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21 18:51:13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四川省工商聯主席陳放表示,從當前全球農產品市場格局來看,市場競爭的制勝法寶取決于是否擁有高品質和差異化的品牌優勢。實現農業品牌化,是中國農業現代化轉型的必經之路。
每經記者|曾劍 每經編輯|陳俊杰
12月21日,以“重塑中國農業品牌力量”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農業品牌年度頒獎盛典在成都舉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了解到,此次會議聚焦我國農業產業發展方向、品牌戰略等,與會嘉賓圍繞農業產業體系創新變革、農業品牌建設等內容進行了分享。與會嘉賓一致認為,在我國農業進入“品牌時代”的背景下,打造成熟、得人心的品牌,成為農業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抓手。

第四屆中國農業品牌年度頒獎盛典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曾劍 攝
我國農業產業市場廣闊,企業數量眾多,但是能叫得上名字的品牌占比卻并不多。如果說增產增效是我國農業過往的主旋律,那么品牌建設則很有可能是接下來的主旋律。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表示,40年前,我國的改革從農業開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迄今為止,農業在滿足需求方面,數量缺口不小,品質差距巨大。我國食品進口的總量、品類越來越多,這里面有中國經濟全球化的因素,但也有農業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的因素。一些農產品品質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價格缺少競爭力。
周其仁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現代農業需要引入現代元素,通過現代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消費者為中心,有效組織供應,需要什么就整合什么。同時,要高度重視科技投入,重視高校實驗室研發,重視科技人員。此外,需要特別重視品牌的力量,以品牌為先鋒。
在周其仁看來,消費者往往沒有時間去了解產品的來龍去脈,“消費者就相信牌子,品牌就是把產品可追溯、監管、技術等濃縮到一個名字上來,讓人看到以后就能產生信任”。他表示,企業品牌建設的投資,實際上是拿給消費者作信用抵押,如果產品品質有問題,企業受到的損害會很大。
中國人民大學品牌農業課題組組長姜向鵬指出,可用一句話來概括品牌的重要性:所有的農產品必須通過品牌化的產品和服務,同市場、消費者發生價值交換。
姜向鵬認為,一個產品背后,企業可能做了很多工作,消費者是看不到的,企業只能通過品牌來呈現這些工作,品牌是這些工作的戰略抓手。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四川省工商聯主席陳放表示,從當前全球農產品市場格局來看,市場競爭的制勝法寶取決于是否擁有高品質和差異化的品牌優勢。實現農業品牌化,是中國農業現代化轉型的必經之路。
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李志起認為,只有品牌做好了,農產品才不會缺少銷量。如果缺少品牌的支持,缺少品牌的背書,農產品就可能存在銷售難題。
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也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創建更多享譽全球的中國品牌,有利于推動中國經濟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劉漢元表示,通威集團始終堅持“品質立企、品牌強企”的品牌意識。
對于我國農業品牌的培育路徑,李志起表示,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建設農業品牌可以比喻為建設一座房子,頂部要有頂層的戰略規劃,把品牌運營好并落定。
李志起表示,在中央層面,黨的十九大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重大決策部署。同時,現在各個地區都在出臺支持農業品牌發展的戰略,比如山東省7月份印發了《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現代高效農業專項規劃(2018—2022年)》,其中便提到“品牌化是建設農業強省的重要驅動力。通過標準提升、高端引領,實現從依靠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興農、品牌富農的動能轉換”。“這是特別好的趨勢。”李志起認為。
姜向鵬指出:“品牌建設的主體是企業,但也需要地方政府為企業做品牌戰略的咨詢。”
陳放指出,推進農業品牌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以質量為本、意識為先、培育為重、保護為要、評估為準、制度為綱。我國農業品牌化建設應在市場的主導下,發揮企業的主體優勢,增強品牌意識,加大研發投入力度,苦練內功,適應需求,做大做強企業品牌,全面提升企業的品牌競爭力,從而實現農業品牌“從有到優”的跨越,打造更多在全國叫得響、消費者信得過的品牌。
目前在國內,褚時健的褚橙有著巨大的品牌號召力。褚時健之子、褚氏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褚一斌在會上也表示,品牌的支撐度是品質,特別是食品行業。他表示,農業企業產品品質又需要科技的支撐,在全球范圍內,農業行業的一些知名企業,通過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沉淀,具有很深厚的技術和資本積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