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10 00:22:52
每經編輯|金冥羽
又一家存儲龍頭宣布漲價!
據財聯社援引臺媒報道,閃存龍頭閃迪(SanDisk)11月大幅調漲NAND閃存合約價格,漲幅高達50%。
據悉,這是閃迪今年以來至少第三次漲價。其在4月宣布全系漲價10%之后,又在9月初針對全部渠道和消費類產品執行10%普漲,打響存儲漲價“第一槍”,并引發了美光等存儲龍頭跟進漲價。
閃迪發出漲價函之前,已了解客戶的2027年需求預期,且對NAND閃存市場需求給出了頗為樂觀的預測:
當地時間11月6日,公司高管在2026財年第一財季(截至今年10月3日)財報公布后的電話會議上表示,下游合約訂單正從傳統的按季度提交轉向連續多季的長約,客戶為了尋求供應穩定,正與閃迪分享對2027年全年的需求預測。市場對閃迪NAND閃存產品需求超出供應能力,公司預計這一局面將持續至2026年甚至之后;預計2026年數據中心將首次超越移動端,成為NAND閃存的最大需求來源,這將給NAND閃存市場帶來巨變。
值得一提的是,近三個月閃迪股價累計漲幅達468.84%。當地時間11月7日,閃迪大漲15.31%,報289.48美元/股,市值約為351億美元。
自9月起,主流存儲漲價預期和持續性大幅加強。除了HBM,DRAM、NAND閃存、SSD和機械硬盤全系列存儲產品持續面臨缺貨漲價。
“存儲產品都在漲。”當每經記者走進深圳華強北,時不時都能聽到這樣的說法。現貨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傳遞著供需關系的緊張信號。
以常見的16G DDR4內存條為例,“以前才180~190元,現在我們這兒400元,網上更貴。”一位DDR4賣家指著柜臺上的產品說道。當記者試探著表示“等便宜點再來”時,賣家搖頭稱:“不會便宜了。雖然目前價格比較高,但后面可能會更貴,它(DDR4)還會漲一段時間,廠家通知芯片缺貨。”
不僅內存條,固態硬盤(SSD)的價格也大幅攀升。一位賣家報出三星全新1TB SSD的價格為620元,并強調“一個月翻了一倍”;2TB版本高達1200元左右,國產品牌相對便宜些,2TB產品也需860元。
面對迅猛的漲勢,商戶們普遍呈現出“恐高”心態。“這個行情我們也把控不了,一旦囤貨就怕下跌。”一位賣家坦言。另一家商戶也表示,“這時候誰敢囤貨?我們是每天拿貨。每天都在漲,一天一個價。”
漲勢之快,連上游原廠也難以應對。據臺灣電子時報援引供應鏈消息稱,三星電子已率先暫停10月DDR5 DRAM(當前DRAM行業成熟工藝制程的最新產品)合約報價,引發SK海力士和美光等其他存儲原廠跟進,將導致供應鏈“斷糧”,恢復報價時間預計將延后至11月中旬。有行業人士認為,存儲“已完全進入賣方市場”。
事實上,存儲行業在2016年、2020年也曾經歷過兩輪上行周期。在萬聯證券電子行業分析師陳達看來,前兩輪上行周期主要由新技術迭代和下游消費終端需求驅動。
“2016年后的上行周期,主要是DDR4內存的加速滲透與產品換代,和以手機游戲為代表的高性能應用的普及,拉動了存儲芯片需求;2020年后的上升周期,主要是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廣泛普及,拉動了筆記本電腦等終端設備需求,進而推動存儲芯片需求提升。”陳達說。
多名長期銷售存儲產品的華強北商家向記者表示,相比于之前的漲價,這輪漲價周期更長,且更加“來勢洶洶”。
“由于AI發展浪潮持續推進,需求旺盛,而短期內供給端新增產能有限,供需缺口可能會繼續維持。”陳達分析道,相較于之前的上行周期,本輪存儲行業的上行周期主要由AI需求拉動、存儲技術迭代進一步加速、供給端產能調控策略升級等因素共同驅動,持續性或更強。
在存儲類產品的價格飆漲的“一派火熱”之下,有人歡喜有人愁。
從事電子行業研究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存儲產品價格上漲對于如存儲芯片晶圓廠,如三星、美光、海力士、長鑫、長存來說是一種“利好”,在需求旺盛、價格上漲的行情之下,制造商有望獲得更多利潤。同時,對于中游的模組廠商及經銷商來說,采取合適的庫存策略,也同樣能夠因此獲利。
“存儲產品對于大模型企業來說價格彈性低,即使漲價,這些‘大廠’依然會大量購入。但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這類產品價格彈性更高,普通消費者往往會由于價格的大幅上漲,而降低配置或推遲購買。”該業內人士分析稱。
手機、電腦等廠家進貨成本“天天漲”,消費者需要溢價購買產品,當存儲產品的價格變動層層傳導,消費終端需要被迫漲價以轉嫁成本壓力,華強北的商戶與消費者都有點“撐不住了”。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金冥羽 杜恒峰
校對|許紹航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晶 攝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每經網、上海證券報、財聯社、公開資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