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7 10:38:37
外資控股合資券商進程明顯在加快。在國電資本、中糧集團打包轉讓瑞銀證券股權不到一個星期之后,華鑫證券也公開轉讓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有限責任公司2%股權,主動讓出控股權,此舉更被外界解讀為是為外資股東方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取得控股權做鋪墊。
外資控股合資券商進程明顯在加快。在國電資本、中糧集團打包轉讓瑞銀證券股權不到一個星期之后,華鑫證券也公開轉讓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摩根華鑫”)2%股權,主動讓出控股權,此舉更被外界解讀為是為外資股東方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取得控股權做鋪墊。
不過,基金君在采訪此次項目轉讓的受托機構后得知,目前該股權轉讓審批評估還沒正式開始,目前來看,可能到年底也不一定來得及。而在此之前,業內對哪家券商能成為首家外資控股合資券商還有爭論,但從現有情況來看,瑞銀證券的可能性仍然最大。
10月15日,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發布的預披露項目中,摩根華鑫2%股權赫然出現在轉讓標的名稱里。根據預披露公告,轉讓方為華鑫證券。
摩根華鑫官網顯示,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是由摩根士丹利與華鑫證券2011年成立的合資公司。“企業預警通”顯示,摩根士丹利和華鑫證券是摩根華鑫現在僅有的兩位股東,此次的轉讓方華鑫證券持股51%,擁有絕對控股權,外資方摩根士丹利持股49%。也就是說,華鑫證券此舉是直接讓出了控股權。若摩根士丹利拿下這2%股權,將成為摩根華鑫的控股股東。
事實上,早在9月10日,華鑫股份就公告表示,同意公司全資子公司華鑫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擬公開掛牌轉讓所持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有限責任公司2%股權。到如今發布預披露公告,才過了一個月時間。動作不可謂不快。
目前,國內共有11家合資券商,除去中金公司和瑞銀證券外,其他合資券商多以投行業務為主,業務范圍較窄。從業績來看,這些合資券商的經營情況也并不盡如人意。東亞前海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華菁證券3家合資券商在去年更是處在虧損狀態。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摩根華鑫營收為3.19億元,凈利潤為-6948.65萬元。2018年前8個月營收為1.13億元,凈利潤為-6627.58億元。截至今年8月,公司總資產為7.57億元,凈資產為6.85億元。
審批評估還沒正式開始 外方股東明確表示不會放棄優先權
不過,對于轉讓價格,以及受讓方的條件,預披露公告里并未提及。基金君致電此次轉讓項目受托機構上海新信產權經紀有限公司后了解到,目前僅僅是根據國有資產交易規定做預先披露,審批評估還沒正式開始,“目前來看可能到年底也不一定來得及”。
具體到受讓方條件上,對方表示,一切要到正式掛牌時披露,但此次摩根華鑫的股東還是會有優先購買權,而且外方股東明確表示不會放棄優先權。以此來看,摩根士丹利最有可能成為此次股權轉讓的受讓方。
事實上,現有股東擁有優先購買權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早在國電資本、中糧集團轉讓瑞銀證券股權的項目中,兩方對于股權受讓機構做出的規定對瑞銀證券現有股東而言可謂是量身定做,充分保護了現有股東的優先權。
今年4月28日,證監會公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允許外資控股合資券商。在這之后,外資的表現就較為積極,除了瑞銀銀行和摩根士丹利,野村證券、摩根大通、法興銀行等也在摩拳擦掌。不過,在外資控股合資券商的進程上,瑞銀證券走的最快,目前最大可能成為首家外資控股合資券商。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