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ji)新聞(wen) 2023-06-11 21:10:19
每經編輯(ji)|何小(xiao)桃(tao) 蓋源源
大(da)媽(ma)(ma)在大(da)學籃球場上跳廣場舞(wu),被(bei)上課學生(sheng)撞致9級傷(shang)殘。法院經過審理,判大(da)媽(ma)(ma)自身(shen)承(cheng)擔60%責任,學校賠6萬(wan)、學生(sheng)賠2萬(wan)……6月(yue)11日(ri),每經小編(bian)(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近日(ri),湖南(nan)省邵陽市大(da)祥區人民法院公開了這樣一則(ze)案例。
據湖南省邵陽市大祥區人民法院官方微信消息,67歲的咼某系某大學職工的家屬,某天晚上8點,她與其他老人一起在該大學籃球場上跳廣場舞。20歲的施某系該大學學生,當天晚上(shang),他按學校安排在老師的(de)組織下在同一個籃球場(chang)上(shang)體育課(ke)。
在籃球訓練過程中,籃球砸筐彈出后落至老人跳舞場地邊緣,并繼續往跳舞場地內彈去,施某向籃球的運動方向追逐并嘗試抓住籃球,但未控制住球而脫手,施某再次追球時不慎將咼(guo)某撞(zhuang)倒,造成(cheng)咼(guo)某受傷。經鑒定,咼某左側骨脛骨折,為九級傷殘。咼某將施某和該大學告上法庭,要求賠償經濟損失20余萬元。
大祥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咼某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知道籃球場系體育訓練競技場所,并非休閑娛樂活動場地,當有學生上籃球體育課時(shi)應(ying)主動避(bi)讓離開籃球場,但咼某忽視對抗性籃球運動訓練的危險性,忽視潛在的人身損害風險,仍然選擇繼續在籃球場上跳廣場舞,應當視其為自甘冒險的行為,所產生的損害后果,其(qi)自身應(ying)承擔60%的責任。
該大學系學校體育場地的建設者和管理者,當發現訓練場地被老人占用時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予以勸離,勸離無效時應通知相關安全管理工作部門及時排除妨礙。該大學放任老人繼(ji)續在籃球場內跳廣(guang)場舞,對本案事(shi)故的發(fa)生存在一定過(guo)錯,應承擔(dan)30%責(ze)任,賠(pei)償6萬余元。
施某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籃球訓練前已知道籃球場的部分場地被咼某等老人占用跳廣場舞。籃球經過落地緩沖后再次彈跳,即使彈至人群,所造成的危險性一般較小。但施某在控球未果時,不顧老人被沖撞的風險,仍隨籃球運動意欲控球,以至將咼某撞倒。因此,施某(mou)對本(ben)案事故的發生存(cun)在疏忽(hu)大意的過失(shi),應承(cheng)擔10%責(ze)任,賠償2萬(wan)余元。
法官(guan)提醒,《中華人(ren)民(min)(min)共和國民(min)(min)法典》第(di)一(yi)(yi)千一(yi)(yi)百六十五條第(di)一(yi)(yi)款規(gui)定(ding)“行(xing)(xing)為人(ren)因過錯侵(qin)害他人(ren)民(min)(min)事權(quan)益造成損害的(de)(de),應(ying)當承擔侵(qin)權(quan)責(ze)任。”第(di)一(yi)(yi)千一(yi)(yi)百七十三條規(gui)定(ding)“被侵(qin)權(quan)人(ren)對(dui)(dui)同一(yi)(yi)損害的(de)(de)發生或者擴大有過錯的(de)(de),可以減輕侵(qin)權(quan)人(ren)的(de)(de)責(ze)任。”對(dui)(dui)于雙方都存在(zai)過錯而導致(zhi)損失的(de)(de)行(xing)(xing)為,須踐行(xing)(xing)過錯與(yu)責(ze)任相一(yi)(yi)致(zhi)的(de)(de)民(min)(min)事法律原則。本案中咼某(mou)明知學生在(zai)上籃(lan)球課,理(li)應(ying)主(zhu)動避讓,卻仍然選擇(ze)繼續(xu)占用籃(lan)球場跳舞,將自(zi)己置于危險之中,應(ying)視(shi)為自(zi)甘(gan)冒險的(de)(de)行(xing)(xing)為,對(dui)(dui)自(zi)己的(de)(de)損失承擔主(zhu)要(yao)責(ze)任。
近年來,隨著廣場舞的(de)普及,涉及廣場舞的(de)投訴也在增多,矛盾比較突(tu)出的(de)有占用專門場地跳舞、噪音(yin)(yin)擾民等問題。廣場舞愛好(hao)者(zhe)應合理規劃活(huo)動(dong)區域和(he)(he)時間,控(kong)制音(yin)(yin)響(xiang)音(yin)(yin)量,保(bao)護好(hao)自身安(an)全(quan)和(he)(he)他人(ren)安(an)全(quan),共(gong)同營造(zao)和(he)(he)諧文明的(de)生活(huo)環境。
編輯|何(he)小桃?杜波 蓋源源
校對|程鵬
封面(mian)圖(tu)片來源:每日經濟(ji)新聞(wen) 劉(liu)國梅 攝
每(mei)日經濟新聞綜合邵陽市大(da)祥(xiang)區人(ren)民法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日經(jing)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zhuan)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zhe)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gao)酬。如您不希(xi)望作品(pin)出現在本站,可聯系(xi)我(wo)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pin)。
歡迎關(guan)注每(mei)日經濟新聞(wen)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