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15 08:22:01
每(mei)(mei)經記(ji)者(zhe)|吳(wu)林靜 每(mei)(mei)經編(bian)輯|楊歡 盧(lu)祥勇 蓋源源
同處中國經濟第一陣營,山東(dong)與廣東(dong)、江蘇(su)的差距正在拉大。
2022年,粵蘇(su)兩地GDP均已邁過12萬億(yi)門檻,廣東(dong)更是(shi)逼(bi)近13萬億(yi),而山東(dong)還在8萬億(yi)徘徊(huai)。差距拉開(kai)的原因有很多,區域發展不協調被視為其(qi)中之一。
菏(he)(he)澤市委書記(ji)張新文曾有(you)個自我評價:目(mu)前(qian)(qian)山東發(fa)展(zhan)不(bu)平衡、不(bu)充分(fen)(fen)的問題比較突(tu)出(chu)。發(fa)展(zhan)不(bu)平衡主(zhu)要體(ti)現在東西部發(fa)展(zhan)差距大,發(fa)展(zhan)不(bu)充分(fen)(fen)主(zhu)要是以菏(he)(he)澤為(wei)代表(biao)的魯西5市落后(hou)導致的。“只有(you)把(ba)魯西這塊‘短板’補齊了(le),山東才(cai)能真(zhen)正實現‘走在前(qian)(qian)列、全面開創(chuang)’目(mu)標。”
最新,山東印發了一份《突破(po)菏澤魯西崛(jue)起三(san)年(nian)行動(dong)計(ji)(ji)劃(hua)(2023-2025年(nian))》(以下簡稱“行動(dong)計(ji)(ji)劃(hua)”),加上(shang)今年(nian)1月(yue)印發的《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tan)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san)年(nian)行動(dong)計(ji)(ji)劃(hua)(2023-2025年(nian))》,這個(ge)省份繼續高舉區域協調發展的大旗。
然而,區域發展的短板往往都是慢變量。從經濟數據上看,包括廣東、江蘇在內,“經濟三劍客”努力了那么多年,省內的“薄弱環節”依舊難言根本性的好轉。
短板
魯西(xi)地區由菏澤、棗莊、德州、聊(liao)城、濱州5市構成(cheng),按照《行(xing)動(dong)計劃》,這塊區域發(fa)展“洼地”被要求實(shi)施新一輪“突破菏澤、魯西(xi)崛起”行(xing)動(dong),到2025年要取(qu)得(de)七個方面的突破。
經(jing)濟發展指標(biao)上的(de)(de)突(tu)破是(shi)“5市生產(chan)總(zong)值、一般(ban)公(gong)共(gong)預算(suan)收入、城鄉(xiang)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年均增(zeng)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此(ci)外,高新(xin)技術產(chan)業(ye)、黃(huang)河流域(yu)生態保護、新(xin)舊動能轉換、鄉(xiang)村振興、人口城鎮(zhen)化、開放發展、城鄉(xiang)收入差距等方面,也(ye)作出(chu)完成(cheng)突(tu)破性(xing)進展的(de)(de)詳細要求(qiu)。
圖片來源(yuan):菏澤城市宣傳(chuan)片截圖
為了支(zhi)持(chi)魯西地區(qu)發(fa)展(zhan),在《行動計劃》之(zhi)前,山東已經出(chu)臺過兩份前序(xu)政(zheng)策,分別是2018年9月(yue)出(chu)臺的(de)(de)《關于(yu)突破(po)菏澤、魯西崛(jue)起的(de)(de)若(ruo)干意見(jian)》以及(ji)2019年4月(yue)印(yin)發(fa)的(de)(de)《關于(yu)印(yin)發(fa)支(zhi)持(chi)菏澤市(shi)及(ji)魯西其(qi)他四市(shi)發(fa)展(zhan)若(ruo)干政(zheng)策的(de)(de)通知》。
一系列旨(zhi)在“強(qiang)弱項、補(bu)短板”的政策,希望讓魯西地(di)區強(qiang)勢“崛起”。不(bu)過(guo),從經濟指標上看,這一地(di)區近幾(ji)年的進步(bu)不(bu)甚明顯(xian)。
2022年(nian),魯(lu)(lu)西(xi)地(di)區(qu)地(di)區(qu)生產總值共(gong)實現(xian)了1.89萬億(yi),占全(quan)省GDP的(de)21.6%。從占比上看,21.6%的(de)比重不如2017年(nian)占全(quan)省的(de)比重22.3%;從五年(nian)增速上看,魯(lu)(lu)西(xi)地(di)區(qu)16.6%的(de)增速也不及全(quan)省20.38%的(de)增速“跑得快”。
細看分(fen)項數據,山東省統計(ji)年鑒的(de)(de)數據只(zhi)公(gong)布到2021年,所(suo)以統計(ji)的(de)(de)是2017年到2021年的(de)(de)一二三(san)產增(zeng)加值(zhi)以及一般公(gong)共預算收(shou)入的(de)(de)增(zeng)長情況(kuang)。
從2017年到2021年,魯(lu)西地區細分數(shu)據的(de)增(zeng)(zeng)幅“跑贏”全(quan)省水平的(de),只有一般公(gong)共預(yu)算收入(ru)和三產增(zeng)(zeng)加值。其(qi)一產增(zeng)(zeng)加值、二(er)產增(zeng)(zeng)加值則(ze)拖了全(quan)省后腿,尤其(qi)是二(er)產增(zeng)(zeng)加值,不管是占比還是增(zeng)(zeng)幅都“不增(zeng)(zeng)反減”。
當然,五座城市中也不乏突出貢獻(xian)者,菏澤和(he)德(de)州。相比2017年(nian),兩座城市在2022年(nian)的(de)GDP排位分(fen)別上升了5名和(he)2名——菏澤從2017年(nian)的(de)第13名晉升到2022年(nian)的(de)第8名,德(de)州也從第11名排進前十(shi),成(cheng)為第九(jiu)名。
雖(sui)說放在(zai)全國的(de)地(di)級市序(xu)列來看,魯西地(di)區(qu)五座城市個個能打(da),但(dan)在(zai)山東省域(yu)內,這里就是區(qu)域(yu)經(jing)(jing)濟發(fa)展中的(de)短板,“欠(qian)發(fa)達(da)狀態”依舊是現實,面臨“人口(kou)多、底(di)子薄、經(jing)(jing)濟總量小(xiao)、產(chan)業基礎弱”的(de)問題。
張新文曾在2021年評價:菏澤要達到全省平均發展水平,至少還要再奮斗15到20年。所以,想要完成《行動計劃》中關于經濟發展指標的相關目標,從過去的走勢來看,強鄰環伺的魯西五市,還需非常用力地跳起摸高。
協調
相比用東南西北地理空間(jian)來為(wei)(wei)城市“組團(tuan)”,以經濟(ji)(ji)為(wei)(wei)紐帶(dai)畫出“經濟(ji)(ji)圈”,對拉(la)動(dong)城市經濟(ji)(ji)社會發(fa)展似乎更有實(shi)操意義。山(shan)東全(quan)省正在加快構建“一群兩(liang)心三(san)圈”的區域發(fa)展格局,調整經濟(ji)(ji)的空間(jian)動(dong)力。
圖片來(lai)源(yuan):山東(dong)省國土空間規劃
如此一來,五座魯(lu)西城(cheng)市重新被分別(bie)劃進了兩個(ge)“圈”。聊城(cheng)、德州、濱州進了“省會經(jing)濟圈”,菏澤、棗(zao)莊進了“魯(lu)南經(jing)濟圈”。
省會經濟圈(quan)有(you)(you)濟南(nan),膠東經濟圈(quan)有(you)(you)青島,魯(lu)南(nan)經濟圈(quan)卻(que)沒(mei)有(you)(you)“萬(wan)億(yi)俱樂部成員”帶隊(dui)。濟寧、臨(lin)沂的(de)經濟體量(liang)在5000億(yi)水平(ping),菏澤即將站(zhan)上4000億(yi),最末的(de)小(xiao)弟是棗莊(zhuang),近幾年已經跌下2000億(yi)關口。
很明顯,三個“經濟圈”里魯南又成了“薄(bo)弱環(huan)節”,是山東解(jie)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的重要著力點(dian)。
按照山東省第(di)十二次黨(dang)代會(hui)報告(gao),“扎實推進區域(yu)協調發展”寫(xie)進了今后五年著力抓好的十二個(ge)方面重點工(gong)作之一。
今年1月,山(shan)東(dong)剛(gang)剛(gang)發布《山(shan)東(dong)省建設綠(lv)色(se)低碳高質量發展(zhan)先(xian)行(xing)區三(san)年行(xing)動(dong)計(ji)劃(hua)(2023-2025年)》。作(zuo)為統領未來山(shan)東(dong)經濟(ji)社會發展(zhan)的(de)綱領性文件,這份(fen)《計(ji)劃(hua)》又(you)一次為三(san)個“經濟(ji)圈”明確了未來三(san)年的(de)目標(biao)——
省會(hui)經(jing)濟(ji)(ji)圈(quan)的(de)任務是(shi)“做強(qiang)”,膠東(dong)經(jing)濟(ji)(ji)圈(quan)的(de)任務是(shi)“提升”,魯南(nan)經(jing)濟(ji)(ji)圈(quan)的(de)任務是(shi)“振興”。到2025年,三個“經(jing)濟(ji)(ji)圈(quan)”的(de)地區生產(chan)總值(zhi)分別達(da)到3.6萬億元以上(shang)、突(tu)破4萬億元、達(da)到2萬億元。
粗略計算,魯南經濟(ji)(ji)圈的經濟(ji)(ji)占比將會從2022年的18.84%提升(sheng)至2025年的20.83%。
山東繼續舉起了區域(yu)協(xie)調發展(zhan)(zhan)的(de)大(da)旗(qi)。濟南大(da)學(xue)(xue)法學(xue)(xue)教授袁曙光此(ci)前提(ti)到,山東省(sheng)近年來(lai)迎來(lai)快速發展(zhan)(zhan)、高質量發展(zhan)(zhan),但(dan)各城市的(de)發展(zhan)(zhan)并不均衡。“每(mei)一個地市都有(you)自己的(de)特長和弱項,如何(he)把整個山東省(sheng)打(da)造區域(yu)經濟一體化加速向(xiang)縱深發展(zhan)(zhan),這是山東面臨的(de)課題。”
通病
整(zheng)體發(fa)展水平突(tu)出(chu),并不(bu)能(neng)掩蓋地域(yu)不(bu)平衡的(de)(de)尷(gan)尬。區(qu)(qu)域(yu)發(fa)展不(bu)協調這(zhe)個問題,是(shi)各省、各區(qu)(qu)域(yu)都面臨的(de)(de)通病,更是(shi)“經濟三劍客”共有的(de)(de)心病。
與(yu)魯南經濟(ji)圈一線(xian)之隔,就是(shi)讓江(jiang)蘇(su)“頭疼(teng)”的(de)蘇(su)北(bei)地(di)區。包括徐(xu)州、連云港、宿遷、淮安、鹽城五市,以(yi)占江(jiang)蘇(su)省51%的(de)土地(di)面積,創造著只占大(da)約23%的(de)經濟(ji)體(ti)量(liang)。與(yu)魯南經濟(ji)圈一樣,蘇(su)北(bei)地(di)區也是(shi)省內的(de)發展“洼地(di)”。
為了(le)支持和促(cu)進蘇北經(jing)濟社會發展,江蘇也是操碎(sui)了(le)心。有統計顯示(shi),從2001年至今,江蘇省級層面已經(jing)連續(xu)召開10次(ci)蘇北區域發展協調會議和兩(liang)次(ci)蘇北發展座談會。
2001年,隔大運河相望的蘇州和宿遷,首先開(kai)啟了南北合(he)作(zuo)之旅,后來演進為涉及面(mian)更廣(guang)的“南北掛鉤(gou)”合(he)作(zuo)。合(he)作(zuo)希望實現“蘇南引(yin)領、蘇中崛起(qi)、蘇北趕超”的三贏局面(mian)。
從數據走勢來看(kan),三個板塊(kuai)就“蘇中”達成了目標,GDP比(bi)重有(you)所提升,從2015年到2021年提高了0.83個百分點;蘇北的(de)GDP占比(bi)卻反而繼續(xu)下降了0.4個百分點。
再看“大哥”廣(guang)東(dong),同樣深受區域發(fa)展不(bu)平衡(heng)之苦。一(yi)邊是最富(fu)的(de)“珠三角”,一(yi)邊是最窮的(de)“粵東(dong)西(xi)北”,根據論文《廣(guang)東(dong)典型欠(qian)發(fa)達小城鎮特征與形成機制(zhi)研(yan)究(jiu)》研(yan)究(jiu)顯示,粵東(dong)西(xi)北地區符合欠(qian)發(fa)達定義的(de)小城鎮有(you)656個,占這三個地區小城鎮總數的(de)82.41%。
相比之(zhi)下,珠(zhu)三(san)角地區(qu)的小城鎮中,屬(shu)于欠發達階段的小城鎮只有38.63%。
2018年,廣東設計了“一(yi)(yi)核一(yi)(yi)帶一(yi)(yi)區”的發展思路(lu),明確各區的功能定位和區域發展策略,以(yi)功能區為引領(ling)試圖打破(po)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僵局。
從(cong)(cong)整體板塊來(lai)看(kan),粵(yue)東西北地區的GDP占比從(cong)(cong)2015年(nian)的20.09%下降到2021年(nian)的19.12%,珠三(san)角地區繼(ji)續走強,占比突破(po)8成,提(ti)高0.91個(ge)百分點。
再看增速,珠三角(jiao)地(di)區7年時間增長了60.83%,其余(yu)三個(ge)地(di)區整體增長了51.28%。
綜合“經濟(ji)三(san)劍客(ke)”的(de)(de)(de)經驗(yan)來看(kan),整體(ti)不平衡的(de)(de)(de)局勢難以在短期內迅速改變,不過三(san)省(sheng)在努力的(de)(de)(de)過程中(zhong)也出現(xian)了(le)一抹亮點。比如蘇(su)北(bei)的(de)(de)(de)徐州,在南北(bei)掛鉤合作中(zhong),其角色從(cong)“被幫(bang)(bang)扶者”轉(zhuan)換為“幫(bang)(bang)扶者”。比如剛(gang)剛(gang)提到(dao)的(de)(de)(de)山東菏澤,實現(xian)了(le)由“全省(sheng)墊底”到(dao)“躋身中(zhong)游”的(de)(de)(de)歷(li)史性跨越。
千鈞(jun)將一羽,輕重(zhong)(zhong)在平衡,從區域經濟(ji)的發展經驗來講,一體化發展程(cheng)度越高,區域綜合(he)競爭力(li)就越強。道理雖如此(ci),想要理想照進(jin)現實,還(huan)需要經濟(ji)大省們(men)肩負起這個探索的重(zhong)(zhong)任(ren)。
記者|吳林靜?編輯|楊歡 盧(lu)祥勇 杜波 蓋源(yuan)源(yuan)
校對|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聞(wen)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jing)許可禁止(zhi)轉(zhuan)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xiang),違者必究(jiu)。
讀者(zhe)熱線:4008890008
特別(bie)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bu)希望作品(pin)(pin)出現在(zai)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pin)(pin)。
歡(huan)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