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ri)經濟新聞 2024-05-11 23:52:53
煤炭支(zhi)撐(cheng)經濟發展(zhan)的(de)作(zuo)用在日益衰減(jian),山(shan)西(xi)必須盡快跳出(chu)資源依賴的(de)“舒適區”了。
每經(jing)記(ji)者|劉旭(xu)強 每經(jing)編輯(ji)|劉艷(yan)美(mei)
圖片來源:新華社
山西一季度經濟成績單姍姍來遲。
近日,山西(xi)省統計(ji)局(ju)最新數據顯示,一季(ji)度山西(xi)GDP為5399.56億元,以不變價計(ji)算的(de)實(shi)際增速1.2%,在31個省份中墊底,遠(yuan)低于5.3%的(de)全國平(ping)均水平(ping)。
根據國家(jia)統計局數據,山西還是全(quan)國唯一經(jing)濟縮水的省份,經(jing)濟總量比去年同期(qi)減少超400億元,名義(yi)增速-7.4%。
長期以來,山(shan)西(xi)經(jing)(jing)濟與煤炭深(shen)度(du)綁定,2021年一度(du)因煤價(jia)飛漲成為經(jing)(jing)濟增量明星。可(ke)惜好景不長,2023年山(shan)西(xi)經(jing)(jing)濟增速5%,未(wei)能跑贏全(quan)國;進入2024年一季度(du),經(jing)(jing)濟表現更急轉直下。
究其原(yuan)因(yin),在多位專家看(kan)來,山西(xi)始終沒有擺脫“煤炭依賴”, “脫煤”進程太慢(man)。反觀與(yu)山西(xi)長期并駕齊驅(qu)的能源大省內蒙古,已經逐(zhu)步(bu)走(zou)出“一煤獨(du)大”的產業結構,經濟規模也(ye)對(dui)山西(xi)形(xing)成(cheng)趕超之勢。
煤炭支撐(cheng)經濟(ji)發展的(de)作用在(zai)日益衰減,山(shan)西(xi)必須(xu)盡快跳出資源(yuan)依賴(lai)的(de)“舒適區”了。
從分(fen)項(xiang)指(zhi)標(biao)看,一(yi)季度山西經濟失速的(de)主要原因,還(huan)是繞不開“煤炭”兩個字(zi)。
數據顯示,一(yi)季度山西(xi)二產增加值(zhi)2500.02億元,下降(jiang)0.3%。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zhi)下降(jiang)2.1%。
三大門類里面(mian),采礦業下(xia)降3.1%,制造業下(xia)降0.4%,電力、熱(re)力、燃氣及(ji)水生產和供應(ying)業增長2.2%。
作為煤炭大(da)省,煤炭開采是采礦業的(de)主要部分,后續的(de)煤炭加工又影響著(zhu)制造(zao)業。而(er)根據(ju)山西(xi)省統計年鑒,2022年,山西(xi)GDP構成中31.7%來自采礦業,15.3%來自制造(zao)業。
從(cong)煤(mei)與非煤(mei)看(kan),一(yi)季(ji)度山西(xi)煤(mei)炭(tan)工業下降(jiang)2.8%,非煤(mei)工業下降(jiang)0.8%。要(yao)知道,煤(mei)炭(tan)工業占(zhan)據山西(xi)工業規模“半壁江山”,煤(mei)炭(tan)行業的風吹草動,直(zhi)接影響著山西(xi)經(jing)濟表(biao)現。
圖片來源:新華社
2021-2022年間,因煤炭價格(ge)飛漲(zhang),山西經濟(ji)增速連續兩年保持全國前列。而2023年,伴(ban)隨(sui)煤炭價格(ge)低位運(yun)行,山西經濟(ji)增速也慢了下來(lai)。
去年,山西(xi)GDP達到25698.18億元,同比增長5.0%,未能跑贏5.2%的全(quan)國大盤。規上(shang)工(gong)業增加值(zhi)增長4.6%,但規上(shang)工(gong)業企業營收下降9.4%,利潤(run)總額下降22.1%,明顯承壓。
煤(mei)炭行業下行趨勢(shi)延(yan)續至今。中國(guo)煤(mei)炭運銷協會研究(jiu)處處長李明接受(shou)媒體(ti)采(cai)訪(fang)時(shi)表示,今年(nian)一季度我國(guo)煤(mei)炭市場(chang)呈(cheng)現出(chu)產(chan)量(liang)同比(bi)下降、進口量(liang)同比(bi)增長、消(xiao)費(fei)逐漸(jian)轉弱、電煤(mei)庫存環比(bi)下降、煤(mei)價弱勢(shi)下行的(de)特征。
國(guo)家(jia)統(tong)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du),全國(guo)原煤產(chan)(chan)量(liang)11.1億噸,同比降4.1%。其(qi)中,作為全國(guo)唯二(er)年產(chan)(chan)煤過十億噸的(de)省區(qu),一季度(du),山(shan)西原煤產(chan)(chan)量(liang)2.72億噸,同比下降18.9%;同期內蒙古原煤產(chan)(chan)量(liang)3.24億噸,同比增長2.9%。
這也意味著,時隔四年(nian),內蒙古(gu)原煤產(chan)量再次超過山西(xi),位居全國(guo)首位。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hui)副會(hui)長、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yuan)秦尊文認(ren)為,山西(xi)減產(chan),一是為了治(zhi)理(li)近(jin)年來(lai)超能(neng)力生產(chan)、超強度(du)作業和超定員(yuan)組織(zhi)生產(chan)的“三超”問(wen)題,二是保價(jia)減損的主動作為。
根(gen)據(ju)(ju)《2024年(nian)山西(xi)省(sheng)煤(mei)炭(tan)穩產(chan)穩供工作方案》,今年(nian)山西(xi)煤(mei)炭(tan)產(chan)量要穩定在13億(yi)噸(dun)左右,對比2023年(nian)13.78億(yi)噸(dun)的煤(mei)炭(tan)產(chan)量,將(jiang)減產(chan)7800萬噸(dun)左右。而根(gen)據(ju)(ju)最新(xin)數(shu)據(ju)(ju),山西(xi)一季度(du)就減少了6100余(yu)萬噸(dun)。
實際上,這個長(chang)期(qi)被詬病“一煤獨(du)大”的能源大省(sheng),對類似的“劇(ju)情”并不陌生(sheng)。
21世紀初,能源供應趨緊,山西(xi)煤炭經歷“黃金十年”,煤炭產業(ye)規模領先全(quan)國(guo)。但此后(hou),煤炭產能過剩、結構(gou)調整(zheng)壓力加大,山西(xi)經濟一度遭遇(yu)“斷崖式”下滑,2014年起(qi)GDP增速連續排(pai)名全(quan)國(guo)倒數,2017年才開始企穩回升。
“任何(he)產業(ye)結(jie)構單一(yi)的地區,經(jing)濟(ji)發展(zhan)都面臨較大風險,更何(he)況煤(mei)炭(tan)產業(ye)對環境污染(ran)、對其他產業(ye)的排擠效應非常明顯。”華(hua)東師范大學城市(shi)發展(zhan)研究(jiu)院院長曾剛認為,山(shan)西要穩住經(jing)濟(ji)增(zeng)長,一(yi)定要加快“脫煤(mei)化”進程。
圖片(pian)來源(yuan):新華社
實際上,山西的產(chan)(chan)業轉型(xing)探索已持續多年(nian)。早(zao)在2006年(nian),山西就提出(chu)全(quan)面轉型(xing),以解決產(chan)(chan)業結構單一化、重型(xing)化、初級化的問(wen)題。
2012年,《山西資源型(xing)經濟轉型(xing)配(pei)套改(gai)革(ge)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獲批,成為第(di)一個全(quan)省域、全(quan)方位、系(xi)統性的(de)國(guo)家級綜合(he)配(pei)套改(gai)革(ge)試驗區,山西自此開啟全(quan)面轉型(xing)。
根據(ju)山(shan)西(xi)省能(neng)源局數據(ju),“十三(san)五”時期(qi),山(shan)西(xi)退出煤(mei)炭(tan)過剩產能(neng)1.57億噸,超額完成“十三(san)五”去產能(neng)目標(biao)任務,退出總量居全國第一。同期(qi)山(shan)西(xi)煤(mei)炭(tan)煤(mei)礦數量由(you)(you)1078座減(jian)少到900座以下,先(xian)進(jin)產能(neng)占比由(you)(you)不足30%提高到68%。
時至今日,山(shan)西(xi)對(dui)煤炭工(gong)業的(de)依(yi)賴(lai)仍(reng)處(chu)高位。2020年(nian)數據(ju)顯示,山(shan)西(xi)煤炭工(gong)業增加值占規上工(gong)業比重達(da)到52.6%。
從長遠講,經(jing)濟發展過多依賴(lai)煤炭(tan)產業(ye)、過多倚重(zhong)煤炭(tan)價(jia)格,顯然是不可(ke)持續的。
在“雙(shuang)碳”目標下,降低對煤炭的依賴(lai),形成產(chan)業多元支撐,成為(wei)山西轉(zhuan)型發(fa)展的不二選(xuan)擇。
2021年,山西發布(bu)“十四五”14個戰略性新興(xing)產(chan)(chan)業(ye)(ye)規(gui)劃,聚焦(jiao)信創、半導體、大數(shu)據、生物基新材料、特種金屬材料、碳基新材料產(chan)(chan)業(ye)(ye)和煤機(ji)智能(neng)制造(zao)產(chan)(chan)業(ye)(ye)等產(chan)(chan)業(ye)(ye),提出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xing)產(chan)(chan)業(ye)(ye)營業(ye)(ye)收入規(gui)模突(tu)破(po)萬億(yi)元;初步(bu)實現“一煤獨大”向(xiang)“八柱擎(qing)天”轉變。
不過(guo)(guo),在(zai)曾剛看來,當前山西(xi)新興產業占比(bi)過(guo)(guo)小,未能在(zai)全國形成(cheng)影響力和顯(xian)示度(du)(du),還需加大發展力度(du)(du)。尤其(qi)是(shi)與同樣是(shi)產煤大省(sheng)的陜西(xi)、內蒙(meng)古(gu)等省(sheng)份相比(bi),山西(xi)在(zai)經濟(ji)轉型和多元(yuan)化發展方面,步伐較為緩慢。
中國區(qu)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向城叔分析,陜西的能(neng)源(yuan)產(chan)(chan)業(ye)集中在陜北,省(sheng)域中心城市(shi)西安則大(da)力(li)發(fa)展(zhan)科技型產(chan)(chan)業(ye),以及電子信息、新能(neng)源(yuan)、現代旅游等新興產(chan)(chan)業(ye)。全(quan)省(sheng)經濟結(jie)構整(zheng)體更豐富多(duo)元,也(ye)能(neng)夠(gou)支撐自身能(neng)源(yuan)產(chan)(chan)業(ye)的轉型發(fa)展(zhan)。
而內(nei)蒙古先是將煤炭(tan)產(chan)(chan)業(ye)(ye)延伸向下(xia)游的煤化工、煤電鋁等現代能源產(chan)(chan)業(ye)(ye),而后搶先布(bu)局(ju)大數(shu)據中心等高耗能新興行業(ye)(ye),加上農業(ye)(ye)、乳業(ye)(ye)等傳統產(chan)(chan)業(ye)(ye)持續穩定發展(zhan),逐漸擺脫了早(zao)先“一(yi)煤獨(du)大”的產(chan)(chan)業(ye)(ye)結構。
值(zhi)得注意的(de)是,內蒙古和山西經濟總(zong)量接(jie)近,彼此間一直你追我(wo)趕(gan)。
梳(shu)理近十年(nian)經濟數(shu)據,2019年(nian)前,內蒙(meng)古GDP始終保持領(ling)先,直到2020年(nian)被山西反超。也是在(zai)這一年(nian),隨著行業(ye)出清與重整,山西重回全國產煤(mei)第一大省。
2022年,山西(xi)GDP高出內(nei)蒙古(gu)2195億(yi)元(yuan),創下近十年最大差(cha)值(zhi)。不(bu)過,2023年,內(nei)蒙古(gu)以(yi)7.3%的GDP增速,將與山西(xi)的GDP差(cha)距(ju)縮(suo)小至1071.18億(yi)元(yuan)。
今年一季度,內蒙古仍保持5.9%的(de)經濟增速(su),GDP達(da)到(dao)5604億(yi)(yi)元,比山(shan)西(xi)高出204.44億(yi)(yi)元,為(wei)全年追趕乃至反超山(shan)西(xi)創造基礎(chu)。
陳耀指出(chu),山(shan)西承擔著國(guo)家能源(yuan)保障的(de)兜底作用,衡量其地(di)區(qu)經濟發展(zhan)不能唯GDP論。
在保(bao)供前(qian)提下,山西要實現經(jing)濟(ji)發展(zhan),應結合(he)自(zi)身(shen)優勢培育(yu)新質(zhi)生產力(li)(li),加快(kuai)傳統煤(mei)炭產業的智(zhi)能(neng)化(hua)、數字化(hua)、高(gao)(gao)端化(hua)轉型,發展(zhan)新能(neng)源(yuan)、新材料、節能(neng)環保(bao)等新興產業,加大對算(suan)力(li)(li)等高(gao)(gao)耗(hao)能(neng)型未來產業的投入,并盡(jin)快(kuai)有所突破、做出成效(xiao)。
圖片來源:太原日報(鄧寅明 攝)
如今,山西轉型仍在路(lu)上。
2月18日,春節假期后第一天,在山西(xi)全(quan)省(sheng)政(zheng)府系統抓落實提高(gao)執行力電視電話會議上(shang),山西(xi)省(sheng)委副書記、省(sheng)長金湘軍強調,全(quan)力以赴推動高(gao)質量(liang)發展、深化全(quan)方(fang)位轉(zhuan)型(xing)。
去年底(di),山西省(sheng)委經濟工作(zuo)會議提(ti)出(chu)2024年經濟工作(zuo)的(de)九個方面重點任務(wu),“全(quan)力推動資源型經濟轉(zhuan)型發展(zhan)”被放(fang)在首要位(wei)置,明確表(biao)示要統籌傳(chuan)統產(chan)(chan)業改造升級(ji)、新興產(chan)(chan)業培(pei)育、和未來產(chan)(chan)業前(qian)瞻布局。
客觀地(di)說(shuo),山(shan)(shan)西錯(cuo)過(guo)的新(xin)(xin)興(xing)產(chan)業機遇(yu)不少。比如新(xin)(xin)能(neng)源汽(qi)車賽道,比亞迪(di)和吉(ji)利新(xin)(xin)能(neng)源汽(qi)車很早就在(zai)(zai)山(shan)(shan)西布(bu)局,但(dan)至今沒(mei)有(you)形成大(da)的產(chan)業鏈條;富(fu)士康在(zai)(zai)山(shan)(shan)西兩座城(cheng)市第(di)一批(pi)布(bu)局,但(dan)山(shan)(shan)西電(dian)子信(xin)息(xi)產(chan)業也沒(mei)能(neng)做成支(zhi)柱(zhu)產(chan)業……
盡管如此(ci),在曾剛看(kan)來(lai),山(shan)西(xi)有晉商(shang)的商(shang)業(ye)文化DNA,人口(kou)受教育(yu)年限在全國屬中上(shang)水平,各項基礎條(tiao)件比(bi)較好,加上(shang)中部地區(qu)崛起(qi)紅利,要改變現狀機(ji)會(hui)很大(da)。
“最(zui)關鍵的(de)是,山西不能(neng)再按(an)以前的(de)套路走下去了。”曾(ceng)剛認為(wei),山西過(guo)去對外交流較少,應當學習合肥等地的(de)做法,加強區(qu)域間經濟合作,重視和先進地區(qu)的(de)人(ren)才聯(lian)系、商(shang)務往來。
陳耀(yao)認為,創新(xin)驅動(dong)是實現山西高質量發(fa)展的(de)根本(ben)出路,但山西整(zheng)體(ti)上創新(xin)資源稀缺,應該(gai)進一步發(fa)揮臨近(jin)北京的(de)區位優(you)勢。但問題在于,山西融入京津(jin)冀協同發(fa)展多年,卻(que)始終(zhong)沒有找到具體(ti)抓手,亟需(xu)選擇(ze)一些產業方(fang)向,培育特色新(xin)興產業。
城叔注意(yi)到,在京(jing)津冀協(xie)同(tong)發(fa)展重大國(guo)家戰略實施10周(zhou)年之際,2月26日至27日,山西(xi)省赴京(jing)津冀學習考(kao)察(cha)團先后到達北京(jing)、天津、河北,實地考(kao)察(cha)區塊鏈、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氫能儲能等(deng)前沿科技成果。金湘(xiang)軍(jun)表示(shi),希望山西(xi)與京(jing)津冀在能源(yuan)綠色發(fa)展、產(chan)業升(sheng)級、生態(tai)環保、教育科技人才(cai)等(deng)領域加強高水平(ping)務實合作。
值得一提(ti)的(de)是,今年(nian)一季度,山西固定資產(chan)(chan)投資增(zeng)速6.6%,較去年(nian)全年(nian)提(ti)升12.8個百分點。其中,新興產(chan)(chan)業(ye)投資增(zeng)勢明顯(xian),高技術制造業(ye)和高技術服務業(ye)投資分別增(zeng)長56.3%和24.1%。
如當地媒(mei)體所言,GDP增速一時放緩,并不可怕。擺脫(tuo)能(neng)源依賴(lai),走出(chu)發(fa)展陣痛(tong),山西還(huan)需繼續(xu)努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mei)日經濟新聞》報社授(shou)權,嚴(yan)禁轉載或(huo)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te)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gao)酬。如您(nin)不(bu)希望作品出現在(zai)本站(zhan),可聯系我們要求(qiu)撤下您(nin)的作品。
歡(huan)迎關注每(mei)日(ri)經濟新聞APP