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 2019-07-20 22:33:47
今天,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發布關于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有關舉措。公告顯示,按照“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遲”的原則,在深入研究評估的基礎上,推出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涉及銀行、保險、券商、基金、期貨、信用評級等多個領域。
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是:
1、允許外資機構在華開展信用評級業務時,可以對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所有種類債券評級。
2、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參與設立、投資入股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
3、允許境外資產管理機構與中資銀行或保險公司的子公司合資設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財公司。
4、允許境外金融機構投資設立、參股養老金管理公司。
5、支持外資全資設立或參股貨幣經紀公司。
6、人身險外資股比限制從51%提高至100%的過渡期,由原定2021年提前到2020年。
7、取消境內保險公司合計持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股份不得低于75%的規定,允許境外投資者持有股份超過25%。
8、放寬外資保險公司準入條件,取消30年經營年限要求。
9、將原定于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年。
10、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牌照。
11、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
那么,這釋放了啥信號呢?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此次11條開放措施,基本上都和促進直接融資發展有關。一直以來,我國金融體系結構的重要問題就是間接融資占比太高,而直接融資占比偏低。而這次開放政策涉及的細分行業和業務,比如信用評級業務、貨幣經紀公司,這些都是直接融資市場上重要的中介機構,而允許外商投資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允許境外的資產管理機構設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財公司,以及允許外方境外金融機構投資設立養老金管理公司,這些機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公司、養老金管理公司)實際上都是直接融資市場上重要機構投資者。
因此,此次的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政策,通過讓外資中介機構、外資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參與直接融資市場的競爭,豐富直接融資市場參與者的類型,來提升我國直接融資市場運行的效率,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直接融資在整個金融體系中的占比。
孫立堅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最關鍵的一個亮點,就是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到我們家庭的理財業務當中來。那么這樣的話也對我們最后一個資本賬戶的開放,和人民幣匯率在資本賬戶開放當中的國際化和市場的穩定,都提供了今天良好的一個生態環境的推進。也倒逼我們的金融機構更快地補上我們現在的一些短板,增加我們的創新能力和增加我們的風控能力。
楊德龍 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這11條措施和之前相比,力度很大。這些對外開放的措施,有力地促進了我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有利于引入外資,同時有利于提高我國金融市場的競爭力。
專家表示,此次的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涉及債券、銀行、保險、養老金等多個領域,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落實。
劉元春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我們通過這種開放,那么使我們中國金融市場的深度,能夠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也會使國外的一些投資者能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當然也為我們人民幣的國際化,為我們的這種資本走出去,也奠定了很好的這樣的一個基礎。
此外,國盛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表示,這些措施再次明確了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大方向,長期來看將對我國資本市場形成重大影響:①加速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為外資機構加大對華投資提供有利條件,進一步拓寬其入場渠道、加速其入場節奏;②隨著對外開放進程加速,中國證券基金期貨等行業制度建設有望進一步完善并走向成熟;③對于A股市場,在對外開放加速、機構占比提升的過程中,自身的估值體系和投資理念也正在重構,走向價值化。
央視記者 梁會軍 張偉杰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