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xin)聞 2021-05-21 17:16:01
◎并購有兩大引擎,一是(shi)產業、二是(shi)資本(ben),換句話來說(shuo)就是(shi)一個(ge)是(shi)業務需(xu)求(qiu)導(dao)向,另(ling)一個(ge)是(shi)手里頭(tou)要有錢(qian)。
◎產業(ye)并(bing)購不是(shi)(shi)純粹(cui)的(de)買賣關系,而是(shi)(shi)一個資源(yuan)整合的(de)過程,中國并(bing)購最大的(de)價(jia)值(zhi)再(zai)造方法就(jiu)是(shi)(shi)反向混合所有制(zhi)并(bing)購。
每經記(ji)者|李蕾 每經編輯(ji)|肖芮冬
近兩年來(lai),并(bing)(bing)購市場一(yi)路向好,“新一(yi)輪并(bing)(bing)購熱潮出現(xian)”的(de)聲音也(ye)不絕于(yu)耳。不過與此前相比(bi),談論跨界(jie)并(bing)(bing)購的(de)人少了(le),取(qu)而代之的(de)則是對產業(ye)并(bing)(bing)購的(de)高度關(guan)注,并(bing)(bing)購基金(jin)在一(yi)級市場上的(de)身(shen)影(ying)也(ye)日趨鮮活。
有第三方數據(ju)顯示,2020年(nian)我國共發生產業并購(gou)事件388起(qi)。僅在(zai)去年(nian)上(shang)半年(nian)就有60家上(shang)市(shi)公司完成了重(zhong)大資產并購(gou),涉及交易(yi)額3860億元,交易(yi)的數量(liang)和金額均實現了大幅增長。
那么隨(sui)著(zhu)新一輪并(bing)購浪(lang)潮的到來,并(bing)購市場呈現出怎樣(yang)(yang)的發展態勢?產(chan)業并(bing)購又將面(mian)臨怎樣(yang)(yang)的機遇與挑戰?并(bing)購基金將在其中發揮怎樣(yang)(yang)的作(zuo)用(yong)?在近(jin)日(ri)舉辦的“第15屆(jie)中國投資年(nian)會·年(nian)度峰會”現場,遠致富海總裁程厚(hou)博向《每日(ri)經濟新聞(wen)》分享了他對于這些問題的洞察。
近年來(lai),并(bing)(bing)(bing)購(gou)市場(chang)的(de)(de)(de)快速發展有目共睹。今年1月普華永道發布的(de)(de)(de)《2020年中國企業并(bing)(bing)(bing)購(gou)市場(chang)回(hui)顧(gu)與2021年前瞻》顯示,去(qu)年中國的(de)(de)(de)并(bing)(bing)(bing)購(gou)交(jiao)易金(jin)額增長了(le)30%,達(da)到7338億美元(yuan),也(ye)是自2016年以來(lai)的(de)(de)(de)最高(gao)水(shui)平;并(bing)(bing)(bing)購(gou)交(jiao)易數量比上(shang)一年增加了(le)11%。私(si)募股(gu)權(quan)基(ji)金(jin)活躍度大幅上(shang)升。
在程厚博看來,中國從2013年、2014年開始啟動并購,現在這個市場正在越來越活躍,“近一年多因為疫情,跨境并購變少了,但是因為國有并購的欲望強烈,國有并購的數量還在劇增”。
他告訴每經記者,并購有兩大引擎,一是產業、二是資本,換句話來說就是一個是業務需求導向,另一個是手里頭要有錢。在中國市場,并購交易的主要買方包括三類:首先是國資,這其中又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產業方的并購,另一種是沒有產業背景、由金控平臺或政府的持股公司進行并購;第二類大買家是行業龍頭或頭部企業;第三類則是并購基金。
賣家(jia)方(fang)面,類(lei)型無非(fei)是(shi)國企(qi)和(he)(he)民企(qi),但其(qi)實(shi)真(zhen)正有內在需求的是(shi)后(hou)者,但也存(cun)在一些很明顯的問(wen)題(ti)。“首(shou)先,這類(lei)企(qi)業缺(que)錢缺(que)資源(yuan)(yuan),需要引進有實(shi)力的、能夠(gou)資源(yuan)(yuan)互補的合作方(fang);其(qi)次(ci),這些企(qi)業普遍面臨著資源(yuan)(yuan)和(he)(he)能力都不足的問(wen)題(ti);第三,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企(qi)業接班人不愿意并(bing)購或者對未來(lai)沒有信(xin)心(xin),這種情況(kuang)下就有可能選擇退(tui)出。”
相比(bi)之(zhi)下,作為(wei)產業(ye)方(fang)(fang)進行并(bing)(bing)購,目標是(shi)(shi)為(wei)了整個資(zi)源(yuan)價值的(de)(de)提升,退出反(fan)而不是(shi)(shi)一(yi)(yi)個最重(zhong)要的(de)(de)考慮因素。程厚(hou)博坦言,“GP找財務投資(zi)人(ren)的(de)(de)錢做(zuo)控股股東其實不是(shi)(shi)一(yi)(yi)個很(hen)好的(de)(de)做(zuo)法(fa)。首(shou)先它不是(shi)(shi)長(chang)錢,其次(ci)沒有產業(ye)背景(jing),買完就(jiu)要賣。現(xian)在我們采取的(de)(de)方(fang)(fang)法(fa)是(shi)(shi)混合所有制,幫產業(ye)方(fang)(fang)并(bing)(bing)購,在里面(mian)配少(shao)量的(de)(de)財務投資(zi)人(ren),這樣就(jiu)解決了退出的(de)(de)問題。”
2013年成立的遠致富(fu)海由深(shen)圳市國(guo)資(zi)委牽(qian)頭,聯合建行建信(xin)、東方(fang)富(fu)海共(gong)同組成,致力于助(zhu)推(tui)產業轉型(xing)升級、培育行業領袖(xiu)。經過8年的發展,已經成長為國(guo)內(nei)領先的并(bing)購(gou)基金管理(li)人,管理(li)資(zi)產規模超過200億(yi)元,完成了(le)包括跨(kua)境并(bing)購(gou)、控股權收購(gou)、混合所有制改革(ge)等在(zai)內(nei)的多(duo)種類型(xing)并(bing)購(gou)。
據(ju)程(cheng)厚博介紹,遠致富(fu)海旗下主要有三塊(kuai)業(ye)務,第一(yi)(yi)塊(kuai)最重(zhong)要的(de)(de)當然是(shi)(shi)并購(gou),“在(zai)這個過程(cheng)中我們會(hui)幫地方政(zheng)府、產業(ye)集團(tuan)尋(xun)找(zhao)標的(de)(de),和(he)他們一(yi)(yi)起(qi)設(she)立SPV(特殊目的(de)(de)實(shi)體)公司來進行并購(gou)。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yi)(yi)是(shi)(shi)SPV弱化了國資管(guan)理體系不靈活的(de)(de)因素;二是(shi)(shi)為國資加(jia)持了GP團(tuan)隊的(de)(de)優勢,可以幫助國資找(zhao)到好的(de)(de)項目。遠致富(fu)海在(zai)其中扮演一(yi)(yi)個紐帶(dai)的(de)(de)角色,這也(ye)是(shi)(shi)我們最大的(de)(de)一(yi)(yi)項業(ye)務。”另外(wai)兩塊(kuai)業(ye)務則是(shi)(shi)對(dui)Pre-IPO項目和(he)早(zao)期(qi)項目的(de)(de)投資與陪伴。
在他看來,產業并購不是純粹的買賣關系,而是一個資源整合的過程,中國并購最大的價值再造方法就是反向混合所有制并購。“因為國(guo)資(zi)具(ju)備(bei)資(zi)源優(you)勢(shi),去投資(zi)好(hao)的(de)團隊和頭(tou)(tou)部企業、與他(ta)們(men)共同(tong)成長,能(neng)夠實現(xian)(xian)資(zi)源互(hu)補、實現(xian)(xian)共贏。但是如果國(guo)資(zi)去買殼公司或小公司肯定不行,證券市(shi)場已經給出了(le)答案。所(suo)以,中國(guo)的(de)并(bing)購應該是國(guo)有資(zi)金(jin)和民營(ying)的(de)龍頭(tou)(tou)企業合作的(de)反向混(hun)改,并(bing)購基金(jin)就在嫁接國(guo)資(zi)和民企的(de)過程中發(fa)揮(hui)了(le)重大(da)作用。”
他同時坦言,這其中國有控股企業的考核體系轉變也至關重要,“在進行反向混合之后,不能完全按照國資的方式去管,一定要有商量機制和約束機制,這才是真正的混合所有制體系。單純地考核總資產規模、業績增長或者銷售收入都比較片面,我們認為應該著重考核效率,這才是真正的國資保值、增值。”
在過去(qu)幾年間,遠致富海頻頻出手,完成了(le)(le)很多在行業內頗有(you)影響力的并購(gou)案例,也(ye)形成了(le)(le)這(zhe)家公司自己獨特(te)的投資方法(fa)論。
據程厚博介紹,傳統PE/VC往往都是“出口導向型”,被投企業只要IPO上市了就賣出走人。而作為產業并購基金,投資理念則更加接近價值投資,“因為我的投資標的是行業龍頭,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不過是我們投資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在(zai)投(tou)資標(biao)的(de)的(de)選(xuan)擇上(shang),他表示一定(ding)要(yao)確定(ding)其所在(zai)行業(ye)(ye)和公(gong)司所開展的(de)業(ye)(ye)務在(zai)產業(ye)(ye)鏈上(shang)是否具有(you)發展潛力(li)、團隊能不能推動其成(cheng)(cheng)為賽道里最(zui)好的(de)企(qi)業(ye)(ye),“這跟上(shang)不上(shang)市都沒有(you)關系,關鍵在(zai)于一定(ding)要(yao)做(zuo)成(cheng)(cheng)行業(ye)(ye)內最(zui)大的(de)頭部公(gong)司”。
而在(zai)投后管理(li)方面,遠(yuan)致(zhi)富海也會在(zai)多個維度(du)上對被投企業賦能。“控(kong)股型的(de)并購,我們會在(zai)戰略制(zhi)定(ding)、管理(li)機制(zhi)、資源配置、團隊激(ji)勵、風險控(kong)制(zhi)體系(xi)、投資體系(xi)等全(quan)流程(cheng)幫助(zhu)他們。小股權定(ding)增,則會在(zai)某些關鍵點(dian)上提(ti)供幫助(zhu)。”
在他看來,未來5~10年中國一定會出(chu)現更多上千(qian)億市值的(de)行業領(ling)袖企業,這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de)必然趨(qu)勢。而并購將(jiang)在這個過程中起到非常(chang)顯著的(de)推動作用,未來并購的(de)動力會來自各(ge)個細分(fen)領(ling)域的(de)龍(long)頭企業。
隨著傳統企(qi)業(ye)面臨強(qiang)烈(lie)的(de)產業(ye)轉型(xing)需求、創新(xin)企(qi)業(ye)面臨更快(kuai)的(de)資(zi)源和業(ye)務整(zheng)合節奏,傳統觀念也在發生(sheng)變化。“寧當雞頭不做鳳尾的(de)時(shi)(shi)代已經結(jie)束了(le),并購時(shi)(shi)代將正式開啟。”程厚(hou)博(bo)總(zong)結(jie)道。
免責聲明:每經路演•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封面(mian)圖(tu)片來源:受(shou)訪者供圖(tu)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jin)轉(zhuan)載或鏡(jing)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xian):4008890008
特(te)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suo)取稿酬(chou)。如您不希望(wang)作(zuo)品出(chu)現在本站(zhan),可聯系(xi)我們要求撤下您的(de)作(zuo)品。
歡迎關注(zhu)每日經(ji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