形勢而言,中國造船業仍將能保持優勢,未來前景依然光明。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